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五百多年前的一個下午,有一位滿臉絡腮鬍的人,在十二月廿四日从蘇州動身,半路上河槁冰斷,好不容易在年三十,到達杭州,在望魚橋碼頭停好船,到鼓樓坊周家尋訪一個叫做唐伯虎的……這位老兄名喚祝枝山,周家是周文賓的家,而此時此刻,唐伯虎正為了秋香在無鍚龍庭鎮的華大師府中做書僮,三笑的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這邊,杭州,大年夜喫過晚飯後,祝枝山與周文賓一起出門踏雪,閑極無聊,在徐子建宅門兩邊的空白對聯上題了一副字,於是閙出事來。杭州習俗,大年夜門上貼空白對聯,謂之「無字對」,喻「一年無事」之意,結果祝枝山壞人風俗不說,還題了:
財丁旺日少
悲哀無事來
這樣的一副對聯,寫點好話倒也罷了,如此的對聯,當然會激怒主人啦!主人徐子建乃杭州「學霸」,此學霸非彼學霸也,乃是當地有學問的一霸也,所謂「流氓有文化」即是此種。於是大年初一,徐子建召集當地讀書人,要與祝枝山評理討公道,地點就在明倫堂,叫做「大開明倫堂」。
明倫堂是什麼?
此時此刻,我正站在臺南的明倫堂中,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房子,中國傳統雙檐殿堂式建築,大房子的東西北三面牆擺放着桌椅,就是這間房子,曾經是整個臺灣的最高學府。
明倫堂,是中國古代「官學」的教室,大家都知道「秀才」吧?在考取秀才之前,从兒童起讀書,都是在私塾或家裡請老師讀的,反正都是私的,這些讀書人叫做「童生」,即兒童學生也,衹要沒考取秀才,就永遠是童生,哪怕七老八十,依然是童生,最多加個「老」字,叫做「老童生」,那可是很丢臉的事,曾經有個笑話,說的是「老童生認拐杖」的故事。
童生通過當地學政主持的院考後,就是「生員」,俗稱秀才,从生員開始,可以接受官方的教育,也叫「官學」,學習的地點,就是在明倫堂,打从這時開始,才是有正式學籍的學生。如果明倫堂與孔廟(文廟)建在一起,稱作「廟學制」,但孔廟不一定有明倫堂,明倫堂也不一定與孔廟在一起。過去,全國的學校(府學、縣學)都有明倫堂,直至現在,臺灣有些現代學校,依然設有明倫堂。
如今,全中國保存得最好的明倫堂,就是臺南孔子廟的明倫堂了。臺南的明倫堂,也頗為奇怪,當中的「明倫堂」匾是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巡察台灣御史楊開鼎題的,「明倫堂」三字是顏體,倒也不錯,可是上下款根本就沒有體了,真正是小朋友都寫得比這幾個字要好。匾下面,整面牆是趙孟頫所寫《大學》章句,不用說,那是仿寫的,但也仿得太差了。
後來,我找到了一張臺灣日佔時期的明信片,是明倫堂的黑白照片,不論是匾還是牆,雖然是一字不差,但是書法明顯要比現在的好多了。明倫堂東西牆上是仿朱熹手書「忠孝節義」四字,倒還看得。
臺南的孔子廟,是臺灣最古老的孔廟,所以入門前就有塊「全臺首學」的匾,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全臺灣衹有臺南孔廟,才能行童生的入學禮。臺南文廟,如果从未受破壞的角度來看,甚至是全中國最古老的孔廟了;至於山東曲阜的孔子旗艦廟,別說孔子像被砸爛燒毁,連孔墳都給挖了,現在的東西,都是後來修的了。
說到孔廟,我就想起祭孔來,祭孔的服裝一直是個話題。一開始,各地穿着清朝朝服祭孔,弄得象是橫店一般;後來又改穿明朝服飾,可惜今人並不蓄鬚,弄得一眾官員名流,個個看着都象太監似的……簡直成了個笑話。
臺南的孔廟是保持了所有功能和建築的孔廟,是學習孔廟儀制的好地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花點時間仔細看看。从東邊的大成坊進入孔廟的建築羣,北邊即並排着大成殿與明倫堂,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居中設有孔子的牌位,兩側則有復聖公顏淵﹑述聖公子思﹑宗聖公曾參﹑亞聖公孟軻的牌位,謂之四配;還有歷代先賢大儒的牌位,其中就有家先祖康節公邵雍的牌位。
與大陸的大多數孔廟文廟不同,臺南、臺北的孔廟,都是沒有孔子的塑像、畫像的,孔子沒有像,那當然所有配祀陪享的自然都沒有像了。
主殿的四周,是一大圈建築,東西分別為東廡、西廡,即是學生的宿舍,在大成殿的後面,是崇聖祠,裡面供奉的是孔子五代祖先和四配之父。正式的祭孔大典,是从崇聖祠開始的,而非大成殿,天下哪有兒子喫飽老爹却餓着的道理?祭儀从崇聖祠開始,就是中華孝道的儀式化,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沒啥當眾集體給父母洗腳的惡趣味。
大家要記得,孔子是聖人,但不是神仙,連孔子自己都不信神,「子不語怪力亂神」嘛!所以大家去孔廟拜孔子,是祭拜的拜,而不是求神拜佛的那個拜,孔子是不承擔任何保佑學業的職責的,自古以來,府試、鄉試、會試、殿試,从來沒有學子去拜孔子的。
中國古代,各路神仙是各司其職的,郭德綱說過一個笑話,說是洗頭房的供關公,關公財色不沾第一人,你洗頭房供個關公,怎麼會有生意呢?
同樣,在中國,是有專門的神仙負責考試的,分別是文昌帝君、文曲星和魁星。供奉這些神仙的地方,如果裡面有文昌帝君,就叫文昌閣;如果裡面有魁星,就叫魁星樓。要是兩位都有,那隨便怎麼叫都成。
臺南孔廟邊也有文昌閣,在文昌閣前可以取印有魁星的許願紙,寫上心願後掛在許願牆上,可保「逢考必過」,我還發現了不少大陸學子的許願紙。
關於如何求個好成績逢考必過,臺南還有個文昌閣,我們過幾天去拜拜,現在回到文首的公案。徐子建邀了同學請了老師,大開明倫堂與祝枝山「論理性(評理)」,後來祝枝山說他的對子是「對中有詩、詩中有對,是顛倒來迴往復循環巧對」,說是雖然衹有十個字的對,但要讀成廿八字的讀,象這樣:
財丁旺日少悲哀(上聯全句,再借下聯上兩字)
日少悲哀無事來(先借上聯末兩字,下聯全句)
來事無哀悲少日(把整個第一句倒過來)
哀悲少日旺丁財(把整個第二句倒過來)
閣主註:歷史上並無周文賓、徐子建兩人,至少不是與祝枝山「一淘白相」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