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LA]一面之驕上海麵 隔靴搔癢真奇怪-Q38 Noodle House, San Gabriel

我有強迫癥的,每年看到「髮」、「發」不分,「面」、「麵」不分的時候,我會非常難受,特別是這幾個字用錯的時候;其它的諸如「鬆」與「松」啦,「乾」與「幹」啦,要稍微好一點。我曾經坐在上海的一家茶餐廳,把他們繁體菜單上用錯的字全都劃了出來,改完繁體之後,又把英文翻譯校對了一遍,因為他們讓我免費喫東西,我總得做點什麼事回報吧? 那天下班,開車沿著Mission Dr.一路往東,正好喫了個紅燈,東張西望中看到右手有家飯店,招牌是「一面之驕」,我就想:乖乖,好霸氣的店名啊!看一面,也傲驕給你看。再看到店面的玻璃窗上貼著的紅字「現炒澆頭面」、「鹹菜黃魚面」,讓我難受起來了。這分明是家麵館嘛,應該是「一麵之驕」才對,下面二條中也用了簡寫的「面」,而「鹹」字也是簡體,如此簡繁混用,算是特色嗎?另一邊的玻璃窗上貼著「老上海小籠包」、「老上海生煎包」,也讓我難過,要說老上海的話,就該叫「生煎饅頭」、「小籠饅頭」,至於「包」,要等天山大包出名後才進入上海話語境中,那已經是新新上海了。 回家上網查了一下,還真是家上海麵店,主要就是生煎小籠麵條和一些上海的小菜,真的是「小」菜,烤麩、小排之類的東西。我對他們的中文店名有意見,沒想到有人對他們的英文店名也有意見,英文店名叫「Emperor Noodle」,譯成中文是「皇帝麵條」,那人就問為什麼沒有「領導BBQ」、「總司令牛排屋」、「暴君披薩」或是「沙皇塔可」之類的店? 越發讓我好奇起來,隔了二三天,就和阿杜一起去了一回。下午一點多到的,路邊正好有車位,就沿街停了,其實後面還有個停車場的。走進店裡,沒想到裡面還挺大的,原來店是L型的,店門衹是短邊的一小部份。走進去,老闆坐在店的中央,用上海話說「幾位啊?隨便坐。」,店的中央還是出菜的地方,佈局蠻有趣的。 菜單上牛蛙麵、蔥油開洋麵等,居然還有辣肉麵,辣肉麵會比我做得好?不可能! 我點了鹹菜野生黃魚麵,阿杜點了腰肝麵,服務員問我們要不要來點小菜,想來想去,點了素雞。 店堂裡有二檯大的平板,一檯放著英文節目,另一檯放著中文的,我覺得他們應該放我的四大金鋼或生煎紀錄片。噢,算了吧,上次曹家渡那家賣豆漿點心的循環播放我的四大金鋼,弄得大家以為是我開的,關鍵那家實在太難喫了。 坐了一會兒,素雞上來了,咬了一口,正面是熱的,反面是冰的。把服務員叫了過來跟她說,結果服務員說:「這個本來就是冷菜。」,那也不能一面熱一面冷吧?服務員很不情願地拿走了,說「你要喫熱的麼我拿出幫你打一下。」 等素雞再來的時候,的確是熱的了,但這素雞也太酥爛了,這是完全炸透後浸湯汁的,實在太爛了,完全就是在喫渣了。等麵的時候,有「油耗氣」傳出來,隠隠地,越來越重。這就有問題了,而且是飯店的大忌。第一,通風和油煙機有問題;第二,油好久沒換了,飯店的確不可能每次炸東西都用新油,但要經常添加新油,我估計這家的油桶也好久沒洗了。 十來分鐘,東西上來了,先說我的黃魚麵。黃魚是大黃魚,而不是上海常見的小黃魚,想想也是,美國人工最值錢,這樣的大黃魚,二刀片出二個魚身來,裹點粉一炸即成,衹是大黃魚沒有野生的,然而誰會真的去計較一家麵店的魚是不是野生的呢?更何況還是大黃魚,想想也不可能呀。麵湯的顏色是對的,舀了一口,味道還可以,一點也不腥,然而一點也沒有魚湯味。估計是有人點,但拿條黃魚炸一下,而不是一堆黃魚骨煎了熬湯的,湯就是一般的骨湯。湯不夠燙,那也算了,問題是麵出了問題,麵是廣東麵,而不是上海麵,廣東的那種黃色的鹼麵。 就在這時,走進來幾個人,看來是常客,對老闆說「儂招新廚師啦?啥地方人啊?」,老闆說新招的是廣東人,那幾個老客人說「我看儂幹脆闘廣東店算了。」 二片魚身很大,我分了片給阿杜,他的澆頭是過橋的,醬爆豬肝豬腰。嚐了塊豬腰,處理得相當好,沒有一絲怪味,又很嫩,剞花也中規中矩,表揚。又喫了塊豬肝,太老了,這時起了個油鍋,油溫很高時下了豬肝,又去拿豬腰,再下到鍋裡,等豬腰恰好的時候,豬肝已經老得不能喫了。 墻上掛著老上海的照片,看點頗有親切感,不過我又不是那種懷舊的人,我是展望未來的。 然而我展望不了這家店,所以,尚未在洛杉磯找到好的上海麵店;對了,不準用我的紀錄片。 [googlemaps https://www.google.com/maps/embed?pb=!1m14!1m8!1m3!1d13214.922627243266!2d-118.1111692!3d34.1020398!3m2!1i1024!2i768!4f13.1!3m3!1m2!1s0x0%3A0xf109e3f1d7bb70e6!2sEmperor+Noodles!5e0!3m2!1sen!2sus!4v1502385378033&w=600&h=450]

[上海]家庭會為看世博 王朝店談笑風生

@yuleshow: 10月19日,晚飯:王朝曹家渡店:芥末足筋、凱撒色拉、柚子色拉、麻辣牛舌、口水雞、糯米塞藕、新派肴肉、麻辣牛足、野生蝦仁、韓式炒粉、杭椒雀肫、德式咸蹄髈、紅油仔蛙、上湯蘆筍、雞湯、青菜上湯麵  #cnfood #food #美食   一位孃孃從美國過來,一位孃孃並姑夫從香港過來,還有哥哥夫妻也從美國過來,五個人買了五張世博三日票,打算好好看上三天世博,誰知入園以後一小時,五個人落荒而逃,且發誓再不軋此鬧猛。   於是,時間就多出來啦,老爸設宴請大家吃飯,於是就去了曹家渡的王朝,點了十個人的菜,來了八個,哥哥水土不服上吐下瀉,於是夫妻無法出席。   王朝一般不會讓人太失望的,價廉物美場面大,我很喜歡。看看照片吧,小評在照片下面。 芥末足筋,用的是雞腳後面的筋,用芥末拌起,這道的芥末估計減量了,味道不是很沖 凱撒色拉,美國的孃孃說比美國的好吃得多,那是當然 牛舌,很好吃 柚子色拉,有蝦,有特色,味道也好 口水雞,菜太多了也沒吃 糯米塞藕,香港的孃孃點名要吃,說是香港沒有 新肴肉,這就有點譁眾取寵的意思了,雖然賣相好、創意佳,卻沒有了肉味道 麻辣牛足,味道一般 野生河蝦仁,現在各大店都標謗「野生」、「河蝦仁」,憑良心說我是不信,這也完全是市場採購來的蝦仁,一家飯店一天要賣掉多少,實際操作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野生的蝦,而且從口感來講,要說沒用過化學物品,我還真是不信 韓式炒粉,本來味道是很好的,菜多了就吃不下了 杭椒雀肫,味道相當好 蟹黃東星斑,好東西,味道也好,拿得出手 德式咸蹄髈,沒有割開時的樣子 剖開去骨之後的樣子,醃得透卻不咸,很好吃   另外還有口水蛙、上湯蘆筍、雞湯等,點心是瑤柱粢飯糕,後來又說沒有了,反正菜也吃不完,就算了。

[上海]舊領導故地重遊 貴飯店也可便宜

(10/18/10)   以前的領導兼好友Kitty從舊金山過來,週日晚上陪她去朱家角看了張軍的園林版牡丹亭,週一又約了她以前的部下們一起吃個午飯。由於中午時間不多,於是就定了辦公室附近銅仁路南京西路轉彎角上的「雲」。   點評上看了一下,好似價格不菲,人均都在一百五十以上,及至去了,菜單也的確不便宜,冷菜大約在四五十元,熱菜基本的是七八十元,再貴的就沒底了。   於是我負責點菜,這時老領導過來說要請客(原本打算AA制請領導的),那麼我就手下留情,點了六個冷菜、六個熱菜,兩道點心外加一道鵝肝醬炒飯,十個人吃到後來,居然還剩下不少,皆大歡喜。   這家店,開在那邊數易其主,一次比一次裝修得豪華,菜價也節節飆升。當然,要是像我這麼好好點,也嚇不死人。再提一句,當年沒用酒水,就泡了一壺茶,鐵觀音,88元。 蔬菜色拉 墨魚大烤,三隻,切絲 糟三樣 上海熏魚 腊肉 菠菜三文魚 紅燒肉,這種燒法,有點象櫻桃肉的燒法,上桌後再切的 咖喱大蝦 清炒蝦仁 特色格格肉,於是大家開玩笑說是princess meat 年糕菜脯 上湯蘆筍 娃娃菜蒸鹹肉 芒果鮮蝦卷 店中燈飾 店中燈飾

[上海]叉燒皇港式美食 老先生饕餮風範

  一個老人,81歲。說廣東話、上海話、英語和普通話,下身著瘦型牛仔西褲,上身穿粉紅色襯衫,沒有領帶,外套深藏青色西裝。胸口有一掛繩,上拴手機一部,放入西裝暗袋……   這樣的人,在上海,被稱作「老克勒」(具體可參見拙著《上海閒話》一書)。   我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店裡的熟菜間外,看著裡面切配的廣東廚師要個鵝頭吃,還特別關照「要帶頭頸的」。   店裡的小妹對他很是客氣,一面稱呼他「李先生」,一面催促著廚師把鵝頭剁開。   鵝頭端到了老先生的面前,小妹問他要不要手套,老先生說要手套,還要筷子,還在一盆梅醬蘸著吃。另一個小妹大叫「不合算」,三塊錢的鵝頭還要手套、筷子和梅醬,最終老先生答應不要筷子了。   老先生坐下吃鵝頭,戴著手套捏著鵝頭,很是好玩。老闆娘過來坐在他的對面,兩人吹牛,有上海話也有廣東話,依稀聽他們說起「黃橋燒餅」,只聽老闆娘說「上次我去買,鹹的已經全給你買走了。」老先生剛要說話,一滴油順著下巴滴在胸口,想擦,又捨不得放下手中的鵝頭;於是只能舉著雙手,挺起胸膛,高高地抬起頭翹起下巴。老闆見狀,立馬吩呼小妹過來幫忙,小妹拿著餐巾紙幫他擦乾胸口的油漬,老先生繼續品嚐他的美味。   這一幕發生在上海賓館對面的一家小餐廳,一家開了有多年且我也耳聞多年卻從未得嘗的餐廳;那天正好機緣湊巧,路過那裡隨便點了個燒味雙拼,要了些酒獨酌,便看到了上面的這一幕。   這家店是正宗的「港式」餐廳,老闆娘四十出頭,也會說廣東話、也會說上海話,而廚師則只會講廣東話了。我點的是叉燒和燒鴨,看看小小的一盆,東西其實還不少,到底全是肉啊,另外加了一盆白灼生菜,一下子可吃不了那麼多,反正已經是下午二點多鐘,外面下著雨,店中倒也冷清,我正樂得享受,慢慢品嚐。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店名為叉燒皇,實在名不虛傳,叉燒有精有肥,瘦肉不柴、肥肉不膩,軟硬適中,入味而不咸,能夠在上海吃到如此的叉燒,實在不可多得。另外我後來外賣的燒肉,也遠遠超過上海那些大型港式餐廳,關鍵是有肉味。   老先生看得出是個很風趣的人,店中的小妹和老媽子都喜歡和他打趣,他也絲毫沒有架子。這讓我想起我那「杏元四塊牆壁有伊一塊」的伯父邵祖丞來,伯父晚年不開伙倉,每日在飯店吃飯,有些飯店常去,也和服務員親如家人,伯父曾被譽作「上海灘最後的小開」,功架腔調都和這位老先生不相上下。   我呢,因為耳朵中「豁」進了「黃橋燒餅」幾字,極是心癢,又不好意思上去搭訕,只等吃完了臨出門去問老闆娘。這時,外面走進兩個矮個青年男子來,尚未開口,一看便是港商。好歹我也懂點白話,聽他們的話也能明白一些,無非是些寒暄,但又離不開一個「吃」字。   真正心癢啊!想著他們說的,不經意間用廣東白話又叫了一瓶酒。那個港商聽見遞了支煙過來,於是,我順理成章地坐到了那個老先生的身邊。   原來那位老先生是這家店的主人,據他說,在上海還有其它的五家,其中包括「海上阿叔」和「采蝶軒」(音同,可能有誤)……   老先生的身份是香港人,那不用分說,就是解放前逃過去的那批上海人,上海人學廣東話容易,廣東人學上海話可不方便。據老先生說,他搞了一生的餐飲,管理了一生的飯店。   於上海菜,老先生說「上海灘上有只菜,叫熏魚,現在嘸沒一家店會得做正宗的。請問,儂啥辰光吃到過smoke的熏魚啊?」   於蘇州菜,老先生說「蘇州菜太甜,現在的蘇州菜是改良的。儂想,老早紅燒肉是用冰糖的,哪能會得勿甜啊?」   於菜譜,老先生說「阿拉姆媽在舊金山寫過一本菜譜,幾十年前用英文寫呃,到現在還嘞賣。」   時間不早,問老先生討了聯繫方式後,等下回再請教了。   噢,對了,老先生叫李忠權,店叫「叉燒皇合記茶餐廳」。

[上海]中秋節吃中秋宴 蘇州人賞蘇州菜

@yuleshow 9月22日,晚飯:吳門人家:閤家與岳父母:清炒手剝河蝦仁、水中三寶加雞頭米、白什盤、蝦籽海參、粉蒸肉、陽春麵、癟子團,334元—-from Twitter   中秋節,又去了吳門人家,因為老丈人是蘇州人,所以特地選了這家,這回好好地研究了一下這家菜館,原來不止一樓,二樓尚有雅座,裝修得要比一樓漂亮得多。   樓梯間掛著一些介紹,看了看,照片與想法在後面。   當天的生意相當好,以至於面澆頭停止製作與銷售,小籠包停止製作與銷售,想像一下,生意該忙到啥地步。   看照片吧! 手剝河蝦仁,100元,平時一天只有兩盆,今天估計準備了幾十盆吧 水中三寶,菱藕荸薺,外加雞頭米,38元,雞頭米極糯 白什盤,48元,就是上次說到過的八葷四素的東西,上次寫到的是「雞肉、豬肉、豬肚、海參、魚片、蝦仁、墨魚、蹄筋、玉蘭片、香菇、青豆、木耳」,其實「墨魚」是沒有的,少寫了一樣「肉皮」 蝦子海鮮,88元,這個菜有點欠缺,海鮮腥味太重,而且有硬有糯,大失水準 粉蒸肉,8元一塊,兩塊起售,相當相當好,肉酥且糯,肥而不膩,極贊 又見癟子團 廚房裡相當忙 廚房實在是忙死了 吳門人家一角 史俊生的介紹 2002年4月29日夜,接待貝聿銘先生菜單: 蘇式醬鴨、乾貝豆仁、熏青魚、白蘭花茭白、素火腿、油爆河蝦六冷盤 碧螺蝦仁、明月塘片、鍋鰨乾貝、三葉醬汁肉、清炒蠶豆、雞絲魚元(圓)蓴菜湯、醃篤鮮、蟹粉魚肚、雞油鳳尾綠筍九熱炒 棗泥拉糕、南腿蘿蔔絲酥餅、豆腐花、雞頭米四點心 水果拼盤 廿年陳古越龍山 牆上掛著的菜單,其實當年的姚乘麟大師和吳門人家是沒有關係的,當時姚乘麟是蘇州南園飯店/蘇州賓館的大廚,燒菜這事,在家裡做,只要主人手藝好就行,像這種國宴,不但要自己本事好,還要整個團隊的配合好,如果吳門人家只是請了姚大師做顧問,那是完全沒有用的 1985年4月1日,中國駐美大使章文晉宴請美國副總統布什的菜單,計有: 孔雀大拼盤 原汁鮑魚、糖醋汁魚、腐衣素雞、紅燒香菇、蔥油海舌(蜇)、黃酒醉雞、辣汁牛肉、酸辣黃瓜八小碟(雙拼) 鴛鴦燕巢湯 三味龍蝦、雞汁魚翅、宮燈龍蝦腿、小鵝雙味蝦、北京烤鴨、滿園春色、烤火雞、美式濃湯五(?)熱菜 秀花奶白糕、蘇州船點、莞豆凍糕、芥喱肉餅、黃橋燒餅、中國方糕、水果銀耳五(七)點心…

[上海]家母盛讚吉旺 中秋閤家團圓

@yuleshow 9月22日,午飯:吉旺茶餐廳龍之夢店:閤家與父母:菠蘿柚一個、啫啫魚頭煲、燒鵝、炒雜蔬、麵筋雞毛蛋粥、酸辣土豆絲、蒜蓉開片蝦、澳門燒肉、澳門炒飯,279元—-from Twitter   老媽前幾天發現了在龍之夢樓上的吉旺,便極力推薦,正好中秋節到,大家說要找個地方吃個午飯,於是就去了,因為沒有訂座,所以早早地就去了,十一點鐘的時候,還是有散位的,人並不多。 女兒點的菠蘿柚,顏色就不太正,果然她說不好吃 燒鵝稍微有點老,味道還是可以的 豆媽點的啫啫魚頭,最後騙女兒吃了點小洋蔥頭 炒素 我點的「雞毛菜砂鍋粥」,極其相當非常很失敗的一道菜,只是雞皮蛋加乾癟油麵筋燒冷飯而已 豆媽點的酸辣土豆絲,每回我在家做這道菜的時候,豆媽總說我做得不正宗,她說「外面隨隨便便走到一家店,都燒得比你好」,我說我又沒吃過外面的怎麼知道什麼味道,於是只要是「隨隨便便」地看到有酸辣土豆絲,豆媽都會點一份,但至今尚未和我在一起吃到過符合豆媽標準的酸辣土豆絲 老媽極力推薦的蒜蓉開片蝦,48元一份,其實只有幾隻而已 澳門燒肉,其實就是脆皮燒肉,這家的皮不是脆,而是硬 澳門炒飯,用了少許蝦醬,很好吃 這些燒肉的色面相當好看 店中一角

[上海]老朋友再訪阿山 老老闆老上加老

(09/19/10)   國慶中秋換班,大家上班我獨閒著,於是去了上海博物館,約了魚姐姐一起參觀,然後又去了阿山。阿山自從在我們的建議下裝了空調之後,現在是越來越貴了,我都不願意與常客一起再來了,除非是想帶沒有來過的朋友見識見識。   菜的味道還是不錯,風格依然如此,老闆的背明顯的彎了,頭髮也明顯的白了,歲月不饒人啊!   算了,算了,就算貴,也只有這麼一家,待老闆再老一點,不知道會變成咋樣啊! 水牌的樣子保持了那麼多年,只是價格保持不了幾天 水筍素雞,水筍絕嫩,顯然是精選過的 梅子醬 著名的黃瓜漏蝦,著名的58元錢一份的蝦,和老闆打趣「儂多畀兩隻蝦哦」,老闆說「儂吃油爆蝦好咧」,那個更貴,88元 大蒜炒豬肝,今天的水準發揮有誤,豬肝炒得太老 這是我點錯了的,肉沫豆腐,味道其實也很好,特別是豆腐的口感,有糯而厚的感覺 點錯了肉沫豆腐後,又來了一份紅燒豆腐,魚姐姐吃了讚不絕口,說是她「有史以來吃到的最好的紅燒豆腐」 店中一隅,看到畫面當中的電視機了嗎?那是以前用來唱卡拉OK的 店中的照片 店中的題字 店中一角

[上海]真真假假難分辨 吳門人家不畏謗

(09/04/10)   如果有這麼一家店,有十六個人說起,其中有十個人怨氣衝天,說這家店如何如何地差,你還會去吃嗎?   我在此摘抄幾句: 很多菜在菜單上都沒有顯示。我們點過一盤蝦,號稱吳門蝦仁,結賬時,被告知此菜要一百大元。。。。。。我們去詢問價格,得到的結果是,這是我們的新品,所以沒有價格。 總之一句話,以後不會再去了。 結果我們點完結帳看到,這個特色蝦(極小的水晶蝦球)居然要100元,大大出乎我的預期。服務員沒有任何的提示。不會再去的。大家小心,很多菜價格都不標註的,前台就一句,這是我們的新品。 還有一種好像叫眉毛酥的,豆沙餡的,餡料豬油味道稍重,小不爽。 栗子黃燜雞那叫一個吃得鬱悶,本來份量就很少,而且沒有一塊正經雞肉,全是關節骨頭。 餐館的杯盤上還都寫著貝律明先生題的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餐具很雅緻,菜和盛器相比實在差多了。 總之性價比不是很高。 其實菜品方面談不上很好吃的那種,價格又不便宜,綜合下來菜方面就沒什麼優勢了,服務方面吧,牆上貼著請勿吸煙,結果有2個客人吞雲吐霧的他們也不管的,我們一家三口不坐圓檯面坐個四方桌吧,菜的盆子太大了結果吃了還剩點的一盤菜就這麼端下去倒掉了,連招呼也不打一聲我們還以為去換小盤了呢,這點常識都出錯真的讓人有點汗哦 爺爺上次來吃過,這次強烈推薦的爆鱔在我們吃來實在不怎麼樣,炸得很脆,已經吃不出黃鱔的味道了,也不鮮,我還是更喜歡本幫的鱔糊。服務員推薦的號稱特色的什麼鴨的,上來非常小一盆,紅紅的,甜的要命,而且鴨子吃的出來是真空包裝的。 價格不算便宜,有些菜也要100+ 吃吃家常菜還算可以,回鍋肉不好吃,肉老的來。 剛開張就想去嘗嘗鮮,結果兩次都被他們充場面請來的人的,把位置佔了沒得座,而且關鍵是態度極差,領班的意思就是你愛來不來,暈倒。我們還帶著朋友去的… 交通停車: 當心被貼牌 裝修是山寨吳越人家的,我覺得連店名都是抄襲,我還以為是吳越人家才去的,汗 菜的味道絕對蘇式,甜啊真甜 那個服務員強烈推薦的什麼鱔糊,上老當啊,味道麼薩特別,原料也不好,長長短短奇奇怪怪的,還不便宜,建議大家別再被忽悠了,50多呢,自己家裡買了燒燒味道好叫比他廚子的好多了 香菇麵筋,香菇還可以,麵筋是僵特餓,作孽啊 有點類似糟溜魚片一個,一般般,幸好點了小分,吃吃算了 還有個砂鍋,沒有鮮味的居然還叫三鮮什麼的,裡面的東西難吃的來,腐竹還有點硬,黑木耳不糯也不脆,香菇都碎了,粉絲都糊了,失敗啊 蟹粉豆腐好腥氣。確實。椒鹽土豆絲比較油,下面沒有墊一層吸油紙…… 感覺上這家店,吃吃早餐還行,要是真的吃正餐,還是要比其他上海飯店差很遠。 去吃過了,蟹粉豆腐好腥氣啊。。。 別的一般般   以上的評價摘錄自點評網,原址在http://www.dianping.com/shop/3887794#ur,請問這樣的一家店,你還敢去吃嗎?   這家店所謂好事多磨,好多朋友約了好幾次,陰差陽錯,都沒有聚成。蟲爸極力推薦,米爸亦吃過讚不絕口,輪到上週六大家又想聚一次,苗媽看了點評網上的評價,執意不去,結果是半夜蟲媽打電話給苗媽「儂寧可相信點評網,勿相信自家兄弟?」,最後沒辦法,苗媽勉強答應一起吃一次。   停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上海]於夾縫中求生存 弄堂餛飩有點咸

(09/06/10)   其實也沒啥好寫的,一條小小的弄堂,三個人,估計是母親兒子兒媳吧,估計這個攤的年頭也不會短了。   東西的味道嘛,其實還可以,就是餛飩稍微咸了一點。   地方嘛,在大境閣對面的人民路上。 弄堂餛飩 就是這條弄堂啦,試機照,新玩具GF1,可以1:1拍攝 攤子就在逼仄的小弄堂裡 包餛飩的籩(是不是這個字啊?) 青菜餡的餛飩,吃不出一點肉來,湯倒還是挺鮮的,特地關照不要味精 老奶奶的年紀已經挺老了 久違了的「辣乎」,上海話說」不識相請儂吃辣乎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