Related Posts
福廈小吃之五 蝦面和沙茶面
廈門佳味再添/味中香 2006年3月8日-9日 從南普陀出來,信步走進廈門大學的校園,真乃人間天堂也,紅牆綠瓦,別有情趣,周圍是好看的鳳凰木,校區中還有山有湖,於是打了個電話給廈大畢業的好友楊軍,在他的指導下游廈大。我和他開玩笑說要是在這種大學讀書,非要讀到博士才肯出來,他笑我若是在廈大,肯定左擁右抱花前月下。說笑歸說笑,他不但「遠程導遊」了廈門大學,還給我介紹了不少廈門的小喫。 聽他如數家珍般地道來,想他真是有福之人啊。他提到了黃則和,也提到了吳再添,我告訴他,如今的廈門已經沒有叫做「吳再添」這樣的一家。過去的「吳再添」變了「佳味再添」,據說吳再添本人到中山路開了一家叫做「味中香」的店,楊軍唏噓許久,惆悵一番之後囑咐我一定要試試沙茶面。 來到了中山路,味中香在條弄堂裡,弄口有個燈箱寫著「聘請名廚吳再添主理」云云,反正「加料紅燒肉」就不是正宗「紅燒肉」,這個道理我還是知道的。這家「味中香」開得實在沒有什麼底氣,雖說比那家「佳味再添」乾淨不少,然而規模也小了許多,不但店小就是售賣的東西,也衹有那兒的一半而已。味中香的左邊開了一家上海金師傅餛飩,生意倒也不相上下。 我是衝著面來的,蝦麵、沙茶面都有,我也都沒有喫過。一問,有二元、三元、五元三檔,面都是一樣多,放的東西不一樣,於是各要了一份五元的「開開葷」。 廈門的面都事先燒好幹晾在碗裡的,碗又一個個地碼起來,攤位前的案板上放著幾隻盆子,裡面有熟切了的大腸、小腸、蝦仁、大蝦、瘦肉等行,攤上煮著兩大鍋湯,一鍋紅紅的是蝦麵湯,褐色的則是沙茶面的湯。 把牌子交給攤主,她問我要加些什麼料,我也不懂,心想蝦麵總應要蝦吧,於是要了章魚碎和蝦仁,而沙茶面則要了大腸和瘦肉,攤主拿起兩隻麵碗,用勺子撥拉了一些我要的「澆頭」,然後就用個大勺子,臽些蝦湯、沙茶湯衝進碗裡,算是好了。 說實話,要是蘇式麵館這樣賣面,早就關門大吉了。蘇州麵館的面都是現下的,下好了,還要過水,撩起來整整齊齊地鋪在碗裡,再澆上湯水,最後把「澆頭」好好地擺在面的頂上,光是賣相,就是種享受。廈門的面全不如此,等湯衝下去,蓋住了面,也蓋住了「澆頭「,我端著兩碗麵找座位的時候,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買了兩碗湯而已。 店堂裡很擠,好不容易找到個位子位下,領座的詫異地看著我,心想一個人兩碗麵,算是什麼喫法。蝦麵湯很香,或許應該稱之為「腥香」吧,這中腥香我很熟悉,我曾經將將河蝦剝好蝦仁後,把蝦頭煮熟剝蝦腦,煮蝦頭的湯,就是這個味道。 蝦湯上浮著一層微小的紅油滴,嘗著有絲絲隱約的辣味,間或又透出一星淡淡的甜來,很是適口。據說做蝦麵,一定要用廈門特有的叫做「沙蝦」的蝦來做,要有許多沙蝦,煮成一大鍋湯才好喫,我想如果等我回到上海,萬一哪天饞了,我就用河蝦試試看。 蝦麵很香,也很鮮,蝦仁和章魚碎其貌不揚,味道卻也不錯,衹是那個面沒有嚼勁,又有些硬硬的,不敢恭維。於是點了一碗麵,湯也好喫,料也好喫,就是面不好喫。 再來說沙茶面,沙茶兩字,不知何意,想來應該是從方言裡音譯過來的寫法吧。廈門的大街小巷,有許多食肆掛著沙茶面的牌子,而我對沙茶的認識只侷限於「牛頭牌沙茶醬」,記得那種銀色的小罐子上寫著主料是「鯿魚」,裡面的東西有點象油浸的肉鬆,然而這種東西卻是調料,真是奇怪。 沙茶面也很香,湯也很鮮,然而最最關鍵的,我一點也喫不出這種味道是怎麼調出來的。有個喜歡下廚的朋友對我說,像我們這種喜歡做菜的朋友,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喫到一樣東西,基本上可以喫得出原料是什麼,烹調的方法又是什麼,回到家一模仿,也能弄個八九不離十。然而,對於沙茶這樣東西,別說八九不離十,簡直是摸不著頭腦。 沙茶不但喫不出是怎麼做的,而且連怎麼好喫都很難形容,反正是有點辣,有點甜,有點鮮,也有點咸,各種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絲毫不衝突,也沒有一種味道特別突出,佔了別人的風頭,一切都好似那麼自然,好像天生就是一種植物(動物?)就是這種奇怪的、鮮美的味道。好在,還有罐裝的沙茶醬,廈門的朋友一個嗤之以鼻,但總聊勝於無吧,我或許哪天有興趣,用蘇式的麵條,加沙茶醬做一回,不知會是個什麼樣。
林家鴨莊
這家店,就在南普陀對面的那條路上,我到南普陀有正事要辦,就打算隨便吃點,正好這家「林家鴨莊」也是在網上見過的,就決定吃這家。 進得店內,見到牆上掛著什麼「金牌特色」,趁我的心是一種來一份,誰知剛點了了第一個「蚵仔麵線」,就被服務員告知「很大的一盆,你一個人吃不了的」,並且「你挑個別的吧」,好,給剝奪了「亂吃」的機會。 哼,我點個鹵鴨總行吧?看樣子,那個什麼四物鴨湯,量也不會少,服務員是不會讓我點的,天氣又熱,不如來碗粥吧,要份皮蛋瘦肉粥,再要碗酸菜肚片湯,酸菜解暑。 「你已經有粥了,還要湯啊?」服務員又發話了,這倒是,大多數人有了粥肯定不要湯了。 鹵鴨8元,竟有兩個鴨腿,味道和蘇式的醬鴨差不多,只是沒有蘇式的甜。調料是醋,鴨腿蘸醋,倒是第一回。 皮蛋瘦肉粥端上來,我是倒吸一口涼氣啊,這哪裡是粥嘛,分明就是我們上海人吃的泡飯嘛,除了用芹菜粒代替綠蔥有可取之處外,根本就是應該「打匯票」的東西,這樣的東西要7元,簡直就是搶錢嘛。 酸菜肚片,味道很好,肚片大而嫩。最最好吃的就是那些酸菜,湯中的還沒有鹵鴨邊上的好吃,吃了許多還不過癮,另外出了一塊錢,特地叫服務員加了一小碗,方罷。 結賬,總共21元。 意猶味盡,所以南普陀出來,又去了「佳味再添」。
[廈門] 游故地再遭雨淋 醬油水風味不減
05/23/07 又去廈門了,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另一個則是成都,剛從成都回來,又飛廈門,真的很開心,當中隔了幾天,那幾天去了義烏和黃山,玩得也很好,以後有空再說。 出門的時候,偷懶加扮酷,直接短褲加拖鞋,就上了飛機,其實上海的溫度不高,而且飛機上空調很足,只能特地討條毯子蓋著。 航程很短,不過一個半小時,機票倒要1090元,不過聽說春秋有199元到廈門的座位,不知道服務如何。下午四點,到廈門,出機場,就有一股熱浪襲來,暗自慶幸扮酷扮在刀口上。 叫車,去酒店,廈門給我的感覺依然是那麼幹淨那麼好,據說廈門的環境質量已經從原來的福建第一下降到了倒數第三,不過光從感覺上看,還分辨不出來。 廈門不堵車,至少對一個上海人來說,不堵。不多久,半個小時吧,到了酒店,辦手續,入住,小憩片刻,就要尋食去嘍! 歷史往往會重演的,國事、打仗如是,誰知尋食也是如此。還記得嗎(可以參看以前的遊記)?我大半年前到廈門,也是住在這個酒店,結果尋食路上,大雨傾盆,最終走到了一個叫做「阿發醬油水」的地方,從此知道有一種烹調方法叫做「醬油水」…… 05/23/07 上次離開那個地方,就覺得再找一次是絕對找不到的,於是這回出門前,特地上網查了一下,關於「阿發」的介紹很少,其中還有我自己寫的,倒是那家「小眼鏡醬油水」名聲很大,其實名氣太大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出門,下雨,一如上一次。你說巧不巧,我的確存了故地重遊的心思,難道老天爺也知道我的脾氣?出門不久,天又下起了雨,我就又躲進了那條小路,沿著小路,走到了「阿發醬油水」。 那裡可是一點也沒有變,阿發沒有變,絲毫沒有裝修、翻造,完完全全的老樣子,三教九流混雜在昏暗的燈光下挑食,空氣中瀰漫著沉沉的濕氣,市民、親切。 也有變了的,邊上的一條岔道,開著好幾家類似的店,都冠之以「阿胡」、「阿X」之類的店名,這也不能說他們學「阿發」,估計當地人們的稱呼就是如此吧。 但肯定也是沾了阿發的光的,阿發生意一好,來的人多了,有人等不到位子就走了,於是就有人開了第二家,讓性急不肯等的人吃,也自有一兩隻拿手菜,於是便立下腳來,這樣一家兩家的開,早晚會有一天,成為廈門的醬油水一條街。或許,僅僅是或許,也有我寫文章的一份功勞呢。 點菜吧,就算有我的功勞,別人也不知道,也不給我打折啊!葉子魚是上海也有得吃的,舒友就有,這回的醬油水,就點那種比葉子魚厚實點的吧,肉多一點,嘗嘗不同的口味也好。 那種魚叫「鯇米魚」,服服員說只是發音如此,到底叫什麼,她也不知道。她不知道,我就更不知道了,覺得做醬油水的話,雖然肉多,卻沒有葉子魚鮮美和入味,看來下次還是要吃葉子魚啊。 土筍凍當然是少不了的,我還記得上次的那個拼盤,土筍凍拼章魚的,依然要了個拼盤,只是拼上來的只有章魚的腳,沒有身體,沒有我喜歡的QQ的、圓圓的章魚身體。 看著水裡的瀨尿蝦很鮮活,想到前段時間,嬙託人弄了點椒鹽瀨尿蝦,每條都有很多的蝦黃,吃得不亦樂乎,這回不妨來個現點現吃。 結果白灼的瀨尿蝦,蝦肉有點爛爛的,或者老闆見我是外地生客,給了我點死蝦吧。蝦黃有倒是有,不過也是軟軟綿綿的,無甚吃頭。 吃得不過癮,想加個海蠣煎,結果服務員推薦海蠣炸,就是一顆顆的海蠣,裹上加了蔥和佐料的面漿,炸成酥鬆鮮香的顆粒,味道的確不錯,只是這個東西上回就吃過,沒有了「驚豔」的感覺。 歷史的巧合度,往往很高,可不,雨越下越大了,等我付了百把元出來,幾乎看到空出租也攔不下來了,因為雨太大,根本就沒有機會走到路口去伸手,哎,笨死了的我,為什麼就不長記性,帶把傘呢? 當然,最後我總歸回去了,否則就不能坐在這裡寫給大家看了,不過回去得也著實狼狽,等到了酒店,發現空調開得太冷,於是乾脆關了睡覺,依然冷,把被子裹得緊一點。 要命啊,半夜出了一身汗,熱醒;隔日,熱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