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紀遊]西門町阿宗麵線第十二
我在上海的美國領事館工作了近二十年,美國使領館,相當於臺灣的美國在臺恊會,是由美國國務院(Department of State)組織的、由美國各個聯邦政府組成的外交機構,美國使領館或者在臺協會的各個部門,對應是的美國聯邦政府的各個分支機構,象是農(業)貿(易)處,對應的就是美國農業部,簽證處對應的當然是美國移民局。我所在的商務處,是美國商務在海外的分支部門,我們專門負責美國中小型企業對中國的出口,我們不負責具體的貿易,衹起到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 什麼?大企業?大企業在中國有自己的團隊,大多數團隊都遠大於我們的辦公室,他們在進行日常企業活動中,根本用不到使領館,衹有在發生矛盾或者受到不公平待遇時,才需要尋求「領事保護」。 我們把很多品牌引進到中國,其中有一個,很有名,就是Taco Bell(塔可鐘),同事瞿小姐在2003年幫助塔可鐘進入中國,於是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那家店開在南京路上大光明電影院的邊上,就是後來必勝客的那個位置。Taco Bell是美國的快餐品牌,專門供應墨西哥肉捲、墨西哥夾餅,是一家比較低檔的快餐連鎖。不過上海的那家不同,別說開設的地方在上海最最繁業的地段,裝修也不是快餐店那種簡單的桌椅,而是標準的美式餐廳大皮沙發那種。店面也不是快餐店了,而是有着大本菜單,有侍者點單端菜端水了,菜品豐富,甚至還有龍舌蘭酒賣,要知道,那個時候,衹有在夜店,才有可能見到龍舌蘭,普通人就算喜歡喝,也不知道去哪兒買。 他們開張的時候,請了我們整個辦公室的同事去玩,那些老外們一看這麼豪華的Taco Bell,紛紛說真是到了《超級戰警(Demolition Man)》中。《超級戰警》是1993年的科幻電影,由史泰龍主演,在電影中,2032年的美國已經變天了,在2010年的大地震後,洛杉磯和聖地亞哥組成了一個新的城市——「聖安磯(San Angeles)」。在那個世界中,衹有一家餐廳——一家豪華餐廳——當然就是Taco Bell啦! 這就是在不同時空的Taco Bell的故事,今天要講的,是一家賣麵線的店——阿宗麵線——臺灣臺北西門町阿宗麵線。 麵線,簡單說,一種細得象線一樣的麵,是閩南地區的一種小喫,最常見的有大腸麵線、蚵(蠔)仔麵線和沙茶麵線等。麵線,有兩個流派,是我作為「廈門愛好者」總結出來的,我去了那麼多次的廈門,喫了那麼多的潮汕酒樓,還真是可以說上兩句的,甚至這一點,是很多當地人都會忽略的。 麵線,是閩南地區包括臺灣地區,最常喫的東西之一,很多小喫攤都可以見到,就象上海的鹹漿、豆腐花一樣(現在不敢說了,上海小喫已經到了快要挽救的地步了)。小喫攤講究「點了就有」,那兒的麵線是一個很大的桶(或鍋),下面點着火,始終煮着,攤主為防粘底,得空就會搗幾下。結果呢,就是大家拿到手裡的麵線,麵湯相對濁稠一些,而麵線本身,短的為多,搗來搗去總要弄斷一些,搗的時間長了,都斷了。反正麵線是喝的,不象上海麵是挑着喫的。 還有一種,就是酒樓版的,待客人點了單才叫廚房做的,這一點,我作為一個外地人更有發言權,誰會在上海的酒樓點鹹漿、豆腐花?一定是外地人啊!所以我在舒友海鮮總會點上一份麵線,不論是上海的還是廈門的,我就是舒友海鮮的外地人呀!哪怕喫了魚翅海參,都會再點上一份麵線糊,過個癮。對了,閣主不喫魚翅的。 酒樓中現點現做的麵線糊與一直燉着的麵線糊,根本就是兩種東西,酒樓是的麵線本身,是有口感的,湯是清亮透明的,整個麵線糊是爽滑的。這種麵線糊,麵線就是意思意思的,血旺、大腸、瘦肉、蚵(蠔)仔,加在一起,料比麵線多;而市售攤販的麵線糊,是黏稠的,麵線是入味的,而輔料,是遠少於麵線的,但凡多一點點,就會有網友寫「這家的料好足」。最最簡單的區別,酒樓中的麵線與湯底是不一樣的顏色;而小攤子的麵線糊,麵線與湯,是同一個顏色的。 來,我們說阿宗麵線,不同時空下的阿宗麵線。 作為一個閩南菜臺菜愛好者,我在2009年喫了上海的阿宗麵線。 上海的阿宗麵線,在仙霞路上,那曾經是上海著名的紅燈區。 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全上海人都知道,仙霞路是個紅燈區,可是你在白天,走來走去,那就是一條很普通的馬路,那裡甚至還有個長寧區文化活動中心,每天下午聽書衹要五塊錢,還送一杯茶。 直到家妻生女兒連夜送醫的那幾次——是的,我的女兒不是一回就生下來的——才發現入夜後的仙霞路活色生香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都市傳說誠不我欺也。 阿宗麵線就在這裡,這裡是日本人臺灣人的天堂,大量的臺灣酒樓和日式料理,還有隠約躲藏的風化場所。阿宗麵線很大的一個門臉,从店招到盆碗盤盞,都有「西門町阿宗麵線」的標誌,字是簡體字的,但「西門町」三字是深深奪睛的。 拜港臺影視所賜,臺灣的西門町和香港的廟街一樣,是深深刻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兩個傳奇地方,雖然我都已經去過實地,但依然對仙霞路上出現的「西門町」三字,心存好感。 上海的阿宗麵線,是家酒樓,是臺灣阿宗麵線的第一家分店,不管什麼時候去,都是要等位的,還好時間並不長,好在周圍都是新奇事物——紅燈區嘛——逛一圈回來,也就等到了。 這麼說吧,我在上海的阿宗麵線,除了招牌的麵線,至少還喫過「古早味」炒米粉、肝連(邊)肉、白菜滷、臺式香腸、蚵仔煎、臭豆腐、鹽酥花枝、鴨肉扁、月亮蝦餅、五更腸旺、貢丸湯、杏仁奶露、酸梅湯、滷順風、薑母鴨等很多的臺灣美食,可謂價廉物美,引人入勝。 斗轉星移,我到了西門町,到了西門町的阿宗麵線旗艦店。 先說說西門町,很破,很舊。我在西門町看到的,是「中國國家京劇院」訪臺表濱的旗幟,是「海派」服飾的標誌,是「順豐」快遞的電動車,除此之外,是那些破敗的小店,賣的是上海九十年代的牛仔褲,頗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阿宗麵線是在一條支路上,店面一開間的門面,有三個小哥,完全衹有外賣,沒有堂喫,據說這是西門町阿宗麵線的傳統與風格。三個小哥,一個負責收錢,另一個負責打麵線糊,收銀的給每位顧客發一個紙碗,顧客拿着紙碗到打麵線糊的地方,那位小哥把麵線糊打到一個小碗中,用勺子割斷多出的麵線,然後倒在顧客手中的紙碗中。那是一個塑料碗,全店唯一的一隻塑料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