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dnight Line

這本書看得挺久的,可能是因為寫得太好了不捨得讀完,也可能是是寫得太差讓我沒有動力一口氣看完。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我就是每天各花四個時辰,三天看完的。 我讀書很慢,特別是章回小說書,我是每個字都看,都要讀懂的,讚賦詩詞歌,我都是不跳過的,自然就慢了。不過,近來有所進步,因為英文書沒有那些東西,讀起來流暢得多。 我本來呢,是不讀暢銷英文小說的。一來,從亞馬遜買了寄到中國要很久,拿到的暢銷書已經變成滯銷書了;二來,我總覺得暢銷書是沒有「深度」的,是給「低級」讀者看的。 現在收回這「一來」、「二來」,重來。一來,我年紀大了,不想總讀有深度的書了,同時我自己的書也成暢銷書,我的讀者可都是「高級」的;二來,我現在在美國了,別說賣暢銷書當天可到,就是到overdrive借Kindle電子書,也衹要按上一二下即可,overdirve的主頁就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 我就是在overdirve上借別的書看到排行榜的,在排行榜中選了二本書,一本就是這個Lee Child寫的The Midnight Line;另一本是Dan Brown的Origin。 先讀的這本,斷斷續續的,期間還看了幾本別的書;很奇怪的事,我衹會在週末讀本書,以前沒有特定時間讀特定書籍的習慣,人是會變的。 這本書的故事其實很簡單,說的是一個做過憲兵的西點軍校畢業生,一個超級健壯的大個子,單身好像還居無定所,無房無車無手機,厲害吧? 在看完這本之後,我去網上看了一圈,結果發現原來這是個系列故事,主人公就是這個大個子Jack Reacher,已經有二個故事給改編成電影了,阿湯哥演的「大個子」,很難想像。向來號稱「爛片雷逹」的我,居然有了二部電影都不知道。 我讀的這本,是故事中最新的一本。大個子在一家舊貨店發現了一隻西點軍校的校戒,看尺寸是個女人的。大個子同為西點畢業生,深知西點人不到走投無路是不可能讓校戒離身的,一定是出了重大的「不好的事」,所以他有了深深的「使命感」,要去找到這個人…… 「使命感」三個字是我用的,書中沒有出現,衹是用他的行動,展現給讀者,讀者感受到的。 在他尋找那個女人的同時,有一位來自芝加哥的前FBI僱員現私人偵探也在尋找她,他是受了這個女人的孖生姐姐之托而來的,後來這位姐妹也來了。 於是他們三個人在懷俄明州的一個小地方展開了調查,找來找去;要尋找的那個妹妹派三個牛仔找到了他們,把他們帶到自己的住所。 夠爛吧?這故事是真的很爛,然而文筆很好,對事態、對心理的描述都是於平淡中現驚奇的寫法,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DEA(美國輯毒局)有位年輕官員要求主人公交出那位妹妹來以指證一個處方藥販子,主人公告訴他如果讓媒體知道,報紙上頭版會出現並列的二張照片,二張都是臉,一張是美艷的姐姐,另一張是受盡戰火畸形恐怖的妹妹,到時,美國民眾不但會支持妹妹濫用藥物,甚至會覺得DEA多管閒事,而主人公不告訴那位官員關於妹妹的細節,正是為了保護美國政府。 主人公是位退伍的憲兵,有著很強的軍人榮譽感,書中多處可以體現。本來我以為故事會以主人公與主女角相擁而吻結束了,但事實是我太天真了;故事還沒結束,他們就睡到一塊了,不過衹睡了一個晚上,就告別了,故事也就結束了,可能是為了下一本而鋪墊吧。 這倒好,追劇還不夠,還要追小說,去年已經追了好幾本Robert Ludlom的covert-one系列了,難道今年還要多加個Jack Reacher系列? 對了,《國土安全》(Homeland)終於要回歸了,2月11日第七季第一集哦!

[讀書]簽語餅

2005年。 四月一日。 紐約。 晚上十點。 陳明坤失蹤了。 陳明坤是個送外賣的,照理送完外賣就要回到店裡,可是他沒有。他不是個會「捲包逃走」的人,陳明坤很需要錢,二年前,他花了六萬美元從福建偷渡來到紐約。他知道,在紐約有份工作可比那些外賣收回的飯錢重要多了。 要知道,那些錢,對沒有工作的人來說,也很重要。 陳明坤失踨了一個半小時了,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一個半小時找不到人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對於陳明坤來說,不是。 一個工作中的紐約送外賣者,如果消失了一個半小時,可能就永遠消失了。 從1998年到2003年,在紐約有五個送外賣的被殺,就是為了他們手中的食物,或者收來的飯錢。 直陞機在頭頂盤旋,警犬出動,潛水員在河底試圖尋找屍體,超過一百名警察和探員在二幢高樓中搜索了871間公寓。 二天過去了,一無所獲,紐約警方相信陳已經遇難,衹是何時發現屍體的問題了。 第三天,公寓34A,鄰居報警聽到尖叫。 警察破門而入,沒有人,警察搜了個底朝天。 主人回來了,Troy Smith,唱rap的,唱rap的衹有黑人。 細心的探員看到Troy的灰色恤衫上有個黑紅色的圓點。 「這是什麼?」 「燒烤醬,三天前在中餐館沾上的。」 探員銬起了Troy,帶回警局。 ————————— 這個故事來自於《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 Adventures in the World of…

[讀書]《憤怒大廚》

「鹼性環境對身體好,要多喫鹼性食物讓身體保持鹼性。 檸檬雖然喫上去是酸的,但檸檬是鹼性食物。 奶製品的pH值雖然大於七,但它們是酸性食物。」 這些話大家都聽到過吧?什麼你沒有聽到過?那麼下面的話你一定聽說過: 「冰荔枝喫著很冷,但它是熱性的,不能多喫。 清蒸大閘蟹,拿到手上還燙手,但它是寒的,不能多喫。」 告訴你吧,前者是近年西方流行的飬生理論;後者是大家都很熟悉了,中醫的調理理論。 這套酸鹼性的說法,在國內很被人接受,這套東西和洋人還要解釋半天,對於習慣了「寒熱」的中國人,簡直就是量身定做的。 很多年前,就有人告訴我「少喫點肉,肉是酸性的」,還有人說「想要飬倪子,多喫點麵製品,麵條是鹼性的」,我就知道任何飬生理論到了中國一定會「飬倪子」的分支出現的。 飲食界的「理論」有很多,比如「排讀三段論」: 1. 我們暴露在化學品中,有各種毒素 2. 毒素進入身體內就不會出去了 3. 要喫可以排毒的食物,這個可以排出重金屬,那個可以排出有毒物 沒明白?哪你總收到過「材料: 一個半檸檬、二大塊姜……分一天早、中、晚分三次喝。 吃上一個月以後去醫院做次檢查,會發現血管乾乾淨淨,堵塞的地方已經全通了。 」這樣的微信吧?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最近讀到了一本很有趣的書,Anthony Warner寫的《The Angry chef》,中文譯作什麼好呢?就叫《憤怒大廚》吧!這本書的全名是《The Angry Chef: Bad Science and…

[加州小事]美國的監獄食物

「美國的監獄美食」?噢,不,應讓譯作「美國的監獄食物」吧!與美食家朋友時間長了,好像「food」這個詞指的全是美食了。 這本書是我無意中發現的,居然還有這種書,還真挺好玩的。正如開篇所述,美國的「在監人數」於過去的三十年瘋長了數倍在二百多萬左右,這包括在聯邦監獄的十萬人,州監獄的一百十萬外加本地監獄的六十萬,是全世界服刑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有著全世界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卻有著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犯人,每三十五個成年人中有一個是有案在身(服刑、監禁、假釋、緩刑),這還不包括已經服完刑衹是有案底的人數。 美國的監獄每年要向犯人提供130億頓飯,監獄給犯人喫什麼?監獄怎麼給犯人喫東西?當基數一大,這都成為了研究對象,雖然是個很嚴肅的話題,但也是很有趣的話題,不是嗎? 這本書討論了美國的監獄體系以及食物所扮演的角色,講述了監獄食物的演變以及如今的標準乃至營飬學的考量;這本書還談到了監獄中食物是如何成為抗議以及懲罰的主體的,甚至還向我們展示了死刑犯的「最後晚餐」是如何的。 噢,對了,美國的監獄也講究「美食」的,書中探討監獄廚師的培訓,甚至還述及了監獄的花園,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 我曾經參觀過上海警察博物館,裡面有張「提籃橋監獄」的一週菜單,其中有一天的主菜是「狗肉」,當時認為狗肉要比牛羊豬雞為賤,犯人衹配喫狗肉。 亞馬遜鏈接

新書舊書和贈書

  是的,又買書了,兩本舊書,兩本新書,都是在武漢買的,兩本舊書在正對著武漢正對著戶部巷的那條街走到底的舊書店買,兩本新書是在武漢的機場,新書其實是買給小豆子看的。   還有好事呢,明珠姐姐(孔明珠)送了我兩本她寫的書,並且題鑑留念,雖然書還沒有看,在此先謝過。看了以後,再寫讀後感吧。 《上海閨秀》和《煮物之味》,明珠姐姐贈書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嚴家其、高皋著。什麼,你不知道作者是誰?什麼,這麼有名的書,你難道不知道?什麼,這麼有名的書,我難道沒有?是的,我真的沒有。有過,又沒了。賣了,在我窮的時候。讀了,讀過好幾遍。 《十批判書》,大多數人會以為郭沫若的這個「批判」是為了迎合耄而寫的,其實這是1946年以前的作品,那時郭還是國民黨的人呢。 《漫話神話》和《漫話宗教》,是韓國人寫的,挺好看,這個人畫了幾十本「漫話」系列,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查查。

《香港味道》和青銅器

  今天挺高興的,昨天在噹噹上定的書,今天上午就送到了。噹噹雖然現在不用FedEx了,但是速度似乎更快了,有點小意思。想起前幾天我遭遇的「掛號信本城十天」來,真的不能不佩服中國體制下的效率問題。昨天晚上看土豆,有個洛陽民眾自發紀念毛澤東逝世三十四週年的視頻,其中之人聲嘶力竭減「打倒資本主義私有制」,又喊「毛主席萬歲」,要一死人萬歲,不是失心瘋了是啥?對比送書的掛號信,私有制的優勢立現,而且還不是封建主義的。 《香港味道》第一第二冊,歐陽應霽作品,別說文筆如何,光是圖片就比國內的好,幾十塊錢,可以只當買份畫冊外加一個目錄,照著目錄走一遍吃一遍,算一日五餐,也得數月,沒準我也可以寫一本《上海味道》。 《俗世奇人》,馮驥才的,以前他的書,只要出一本,我就買一本。這本依然好看,半個多小時看完了。順便說一句,這本書我沒準以前買過也看過。 《青銅器辨偽三百例》 相當好玩、相當枯燥的一本書。 什麼?你Y酒又喝多了是不是?又好玩又枯燥?你敢再說一遍試試? 真的,相當的好玩,相當的枯燥,我可沒再說一遍啊!我可加了「的」字了! 本來前天在季風書店就想買的,想想背不動,就回來在網上定了。 《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圖典》,很精緻的一本書,雖然裝禎紙張都極不精緻,但的確是本好書。並且,建議全上海乃至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紋身店,都備上一本,必有啟發。

《倭袍》及其它

  2010年9月26日,今天下雨,還要去配哮喘的藥,中午的時候,從地鐵二號線靜安寺站出來,又冷又餓又睏,心情卻絲毫沒有變壞,一頭紮進季風書店。買了幾本書: 《創意工具》,很貴的一本書,32元薄薄的一本,然後內容卻很好玩,是講設計的,作者是馮崇裕、盧蔡月娥和印度的瑪瑪塔拉奧,好奇怪的一種搭配啊 《窺看舞台》,看名字就知道是妹尾河童的啦,這回插畫不多,照片相當精緻,38元,很值 《青銅散》,這本書買得稍稍有點上當,這本書是塑封著的,同一系列中的陶瓷的那本相當好,不承想,是個文人而非考古人士寫的,以出土的故事為主,29元,貴倒不貴 《石庫門──上海特色民居與弄堂風情》,雖然我曾被謬讚為「上海史家」,也寫過上海方言的書,但其實我對石庫門知之甚少,以至於被人這麼嘲過「儂連煤爐也沒生過、連木頭馬桶也沒用過,好算上海人(口伐)?」,我小時候住 的房子,是所謂的洋房,乃是解放前就通了管道煤氣、有了抽水馬桶的,在懷念那大大的鑄鐵浴缸的同時,也來補補石庫門的知識吧。18元,照片是黑白的,印刷質量同以前的黑白雜誌一樣,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你也不能太強求了不是?   這段時間,看書聽說書,很爽,順便再介紹幾本我好不容易搜來的「古書」,雖然都是電子版的,但是有了iPad,閱讀的感受依然很好。這麼幾本 《上海繁昌記》,三巻,孔夫子網站花了24元買的電子文檔。一本中國人寫的在日本出版的介紹上海的書,光緒二年寫的,紀錄上海的風土人情。相當好看,三天看完,觀後感:拋開殖民地、愛國主義的東西不談,當時的上海,洋人還是管理得挺好的,雖然有塊「華人與狗」(書中未提及)的牌子,但可以看出租界中還是講法律的 《華筵聚樂博笑珠磯》,一巻,孔夫子網站花了12元買的電子文檔。就是酒令啦,這種東西,往往在小說中看到過去的人行酒令,然而專門收集酒令的卻不多見,這本書很和我的胃口。以前洪丕謨寫過一本《中國古代酒令》,應該是花了很多的心思了。 《果報錄》,就是《倭袍》啦!孔夫子上花了我85元,等東西拿到一看還是很值的,一千多頁,全是翻拍的。我自己用Infanview的批量切割功能把原來的留白全去掉了,再用freepic2pdf轉換成了PDF格式,爽啊! 《倭袍記演義》,下載來的,民國出版。大家記住,但凡加了「演義」兩字,就不是真的了,比如《金瓶梅演義》,那就說明不是真本《金瓶梅》了。民國的時候,《倭袍》還是禁書呢,於是就有人寫了這個。這本書很好玩,時不時地會出現個「婦女地位」之類的詞來,頗有穿越的感覺。   再補充一句,寫《九尾龜》的張春帆曾經寫過一本《反倭袍》,是為《倭袍》中的刁劉氏平反的,可惜弄來弄弄不到,有此書的朋友,請知會一聲,就算不借給我看,也請把故事的大概告訴我。

數碼LOMO第五輯

  最近在讀的一些書。 現在給你一本1966年下半年的《紅旗》雜誌,你會說啥?假的!20年後給你這本書,你會說啥?(8元錢一本,在玉屏南路的新華書店買的) 《六個「為什麼」》內頁 《六個「為什麼」》內頁 《六個「為什麼」》內頁 這本倒不是最近在看的,我只是想介紹一下這本書,特別是見到了《六個「為什麼」》之後,情緒極其不穩定。這是一本介紹印度教眾神的書,如果我們編書也能如此深入淺出的話,我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更活潑一點。 開心啊,終於到手了,《冰與火之歌》,一共有七本,先買四本看 龍槍之《失落編年史三部曲》,可惡的是最後一本Gragons of Hourglass Mage是最新出的,要過半年才有簡裝本的 Margaret Weis和Tracy Hickman與Wizards的合同、合約、版權(反正這一類的)到期了,於是他們不寫龍槍了,這是他們的一個新系列「龍艦」的第一本,由於新鮮出爐,同樣也只有精裝本

數碼LOMO第五輯

  最近在讀的一些書。 現在給你一本1966年下半年的《紅旗》雜誌,你會說啥?假的!20年後給你這本書,你會說啥?(8元錢一本,在玉屏南路的新華書店買的) 《六個「為什麼」》內頁 《六個「為什麼」》內頁 《六個「為什麼」》內頁 這本倒不是最近在看的,我只是想介紹一下這本書,特別是見到了《六個「為什麼」》之後,情緒極其不穩定。這是一本介紹印度教眾神的書,如果我們編書也能如此深入淺出的話,我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更活潑一點。 開心啊,終於到手了,《冰與火之歌》,一共有七本,先買四本看 龍槍之《失落編年史三部曲》,可惡的是最後一本Gragons of Hourglass Mage是最新出的,要過半年才有簡裝本的 Margaret Weis和Tracy Hickman與Wizards的合同、合約、版權(反正這一類的)到期了,於是他們不寫龍槍了,這是他們的一個新系列「龍艦」的第一本,由於新鮮出爐,同樣也只有精裝本

買了幾本英文書

在Amazon定了全套了的龍與地下城(Dungeons and Dragons)手冊,全套三大本,裝在一個盒子裡,價格倒是不貴,郵費更是只要8美元(最慢的方式)。   不過我的腦子也有壞的時候,居然在外文書店買起原版書來了,先是要到首爾去,無奈之下在古北家樂福的外文書店買了本LP的Seoul。然後在首爾的時候,又收到email讓我做些赴印度的準備工作,結果一下飛機就趕到福州路的外文書店,買了LP的India,同時又看到一本英文版的Chinese Kunqu Opera,想著今年的寫作計劃中正好有一本類似的書要寫(當然不準備剪刀加漿糊,我是想看看別人寫了什麼,漏了什麼,我可以補上),就買了下來。 Amazon鏈接:Chinese Kunqu Opera $28.95 list price, ¥234.50 in Shanghai Foreign Book Store, exchange rate at 8.10 Amazon鏈接:CHINGLISH $7.99 list price, ¥65 in Shanghai Fore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