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小事]疫苗

上午九點的時候,小豆子給了我一個眼罩,一大桶水,然後上課去了,她在隔壁上網課。我戴著眼罩躺在床上,渾身痠痛,我想爭取睡一會兒,可是難受得睡不著。我用手摸到床邊的地上,捧起水桶喝了一口,頓時讓我想起湯告魯斯的《少數派報告》來,影片中他換了眼珠之後,也是被人留在一間房中,眼被包了起來,喫什麼喝什麼都衹能靠摸。快九點的時候,我喫了一粒泰諾,五百毫克的,比常見的325毫克的要厲害,看了說明,衹要一天不超過四千毫克就行,乖乖,這劑量,難怪說老美濫用藥物呢。在這之前二分鐘,小豆幫我量了體溫,口腔表(還是錶?),最老式的那種水銀表,38.2度。再再之前,下樓找水喝;再再再之前,下樓把暖氣關了。再再再再之前,我看過一眼手錶,六點半。凌晨五點半……凌晨三點半……半夜十二點半……昨晚睡下就著了,然後十二點半醒了過了,接著就迷迷糊糊的,要說睡著了呢,眼前有著各種各樣的畫面。要說沒睡著吧,倒也沒有像失眠般的輾轉反側。迷迷糊糊中,我應該是意識到自己發燒了,我眼前出三條東西,不連續的三條東西,每條有幾個球,這些球可以搬來搬去,如果方法正確,這些球就會散熱,可是我根本不得其門而入。誰叫我入睡前玩puzzle來著的呢?玩的是「魔金‧搦」,不玩puzzle的人不會知道的,那是套在一起的環,轉來轉去的,就可以把兩個環分開了。環是分開了,半夜裡的球可轉不過來了,話說那些球可真不容易,異度空間的球。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剛喫了午飯,我在下午一點一刻又量了回體溫,還是38.2度,於是又喫了一片泰諾,小豆二點下課,我正好藥效上來,沒了寒熱,胃口就好。現燒是燒不動了,然而我昨天晚上燉了一大鍋牛肋骨,一扇牛肋骨切成了八條,燉了一個多小時,關火焐著,大鑄鐵鍋的熱容量很大。喫了泰諾後,小眯了一下,一點三刻下樓,小豆正在廳裡上課,上日本歷史課。打開鑄鐵鍋,湯麵浮了一層油,白色的結塊了,用濾網臽了起來;我又在牛肋骨鍋中加了二十多片薄蘿蔔片,點上火,再燉起來。不用燉多久,蘿蔔片薄,一煮即酥。燉的時候,用孜然、花椒粉和鹽調了個料,湯中昨天是加過鹽的,直接喫也是可以的。小豆子做了個土豆泥,又做了蘸土豆泥的肉醬。我把牛肋排裝在個不鏽鋼盆裡,開喫,肉的軟硬恰到好處,還帶著淡淡的奶香,真是很好喫,讓一個病中之人也不覺得膩。本來是想連著鍋上的,後來一想「一鍋端」不吉利,所以放在盆中了,我家沒這麼大的碗。放在盆中有一點好,不把湯一起盛上的話,用手直接抓肉喫也不燙,哈哈,手抓牛肉,好喫!現在是下午五點半,我關了空調,短袖換了長袖,身上又痠痛起來了,不過還好,應該正在好起來。這一切,都源於我昨天打了新冠疫苗,Moderna的那種mRNA疫苗,不是滅活的那種,昨天打的是第二劑。我在3月31日打了第一劑,當時沒有任何反應,但是據說第二劑反應都比較大。家中有兩位老年親戚都在第二劑之後發了高燒,我甚至還在某家餐廳喫飯時,聽服務員說起要請一天假去打第二劑。對了,就在今天,4月29日,白宮宣佈所有十六歳以上的美國常住人口,都可以免費獲得疫苗注射,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吧。 (發稿時,下午六點,我與小豆都是37.9度)

[加州小事]三隻斷腿的鴨子(續)

上一篇說到用百度找鴨子故事的出處,以失敗告終,那時已經是當天晚上快十點了,再沒有來龍去脈,衹能做夢了,興許能夢到也不見得。 我想起來,我有過一本《中國神話傳說詞典》,可惜沒有帶到洛杉磯來, 對呀,要是有本越南神話詞典,或許就能找到答案了吧?讓我先搜一下電子書吧。打開overdrive.com,輸入 「Vietnamese stories」,結果找到一本《Vietnamese Children’s Favorite Stories》,總共才十五故事,一翻就看完了。 哈哈,終於被我找到了,原來這個故事叫做《鴨子為什麼用一隻腳睡覺?》,說的是有三隻鴨子,天生就衹有一隻腳,可是鴨子們看到別人不是二隻腳就是四隻腳,於是決定去找玉皇大帝討個說法,書中原文是Jade emperor,我想應該是玉皇大帝吧?看來還是個中國故事。 三隻鴨子打算去找玉皇,但一想,自己都不會飛,怎麼上天呢?想想鯉魚跳龍門也得逆流而上,這一條腿的也沒法那麼游。於是三隻鴨子打算寫封信給玉皇,可惜這三個是文盲鴨子,不會寫字,正在這時,在一旁「聽壁角」的公雞主動提出為他們「起表」,然後告訴他們得村裡的廟中找到廟祝才能「焚表參玉帝」。 廟很遠,要走很多路,公雞自告奮勇陪他們一起去,於是三隻鴨子打從心底裡感激公雞,原文是「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our hearts」,這個說法也不知道是先有中文還是先有英文的。 等他們一群雞鴨組合來到廟中的時候,正聽到廟祝大駡工匠,駡的是「香爐為什麼要有六隻腳?誰見過六腳香爐?快給了缷下三隻去!」 「三隻多餘的腳?」鴨子們開心死了,「我們正好缺三隻呀!」 在公雞的幫助下,鴨子們得到了香爐腳,每人一個裝上,由於香爐腳是金子做的,所以睡覺時要把金腳藏起來,免得被人偷了去。 媽的,次序倒了,故事原來是從沒腳到有腳,可關仙女什麼事啊?故事中沒仙女也沒有龍啊!完完全全被誤導了,還是被自己給誤導了的。 那本越南故事書中沒有龍的故事,我就先把這三位仙女認為三霄娘娘吧,也就是常說的三仙姑,記住,三仙姑是三個仙姑,不是一個排行老三的仙姑!

[加州小事]三隻斷腿的鴨子

我「特地」去了一次越南廟,雖說我是佛教徒,而越南也是北傳佛教,或說大乘佛教,然而我卻不是為了拜佛去的,而是為了去找個和尚。 結果碰到了一個尼姑。 說來話長,慢慢說。 大家還記得我寫到過的那家在夏捲中插一根韭菜的越南飯店嗎?就是芳泉谷(Fountain Valley)的Brodard Restaurant,那家店甚至得到了我娘的肯定。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廚藝高超是受了祖母的影響,直到上半年父母來玩在我家住了段時間後,我簡直有點心懷疑我菜做得好是不是我娘的緣故。我娘是一個基本上對任何飯店都報以「介難喫呃」的人,整個洛杉磯,好喫的店衹有一家半,一家就是Brodard這個越南店,還有半家是Alhambra的錦程裡。 在我娘眼裡,肉丸子一律不好喫,雞胸一律不好喫,不活的魚蝦蟹貝一律不好喫,凍過的雞鴨豬牛一律不好喫,羊肉怎麼都不好喫,不放味精的東西一律不好喫,你去想,還會有什麼好喫的東西。而且,你無法向她傳輸任何「冷鏈」的知識,她也完全無法理解「不新鮮的活魚」這種概念。 算了,不說我娘了,還是說女兒吧,女兒讀大學了,在聖地亞哥上學,然而學霸居然沒有考出交規,所以暫時衹能過個三週半月地接送她,我住在洛杉磯的北部,聖地亞哥在南面,恰好可以「路過」小西貢,也就可以去Brodard了,這不,女兒放寒假,我在上週六去接了她,中午就去了Brodard。 去過好多次Brodard,都被安排坐在門口的位子,也就沒太注意店中的佈置,這回坐得很靠裡,邊喫邊看看周圍。還是女兒眼尖,看到了墻上的「壁畫」,說是壁畫,倒也不是直接畫在墻上的,是一種類似於油畫的裝裱,畫風呢,有點象連環畫。 先是看到我座位旁的一張,開幅要比其它的大,左邊是幢庵觀寺廟式的建築,房子的右面,也就是畫面的正中,有三隻鴨子和一個人,看上去鴨子在和人對話,那三隻鴨子各拄著一根竹杖;房子左面有個香爐,香爐前的地上,有三隻腿,看著挺像鴨腿的,因為畫著蹼,鴨不正是有蹼的嗎? 這算什麼操作?鴨子在香爐前被打斷了腿?這張畫的右面,有牛,也有鴨子,還有鴨子在飛,那時的鴨子是有二條腿的。 「你看,這鴨子的二隻腳是不一樣的!」,我說到,上海人一般不怎麼分動物的腳和腿。 家人說:「不是啦,一隻腳是外側,一隻腳是內側,畫起來衹能這麼畫啦!」 這張圖的右邊,有張特寫,三隻鴨子在睡覺,鴨子睡覺,衹用一隻腳的。 這張圖的左邊,也有張特寫,三隻鴨子站在路中間,都是一條腿,各拄了根竹杖,一副要去「打天下」的樣子。 這什麼故事?有問題,找谷歌啊!三個人拿出手機來,一頓狂搜。「越南民間故事 三隻鴨子 獨腿」,沒找到有關的;「越南民間故事 三隻鴨子 斷腳」,沒有;「越南 鴨子 故事」,沒有;「東南亞神話 鴨子」,沒有;「three single leg ducks」,沒有;「Vietnamese stories ducks」,還是沒有。 中文找不到,英文尋勿著,我還嘗試了用英文譯成越南文再搜的辦法,亦告失敗。 三個人搜谷歌,居然毫無結果,奇怪;越奇怪,越想知道。…

[加州小事]姓名之一

加州什麼人都有,中國人很多,日本人也很多。 碰到日本人,聊天真是痛苦。 他英文很好,和美國人聊天完全沒障礙。 我英文也很好,和美國人聊天完全沒障礙。 可我們就是聊不下去,既不是因為口音,也不是因為人品,因為完全就沒法聊到「人」上去。 他:「你喜歡看電影?好呀好呀,你喜歡阿奇拉庫魯薩瓦嗎?」 我:「誰啊?沒聽說過,歐洲人?」 他:「那你喜歡體育嗎?有個艾褔庫哈拉在中國很受歡迎的。」 我:「體育我一般啦,喜歡跑個步,一位馬拉松名將都叫不出來。你説的是誰?烏克蘭體操運動員?」 他:「都不認識?那你總得知道誰是索拉阿沃伊吧?」 我:「誰?」 「!@#$%^&*()_+」 還好,這年頭,有手機有谷歌,那位日本朋友上網一搜,把屏幕給我看。咦,這不是蒼老師嗎? 我:「她在中國很有名呀,我們叫她Teacher Cang,她的名字不是Cangjin Kong或者Kong Cangjin嗎?」 我在手機上寫了「蒼井空」三個字,給他看,他點頭説「對,就是她,阿沃伊索拉。」 我:「就是你剛才説的索拉阿沃伊嗎?」 他:「對呀,你看,阿沃伊–索拉。」,他指著字讀的,「蒼井」讀作「阿沃伊」,「空」讀作「索拉」。 我:「XXX,你們日本人一個漢字不是發一個音啊?三個字發五個音?」 他:「對啊」,又找出個「褔原愛」,指著讀「褔庫哈拉–愛」。 好吧,三個漢字五個音,那日文句子是不是讀起來都要比我們的長啊? 他:「諾,第一個説到的,庫魯薩瓦–阿奇拉」,指著手機上的「黑澤明」。 我:「三個字又發出七個音來了?」 他:「對啊,誰説一個漢字讀出來就一個音啊?」 我:「我們從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啊,聲母韻母拼出一個音來呀!」 他:「我們從小一個漢字就可以任何音啊,上面標上假名,有幾個假名就是幾個音呀!」 「!@#$%^&*()_+」 黑澤明…

[加州小事]入境之一

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入境」的問題。現在,每年來美國旅遊的朋友有好多,有很大的一部份,都會從洛杉磯機場入境,當然還有舊金山、紐約等大機場;還有許多朋友已經移民,每年他們的父母、丈人丈母也會從美國的各個機場入境,好吧好吧,為了政治正確,再加一句,每年她們的父母,公公公婆也會從美國的各個機場入境。那麼,要聊點啥呢? 中國人如何學會說話,如何學會陳述事實。 入關很簡單,能入境就入,能帶的就帶。我們聽說過無數的故事,有人因為拿著B1/B2的簽證説「我是來學英語」而被遣返了,有人因為帶虎骨傷筋膏而被罰款了。雖然這些都沒有實證,所有的那些公眾號,都沒有説清過這些事是哪一年幾月幾號由哪一個航班發生在哪一個機場的,也不能用任何一條的英文新聞來作旁證,但我們還是姑且認為那都是真事吧。 我不知道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遶著説話,明明是想炫耀自己的孩子買了車買了房,偏偏要從先問你孩子開什麼車住什麼房開始,甚至要從你孩子平時愛看什麼電影開始,累不累啊?美國人很簡單,how are you? 我太開心了,我孩子考取哪個大學了。問的人同樣為你開心,一點都不嫉妒;絲毫沒有覺得被冒犯。 說回入境,很簡單,二道關口,移民官、海關。 移民官會問你你來幹嘛、你住哪裡、誰花錢。 你到底來幹嘛就説是來幹嘛的,你來參加夏令營不用説是來學習的,你來參加孔子學院成立不用説是為了宏揚祖國文化的,你來參加大使館的某個活動不要説是為了華僑送溫暖的。同樣,住哪裡,誰花錢,都照實説就可以了,你女兒名校畢業和你兒子出賣良心賺錢是一樣的,衹要他們能支付你旅行的費用,在移民官眼裡是一樣,要是你自己支付,也是一樣的,衹要説明即可。 海關會問你,你帶錢了嗎?有沒有超過一萬美元?你帶喫的嗎?你帶藥了嗎? 你要回答的衹有「是」或者「不是」,你衹要回答是不是帶了超過一萬美元就可以了,至於你為什麼要帶三十萬美元,是為了給兒子買房或者是保釋女兒出獄,這些都和你帶多少美元入境沒有絲毫關係,海關衹要紀錄你到底帶了多少美元即可。 同樣,杏乾是可以帶的,你無需和海關解釋因為我的孫子喜歡喫;而新鮮杏子是不能帶的,你再解釋我的孫子喜歡喫也是沒用的。 你可能出境前讀了各種的攻略,告訴你這個可以帶那個不可以。但是萬一漏了怎麼辦?萬一有樣東西不在表上怎麼辦?請如實回答,「是」或者「不是」,至於為什麼是或者不是,沒人感興趣,請省略,説得多了,甚至可能引起「有意欺騙」的處理。 關於美國入境的事,請記住一句話:有原因不是理由,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以後的文章中,會講如何填表,如何申報。 再以後的文章中,會説基本上哪些可以帶,哪些不可以。

[加州小事]借書之三

(洛杉磯有電子圖書的實體圖書館分佈圖,不同顏色的點屬於不同的電子圖書系統) 我有一個好朋友,zhuyi,他很有趣,開過咖啡店,我有時會去他在長樂路上的咖啡店看貓的照片,聽他們夫妻二個打非洲鼓,他們是我最早認識的文藝小清新。後來他們開了黑法師西點,我也去過幾次農夫市場捧場,算是見面不是太多的好朋友吧。 大家一定會覺得我們是美食界的朋友,其實並不是。我是中國最早使用掌上電腦的人之一,從黑白的Palm Pilot到Visor再到後來的彩色的iPAQ,我那時就認識zhuyi了,算來快有二十年了,他是掌上電腦平臺hi-pda的創始人。 寫到這裡,我去hi-pda看了一眼,我的最後一個貼子是2011年7月2日發的,內容是我設計並縫製了一個皮的Nook Touch的皮套,照片中的皮套是剛縫好的,新新的,如今早已起了「包漿」,感覺好多了。 Nook Touch是我的第三個e-ink電子書閱讀器,我也是國內用e-ink最早的人之一,前二個都是Sony的,用得很舒服。Nook Touch是我第一個帶wi-fi的e-ink設備,也是第一個由書店出品的e-ink設備;美國主流就是二大書商出的e-ink嘛,Barnes & Noble的Nook和Amazon的Kindle嘛,前者雖然還在業內,但已然敗下陣來。 那本Nook,有一個以前索尼沒有的功能——借書,有那麼一個按鈕,但是怎麼按都沒有反應。後來,我換到了Kindle,倒是沒有了借書按鈕,也就沒有在意。 等我搬到加州,辦了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和洛杉磯郡圖書館的借書卡,才發現,原來Nook和Kindle都是可以借書的,而Kindle更是有推送功能,所以沒有了借書按鈕,在「虛擬圖書館」中借了書,直接就推送到Kindle上了,很是方便;或許Nook也有過這個功能,可惜從2017年起,「虛擬圖書館」好像結束了Nook格式的借閱,衹是並沒有發表聲明。 我說的「虛擬圖書館」是Rakuten OverDrive,overdrive.com,他們與很多圖書館都有合作,把各大圖書館的電子授權放在他們的平臺上,以借讀者在Kindle或其它平臺上借閱。 我在OverDrive上有四個圖書館,分別是洛杉磯公共圖書館、洛杉磯郡圖書館,我們Glendora市的圖書館與其它幾十個市的圖書館組成了南加州電子圖書館(Southern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而Santa Monica市圖書館,則是以獨立的圖書館出現在OverDrive上。 這四個圖書館都有自己的網站,都可以直接借閱電子書並推送到Kindle上,然而便用OverDrive平臺,可以實現從「搜索」到「借閱」到「推送」的無縫鏈接,衹要搜索一次,衹要有,你就不用去管到底是哪家圖書館有這本書。 同樣,如果想看的書已經被別人借了,虛擬圖書館也可以「On hold」,等到別人還了書,就可以推送到自己的設備上了。虛擬圖書館也是有借期的,三個星期,時間一到,Kindle上就打不開原來的那本書了。 不是所有的書都有Kindle格式的,但衹有極小的一部份沒有,那時或許有ePub格式或加密PDF格式,可以下載下來,用電腦或別的設備來看。 OverDrive平臺上不但有電子書,還有語音書和影像資料,就是需要用OverDrive的客戶端了,手機客戶端可以直接播放,而電腦客戶端可以把MP3倒入到iPod等設備中,很是容易。 OverDrive甚至還能借尚未出版的書,衹要有哪家圖書館預購了電子書即可,我就借了本要11月14日才出的《Future Noir》,不過已經有一位排在我前面了。 除了OverDrive,還有hoopla,也是個公共圖書館的電子資料借閱平臺,比較不方便的是每次衹能綁定一個圖書館,每次要換來換去,很麻煩;不過可能由於版權的原因,有些東西OverDrive上沒有,衹有hoopla才有。hoopla沒有南加州電子圖書館,卻有單獨的Glendora市圖書館,倒是看不出來,我們這麼個小地方的資源還是很豐富的。 如果要借閱雜誌,需要使用Flipster或Zinio平臺,同樣與圖書館捆綁,衹要你所在圖書館定了這些雜誌,你就可以在移動設備上借閱了,我就找到了我喜歡的《Popular Science》。…

[加州小事]借書之二

有了圖書卡,就可以借書啦,圖書卡一般是張長的卡,可以撕開變成一張大卡和一張小卡,大卡就是信用卡的大小,小卡則各個圖書館的設計不同,有大有小,小卡上有個洞,方便大家把卡掛在鑰匙圈上,可見借書卡是和鑰匙一樣隨時要用到的東西。 美國的圖書館,一般先把藏品分為紙質書,有聲書(CD和預存MP3播放器),音樂(CD)與影像資料(DVD和VCD),有的圖書館還會有播放設備或閱讀設備出借。 所有的藏品,一般會貼有標籤,通常是作者姓氏的首字母,並以此排序的。紙質書由於種類繁多,通常先分成小說與非小說,分開擺放;再細分成各個小類。比如小說一般分為傳記、言情、科幻、青少年等;非小說則有園藝、烹飪、體育、職業培訓、語言學習等。 你可以像逛書店那樣在書架中隨便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到圖書館中的電腦上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在電腦的搜索結果中能夠找到所在的書架,以及標籤索引的關鍵字,然後去書架上找就可以了。 不但如此,要是一本書你想要,卻被人借走了,你還可以「On hold」那本書,用自己的借書卡去排個隊,等別人把書還來,圖書館會把那本書不放回書架而優先借給你,通過預留的電子郵件或電短信通知你。 對於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和洛杉磯郡圖書館,他們各有七八十個分館,各有六百多萬冊圖書和音像資料分散在各個分館,你可以在電腦中查到想要的東西目前正在哪個圖書館的哪個書架上。如果所在的圖書館離你不遠,你又急著想看,那就趕過去借,另外,你同樣「On hold」一下就行了,把分散在各個圖書館的書統一「調」到某個指定的分館,然後再去取。 所有on hold的書,都會統一放在一個書架上,等hold的人來取,而且會以借書人的姓氏按序擺放,我經常一借五六本書,指定送到離我三英里左右的San Dimas洛杉磯郡圖書館分館,我衹要去拿一下即可;若是洛杉磯公共圖書館的話,那就得開個二十英里到西面的洛杉磯市去拿了。 每回我在指定的書架上拿走標有我名字的書籍時,我就想起以前上海圖書館還在人民公園旁邊時,我站在樓上的大廳中,大廳中有一整排的木櫃子,上面全是小抽屜,拉開抽屜,裡面是一張張的索引卡片,先要找大類索引,再找小類索引,最後找到書籍索引,然後抄下號碼來,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推著推車去找,借一二本書,至少要半個小時。 當然,我不必先去圖書館來做「On hold」的事情,通過互聯網即可完成。不但如此,二大圖書館系統還有自己的手機APP,在智能電話上也能完成預借工作。二大圖書館系統都可以用中文找書,甚至郡圖書館還提供中文操作界面。 好好把圖書館用起來吧!

[加州小事]借書之一

有華人向我抱怨,說是在洛杉磯無聊死了,雖然有眾多的中餐館,但每天不是喫,就是刷微信,實在無聊透頂。 為什麼不去圖書館呢?洛杉磯有的是圖書館。 洛杉磯公共圖書館系統(Los Angeles Public Library,LAPL),是美國面向最多人口的公共經費的圖書館系統,擁有七十二個分館以及超多六百萬冊圖書。雖說是洛杉磯的市立圖書館,但他同時也向整個加州居民開放,提供閱覽和借閱服務。 要辦理圖書卡的話,衹要有加州DMV發出的ID,或者由墨西哥、阿根庭或韓國領事館發出的身份證件,就可以申請免費的借書卡;如果沒有上述證件,則需要有一份貼有照片的身份證件以及一份可以證明加州地址的材料:水電煤賬單、稅務報表等。 洛杉磯郡公共圖書館系統(County of Los Angeles Public Library),是全美第二大公共圖書館系統,有八十五個分館,藏書同樣有六百萬之巨,略少於LAPL。同樣,全加州人士均可申請借書卡,並且牛的是,一次可借五十本書,五十本哦!厲害吧? 除了這二個大圖書館系統,很多城市還有自己的圖書館,比如我居住的Glendora市和工作的Alhambra市,都有自己的圖書館,都向全加州人士開放。而像San Gabriel,不但有郡圖書館的分館,還擁有自己的市立圖書館,反正,單就是大洛杉磯地區,光是公共圖書館,就有二百多個。美國就是教堂多,加油站多,圖書館多。 美國藏書最多的圖書館是國會圖書館,擁有三千四百多萬冊;而加州藏書最多的圖書館則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洛杉磯分校,前者有一千一百多萬冊,後者則有九百十五萬冊藏書。在美國百強圖書館中,加州共有七個圖書館上榜,除了前面說到的二個公共圖書館系統,加州大學有四個分校上榜,同時還有南加州大學的圖書館,所以,要是公共圖書館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那就再去讀個大學吧。 回到文首,很多華人聽了我的建議後第一反應就是「那全是英文書,我又看不懂」;然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在國內,你也不會去圖書館吧?」 哈哈,我前面提到的這些圖書館全都有大量中文書籍,哪怕我們這個沒幾個華人的小市的圖書館,都有好幾個書架的中文書,更別說那二大圖書館系統了,光是太極拳的DVD,就各大流派的都有。 在這裡,不但有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還有港臺出的繁體字書,就連那些你帶不到中國海關的「秘聞」、「揭示」,這裡的圖書館中都能找到呢! 好吧,大家先去把借書卡辦好,下回聽說我如何借書,如何參加圖書館的各種活動。

[加州小事]喫喝玩樂買買買 時代廣場五臟全

以前吧,幾乎每個城市都有東西南北門;後來呢,幾乎每個城市又有了中山路,於是清朝沒有了;再後來呢,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了延安路,於是城門就沒有了;再再後來呢,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了迎澤大道、批修路、鬥資路,於是什麼都沒有了。 現在,很多城市都有了時代廣場,東京、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成都、吉隆坡;哪裡都有,洛杉磯自然也有。 嚴格的說,時代廣場,是個錯誤的名字,因為它是從Times Square譯過來的,大家知道,時代廣場的老組宗是紐約時代廣場,英文就是New York Times Square,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它為什麼會叫Times Square。 大家也都知道《紐約時報》把?著名的New York Times,在1904年將總部搬到了當時的Longacre廣場的某幢房子中,後來這幢房子就成了每年年末降水晶球的大樓,也就是如今的時代廣場一座,而朗埃克廣場也在1904年4月8日被更名成了Times Square,因此來說,New York Times Square,應該是紐約時報廣場。 然而大家叫慣了時代廣場,那就時代廣場吧! 洛杉磯的時代廣場在老牌華人區蒙特利公園市,前幾天剛被評為全國百大宜居城市的第三名。這個時代廣場的名字是Atlantic Times Square而不是Monterey Park Times Square,中文呢,就叫大西洋時代廣場。洛杉磯明明在太平洋的邊上,為什麼叫做大西洋時代廣場呢?因為它就在Atlantic Blvd.上,是一個集辦公、住宿、商業、餐飲的綜合性廣場。 讓我們來看看大西洋時代廣場都有些什麼吧? 首先,有AMC電影院,不但有超大屏幕的iMax,更神奇的是在華人區的AMC,還有中文電影放映,這幾天放的就有《春嬌救誌明》和《戰神戚繼光》,相信不諳英語的準媽媽們不會寂寞了。 準媽媽們當然不會寂寞,時代廣場中所有的商場和餐廳都會說中文,有喫有玩還可以買買買。 先看看準媽媽們最喜歡的化妝品都有些什麼吧?準媽媽們最喜歡的資生堂,專櫃價格衹是國內的三分之二到一半,碰到促鎖真是買得都停不下來。除了資生堂,還有Beauty tips,也售賣各種最流行日韓與美國美容美妝產品,連著三個「美」字,就是希望各位準媽媽都美美的;而Image Beauty &…

[加州小事]小鎮村的假新聞

我住在Glendora,維基上說人口是五萬零三個人,我開玩笑說人家本來是五萬個人,零三個就是我們這三個了。我們這個城市,我叫它「小鎮村」,來自於動畫片《飛天小女警》,小豆小時候最喜歡的片子之一,飛天小女警就住在小鎮村。 小鎮村人少地大,出點小事就能成為新聞,我訂閱了新聞郵件列表,隔三差五地能收到一封二封郵件,基本上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整個七月份是三條新聞,分別是有條路上的小灌木著火了,Glendora商會的一個頒獎儀式,第三條新聞是關於合併選區的,是全州的一個「at large」的變化。 小鎮村,就是這麼安靜,本月也沒啥大事,新聞包括開了家新的槍店,有隻警犬獲得了新的防彈背心,還有就是二天前的一個新聞了。 下午三點的時候,我收到了這篇新聞,電子郵件發來的,標題是《Teenage Bicyclist Hit By Car Near Preschool》,什麼?有十幾歲的騎自行車的被撞了?我心中還「咯噔」了一下,因為小豆就是騎車上下學的。 點開一看,第一句就說有車輛與自行車的事故發生在週二下午三點,第二句是說「男孩的妹妹」也在現場並且通知了父母,好吧,是個男孩子,那我放心了;至於「妹妹」是我隨便想的,英文就一個「sister」,分不清姐妹。 就是個小事故,我也就沒看下去了。回到家中,小豆說她放學的時候,看到了一起車禍,我接口道:「哦,是(口伐)?都上了新聞了,新聞中說有個男孩被撞了,邊上還有她的妹妹。」 小豆說:「什麼?妹妹?那個妺妹怕不是我吧?」 於是我找出了新聞,裡面有張照片,小豆一眼就認了出來,說「對,就是這個,那個妹妹就是我了!」 怎麼回事呢?原來小豆放學回家,路過出事地點,有輛車逆向停著,前輪壓著輛自行車,路邊上街沿躺著個男孩,抱著腿,膝蓋摔破了,看上去很痛苦的樣子;邊上有個女人,看上去「一臉迷惘」,正在試圖安撫男孩,想必就是司機了。 小豆路過,就停下看看;那個男孩衹是叫疼,也不回答。小豆在邊上撿到一個手機,鎖屏是中文的,於是她決定留下來,沒準需要翻譯什麼的。 警察很快就來了,不但警察,消防車、救護車都來了,三輛警車把路封了,二輛消防車以防萬一。小豆把手機交給了警察,警察就讓小男孩解了手機的鎖,但由於是中文的,小豆就派上了用場。小豆在手機的通訊錄上找到了他的父母的電話,就打電話給了男孩的媽媽,媽媽不會英語,小豆就用中文告訴了她。 警察已經確認男孩沒有生命危險,但不知道是不是有骨折之類,他的媽媽要至少半小時才能趕到,所以小男孩就上了救護車,先去醫院了。 然後,小豆就離開了那裡回家了。 再然後,小豆就成了「妹妹」了。 或者說「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