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乍之名真奇怪 鍋炸鍋渣亦無考

上海新雅粵菜館有道名菜,解放前即已聞名,謂之「炸鍋炸」,乃是用澱粉拌奶粉及糖粉成糕,待凝固後再切開裹粉炸制而成,又名「炸鮮奶」,寫成「鍋乍」倒是第一次看到,此照攝於和記小廚長寧路婁山關路店。 據我所知,亦有寫成「鍋渣」兩字的,只是不管「鍋炸」還是「鍋渣」,均不知道怎麼來的,有知道的朋友,不妨聊聊。

鍋乍之名真奇怪 鍋炸鍋渣亦無考

上海新雅粵菜館有道名菜,解放前即已聞名,謂之「炸鍋炸」,乃是用澱粉拌奶粉及糖粉成糕,待凝固後再切開裹粉炸制而成,又名「炸鮮奶」,寫成「鍋乍」倒是第一次看到,此照攝於和記小廚長寧路婁山關路店。 據我所知,亦有寫成「鍋渣」兩字的,只是不管「鍋炸」還是「鍋渣」,均不知道怎麼來的,有知道的朋友,不妨聊聊。

[上海]御花園半例點菜 說打荷究竟何物

中山公園裡面的飯店,叫做「御花園」,我譯作Royal Garden Restaurant,二樓頂上的露天席很「小資」,但是天如果再熱下去的話,肯定象烤爐。 味道一般,有好有壞,只是白灼牛百葉和豉汁蒸排骨兩道,壓根就沒酥,所以根本咬不動。 烤乳鴿很不錯,22元一隻,不比唐宮的差;而唐宮的也不比廣州沙田的差,看來廣州沙田真是徒有虛名啊! 菜單上寫的,居然是「半例」,價格可見一斑,菜單反正有什麼「大中小點一律X元」的字樣,只是菜單上的全是「特點、超點」之類。 吃的人很多,要拿號,要等。 最後看到店裡招人,不知道「打荷」算是啥職務。 冰鎮芥蘭,醼芥末吃,好玩而已。 豬青肉,一人一小條,如吃「人參果」般,而且是豬八戒吃的。 蛋撻,沒有避風塘的好。 蝦餃,也沒有避風塘的好。 糯米卷,極其一般。 鳳尾蝦,倒是不錯,外有芋泥裹包。

[上海]御花園半例點菜 說打荷究竟何物

中山公園裡面的飯店,叫做「御花園」,我譯作Royal Garden Restaurant,二樓頂上的露天席很「小資」,但是天如果再熱下去的話,肯定象烤爐。 味道一般,有好有壞,只是白灼牛百葉和豉汁蒸排骨兩道,壓根就沒酥,所以根本咬不動。 烤乳鴿很不錯,22元一隻,不比唐宮的差;而唐宮的也不比廣州沙田的差,看來廣州沙田真是徒有虛名啊! 菜單上寫的,居然是「半例」,價格可見一斑,菜單反正有什麼「大中小點一律X元」的字樣,只是菜單上的全是「特點、超點」之類。 吃的人很多,要拿號,要等。 最後看到店裡招人,不知道「打荷」算是啥職務。 冰鎮芥蘭,醼芥末吃,好玩而已。 豬青肉,一人一小條,如吃「人參果」般,而且是豬八戒吃的。 蛋撻,沒有避風塘的好。 蝦餃,也沒有避風塘的好。 糯米卷,極其一般。 鳳尾蝦,倒是不錯,外有芋泥裹包。

[上海老店]燕雲樓價值幾何 國營店真該私營

前幾天買了一本書,叫做《上海百年老店》之類的,具體的書名不記得了,反正記錄了一些上海的老店,買這本書的時候,是打算按圖索驥,去把上海的百年老店都吃一圈的。結果無奈的是翻看書一看,好些店都「關停並轉」了,比如說「珠江酒家」、「萊茜飯店」等等,於是將要求降下來,也算發起一個行動──吃一百家上海老店,要求這些老字號在改革開放前即已存在。 燕雲樓,小時候經常去的,直到聽說燕雲樓的師傅被南伶酒家挖走之後,便改弦易轍了;再後來,我們連南伶也忘了。 有一次,商務宴,在南伶,再也沒有絲毫的名家手筆,哎惜一聲。 於是,我又「發現」了燕雲樓(https://www.yuleshow.com/weblog/2008/07/post-14.html),再後來,與好友多次在燕雲樓聚會,享受著國營的服務與國營的美食以及國營的價格,不亦樂乎。 這回,女兒生日,無奈小女不喜歡吃什麼東西,考慮再久,女兒提議吃頓烤鴨,於是閤家欣然前往。 上海有三家燕雲樓,總店在廣西北路,寶大祥大樓的八樓和九樓,八樓大堂,九樓包房,十樓是洪長興,兩隻很小的電梯,所以高峰時段,著實要有一點耐心。出得電梯,我見一中裝打扮的姑娘,面容姣好帶笑朝我迎來,我便告之預定的包房名稱,誰知那人轉身即走,原來不是服務員,而是站在電梯口迎賓的新娘子。得罪,得罪。 怎麼說呢,典型的國營店;包房挺大挺漂亮,叫做「琉璃廠」。但是地上有個煙頭,玻璃許久未擦,電視不能播放,空調不能製冷,地面大理石破損,椅子有高有低…… 好好的店,破敗至此,只能扼腕(長嘆倒不至於)。 味道有好有壞,國營就有這點好,你永遠不能預測菜餚的水平。說味道好推薦朋友來的,往往很不好意思地說「上次我吃的時候,味道真的很好的」;有過不好記憶再被人拖來的,常會說「咦,這次的味道好起來了嘛」,吃國營店,要有買股票的心情。 點菜,冷菜中有一半以上是沒有的,弄到後來,只能說「你先說有些啥吧」,即便如此,點下去的單子,及至上菜,服務員說「不好意思,今天這個沒有了」。 貼一些照片,直接看吧,有些菜每回都點,可以參看以前的文章(https://www.yuleshow.com/weblog/2008/07/post-14.html): 糟鹵毛豆 酥蹄也是每回必點的,但是質量是每次都不一樣的,而且就連切肉的刀,恐怕也不是常磨的。 酸辣菜,挺爽口。 醉蟹鉗,典型的寧波菜,味道倒是不錯,鉗肉也很飽滿。 燕雲樓的烤鴨還是很好的,貴在便宜(很拗口的四個字),88元一套,比鴨王、全聚德便宜好多,而且沒有什麼「金牌」、「高級」的之類花哨然而更貴的選擇,只此一種,愛吃不吃。 韭黃炒鴨絲,我不食韭,無從評起,但是賣相一般,湯水太多。 炸鮮奶,每回點,每回的顏色都不一樣,與新雅比起來,到底差上許多。 果汁鱖魚,價格不菲,其實就是茄汁加糖水菠蘿的糖水,魚夠新鮮,但是這樣的賣相也太過誇張了吧? 乾燒四寶,每回都點的菜,質量沒有一次是一樣的,有時太乾,有時太濕,這回的東西,都沒有炸透,竹筍是久凍的,沒有骨子。 乾貝扒津白,極其一般,乾貝太小,津白太老,沒有鮮氣。 北京炸醬麵,醬的照片沒有拍,這是面和上面的茭白絲,味道相當不錯。 秘製鴨架湯,其實無非鴨架燒白菜,如果不要湯的話,可以將鴨架子帶回家去,建議還是帶回去的好。 凱司令的栗子蛋糕,全上海碩果僅存的唯一一家會做「正宗栗子蛋糕的店。用郭德綱的話說「上海的栗子蛋糕,解放前有幾十家會做,在經過幾代美食家、點心師的努力之下,現在只剩一家了」。

[上海老店]燕雲樓價值幾何 國營店真該私營

前幾天買了一本書,叫做《上海百年老店》之類的,具體的書名不記得了,反正記錄了一些上海的老店,買這本書的時候,是打算按圖索驥,去把上海的百年老店都吃一圈的。結果無奈的是翻看書一看,好些店都「關停並轉」了,比如說「珠江酒家」、「萊茜飯店」等等,於是將要求降下來,也算發起一個行動──吃一百家上海老店,要求這些老字號在改革開放前即已存在。 燕雲樓,小時候經常去的,直到聽說燕雲樓的師傅被南伶酒家挖走之後,便改弦易轍了;再後來,我們連南伶也忘了。 有一次,商務宴,在南伶,再也沒有絲毫的名家手筆,哎惜一聲。 於是,我又「發現」了燕雲樓(https://www.yuleshow.com/weblog/2008/07/post-14.html),再後來,與好友多次在燕雲樓聚會,享受著國營的服務與國營的美食以及國營的價格,不亦樂乎。 這回,女兒生日,無奈小女不喜歡吃什麼東西,考慮再久,女兒提議吃頓烤鴨,於是閤家欣然前往。 上海有三家燕雲樓,總店在廣西北路,寶大祥大樓的八樓和九樓,八樓大堂,九樓包房,十樓是洪長興,兩隻很小的電梯,所以高峰時段,著實要有一點耐心。出得電梯,我見一中裝打扮的姑娘,面容姣好帶笑朝我迎來,我便告之預定的包房名稱,誰知那人轉身即走,原來不是服務員,而是站在電梯口迎賓的新娘子。得罪,得罪。 怎麼說呢,典型的國營店;包房挺大挺漂亮,叫做「琉璃廠」。但是地上有個煙頭,玻璃許久未擦,電視不能播放,空調不能製冷,地面大理石破損,椅子有高有低…… 好好的店,破敗至此,只能扼腕(長嘆倒不至於)。 味道有好有壞,國營就有這點好,你永遠不能預測菜餚的水平。說味道好推薦朋友來的,往往很不好意思地說「上次我吃的時候,味道真的很好的」;有過不好記憶再被人拖來的,常會說「咦,這次的味道好起來了嘛」,吃國營店,要有買股票的心情。 點菜,冷菜中有一半以上是沒有的,弄到後來,只能說「你先說有些啥吧」,即便如此,點下去的單子,及至上菜,服務員說「不好意思,今天這個沒有了」。 貼一些照片,直接看吧,有些菜每回都點,可以參看以前的文章(https://www.yuleshow.com/weblog/2008/07/post-14.html): 糟鹵毛豆 酥蹄也是每回必點的,但是質量是每次都不一樣的,而且就連切肉的刀,恐怕也不是常磨的。 酸辣菜,挺爽口。 醉蟹鉗,典型的寧波菜,味道倒是不錯,鉗肉也很飽滿。 燕雲樓的烤鴨還是很好的,貴在便宜(很拗口的四個字),88元一套,比鴨王、全聚德便宜好多,而且沒有什麼「金牌」、「高級」的之類花哨然而更貴的選擇,只此一種,愛吃不吃。 韭黃炒鴨絲,我不食韭,無從評起,但是賣相一般,湯水太多。 炸鮮奶,每回點,每回的顏色都不一樣,與新雅比起來,到底差上許多。 果汁鱖魚,價格不菲,其實就是茄汁加糖水菠蘿的糖水,魚夠新鮮,但是這樣的賣相也太過誇張了吧? 乾燒四寶,每回都點的菜,質量沒有一次是一樣的,有時太乾,有時太濕,這回的東西,都沒有炸透,竹筍是久凍的,沒有骨子。 乾貝扒津白,極其一般,乾貝太小,津白太老,沒有鮮氣。 北京炸醬麵,醬的照片沒有拍,這是面和上面的茭白絲,味道相當不錯。 秘製鴨架湯,其實無非鴨架燒白菜,如果不要湯的話,可以將鴨架子帶回家去,建議還是帶回去的好。 凱司令的栗子蛋糕,全上海碩果僅存的唯一一家會做「正宗栗子蛋糕的店。用郭德綱的話說「上海的栗子蛋糕,解放前有幾十家會做,在經過幾代美食家、點心師的努力之下,現在只剩一家了」。

[印度]尋葷肉終償所願 亂污糟食不知味

在印度呆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已經徹底「傻」掉了。沒有肉!沒有肉!特別是在到了Varanasi之後,我住在祭壇前,附近所有的店都是vegetarian restaurant,在隔天被autorickshaw司機送錯目的地之後,我誤打誤撞地發現在這家店。當時,就是第一張照片中央的那個人,拿著一支長簽子,簽子上叉著兩隻很小的雞,他正把簽子放進爐膛裡去烤。 這家店就在Varanasi的火車站正對面,照片上都有GPS信息,如果有朋友想找的話,很容易。隔天我看到那些烤雞的時候,發現烤雞外塗著大紅色的醬,也不知是什麼東西,反正,我很想吃雞,真的很想。於是,第二天,我特地叫了車,趕到了這裡。 與中國的火車站的店一樣,這裡是一片混亂,全是窮人,看得出來,就沒有一個穿著得體的。當然,穿著最不得體的,恐怕就是我了。我穿著短褲、人字拖,印度人很少穿短褲,更何況我的短褲是「四川(穿,四面穿洞,也就是破的)的」。 點了一份chicken butter(half),算是最貴的東西,環顧四周,別人全是點一盆像醬一樣的東西,用餅蘸著吃。 沒有啤酒,只能叫一瓶可樂,在印度,公開場和不准飲酒。 餅是不要錢的,或者說是「暢食」的,也或許我點的比較貴,可以「暢食」,反正有個人捧著一個竹籃子,每過幾分鐘過來問我要不要餅。 我的東西等了大約半小時才上來,紅紅的一盆,放著兩塊黃油,我算明白了,所謂的chicken butter,就是上面放兩塊butter而已。 我真的很佩服印度人,他們可以把素菜做出葷味來(我在Bangalore上過一次當),但是他們更有辦法把葷菜做出素的味道來。這盤雞,如果讓我閉著眼睛吃,我絕對不會說是雞,沒有任何juicy的感覺,只有硬、干、辣,哎,好不容易找到葷的,卻全然不是葷的味道。 付賬的時候,付了五六十盧比的小費給最前面那個送餅的,可謂「千恩萬謝」,拍了圈照片,死了在印度尋找肉食的心。 (醃菜,那紅顏色的不知是啥,可能是芒果,奇酸) (印式的口香糖,小冰糖粒加小茴香,味道很好)

[印度]尋葷肉終償所願 亂污糟食不知味

在印度呆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已經徹底「傻」掉了。沒有肉!沒有肉!特別是在到了Varanasi之後,我住在祭壇前,附近所有的店都是vegetarian restaurant,在隔天被autorickshaw司機送錯目的地之後,我誤打誤撞地發現在這家店。當時,就是第一張照片中央的那個人,拿著一支長簽子,簽子上叉著兩隻很小的雞,他正把簽子放進爐膛裡去烤。 這家店就在Varanasi的火車站正對面,照片上都有GPS信息,如果有朋友想找的話,很容易。隔天我看到那些烤雞的時候,發現烤雞外塗著大紅色的醬,也不知是什麼東西,反正,我很想吃雞,真的很想。於是,第二天,我特地叫了車,趕到了這裡。 與中國的火車站的店一樣,這裡是一片混亂,全是窮人,看得出來,就沒有一個穿著得體的。當然,穿著最不得體的,恐怕就是我了。我穿著短褲、人字拖,印度人很少穿短褲,更何況我的短褲是「四川(穿,四面穿洞,也就是破的)的」。 點了一份chicken butter(half),算是最貴的東西,環顧四周,別人全是點一盆像醬一樣的東西,用餅蘸著吃。 沒有啤酒,只能叫一瓶可樂,在印度,公開場和不准飲酒。 餅是不要錢的,或者說是「暢食」的,也或許我點的比較貴,可以「暢食」,反正有個人捧著一個竹籃子,每過幾分鐘過來問我要不要餅。 我的東西等了大約半小時才上來,紅紅的一盆,放著兩塊黃油,我算明白了,所謂的chicken butter,就是上面放兩塊butter而已。 我真的很佩服印度人,他們可以把素菜做出葷味來(我在Bangalore上過一次當),但是他們更有辦法把葷菜做出素的味道來。這盤雞,如果讓我閉著眼睛吃,我絕對不會說是雞,沒有任何juicy的感覺,只有硬、干、辣,哎,好不容易找到葷的,卻全然不是葷的味道。 付賬的時候,付了五六十盧比的小費給最前面那個送餅的,可謂「千恩萬謝」,拍了圈照片,死了在印度尋找肉食的心。 (醃菜,那紅顏色的不知是啥,可能是芒果,奇酸) (印式的口香糖,小冰糖粒加小茴香,味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