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菜名喚「開門紅」,辣子剁椒齊上陣,魚頭半剖底下鋪,紅紅火火迎新年。
Related Posts
[上海]小廟清靜獨家用 資慶寺祖母陰壽
經鄰居居士介紹,在淞江九亭的資慶寺給祖母做了個陰壽,唸唸經、吃吃齋。與市區的廟相比,雖然小一點(其實也不能算小,而且GPS上居然也能找到),算是非常清靜的所在,一家就獨佔了一個大雄寶殿(其實是一家獨佔了整個廟)。 在廟裡用了齋,味道也相當好,「從不食素」的小豆居然也說好,看來是在印度餓著了。在廟門口吃了油條和豆腐花,兩根油條加一碗豆腐花共2.20元,我連呼便宜,老爸說就應該是這個價錢,我說永和豆漿要賣7元,當場被鄙視了。 小黑跪在拜墊上的樣子相當好,拍了幾張照片給大家看著玩。 在廟裡看了大半部《白蛇全傳》,方知李碧華的《青蛇》也不是憑空捏來,原來當時白娘子和小青說好兩個一起嫁的,夫妻三七分,只是既嫁之後禁著小青與許仙同房,要待小青學會玄功才行……
[上海]吃點水餃也不錯
03/13/07 豆豆是很喜歡吃麵食的傢伙,記得有一回,在蘇州的嘉餘坊,陰差陽錯地進了一家東北館子,其中有份水餃,餡料大概有十分之八是大蒜,我們已經打算允許豆豆「絕食」,結果小傢伙吃了個歡。 這不,又陰差陽錯,我以為我媽會給豆豆吃晚飯,我媽以為我會接了豆豆回家吃晚飯,結果我七點多到我「娘家」的時候,小傢伙玩得正歡,我媽也沒有打算開飯的意思,於是只能接了豆豆走,連我想「蹭」的那頓,也「勿著槓」了。 想了一想,就到自己家對面的「哈爾濱水餃」湊和一頓吧,小豆子歡慶鼓舞…… 進門,看了下菜單,「白菜豬肉水餃」,沿著虛線讀過去——「五元」,我想一兩六個,就要四兩吧,結果著菜的姑娘可能看我們倆不像戰鬥力很強的那種,特地指著邊上的一行小字說「我們是論份賣的,一份15個,五元錢」。噢,原來餃子這麼便宜,先來兩份吧。轉念一想,對啊,如果五元錢只買六個餃子,也未免貴了點吧,別說是白菜豬肉的,就是純肉的,也不值啊! 坐著沒事,取來菜單看著,小豆最近識字不少,喜歡看各種有字的東西,結果兩人一起讀菜單玩,小豆不但對字好奇,對東北菜也好奇(她出生至今,吃過不會超過五次的東北菜),於是一個個問我,很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小傢伙最近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問問砂鍋幾時犧」,比如說「鍋包肉」吧,什麼樣的鍋?怎麼包住肉?是包子嗎?肉是啥樣的?真的是鍋嗎?等等,等等。 對付如此好奇的小朋友,就要讓她嘗試,光說她也不明白,親眼得見,多好。點了鍋包肉和東北大拉皮,小豆對後者也極好奇。 我是先到的店,把車橫在門口,就點了水餃,然後再去停車,再回來,看菜單,過了許久,還不見水餃上桌,於是便催,結果服務員說水餃是現搟皮子現包的,我說「不是包好放在冰箱裡的啊?」,服務員說「餃子放冰箱咋吃啊?」 再過一會,熱氣騰騰的餃子就端上來了,果然皮薄汁多,小豆起先聽說點的「白菜XX」,還嚷著不要吃菜,結果咬了一口就說「真好,吃不出菜的味道來」。小豆可能餓了,一下子吃了好幾個,這時拉皮端了上來,特地關照醬料分開上,不要拌在一起,於是挑了幾根淡的拉皮給小豆,小豆嚷著說不夠,又添了點。 小豆見服務員搗蒜,好奇,問怎麼吃,服務員說「你吃餃子不就蒜嗎?」,小豆問我們為什麼不就著蒜吃,我告訴她南方人把餃子當作干餛飩吃。 拉皮太薄,卻依然不失韌性,味道竟然不錯,8元錢一份,倒也不貴,不過小小的一盆,給東北的朋友看到,肯定喊貴。鍋包肉上來,聞著味道就是酸酸甜甜的,吃了一口,外脆裡松,酸甜適口,小豆吃了,說「原來鍋包肉這麼好吃啊?咦,怎麼不像包子呢?」 鍋包肉也便宜,14元,裡面的肉全是裡脊肉,從肉的紋理來看,這些肉片都用刀背事先拍過,所以既松且嫩。外面裹的是蕃薯粉,用大火炸成,速度很快,所以面皮的分作兩層,外層脆而裡層軟,肉又帶些肥的,油而多汁,很是好吃。 我一般不會說一家的個個好吃,這家小店,倒真是不錯。以至於臨走,又點了一份水餃,第二天帶到辦公室去吃。 (拌拉皮的醬料,蒜味挺重的)
[上海]雅點舫小吃
上午十點多,石芸帶小米過來,十一點多,一家與石芸、小米到西郊百聯,本來我是打算去吃西郊百聯對面的麵店,以前一直路過,見到街對面有家「蘇州麵館」,沒想到,只不過一兩個月沒留心(那裡常去,只是沒留心),就變成了豪華裝修的飯店,整條街都是,想想當中有隔離欄,過馬路並不方便,於是決定到二樓的雅點舫吃,剛拿定主意,天上大雨下來,暗中慶幸自己決定準確。 二樓雅點舫,以前吃過,味道一般,裝點精緻,今天去,座無虛席,好在只需等待片刻,其點了香糟田螺(15元),排骨年糕(20元),開洋蔥油拌麵(6元),香菇麵筋燜肉麵(13元),蝦肉小餛飩(5元),金腿小粽(8元),綠豆湯(6元)外加可樂一聽共79元,想想吃點心也要冒80元,不算便宜。 香糟田螺味道很好,田螺很酥,微有泥沙,美中不足是糟味不夠,但算是現在上海灘上能吃到好的糟田螺了,記得讀中學的時候,北京路陝西路口有家「杏元」,糟田螺三角錢一碗,是我初中時代經常吃的點心,很舊的鍋,很破的碗,一個大鐵勺子舀起來,一勺子就是一碗,舀的師傅隨手拿點牙籤放在田螺上,吃的朋友捧著田螺,隨便找個位子坐下,便用牙籤挑了吃。那時的田螺燉好多時間,幾乎只只田螺都是破的。 今天的田螺沒有一隻是破的,倒讓我想起小時候的那個破碗盛的破田螺,雖然賣相差了點,卻依稀記得更好吃一些。不過,小米很喜歡今天的,不斷地嚷著「小米要吃小小的、大大的螺螄」,很是可愛。 排骨年糕與「鮮得來」的大不相同,鮮得來的那種,是整塊排骨油炸,再加兩塊扁扁的年糕,舀點醬再加一點辣醬油,以前外婆家住在雲南路淮海路,邊上曾經有座鐵皮房子,是鮮得來的分店,由於就在家門口,彼此都認識,彼此也有照應,於是買一張排骨年糕的票子,可以裝滿一鑊子,有點象《小小得月樓》「六隻角子,一大鑊子」的架勢。 今天的排骨年糕,是用寧波小年糕,一盆十數條,排骨是大排切開的,有點像平時吃的排條,但要比排條闊一點,醬汁是糖醋味的,與傳統的排骨年糕大不一樣。米醋為主的糖醋,淡而不咸,是我非常喜歡的味道,就像我自己做的一樣,很是可口,排骨炸得相當透,也相當嫩,雖然20元一盆,價格不菲,但是味道好,也就物有所值。 面相當沒有花頭,關鍵湯是味精湯,而不是久燉的高湯,澆頭也不見得是現炒的,估計燜蹄也是批來的,雖有麵筋尚可,的的確確是水揉的,而不是油炸的那種圓麵筋。 其它的沒有什麼,小粽子做得相當精緻,不過我沒有嘗,不敢評價。 雅點舫的空調很弱,吃麵吃得我一身大汗,在西郊百聯的所有吃食店裡,只有肯德基、麥當勞和星巴克的空調是到位的,記得去年在永和豆漿吃完東西后到到肯德基,感覺真是天壤之別啊,有時就想,不怪肯德基、麥當勞之類比土快餐能賺錢,人家的確有人家的本事啊,我們現在樣樣學外國,動輒「與國外接軌」,收費是接軌了,但服務還差得遠呢。
開門見喜,大吉大利!!
開門見喜,大吉大利!!
好巧哦,遇見本家了。看了好多美食,看來也是很熱愛生活的人,我以前也有個blog叫「梅熹閣」的。祝福中
好巧哦,遇見本家了。看了好多美食,看來也是很熱愛生活的人,我以前也有個blog叫「梅熹閣」的。祝福中
I like your blog.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Cool.
I like your blog.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