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新開張,捧一下場,其實我也不知道是第一天開張,只是附近沒找到吃的,於是一大幫子就吃了這家。點菜,什麼都沒有,說是第一天沒有準備那麼多菜,然而肚子餓得不行,嘸沒神思去尋別的店吃了,於是一個一份過橋米線,一份氣鍋雞,總計175元。
地方是朋友帶去的,我跟著別人開車,東轉西轉也搞不清了,反正就在大寧綠地那兒,有個大型的超市社區,裡面有哈根達斯,有星巴克,什麼都有。






Related Posts
[上海]曹家渡王朝家宴
妻家有長輩七十大壽,定在曹家渡的王朝,接了丈人、丈母、豆豆和Sam,五點三刻出發, 六點半正好趕到。王朝的特色就是富麗堂皇,鎦金銅馬車,三角鋼琴,西洋自鳴鐘之類,但電梯中掛出告示”請家長勸阻自己的小孩切勿觸摸玩耍”等等,讓人貽笑大方。 現在上海人的風氣不對,正規請客,八冷盆、八熱炒,實際上冷盆應該是在等人時吃的才對。今天請客,共18個人,我們進包房之時,桌上的冷菜已經放點,還要等一家人來,人等到了,再等服務員來開酒、分飲料,全部停當,已經七點多了,方才一聲令下,開始吃冷菜。其實以後,大家不必客氣,有人到就冷菜先吃起來,待最後一位到了,就可以上熱菜大炒了,好在上海的冷菜還算精緻,吃吃也就吃吃了。 用百葉包的馬蘭頭香干,挺好看的,蘸料是辣醬油,味道不過如此 當中一堆一片片的是糖醋辣椒,光辣椒來說,可以打到9分 這些蝦挺奇怪,有些是開會的,有些則不是 龍蝦,最後還有龍蝦泡飯上來 應該算是海鮮煲吧 油麵筋炒素 算是咖喱蟹,憑良心說沒有吃出咖喱味來 這居然也是道菜,還上得了檯面,真是只要有人敢賣,就有人買 好像算牛排吧 這個挺有特色,肥牛卷梅乾菜,味道也不錯,可以給個8分 王朝不是做海鮮的料,扇貝只能給6.5分,蒜蓉太多了,蒸得又老 上面兩張照片是一起的,就是用生菜葉來包八寶辣資醬,左邊的東西,純是喙頭罷了 很好店家將糥米和竹蟶做成一個道,這道做得算差的,一大團糥米,而竹蟶很小,有點”假冒偽劣”的意思 算是雪菜黃魚,明顯是”假黃魚”,肉質”蘇漫漫”,0分 蘿蔔絲餅也不行,不香不鮮
[上海]老店恰似老朋友 新開便換新面孔
沈記靚湯,以前在復興路思南路有一家,可能也是第一家吧,後來在北京路泰興路政協裡也有一家,兩家的生意都出奇地好,不但貴,還定不到座。結果在丈母家附近有家新店,欣然而往,可以說只是「湯」還保持著原來的水準,而其它的菜,也就是一般小店的水平。 金桔糖藕 燒鵝,48元,不便宜,味道倒還不錯,皮脆肉肥 糖醋小排,味道很好,可以打到8.5分,我甚至事後打包回家,就第二天早上的「泡飯」吃 瀨尿蝦,極其一般,第一次還沒點到,第二次才有,肉爛 順德魚餅,打4分,雖然魚肉新鮮,但是燥,且帶有「泥土氣」 竹蓀燒苦瓜 清炒河蝦仁,在我女兒也能做好此菜以後,我就不評點此菜了 酸甜黃瓜,很有特色,特別點上辣油一點,但是口味稍欠火候,不入味,全是「浮」在上面的味道 蔥油拌麵 羅漢齋,味道一般 炒粉絲 咖喱雜貝,咖喱味太淡,全是奶香 外加85度C的奶酪蛋糕一份,味道很好,呵呵,算我奉送的哦
[上海]猶太人上海故事 尋蹤跡愚教愚游
4月10日,上海地鐵10號線開通,於是乘了新的地鐵,參加了一個活動——探訪二戰時猶太人在上海的避難點。該活動由一位在上海的猶太人發起,小規模內共有二十多人參與。活動中探訪了霍山公園、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摩西會堂),並且訪問了兩位老人,是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起就住在這個區域裡的。 這裡有一些當天聽到或後來查到的東西 學到了一個單詞,Ashkenazi,Ashkenazi Jews,特指德系的猶太人 據說當年德國納粹要求日本佔領軍將上海的猶太人「圈」在一起,日本人搞不懂為什麼,就問猶太組織的頭領為什麼納粹不喜歡猶太人,那人說「因為我們長得矮,而且是黑頭髮」,日本人一想,這不和我們長得一樣嗎?於是也沒有太難為猶太人 猶太教目前在中國還是illeagl的,因為中國政府尚未成立「猶太教協會」或「猶太教自治委員會」,無法管理在中國的猶太教活動 在wiki上查Ashkenazi Jews的時候,會被「牆」,不知為什麼 中央電視台一直支持巴勒斯坦,其實以色列和中國的關係很好,當年的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就捐了許多錢,後來西方對中國武器禁運等,西色列幫了許多忙,武器交易大多數和以色列做,而不是和巴勒斯坦,可見政治這玩意真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我們的集合點,地鐵十號線大連路出口,國徽廣場 霍山公園門口的牌子 這幢房子正對著霍山公園,門牌是霍山路119-121號,是當年的American Jewish Joint Distribution Committee(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簡稱JDC)所在地,這個NGO在經濟上給了當時在上海的猶太人大量的幫助 霍山公園邊上的一家,這位老爺爺今年88歲的,當年是裁縫,他的前前後後的鄰居,共有六家猶太家庭。這位老爺爺的孫女現在美國,16歲去的,19歲在麻省理工畢業,21歲拿到了麻省理工的碩士 舟山路59號,美國卡特政府時的財政部長曾經避難於此 弄堂口上的舟山路拼音,據說是猶太的拼法 這位老太太今年82歲了,當年樓上就住了一戶猶太人 長陽路上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是在摩西會堂的地基上造起來的 紀念館裡的石碑 摩西會堂的內部,布幔後的聖物已經在猶太人離開上海時帶到美國去了 訪問者送的禮物 大衛星,其實是個印度符號,現在是以色列的國徽 大衛星上刻的經文 紀念館裡 紀念館的建築 當年猶太人在上海的結婚證書,預先印好的,然後填籍貫姓名,就變成了「奧國省維也納縣」…
我知道在哪.在共和新路上,大寧路和延長路中間,大寧國際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