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閑話]愛情神話好神奇

《愛情神話》在國內已經放了有段時間了,剛上映的時候,我的朋友圈鋪天蓋地都是這部片子的信息,於是看了預告片,看了導演訪談的公號文章,讓我頗感好奇;越來越多的上海朋友去看了《愛情神話》,甚至還有一眾七八十歳的親眷組團去看。 可惜,這部片子可能沒有通過美國文化部的審查,並沒有在美國上映,我也就沒法可以看到了。說到電影,我差點閙出一個大烏龍來。那是1月21日,有一部紀錄片在美國上映,這部片子的海報還是哪篇報導中有「香港」的字樣,想着好久沒去香港,很是想念,就打算去看,不過它不是大院線電影,好在鎮上就有一家藝術劇場,也會放映這部電影。 買票前,上網找了這部片子的預告片來看,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部紀錄片與香港什麼關係都沒有,而是法某功的紀錄片。又過幾天,看到推特上的短片,原來本鎮的那個劇院正是首映式的所在,短片中還有現場採訪觀眾的,啋啋,還好我沒去,差點犯了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要是被他們拍下來再放出來,一世英名就算是毁了,還好沒有,我是說本來就沒英名啦! 昨天,25日,《愛情神話》最終傳到了美國,在YouTube上有了全劇,這總不能算是盗版了吧?於是第一時間,就看了。 好看,作為一部賀歳片、輕喜劇,好看。愛情是不是神話我不知道,但是一個連廣告片連小電影都沒拍過的中短期來滬人員,拍出這樣的一部片子來,如果背後沒有高手,那才叫神話。 我一直說不要神化日料、不要神化美食、不要神化這個那個,同樣對於上海題材上海語言的任何作品,抱着平常心去看待,就好了,這樣的話,人會過得很輕松。 大家知道我是個語言或者說方言愛好者,那麼我就依着語言這條線,來聊聊這部電影吧! 這是部方言電影,那麼問題來了,這部片子中,誰的方言說得最好?什麼?徐崢老師演的白老師?好好叫好(口伐),伊是五個主要角色中,上海話說得最差的那個。整部電影中,方言說得最好的,當然是小皮匠呀!他的這種口音,就是典型的山東與江蘇交界處的人,到了上海後學說上海話的口音,我在上海的各種底層服務業,都聽到過這種口音,特別是當小皮匠說到「暴利,暴利呀」發作「暴力,暴力呀」時,我就會心地笑了,他們真的就是這麼說的。 小皮匠擺攤頭,還要喝手磨咖啡,拿出一個鋼宗飯盒,還要用叉一叉叉地喫奶油蛋糕,那說明他來到上海,被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侵蝕已久,久到會得用英文說「Every woman should at least have a pair of Jimmy Choo in their life time.」,久到他的上海話應該要比電影中好得多。這是個被用力過度的角色,他的談吐、知識與生活方式,是不符合他的身份的,有句話說得好,時刻不能忘了階級鬥爭。如果硬要圓的話,衹能說盧灣區徐匯區的小皮匠與閘北楊樹浦小皮匠接觸的顧客不一樣,才會有了這麼一個畸形的角色。 說到這裡,我想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哪些人到了上海,學說上海話是最努力最快的?什麼?學生?是的,學生年輕,能考到上海來的大學生都很聽明,但他們寧可學好英語也不會來學你上海話呀!再說了,上海的大學,並沒有一個學習上海話的氛圍。老師?學生都不學,老師為什麼要學上海話?出租司機?可能會有那麼一兩個啦,誰會在乎你個司機是不是本地人,現在都有高德導航了,是不是上海人,都是一樣的收費,沒必要學上海話。人是利益驅動的,無利尚不早起,何苦來學上海話?保姆?有一部份保姆會學的,我在上海時的保姆,她二十多歳就到我們家,四十歳時已經上海話說得很好了,衹是我女兒一開口,先說的是安徽話。 全上海學上海話最快最好最努力的,是KTV的小姐,真是有如神助,不過半年一年,就能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流利到上海人一聽就知道是外地人,但哪怕和她們身份證冠號相同的大哥,也識別不出來,一心以為自己用叫上海小姐的錢叫了一個上海小姐,有點拗口?題外話,說回電影。 方言說得第二好的,就是那個蘇北城管啦,這是滑稽戲裡的蘇北話,字正腔圓,我很難想象一個在上海市中心租住六年的時髦小姑娘,能有什麼機會聽到這種蘇北話,並且領悟到這種方言背後的整個文化、歷史與社會背景,她要能懂這些,真的是神話了。別的不說,就算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姑娘,二十五歳左右的,也沒幾個人能說出道道來。這是在沒有普通話之前的上海蘇北話,改開之後,大量的外地人到上海做保安做城管,說的並不是這種話。這些人,在上海,是最卑微的,卑微到其特徵就是兇狠,是捏着雞毛當令箭的卑微和兇狠,但是這種人,是萬萬不敢招惹象老烏這種人的,也萬萬不敢招惹那種酒吧的客人的。 或許這一段戲,就是為了說出「嚡裡答來個主人啦,往上頭數兩代三代,儕是外頭來呃,儕是客人」,但是這裡白老師用錯了一個詞——「外頭」,應該用「外地」。上海話中,「外頭」在地理上是有特指的,專指歐美發達國家,「伊拉屋裡,一家門儕嘞外頭呃,就剩伊一家頭嘞上海。」,又或者「儂看伊搿身打扮,儕是外頭帶來呃」,這裡的「外頭」絕不是「外地」,衹有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才能稱得上「外頭」,連日本都排不上號。 說了配角,來說主線人物,這部電影是圍繞着什麼主線的?是愛情嗎?不是,是酒!電影一開始,李小姐就說「我想喝一杯」,用上海話說的,除了電影開頭的話劇對白,我們可以理解為是背景音,這句「我想喝一杯」,是全劇的第三句話,也是李小姐的第一句,用上海話說出「我想哈一杯」,我聽了有點發懞。眾所周知,上海話中是沒有「喝」的,上海話衹有喫,除了米飯、小菜,所有的液體飲料包括酒,也都是「喫」的。 上海話的核心就是「喫」呀,从「喫飯」「喫酒」「喫香煙」到「喫啥個飯」「喫老本」「喫價鈿」到「喫生活」「喫耳光」「喫頭塌」到「喫癟」「喫算」「喫醋」,乃至「愛得要死」也叫「喫煞脫伊」,何曾有過「喝(哈)酒」的說法。可是全劇中,老白和李小姐兩人,說來說去都是「喝(哈)酒」「喝(哈)一杯」,老白去買紅酒,開口就是「我請人家喝(哈)酒呀」,人家老闆娘的回答就很好「阿是女人啊?女人喫紅酒」,「喫紅酒」就很自然。後來,老白去KTV找格洛瑞亞,格洛瑞亞說「來,喫一杯,喫一杯」,老白回答的是「搿天夜倒酒喝(哈)得太多了」「我勿唱了,我勿喝(哈)了」。還有老白說要封廚,李小姐說「勿要呀,白老師,阿拉還沒喝(哈)過(鯽魚湯)唻」,還是「喝(哈)」,怎麼就聽着讓人難受。 「喝」是一個反復出現的用錯的字,還有一個反復出現讓人聽着不舒服的,就是「搿輩子」「一輩子」,从李小姐的媽說「我們喫了一輩子(剩菜)了」到後來討論女人的一生,用的都是「一輩(杯)子」,上海話中是沒有這兩個詞的,通常的說法是「一生一世」「搿生世」,比如「伊搿生世勿要太苦哦,為爺娘苦,為自家苦,現在還要為子女苦」,又或者「一個女人一生一世沒闖蕩過天涯是勿完整呃」,上海話中,哪怕是「下半輩子」「下輩子」也叫做「下半生世」和「下生世」。…

[梅璽閣閒話]摘金奇緣說陰謀

看完Crazy Rich Asians,第一反應是「這不是Crazy Rcih Chinese」嗎?再一想,由於名字的巧合,「Chinese」這個詞已經被某國搶注了,衹要你在某國境內,你就不再是Tibeten、Uyghurs、Mongolian、Korean,你衹能是Chinese;甚至你不在境內,除非你什麼都不是,否則衹要七大姑八大姨祖宗十八代沾到一點,也不能說自己不是「Chinese」。萬一你是個商人、作家、演員、明星,哪怕衹是替人打工的,這麼說吧,衹要你有除了利息之外的收入,而又能和某國沾上邊的話,千萬別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否則保證你會遭到抵制的,到時別怪我沒告訴你。 看來,這本書和電影都犯了嚴重的政治性錯誤,你們明明長著中國臉、說著中國話,喫著中國餃子打著中國麻將,怎麼可以說自己是「Asian」而不說自己是「Chinese」?建議國內小粉紅們發起扺制抗議活動,要求從導演到編劇到男女主角到男二女二到男十三女十三統統公開道歉,否則十三億人再不看他(她)們的作品,衹要中國人一年不看他(她)們的作品,美國好萊塢就會倒閉的;你看了這種電影(書反正英文的小粉紅也看不懂),以後打向你的子彈就是你自己出的錢……神精病! 書,我還沒看,據說很瑪麗蘇,雖然到底什麼是「馬麗蘇」我也不是太清楚,但全洛杉磯圖書館的幾百本Kindle電子書,每本都有六七個人在等,照三個星期一個人的速度,我得二三個月後才能借到。為什麼不買一本?買書?我已經戒了,自從發現了圖書館可以借電子書,發現了亞馬遜可以借電子書,我再也不買英文小說了。 電影,看了,挺不錯的,我已經好久沒有感動過了,但片中二場讓我稍微酸了下鼻子。 第一次是打麻將那場,女主一對紅中三張西風三張三條一客四條六七索各一聽張五八索,摸起一張八索猶豫再三打出,對家未知未來婆太太九洞已碰聽八索對倒胡牌那場,這場很有意思。一對紅中一客西風,說的是女主是個香蕉人,而婆太太的九洞碰是說她的心千瘡百孔,至於那張八索的特寫,二個相對的「M」形,分明說的是「family」,背對背的二個「family」讓女主決定離開,成全婆太太的母子之愛。有人說這是美版《小時代》,小時代絕玩不出這樣的隠喻來。 第二次讓我有點感動的是在飛機上打開首飾盒的一剎那,為免劇透我就不再說下去了,別以為閣主連個戒指都要賣關子,對的,就是戒指。讓人感動的不是戒指,是女主的笑以及周圍乘客的鼓勵。 然而,女主的另一次笑,讓我對這部電影噁心到了極點。下了飛機,一眾人去了Marina Bay Sands濱海灣飯店樓頂大船的狂歡派對,女主入場時有個小動作,伸出左手對著女七女八露出了一個得意的勝利者的笑,這個笑,讓一切的真誠都變成遊戲,讓一個灰姑娘變成了一個「玩於指間」的大贏家,怪不得中文影名成了《摘金奇緣》。 我不知道原作中有沒有這個笑,如果有的話,這個故事就太殘酷了,一個紐約大學的亞裔經濟學教授居然不知道亞洲十大首富之一的楊家接班人是誰?這位少東家隨便喫個甜品就能被人認出,可經濟學教授的女友卻不知道他是誰?你這是在黑紐約大學吧?拜託,經濟學教授不是程序員! 可以預見的是,該片會在美國大賣座,在中國生死未卜。 另外,女主和李麗珍有點象,但沒有李麗珍好看。 還有,女三,Gemma Chan演的Astrid Teo很好看,我不是說Gemma Chan長得好看,我是說她演的好看。

[梅璽閣閒話]蹭個熱點聊維密

本來,對於我這樣的技術宅男來說,你要是同我講起「維密」,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維基解密」,否則還能是什麼呢?維吾爾族的秘密?那可以國家秘密,事關宗教、民族,非我等小民可以問津的了。 這幾天,隨著鋪天蓋地的新聞,我想起了維多利亞來;我不認認維多利亞,可我知道她的秘密。雖說我是個宅男,但我總不是真空人不是?我也去商場,也去奧特萊斯,上次說起過的Ontario的「十扇門」就是個大型室內outlets,走進去遶一圈,總能看到那家全粉紅的維密,老讓人有種色情場所的感覺。 維密的模特在上海摔了一跤。 我們要聊的是工作。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什麼什麼工作來不得半點差錯」,是不是大家都聽到過?然而我們仔細地來想一想,天下真的有從來不出錯的工作嗎?航天飛機都可以陞空後爆炸,普通飛機可以飛到找不著,高鐵會出軌,危險品碼頭會爆炸,就連「永遠正確」的最高領導人都「錯誤地發動了」一個又一個「史無前例」,這天下,還有不出錯的工作嗎?沒有。 維密的模特,也是個工作,摔了一跤,就是出錯了,於是網上大吵啊,支持者說我們的模特鞋有多高衣服有多重,所以不要苛求模特;反對者說模特爬起來後,儀態全無,云云。 中國人的邏輯向來有問題,很多時候連「原因」與「理由」都搞不清楚,每當有事件發生,就去找受害者的缺陷,以此來洗脫施害者,至少部分洗脫。楊佳事件如此,高空拋女事件如此,劉鑫江歌事件也是如此,甚至朱令事件也是如此。 中國人是有多熱衷於為錯誤開脫呀,總要千方百計地找出受害者的缺陷,就連被鹹豬手也一定是因為受害者穿少了,要不就是你長得太漂亮了,當然長得太漂亮也是你的錯;甚至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人們普遍認為受迫害者是因為他的話太多了。 楊佳殺人是因為警察不公,高空拋女是因為她收了財物,劉鑫不道歉是因為江歌母親逼得太緊了,朱令中毒是因為她人格有問題,這些都是什麼奇談怪論呀?你們說的這些都是「原因」,不是「理由」,沒錢了去偷,沒錢衹是「原因」,不是「理由」,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就不懂呢?沒錢了問父母討,「沒錢」還是「原因」,「理由」是「我是你兒子」,明白了不? 「原因」不一定導致結果,要有「理由」才行,受到不公的人多了,沒幾個選擇殺人;拿人財物卻不和人戀愛的多了,也沒幾個選擇殺人。為什麼?因為沒有「理由」,沒有「理由」做了有「原因」的事,就要面臨法律的制裁,沒有理由就要自己承擔後果。過去,「理由」要「合理」,現在,還要「合法」,合理合法的才叫理由。 在可以停車的地方停車,在允許通行的地方通行,這些都是「理由」;你說你有急事要事,停在不可以停車的地方,通過不允許通行的道路,出了事故你就得承擔責任,因為你衹有「原因」,沒有「理由」。 回到維密摔跤,《黑衣人》第三集告訴我們,這些模特都是外星人,都是特殊材料製成的有特殊功能才能體能的人。維密摔跤,是個「錯誤」,鞋高衣重是原因,不是理由;前面說過,「原因」不一定導致結果,所以那麼多別的模特同樣鞋高衣重,都沒有摔,該被叫好的是那些沒有摔的人,摔的那個,可以被心疼,如果大家足夠憐香惜玉的話,但是不能被叫好,一個連本職工作都沒做好的人,為她叫個什麼好? 有人說這種走秀難度很高,因為節奏很快很急什麼的,可這也是「原因」不是「理由」啊?她們外星人本來就有這技能,眾星捧月也是有「原因」的。 有人說你自己去走走看,我又不是外星人,我說冰箱不好還要自己會製冷不成? 天下沒有不犯錯的職業,犯了錯就要承擔後果,過去的醫生醫死了別人家小孩子,就要背著死孩子在街上走來走去,這就是後果。模特犯了錯,就要受差評,所有指責差評的,都是沒有道理的。 (註: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梅璽閣閒話]你要遲到,我就投訴

今天看到一件事,朋友圈裡別人轉的。那篇小文章是店家寫的,說是一個「餓了麼」的點餐定單,「據說」顧客地址沒寫清楚,以致超時顧客退單了。結果店家不肯退單;客戶東西沒喫錯還付了錢,當然不幹啦,於是投訴。再後來呢,快遞員認栽,自摸腰包給了店家,讓店家同意退單。 最後呢,快遞員還是受到了投訴。店家馬上受不了,表達了「那麼大年紀出來跑外賣」、「風裡來雨裡去」、「你一個投訴一個差評、衹是出了口氣對你沒有任何好處」、「願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能被溫柔善待」等等。 天底下最壞的人,就是店家這種了,你明明是從業者,明明知道遊戲規則,明明知道這會造成投訴,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接受退單呢?這是想耍小聰明,讓快遞和顧客去博弈,我反正不能損失的,要損失你們二個人之間必有其一。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如此,店家始終沒有任何損失。 我覺得吧,對於一件服務的評價,基於能不能完成預先承諾的服務內容,與服務提供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任何的個人特徵,是無關的;同時和氣候、交通等外在因素也是無關的,除非你另行臨時變動服務條款,否則的話,衹要不是客戶的原因,衹要沒有達到預先承諾的服務,我都可以投訴。 就說叫餐,打個比方吧,你這個平臺承諾從下單起一個小時送到,那麼我就在公司規定的午飯時間之前一個小時定,到時我就可以喫了。對於我來說,我不管你快遞員是年輕力壯還是老弱病殘,我也不管你是開寶馬還是騎助動車,衹要你一個小時沒送到,我都可以投訴你。經常看到網上說「這麼冷的天」、「這麼熱的天」呼籲大家善待快遞員,我又沒和快遞員發生合同關繫,我是和點餐平臺定下契約的,衹要你到時沒送到,我就可以投訴你,除非平臺上寫清低於多少度高於多少度要延長多少時間。 天熱?我會給快遞員一瓶水,天冷,我也會給他杯熱的;但是,這些都是我的好心,不是我的義務。天熱,防署降溫,發冷飲發仁丹;天冷,發手套發口罩發護膝,這些都是平臺應盡的義務,這是勞動保護,過去叫「勞防用品」。 有人說,萬一助動車壞了遲到呢?那是你勞動工具的飬護問題,那是你們公司備用車輛的調度問題,都與我沒有關係,你要遲到,我就投訴。 每年冬天都能看到說掃地工夫妻凍得發抖呼籲大家不要亂扔垃圾的,那也是勞動保護的事,不管天冷天熱,衹要沒掃乾淨,市民都可以投訴。什麼?怎麼算乾淨?萬一這裡掃乾淨了那裡又有人扔呢?少來,評文明衛生城市的時候你們怎麼能做到乾淨的?那時能做到,現在做不到,市民就可以投訴,與老頭老太受不受凍,壓根沒有關繫。當然,像昨天那種「自扔垃圾自舉報」的事,是完全不提倡的。 作為一個消費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服務,就可以投訴。如果真的是因為「顧客地址沒寫清楚」依然要讓快遞員賠償,我覺得是公司的規定出了問題;衹有這樣的投訴多了,快遞員才會聯合起來努力去促進公司癈止不合理的規定。況且你覺得公司的處罰不合理,你可以去勞動仲裁啊,作為一個最終消費者,為什麼要來聽你的癈話啊? 店家說這種投訴「對你沒有任何好處」,是的,象店家這樣唯利是圖絕不喫虧的人,萬事都看「有沒有好處」,可是很多人並不是為了好處而投訴的。這樣的投訴,貌似是讓一個快遞員喫了虧,實際上是在推動整個行業的規範化。 我同樣呼籲善待快遞員,給口水給支煙,錯過飯點給些餅乾什麼的,我甚至還提倡在國內也適當給點小費;但是你如果不能準時送到,我就投訴你。 前面那個故事,我又沒和你快遞員發生關繫,我連見都沒見過你,到了時間我沒喫上飯,我為什麼不退單?退單被拒絕,我當然投訴啦!投訴了又被不認識的快遞員騷擾,依然沒喫上飯,我還不能投訴了? 快遞遲到,出租車不認路,這種都是擺明了可以投訴而且應該投訴的,哪裡冒出來這麼多小清新在不損失自個的前提下大獻愛心?既然選了這個工作,也就接受了與公司之間的承諾,承諾了,就請做好。 我沒啥同情心,我衹有公平心,你要遲到,我就投訴。

[閣主民科]時間旅行可能嗎?

以下皆是民科: 時間旅行,大家都很感興趣吧?在時空之間穿梭,買本歷史書看看就可以了。然而這不是真實的時空,這衹是被紀錄的時空,而且還是用一種和科學無關甚至極不科學的方法紀錄的。 大家對時間旅行的理解,或者說「要求」,是象電影裡一樣,「哭差」一下就到了清朝,再「哭差」一下就到了唐朝,又「哭差」一下去了2050年,不管去了哪,都能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想想都很酷。 你先想想,你在現在所在的時代,你能不能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不能的話,憑啥指望去了未來反而能做到呢?就像每當聽到有人要移民,就會有好事者出來勸,說「到了國外中國人沒有尊嚴,衹能做二等公民」。對於本來就沒有的東西,去未來,不見得可以得到;但是去國外,肯定不會失去。一個是時間移民,一個是空間移民,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暫時不討論時空倫理學,衹說可能性。 霍金做過一個實驗,請未來的人來赴宴,結果一個都沒來。霍金得出結論:時間旅行不可能。 其實,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時間旅行不可能。 第二種,可能,但來了你也沒辦法知道。 第三種,我們在時間的末端。一條一百公里的路,每隔十公里有個人,要求每個人往前走十公里,再往囬走二十公里,沿路把情況告訴「過去」的人,這可以辦到;然而最後那個人辦不到,他已經在路的盡頭,他連告訴過去的人都沒法做到,更不要說等「未來」的人來告訴他情況了。他要等路再修出來,再修十公里,他才能往前走十公里,往囬走二十公里。在「我們在路的盡頭」時,沒有未來,也就沒有未來的人囬來,要等我們有了囬去的能力「之後」,未來才有人過來。但是這個方法看上去好像「過去的人可以囬到過過去」,為什麼?民科嘛,民科沒有漏洞還叫民科?那就去寫論文拿獎去啦! 有人說科學家已經可以微觀粒子送往未來了,也有人理論上蟲洞可以囬到過去,那都是在量子尺度裡的事,送「人」根本不可能。 讓我們開開腦洞,想像一下超光速飛行。 對愛因斯坦一知半解的人,都知道衹要高速飛行,時間就會變慢,超過光速,時間就會倒流。但他們忘了物體超過光速,質量會變得無窮大,簡單說就是不可能(對宏觀來說,量子級已經做到超光速了)。 讓我們忽略第二條,腦洞衹開第一條,民科的腦洞嘛,就是揪住一條死不放,不承認不考慮其它因素的。 好,現在有了架宇宙飛船,可以以十倍的光速飛行,也就是一年可以飛十光年的距離。 現在2017年,他飛出去了,飛了一年,到了離地球十光年的地方,這時已經是2018年了。他囬頭看地球,看到的是十年前的地球,也就是2008年的地球,我們不管他怎麼看的吧,望遠鏡肉眼頻譜儀,反正他看了,一看,哎呀,汶川要地震了,我得囬去報告,於是又花了一年飛囬來,那自然是2019年了,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一年了。 明白了不?哪怕這樣,你也衹能看到過去,然而改變不了過去,也沒法與過去的人交流。你可能可以(其實不可能)在多少年後乘超光速飛船在某個遙遠的點看到「過去」霍金發出邀請函,但你沒法參加,等你囬來,時間就變囬了現在。 地球本身就可以理解為一個超光速飛船,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過去的星星,然而哪怕我們看到了他們要爆炸,也沒辦法通知「過去」的他們。別說超光速了,就算能「瞬移」到那裡,也是「現在」了。 總結一下,以我這個民科的知識,人體的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

[閣主民科]宇宙的年齡和直徑

這篇文章的正確題目應該是《為什麼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直徑卻有930億光年?》,大長了,更嚴謹一點的題目應該是《為什麼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然而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卻有930億光年?》,更長了。 注意,這篇文章是「民科」寫的! 「民科」的定義,在「民科」自己的眼裡是「恨不得把『民間』都去掉的『科學家』」,實際上是「民間非專業科普材料一知半解愛好者」。 所以,這篇文章中除了抄來的部分數字正確外,可能根本就是錯的;當然,我希望是對的,如果有錯,也請大家各訴我。 先來聊一個項目:一個人沿直線往外走,一年可以走一公里吧,每走一公里,就有一個人以相同速度往囬走,走囬起點來報告看到第一個人了,「報個平安」,等他走到十公里的時候,第十個往囬走的人踏上征途;等第一個人走到二十公里時,第二十個往囬走的人起程,第十個往囬走的人囬到起點。 現在問:這個項目進行了多少時間,起點的人可以知道的第一個人走到了哪裡? 答案應該很容易吧?項目進行了二十年,由於衹有第十個往囬走的人囬到起點,起點的人可以知道的是,第一個人至少走到了十公里的地方。 如果有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人同時從起點出發,同樣一年走一公里,同樣每年派個人走囬來,那麼到二十年的時候,我們也衹道他們至少走到了十公里的地方,因為第十一個往囬走的人還沒囬來呢。 於是,我們可以說這個項目的「年齡」是二十年,「可觀測半徑」是十公里。 還是這個項目,走得快一點,也就是說不再是一年走一公里了,而是每秒走三十萬公里了,也同樣每年派個人以相同速度走囬來。這樣一走呢,走了138億年,請問,我們至少知道這個人走到了哪裡? 別說數學了,學過算術的都知道,時間乘以速度嘛,時間是總項目年齡的一半,其他的人還沒囬來呢,時間乘以速度,就是距離嘛!大家看出來了,這個人就是「光」,這個項目就是「宇宙」,光走一年的距離是一個光年,那麼光走了69億年的時候,「另一個光」往囬走,我們可以探測到69億光年的位置。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科學家們告訴我們: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而不是69億光年!乖乖,差了多少? 開什麼玩笑? 不是說大爆炸嗎?一炸,東西往外跑,然後有了恆星、行星,繼續跑,東西一大,速度就下來吧?然後跑得慢一點,再把光傳囬來,我們就看到了多少億光年外的東西,跑出去慢,跑囬來快,所以這個69億光年還是高估的。這樣吧,就算你的那顆恆星是從原點出去,以粒子以光速花了69億到了69億光年外的那個點,然後再「現場組裝」成恆星的,你囬來再花69億年,半徑還是69億光年呀?! 請教別的民科,問了一大圈,有人告訴我:它們是超光速的,恆星也好,粒子也好,它們是超光速往外走的。 好吧,就算你超光速往外跑,這麼著吧,就算你在大爆炸的一霎那,就給炸到極遙遠的地方去了,那你發出的光得往囬跑吧,跑個138億年,那也衹有138億光年的半徑啊!你現在告訴我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465億光年,也就是說光要在138億年裡面走465億光年,光也是超光速的?還講不講科學原理啦? 有人告訴我,宇宙是膨脹的,也就是說,這些星星還在往外跑,超光速跑,為什麼呢?星星發出的光發生了一個叫「紅移」的現像,簡單說吧,一個東西越來越遠,其發出的光的波長會變長,朝紅色區移動,根據波長的變化,就可以算出這個東西的位置及速度。 我告訴你吧,萬惡的測速槍就是這麼給發明出來的,不過不是光波,而是紅外波或者微波,槍上發出一個波,然後根據反射囬來的波的波長和變化,計算出車輛的速度。 好吧,這465億光年,不是光走了465億年,而是這玩意發出的光給我們收到了,我們根據收到的光,算出它現在在465億光年之外。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成,它以超光速,到了465億光年之外,然後它在「以前」的某個時間點上,當時還沒有那麼遠,它發出的光,給我們現在收到了,我們算出它現在在465億光年的地方。 說得通嗎?暫時說得通,除了星星可以超光速往外飛。 那麼,現在465億光年位置上的光,是在什麼時候,在哪個位置上發出來的呢?科學家們通過計算,是在「宇宙紀元」38萬年的時候,在距離4200萬光年的位置上發出來的。 慢,4200萬光年?也是說,光在138億減去38萬年的時間裡,走了4200萬光年的距離?你別告訴我,星星可以超光速飛行,而光在真空裡,還可以減光速飛行!我不但不信光可以減光速(其實可以,如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低於真空),我連星星可以超光速都不信。 物質是不能超光速的,那又囬前面的問題去了,星星怎麼到了465億光年外去了呢?同時,4200光年的距離為什麼走了138億減38萬年呢? 以下全是民科看來的:前面說到宇宙是膨脹的,然而並不是星星往外跑,你在游泳池往外游,游泳池並沒有膨脹;你在海邊往外游,海也沒膨脹。 所以星星往遠處走,宇宙沒有膨脹,不能用星星走到多遠,說明宇宙脹到多大。 暈了,暈了。 膨脹是什麼?個人私慾可以是膨脹的,某些器官是會膨脹的。嚴肅點,我們討論嚴肅問題呢! 對了,汽球,往汽球裡打氣,汽球就膨脹了。讓我們在汽球上畫幾個點,一吹,這些點的距離就變大了,而這些點其實就沒動。…

[梅璽閣閒話]別用謠言反謠言

最近的一段時間,我都在打假,在微信群裡打。什麼「你不知道的中國真相啦」啦,什麼「美國三代總統沒有做到的事,他做到了」啦,什麼「比美國航母更厲害秘密一武器」啦,什麼「中國援助非洲的背後」啦,數不勝數。 我主要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打假,這類分章無論唱好中國唱壞中國還是唱好美國唱壞美國,大多數沒有真憑實據,要麼口號式叫囂,要麼雞湯式煽情,照理左派右派應該是界限分明的二個部份,結果他們寫出來的文章都差不多:普遍缺乏翔實的數據論據,缺乏嚴謹的邏輯推導過程,更像是一種「為了論點的正確性而湊字數」的文章,當然,整個中國的教育界就是這麼教中小學生寫作文的。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中心思想」,要求「立意要高」,會議總是重要的,領導講話總是重要的,但要寫一篇為什麼是重要的文章,就得東拼西湊才能完稿;其實並不是寫作技能不夠,壓根就是沒啥重要。長久以來,我們的文章就是這麼出來的,這也難怪微信中大量的轉貼都是這個水準,「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也是啊! 本來呢,我也不想多說什麼,反正在我無區別地指出了大量的謠言之後,我成了左派眼中的「美分黨」,成了右派眼中的「自幹五」。這也沒什麼,新革命眼中的老革命,老革命眼中的反革命,向來如此的。 然而,當我今天看到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有必要公開地再來打次假。 這篇文章來自於「中國社會學」 這個公號,據說是「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垂直媒體平臺,50萬社科讀者聚集地」,你想想,多牛? 這個公號發了一篇名為「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在漫天流言中守腦如玉」(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zEzMTYyNg==&mid=2704494032&idx=1&sn=3688f78671f06697aa9d063a440d7066&chksm=bfc5355588b2bc4329ed64a9ab1b0a92a9828680b72d1b33034ac6b5380c860596d39f73e38c&mpshare=1&scene=1&srcid=0227xkSSVZIojKHi9k34HJdS#rd)。 這是一篇「中心思想」為「不要聽信謠言」的文章,「立意很高」,讓我們看看「雄文」的論證過程。 首先,說了一個「蘇格拉底的真假蘋菓」的故事,然而這是一個假故事,蘇格拉底本人沒有著作留下來,他的故事和理論主要是他的徒弟紀錄的,這位徒弟就是柏拉圖。然而在柏拉圖的紀綠中,並沒有這個故事,因為柏拉圖紀錄的蘇格拉底的故事,壓根就沒多少。 其實,大家衹要簡單地想一下,2400多年前,一個能夠以假亂真的假蘋菓,他們是怎麼做出來的?答案是沒有可能,大家去看看古希臘出土文物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的流毒很廣,甚至百度百科的蘇格拉底詞條中就有,這也難怪學術界早已不把百度作為「信源」了。2011年遼寧高考作文中也用了這個故事,好在把「蘇格拉底」改成了「一位哲學家」。 第二個故事,阿希的從眾實驗。真相是:不是5個人,而是總共7個人,其中6個是托;實驗的結果有37%的回答遵從了他人的意見。 第八個故事,分為二個部份,小澤征爾和蔡雙雄的故事,一個是指揮比賽中曲譜有陷阱,一個是廉政公署考試中題目有陷阱。查資料,小澤征爾一共才參加過一次歐洲指揮比賽,那是1959年的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衹有一次,一戰成名。然而沒有任何資料可以顯示貝桑松指揮比賽中有過這種陷阱,包括小澤征爾自己的回憶中也衹有對當時參賽身份手續的記憶,要是真有這麼戲劇性的一幕,他本人不可能不記得。 在請教了音樂界的朋友之後,他給我的答覆是這樣的:「首先排一個曲子,譜子怎麼可能只有組委會提供的版本,這些職業指揮家,要看到正確的譜子是舉手之勞的事情。而且如果譜子不對勁,怎麼可能在排練時才聽出來。拿到譜子麼,鋼琴總要自己先過一遍的呀。//而且出這種題去考指揮家,評委會也是腦殘啊。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啊 。。。。//而且,如果譜子上的樂句的確不舒服,很多人也會想辦法把它處理到舒服為止,有什麼絕對的對錯啊。。。。。尤其是藝術歌曲裡,斷句方式不同的唱法比比皆是的//不要說藝術歌曲,就算是Purcell的琉特琴歌那麼簡單的歌曲,上次來上海的Scholl和Alfred Deller的處理方式,斷句方式都有蠻大差異的//編這個故事的人,根本不懂,音樂的彈性有多大。如果是大到演不下去的錯誤,那肯定不會是只有一個人有意見。如果是細微的錯誤,表演時絕對能處理幹凈的」,明白了這個故事有多假了吧? 至於蔡雙雄的故事,已經有人詳細地考證了謠言的來龍去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54611),在此就不贅述了。 其實,第八個故事,稍有常識就可以判斷是假的,是典型的雞湯文路數,展現了一種「唯品德論」的無知,不論指揮也好,公務員也好,「品德」可以的一個考量,但絕對可能是「唯一」考量。中國人普通有著一種「清官情結」,然而一個沒有能力的清官是無濟於事的;有人要擡扛了,難道要一個貪官才好?要知道,「沒能力的清官」的反義詞有三個:「有能力的貪官」、「沒能力的貪官」和「有能力的清官」,哎,叫我說什麼好呢? 你想,一個號稱「社會學權威」的公眾號,都能假成這樣,微信上的信息是不是該多留個心眼啊?我們以後再聊如何識別謠言。

邏輯

本文討論的是照片,講的是邏輯。 郭德綱和人撕起來了,美食界也一樣。 為了同一家店,拿錢的主力捧,想拿沒拿到的主力駡。 沒拿到錢的,是因為看到了照片,說不好喫。 拿到錢的,說你又沒喫過,怎麼光看照片可以說不好喫。 這裡就有邏輯了。 如果存心要駡一家店,可以把照片拍醜,手抖一抖,故意放在暗處拍,都有很大的殺傷力,可以把食物拍得很難看。 那天的照片,既不是拿錢的拍的,也不是拿不到錢的拍的,而是出錢的拍的,一個出錢的且說好的人拍的。 按照邏輯,這樣的照片應該不會故意拍得難看。 沒拿到錢的就是看了這些照片,說看著就不好喫。 又有人說「沒喫過光看照片就能說不好喫?」 看著相當有道理。 邏輯錯了。 因為「不好喫」和「好喫」是同樣的。 如果不能說「看著就不好喫」。 那以後永遠都不能說「看著就很好喫了」!

立場

有一些立場的問題,說說清楚 1. 母乳喂養,支持,但是: 1.1 堅決反對在公眾場合,在無遮掩的情況下,當眾掀衣露奶直接喂食 1.2 我是母乳喂大的,我娘從未在任何公開場合以當眾裸露乳房的形式給我喂過奶 1.3 不要和我吵「孩子等不起」,對於這種,我只回應一句「還是只是你的孩子等不起」 1.4 提倡使用哺乳巾,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請用圍巾衣服之類的遮擋 2. 轉基因,支持,還有: 2.1 聯合國認定轉基因無害,並且推廣 2.2 世界人口的吃飽問題,不可能靠有機食物來解決,轉基因才是正道 2.3 轉基因可以大規模減少農藥特別是劇毒農藥的使用 2.4 美國沒有反過轉基因,美國種植了大量轉基因 2.5 歐盟也沒有反轉基因,「謹慎」不是「反對」 2.6 尚無任何實證可以證明人類食用轉基因會轉錄基因片段,對人體造成傷害 2.7 我可以帶頭食用轉基因 2.8 轉基因技術完全是可控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