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海有一個地方,叫做斯文里,在新閘路上,被大田路一分為二,叫做東西斯文里,是一大片老式石庫門里衖。
我對那片地塊很熟,它就在上海靜安雕塑公園的後面,雕塑公園後面的路是山海關路,與新閘路、大田路成為一個「工」字形,竪邊是大田路,曾經有家街邊餛飩攤。我曾經為這家餛飩攤寫過好幾篇文章,特別是2016年4月5月時,那邊要拆遷了,最後幾天,很多網友看了我的微博趕過去喫,結果互相在攤前相認,頗為有趣。
餛飩攤就屬於斯文里的拆遷版塊,這個版塊,是上海「東八塊」拆遷項目的一部分,這個項目,前後相關二十餘年,由此項目牽連,至少把一位上海市長、一位上海首富、一位上海著名律師弄到牢中,實在不可謂不慘烈。
有趣的是,臺北也有一片地塊,前後也經歷了二十來年,進行了艱難的談判,才完成了「都更」(都市更新)的拆遷工作,其中最有趣的,這片地塊也叫「斯文里」,其困難程度,與上海斯文里不相上下,衹是沒有把市長給折進去。
臺北還有一片地塊,據說比臺北的斯文里還麻煩,那是一整個街區,整個街區就是一幢樓,這幢樓,地上有六層,地下有一層,上面四層是住戶,下面三層是商戶,總共有363戶。
這幢樓,有五十年的歷史,電路錯綜複雜、年久失修,整幢樓魚龍混雜,說是許多居民住屋僅約四至八坪。嗯,臺灣標準,一坪是3.3平方米,四至八坪?很多上海人都經歷過的啦,還三代同堂呢。
這片地塊,被稱作臺灣的九龍城寨,也被叫做臺灣籠屋,是在全臺灣最貴的地塊(大安區)中全臺灣最破敗的地產。與上海斯文里的居民一樣,那塊地產的居民都等着「窮人翻身靠拆遷。但是下面三樓的業主,早把房子租給了商業機構,每月可收租金,他們不想被拆遷,其實是不想失去了沿街的鋪子。
於是前前後後二十年,樓上的等「都更」,樓下的能多租一個月是一月……據說,現在樓下的商業已經停下,「都更」已獲階段性勝利云云……
讓我用文字記下最後的輝煌吧。
這幢樓,叫做「信維大樓」,樓下,叫做「信維市場」,基本是個菜市場。臺灣的菜市場很有趣,不是每天都開的,比時信維市場,就是每週一休息的,我好奇的是,農業漁業都是每天都要勞作的,出來的產品拿到市場去賣,老百姓們開夥倉,也是天天要買菜的。這菜市場一週關上一天,當然對於業主有個「強制休息」的好處,但是對於上下游的供給,豈不是就要斷上一天了?反正,應該早就協調好了吧?
信維市場什麼都有賣,除去地下室外,一樓二樓也全是商鋪,這樣就有整整三個樓面是賣東西的,小到針頭線腦褲帶鞋帶,中到服裝首飾,大到佛龕神像,一應具有。這麼多商鋪,要有一個統一管理的組織,那就是「臺北市政府建設局駐場管理員」「信維國宅市場自治會」「聯合辦公室」,辦公室一面墻是紅色的,居中一個大供桌,大銅香爐大木魚大銅磬,前面供着各路神仙,上有香幔香幛,知道的,這是個管理辦公室,不知道的,還以為走到了哪個齋堂呢!
民以食為天,信維市場最多的,還是生熟雞鴨魚肉豬牛羊,由於臺灣四週都是海,海獲自然也是不少,可謂琳瑯滿目,魚蝦蟹貝,應有儘有。
臺灣的海魚,向來有句順口溜,叫做「一鯃、二紅鯊、三鯧、四馬加、五鮸、六嘉、七赤、八馬頭、九烏喉、十春子」,指的是十種好喫魚的排名。排名第一的鯃,也寫作「午」,臺灣俗名常叫「午仔」魚,學名是四指馬鮁,魚大而肉肥。
這些魚中,對於上海人來說,衹有「三鯧」是熟知的,也就是上海菜場中常見的白鯧,上海人叫做「叉(鯧)鯿魚」。如果常去閩南,有些也知道,「八馬頭」指的是日本馬頭魚,樣子很好認。其中的「六嘉」,指的是「嘉鱲」,學名叫做「真鯛」,在日本和臺灣,常在漁期拿來送人,是喜慶的象徵,是「鯛中之王」。
臺灣有些魚,很難區分,比如順口溜中的「七赤」,俗名「赤鯮」,它與另一種俗名「盤仔」的魚長得很象,可前者名列榜單,價格更是後者的十倍以上。我在信維市場是看到了一大筐比「六嘉」還紅的魚,我就心想,兄弟何德何能配一下子看到這麼多赤鯮啊?這一定是便宜的盤仔了。可是回去以後,我對照着圖譜一查,才知道我看到的就是赤鯮,赤鯮學名「黃背牙鯛」,特徵就是背身上每側有三個金黃的圓點,仔細一看,原來在菜場看到的全是赤鯮。
菜市場永遠是個好玩的地方,臺灣的菜市場海魚多而河魚少,所以不象大陸那樣一個個大盆打着充氣泵,他們賣鱸魚很好玩,是在鱸魚的嘴邊繞一根紅線,然後把線綁在魚尾上,讓鱸魚的魚身彎起來呈一個半圓形,鱸魚始終張着大嘴,可以吸入大量的氧氣,此法綁住的鱸魚,不用水能活一整天。據說已經有動物保護組織提出抗議,不能整天綁着鱸魚云云,但是把大閘蟹綁起來遠渡重洋,却从來沒人抗議過,真是肉有五花三層,魚蟹蝦貝也分三六九等啊!
大家若是要去臺灣玩,不妨先做點功課,逛逛菜場認認魚,是很有趣的事,還有哦,臺南臺中臺北的市場中,賣的漁獲海鮮雖是大同,還有小異,若事先能夠搞明白,就更有趣啦!文末附上臺灣官方數據庫和民間數據庫,都非常詳盡。什麼?我為什麼會知道這些?因為不但主持《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的臺灣魚類分類大老、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是我本家,而且我女兒就是海(海洋)鮮(生物學)專業的呀!
逛市場都是有趣,以後我們還會去逛別的市場,認更多的魚,對了,信維市場的喫食也不錯哦,我們也會來喫的。
關於這幢大樓最後的新聞是去年10月24日,臺灣東北部發生有感強震,結果信維大樓五樓發生媒氣管被震破而媒氣外洩,一度撤離整個五樓的上百戶住戶……各位,想象一下,三層商戶共363戶,住宅樓層一個樓面上百戶,這樣一幢樓,就要七八百戶,真正是幢樓中城了。
窮人翻身靠拆遷,信維大樓的「都更」還沒定論,但是在此祝願信維市場的那些朋友們,以及我的讀者們,祝大家幸福安康!
http://fisheasy.fa.gov.tw/ebook/fishlibrary/table.html
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漁業署委託台灣魚類分類大老、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等11位專家,耗時一年多,蒐集台灣常見的10大類721個水產物種,出版《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堪稱目前台灣最完整的水產圖鑑,還貼心附上漁法、產期,以及各種魚類特徵,民眾除了上網看電子全文,也可掃描QR code,將常買的魚蝦貝類圖片存到自己的手機,上菜市場就不會傻傻分不清楚了。
http://fisheasy.fa.gov.tw/index.aspx
緃橫魚蝦貝類網
臺灣魚類資料庫
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eafoodguid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