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菜名喚「開門紅」,辣子剁椒齊上陣,魚頭半剖底下鋪,紅紅火火迎新年。
Related Posts
[上海]富春小籠匯食樓
我從小就是在這條路上長大的,從七歲開始,搬到了愚園路,那時是條很安靜的路,只有20路和21路電車開來開去,很少有別的車輛……後來我獨立了,搬了出去,父母依然住在老房子,我也經常去看看他們。 路口的那家富春小籠館,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只不過是家門口的小店,所以從來就不曾思考過它的價值,印象中留存的,只有經常在下午四點左右的時候,在那兒排隊買新鮮出爐的黃橋燒餅。 就是這樣的一家店,路過了無數次,吃了無數次,但就像家中的糖芋艿、酒釀圓子,從來沒有去細細地品味過。及至後來到了揚州,才知道”富春”兩字可是大有來頭,富春茶社始於一八八五年,蟹粉獅子頭、拆燴魚頭和大煮乾絲就是其名下的中國名菜,說到得過的獎項,更是如不勝數,就要說到名人,更有巴金、朱自清、冰心、梅蘭芳、候寶林許多耳熟能詳的人物大加讚譽。 前幾天,辦公室成立了”週四美食團”,就是每週四的中午,到附近”吃館子”,於是我就提議了去”上海的富春”吃,雖然兩家並無聯繫,但是記憶中還是家不錯的點心店,就推薦給大家吧。中午出發,打了個車,當然是我領路,”從鎮寧路由南向北到愚園路小轉彎靠邊停車過馬路”,用上海閒話誇張點說,就是”閉仔眼睛也尋得著搿”。 結果”睜開眼睛”一看,”富春小籠館”不見了,只有一家”匯食酒樓”。我仔細端詳了好久,的確就是這裡,鎮寧路愚園路的轉角,就是這家店,門口還貼著小籠、點心的字樣,那就不會錯了,可為什麼叫了”匯食”呢? 在同事們的將信將疑中,我們走進了店,店堂是典型的上海點心店,嘈雜、紛亂、昏暗,每張桌上都是埋頭猛吃的食客,每張桌邊都有焦急等待的朋友,有點小時候見過的感覺了,我決定,不管店名叫什麼,就在這家吃。 以前賣籌子的改成了電腦小票,然而賣票子的不賣,說已經有一圈人等在桌邊了,到有機會成為”等食者”時再來買票不遲。 在和同事們等待”等位權”的時候,我在擁擠的店裡轉了一小圈,居然發現左邊有個小通道,僅容一人穿過,通道里是個小樓梯,可以通到二樓,於是我決定去探個究竟。”柳暗花明”是可以用在這裡的,上得二樓,是三間小房間,連著的,每間裡都有三四張桌子,很是干淨,也不吵鬧,看了一下各桌上,原來二樓是吃”點菜”的,就是”長袍”和”短打”的區別了。 樓上還有個”老闆”,五十出頭的樣子,個子不高,很得精明利落,跑前跑後招呼客人,差遣服務員,忙得不可開交。老闆的嗓子有些沙啞,想必是生意太好。樓上還剩下了一張桌子,倚牆還能坐三個人,我們有四個,實在擠不了,老闆讓我們等一會,說是有個吃”獨桌”的客人,就快好了。 等著的時候,老闆不失時機地請我們先點菜,我也沒問同事,點了幾個。果然過不多久,那人也吃好,於是我們落座,吃嘍。 第一道上來的是油汆小黃魚,15元一盆。我一開始點的是”腐皮黃魚卷”,但是老闆說那玩意不好吃,還不如吃油汆小黃魚,其實我也理解,中午這麼忙的時候,腐皮黃魚卷要用黃魚拆出肉來,再用豆腐衣包起來,然後再汆,火不能大不能小,而且要拆肉,當然用小的黃魚拆,拆起來的功夫更加費,如今忙市,哪顧得上弄這些?不過老闆的話很漂亮,說是油汆小黃魚更加好吃,那口氣,你不答應都不行。 好吃,果然是好吃的。小黃魚去頭,直接用大油鍋炸起,就和家中曝鹽再煎不一樣,家中的因為怕碎、怕粘鍋,所以要醃一下,雖然入味但是水份醃掉了,就不像店中製作,大油鍋炸 出來,不必先醃,而且既松且脆,皮肉完整,雖是一道”小菜”,亦見火候。店家配了辣醬油,極是上海人的吃法。 第二道是老闆推薦的基圍蝦,老闆說這幾天物價,15元半斤,其實這幾天菜場蝦滿為患,基圍蝦只要10元到11元一斤,但是依然閒話漂亮,讓人聽著舒服。所謂的”椒鹽基圍蝦”其實是用面漿拌了椒鹽,裹在蝦外油炸而成,但是面漿佮料稍稍咸了一點,好在蝦有析鮮,也是上來一掃而光。 席間我問起老闆關於”富春”與”匯食”的問題,老闆說原來是一家”富春小籠”,後來分成了兩家,後來又並成了一家,再後來還是分成了兩家……他說,樓下再往東,隔開一個門面,還是叫做”富春小籠館”,是從他那裡分出去的。當然這種說法,我不以為然,哪有給分店用正名,自己改店號的道理? 他說的那家,我也見過,就在匯食酒樓的邊上,當中隔著一家店面,最早的時候,富春只有轉彎角子的一家,後來那家也叫了富春,但都是在轉彎角子賣籌子,最終為何那裡成了正店,而這裡掛了新牌子,我就不得而知了。 老闆還說,兩家都是國營的,都隸屬於靜安區飲食公司,區別在於現在匯食酒樓,用的是以前的原班人馬,都是上海人,都是十七八歲進飲食技校,出來後就在飲食公司裡燒到現在四五十歲的老人,而現在的富春,則用了外地人,人員流動性大,所以菜餚的風味水準不易控制。 當然這是老闆的一面之辭,或許老人馬大鍋飯吃慣了,脾性未改,或許富春用新人,引進競爭機制,也有好處呢?甚至富春是否請的根本就是揚州大師傅呢?反正,一家店肯定喊一家店好,萬萬沒有拆自家台腳的事。 第三道是三鮮油條,我好久沒吃油條,有些嘴讒。這道本是杭州菜,將老油條炸脆,上面覆以蝦仁、胡蘿蔔、青豆等炒成的芡汁,乃是改良版的”鍋巴”,匯食的三鮮油條炒得中規中矩,倒也不錯。 我又問起老闆,既然是國營的,那他當然是承包的了,老闆笑而不言。我說如果正宗國營還有他這樣的服務態度,那根本就是勞動模範了,闔座皆大笑…… 第四道是雞皮菜炒百頁,相當典型卻又家中並不常吃的菜,這道菜講究菜綠百頁香,菜要綠要酥,而百頁要軟而不爛,真正炒好並非易事,若是我炒起來,百頁用雞汁熬過,再旺火快炒而成,當然,這樣的店家,不會如此道地。然而炒得依然不錯,百頁倒也夠全夠軟,中午大家肚餓,竟是三兩筷子而光。 大頭戲終於等到,八兩小籠分成四屜上來,厚厚的一大摞。等不得店家上醋,我便伸出”五爪金龍”,捏起一個往嘴裡送。匯食酒樓的小籠是不開口,那樣的話做起來比較容易,有些店是開口的,則更漂亮。將小籠送到嘴邊,從側面輕輕咬開,吮吸湯汁,第一口的感覺,湯汁鮮美,清、潤、鮮、鮮,集於一身,於肉味外沒有絲毫蔥姜氣,實在不可不得。由於肉用得極新鮮,所以很是香甜,沒有些許”肉夾氣”,在上海這樣的小籠,非要到南翔古猗園,方有一比。 籠格洗得極乾淨,所以挾拿小籠的時候,沒有一丁點的拖泥帶水,不會粘破皮子,使品嚐的心情也更好起來。由於肉新鮮,真正是可以不蘸醋吃,上好的小籠,的確是不用蘸醋的。第一籠,轉眼吃完,到了第二籠。 美中不足的是,掀去第一格籠屜,第二籠遠遠望去,就沒有第一籠飽滿,一吃之下果然,湯汁明顯減少,想必是蒸久了的緣故。誰知每況愈下,竟是一籠不如一籠,乾脆打包不吃,帶回去給沒來的同事點飢。 看來再好的小籠店,也要吃一籠點一籠蒸一籠,千萬不能一點幾籠,就算是蒸得再好,從第一籠吃到第四籠,時間一長,味道也是大打折扣。要吃好東西,花點時間是必需的。 吃完結賬,連四碗小餛飩總共103元,在上海如此的價格吃一頓午飯,四菜加兩道點心,算是極其便宜的價格了,雖然後來的幾隻小籠沒有湯水,但前面的幾隻的確是上海最高水平的,心中告誡自己千萬還是要記得分開蒸,不至於”老舉失匹”。
[上海]自欺欺人棗子樹 佛弟子切莫執著
03/16/2007 Lily同我打賭,輸了1050元,於是請整個辦公室的中國人吃飯,Lily是吃齋唸佛之人,選了離辦公室不遠的棗子樹。其實那個打賭,只是一個玩笑,Lily當了真,所謂「不打誑語」,非要請客,在此謝謝Lily了。 吃素,應該是種理念,或者是種境界,絕對不是一種時尚,更不是一種情調。然而棗子樹把吃素變成了一種時尚,一種情調。按說吃素之人,都有「惜生」之念,我個人認為,這「生」一字,大有講究,不單是指「跑跳飛」,於廣義來說,便是各種的自然資源,也應該歸於此類。由此及彼,「素」應該和「簡」、和「朴」相得益彰,應該由「吃素」,而達至於一個「返朴歸真」的境界。 你可以用「精緻」、「雅潔」、「高檔」、「情趣」等等的詞語來形容棗子樹這家店,然而你絕對用不上「簡樸」兩字。棗子樹就是家時尚店。我倒不是說素食店一定要簡陋,我的好友楊軍說過一句話「簡單絕不是簡陋」,棗子樹大可更簡單一些。 棗子樹的網站也好,店堂也好,有許許多多佛的元素,我想,這也是他們的一個賣點,因為有許多的學佛人士,都吃素,有共同點,就有「potential customer」。那你既然標榜有佛「緣」,那就乾脆做得到位一點嘛,那些幾可亂真的工業化肉類,就不要再端上來嘛。 我不是嚴格反對素食店出現葷名菜的人,我沒有那麼迂腐,就像上海傳統的素雞、素鴨,用厚百葉、豆腐衣製成,都是些很好的東西,又如我在瀋陽一家名寺吃過的爆炒鱔背,用茄子做成的鱔背,無論從口感、味道,都很像鱔背。這些東西,是中國烹飪的絕活,也是素菜裡的好玩意,可以保留。 然而我向來反對用「塑形」法,用海藻膠做出來的「以形為主」的葷菜,那些東西,和「假雞蛋」並無二致,無非就是色素加香精,你看那蝦仁,看著就像塑料做的,實在不敢恭維。那不是「以假亂真」,根本就是「濫竽充數」。 我想像中的好的素菜,乃是新鮮摘下來的各種時蔬,百合、紅菱、蘆薈,各式的菌菇,我想無花大師的素菜,肯定是不會有任何一點的葷名字的,不過就是隨手拈來的蔬菜…… 反正,不想多說了,一張薄餅,賣1元錢,一碗飯,賣2元錢,這根本不是吃素的精神,這簡直就是搶錢。 雖然這篇文章,或許會被許多吃素的朋友罵,但也豁出去了,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 素叉燒,18元,口感不佳,味道一般 寧波烤菜,9元,一般 老派腐皮卷,16元,就是上海人所說的「素鴨」,7分 長相思,15元,雖說這是棗子樹的「超級名菜」,可我卻要潑潑冷水,這道菜,極具肉的感覺,不但樣子象,味道也像,你說要是全用天然原料製成,我肯定極力推薦,然而這些肉味全是香精而來,我便不敢恭維了,時代已經到二十一世紀,科學已經可以微小到DNA、量子,還算分析不出肉味是怎麼來的?於是做出了這種騙人的東西,所以今天有了假的肉,明天就有了假的蛋。其次,這個名字也起得太過份了,長相思?想誰?想心上人,還是想肉呢?既然吃素,又何必相思?連這種名字都起得出來,你明天干脆弄個素牛鞭,起名「亞洲雄風」算了。 海派素東坡,有人極力推薦,按我說,可謂一無是處,不過就是紅燒百葉結,再加入幾條濫竽充數、譁眾取寵的魔芋罷了,獵奇都可偶嘗之,誠心向佛者吃齋者,萬不可點此菜 鮮得來年糕,20元,還別說,倒是挺有特色的一道菜,其中的排骨,是用素腸包著藕塊製成,很有「軟骨」的口感,而且用常規原料做出的東西,總比用魔芋塑製成型,來得好,值得推薦,9分 八寶辣醬,28元,極咸,下飯不錯,只能給到6分 椒麻雙色時蔬卷,18元,挺有特色,菜是冰冰的,不錯,7.5分 碧綠水餃,14元10只,據說皮子裡有菠菜汁,餡是野菜的,有汁,可以打到7.8分 干煸茶樹菇,32元 回鍋肉夾餅,36元一份,這算是一份半,54元,便是用真的豬肉炒出來,用了這麼多捲心菜,也賣不了這個價,回鍋肉一定要用郫縣豆瓣,而棗子樹用的是上海的豆瓣醬,大失誤啊,不推薦 額外的面皮是收費的,一元一張,也太黑了吧? 蘆薈素燴,38元一份,現在的菜,只要沾上了「蘆薈」兩字,便身價百倍,說是可以養顏,可以美容,其實蘆薈乃是極便宜之物。這種菜,才是我認為素菜館裡應該出現的,全用天然植物做成,然而師傅水平一般,不過只有7分 菜心素寶皇,就是假的蟹黃、蟹粉啦,估計是胡蘿蔔做成,姜味極重,而且我一直認為,雖然姜不在五辛之內,但其實也是一個路數里的,素菜館應該不用 醬蘿蔔,12元,賣相不錯,不過我不喜歡吃蘿蔔,就沒嘗 酸菜素絲鍋,32元,一點都不酸,根本就是黃芽菜湯,32元值不值,自己看著辦吧 黑椒素排,28元,不過如此,要是炸一下,可以更具一點口感 扁尖豆腐衣,18元,這種才叫素齋,那種「長相思」之類,最多稱之為「素的」,而非素齋,端上來的時候,大家已經吃飽,於是打包帶回去給其它同事吃,所以我也沒有嘗,不過這種菜,錯不到哪裡去的…
[上海]雅點舫小吃
上午十點多,石芸帶小米過來,十一點多,一家與石芸、小米到西郊百聯,本來我是打算去吃西郊百聯對面的麵店,以前一直路過,見到街對面有家「蘇州麵館」,沒想到,只不過一兩個月沒留心(那裡常去,只是沒留心),就變成了豪華裝修的飯店,整條街都是,想想當中有隔離欄,過馬路並不方便,於是決定到二樓的雅點舫吃,剛拿定主意,天上大雨下來,暗中慶幸自己決定準確。 二樓雅點舫,以前吃過,味道一般,裝點精緻,今天去,座無虛席,好在只需等待片刻,其點了香糟田螺(15元),排骨年糕(20元),開洋蔥油拌麵(6元),香菇麵筋燜肉麵(13元),蝦肉小餛飩(5元),金腿小粽(8元),綠豆湯(6元)外加可樂一聽共79元,想想吃點心也要冒80元,不算便宜。 香糟田螺味道很好,田螺很酥,微有泥沙,美中不足是糟味不夠,但算是現在上海灘上能吃到好的糟田螺了,記得讀中學的時候,北京路陝西路口有家「杏元」,糟田螺三角錢一碗,是我初中時代經常吃的點心,很舊的鍋,很破的碗,一個大鐵勺子舀起來,一勺子就是一碗,舀的師傅隨手拿點牙籤放在田螺上,吃的朋友捧著田螺,隨便找個位子坐下,便用牙籤挑了吃。那時的田螺燉好多時間,幾乎只只田螺都是破的。 今天的田螺沒有一隻是破的,倒讓我想起小時候的那個破碗盛的破田螺,雖然賣相差了點,卻依稀記得更好吃一些。不過,小米很喜歡今天的,不斷地嚷著「小米要吃小小的、大大的螺螄」,很是可愛。 排骨年糕與「鮮得來」的大不相同,鮮得來的那種,是整塊排骨油炸,再加兩塊扁扁的年糕,舀點醬再加一點辣醬油,以前外婆家住在雲南路淮海路,邊上曾經有座鐵皮房子,是鮮得來的分店,由於就在家門口,彼此都認識,彼此也有照應,於是買一張排骨年糕的票子,可以裝滿一鑊子,有點象《小小得月樓》「六隻角子,一大鑊子」的架勢。 今天的排骨年糕,是用寧波小年糕,一盆十數條,排骨是大排切開的,有點像平時吃的排條,但要比排條闊一點,醬汁是糖醋味的,與傳統的排骨年糕大不一樣。米醋為主的糖醋,淡而不咸,是我非常喜歡的味道,就像我自己做的一樣,很是可口,排骨炸得相當透,也相當嫩,雖然20元一盆,價格不菲,但是味道好,也就物有所值。 面相當沒有花頭,關鍵湯是味精湯,而不是久燉的高湯,澆頭也不見得是現炒的,估計燜蹄也是批來的,雖有麵筋尚可,的的確確是水揉的,而不是油炸的那種圓麵筋。 其它的沒有什麼,小粽子做得相當精緻,不過我沒有嘗,不敢評價。 雅點舫的空調很弱,吃麵吃得我一身大汗,在西郊百聯的所有吃食店裡,只有肯德基、麥當勞和星巴克的空調是到位的,記得去年在永和豆漿吃完東西后到到肯德基,感覺真是天壤之別啊,有時就想,不怪肯德基、麥當勞之類比土快餐能賺錢,人家的確有人家的本事啊,我們現在樣樣學外國,動輒「與國外接軌」,收費是接軌了,但服務還差得遠呢。
開門見喜,大吉大利!!
開門見喜,大吉大利!!
好巧哦,遇見本家了。看了好多美食,看來也是很熱愛生活的人,我以前也有個blog叫「梅熹閣」的。祝福中
好巧哦,遇見本家了。看了好多美食,看來也是很熱愛生活的人,我以前也有個blog叫「梅熹閣」的。祝福中
I like your blog.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Cool.
I like your blog.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