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食話 蘇州 [上海]松鶴樓百年老店 創新意麻辣牛蛙 by Yule Show 08/29/2009 8月22日,妻舅公九十大壽,閤家赴蘇州祝壽,松鶴樓擺宴,吃得很飽。 另有清炒蝦仁、蹄筋、扇貝、櫻桃汁肉、鍋貼、棗泥糕、壽麵等沒有照片。 泡椒鳳爪,第一個菜就不是蘇州菜 萬年青 海蜇 米塞藕,這是尚未動筷時的樣子,蘇州店家也太「做人家」 醩鴨舌、毛豆 醬鴨,極其中規中矩的老味道 醃蘿蔔 八寶素鴨,共12小塊 (新式)牛排,嫩 鱔絲,胡椒粉放得太多 先烤後煎的饅魚,非日式,皮太硬,肉的口感相當好 麻辣牛蛙,褐色的是雞鴨血,味道一般 松鶴樓的名菜——松鼠鱖魚,
老 老,是美食中的一個永遠的話題,什麼東西老了就不能喫了,什麼東西越老越好喫,都有講究。大多數的蔬果,都是越嫩越好,但也不盡然。薑是老的辣,甘蔗是老的甜,菱是老的糯。至於動物,童子雞固然鮮嫩,但放到年亱的雞湯,還非老母雞不可。又有上海人最喜歡的大閘蟹,乃是越老越壯的。 老有老的好處,但要老得恰到好處,老得不合時宜,便惹人嫌了。我有一個朋友在甲魚賣得最好的時候毅然下海,到農村找了一個地方,與鎮政府說好修路建橋讓他的甲魚可以運出去,又高價買了甲魚苗來養,無奈找了一個工程師是「半吊子」,以甲魚還沒有長成時,就下了大量的鈣粉,結果一個個的硬殼長實,個子卻再也不大了,全都成了「小老頭」,後來,路也沒修橋也未建,再後來,人家的甲魚賣得比他進貨時的甲魚苗還賤,這筆生意算是虧定了。 所以,該老的時候才能老,老也要有老的樣子。若是還沒長成就老了,那是「未老先衰」,若是老了沒有老的樣子,那就是「為老不尊」了。至於老了就要擺老的派頭,叫做「倚老賣老」,看來看去,好像還只有「不服老」才稍稍帶有點積極的意思。 人是會老的,老了怎麼辦?是一個好問題。 我一直說,人要有興趣有愛好,那樣的人才不會老,才不怕老。有人說,沒問題啊,我天天去跳廣場舞,我說那不叫興趣愛好,那至多只算是有規律生活罷了。你去跳了幾年廣場舞,從來沒有考慮過怎麼樣可以把廣場舞跳得更好,也沒考慮過怎麼樣跳才能讓身體更協調更適應,更沒考慮過寒冬的凌晨,穿裹得像個熊一樣在高污染的環境下的跳廣場舞到底對身體好還是壞,那根本就不能算是興趣愛好,那只能算是當年跳了忠字舞的後遺癥罷了。 麻將,倒其實是可以算個興趣愛好的,因為每一個愛好打麻將的人都會天天考慮怎麼樣可以不輸牌,如何才能看透別人的牌路,又如果才能不讓別人看出來,如此的鬥智鬥勇,只要在不影響經濟的前提下,還是相當有益腦力進度的愛好。 燒菜,不是興趣愛好,特別是那些天天有兒女孫兒女外孫兒女等著要來喫的,哪怕燒得再好喫,也不能稱之為興趣愛好,沒有交流便不能發展,外加是為了「完成任務」,怎麼能算是興趣愛好呢? 攝影,當然是興趣愛好,必須承認,有一大部分的老年攝影人,還是很好地在玩著的。當然,更多的老年攝影人,無非是在間接反映兒女的收入罷了,有人一定會說,我的相機鏡頭是用退休工資買的。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的兒女收入不好,買不起房子,還和你住在一起,他們也請不起保姆阿姨,乃至他們的孩子還要在你那裡一日三餐,你就算買得起相機,你也沒精力出來拍照。那些單反炮筒,連年輕人扛著都累,老年人真的沒必要湊熱鬧成群結隊去顧村拍櫻花。一定有很多老年人不服氣,說我的相機有多好多好,我花了多少時間拍了多多少少張照片,那麼我告訴你,攝影其實就是你前幾十年審美的總和,如果你連手機拍照都不會,我真的很難說你是個攝影愛好者。 然而,就像食物有老嫩一般,攝影也有好壞,退一萬步講,你就算拍得再差,但只要你整天捧著相機到處去走,那也至少有一種愛好了。打麻將不會永遠都輸的,但是拍照還真能永遠拍不好,不過這個話我不告訴你,你願意玩就去玩吧,總比坐在家裡發呆的好。 如果你還年輕,那就趁年輕,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吧,哪怕是攝影,從現在培養起來,等你老了,還真有可能拍得不錯呢! 12/31/2013
[梅璽閣食話]處女與頭湯麵 我最看不起一種人,就是自己連輛七手的普桑都買不起,好不容易省喫儉用攢點錢,偶爾租輛十三手的夏利開開。而偏偏這種人,逢人就說「千萬不能買二手的阿斯頓馬丁啊!那是別人開過的!」他把十三手夏利的所有缺點,全都腦補成二手賓利蓮花一定也會有。更可惡的是,有些從沒摸過方向盤的,跟著一起起鬨,你連輛自行車還買不起,汽車的新舊關你屁事?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吧?天下的車,又不是衹有一個牌子一個型號,何能以新舊來定好壞呢?哪怕古董車,還有人尋覓了去買來,修理改裝,再煥新彩呢! 車尚且多種多樣,那女人豈不是千變萬化?偏偏有人唯以「處女」論事,還美其名曰「處女情結」,情結你個頭,這種從上到下、從裡到外散發著中國大男子主義惡臭的東西,根本就是精神障礙,是種病,得冶。 任何事情,偏執就是種病,非黑即白其實就是種偏執病。如今這麼多樣化的世界,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屬性,如果堅持衹以事物人物的某一個屬性來判斷好壞,那就是種偏執,所有的歧視來自於偏見,但根源卻是病態的偏執,偏執地衹以一個屬性來判斷和思考。 有句俗語叫做「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正是告訴我們事物有多種屬性的…… 什麼事情都不能偏執,哪怕喫碗麵。 很多人都讀過陸文夫的《美食家》,但凡讀過的,肯定會對書中描述的蘇州麵映像深刻,特別是頭湯麵,書中的朱自冶,每天醒來,第一個念頭就是「快到朱鴻興喫頭湯麵」,想必各位都記憶猶新吧? 我有位朋友,好喫頭湯麵,哪怕隔夜到蘇州借棧房,也要等開門,等喫第一碗麵,我說這是神精病——偏執。 朱自冶的頭湯麵,書中也沒說過是第一碗,書中衹說去得晚了,麵湯就糊了,不夠清爽和滑溜。其實吧,朱自冶的頭湯麵,也就是早點去,在下麵的湯發渾之前罷了。 看書,要看得懂書,要想清楚其中的道理。《美食家》中朱自冶喫頭湯麵,是發生在家中有「包車」的人年代,那是非常久遠的年代了。 那時的麵店,生火是用煤或柴的,估計主要還是柴;那時的水,是挑了河水井水放在大水缸裡加明礬的;那時的麵,是手工搟壓的。用柴,火就難控,煮麵的時間變長;用井用河,水就不夠;手工搟麵,麵就濕,麵濕就要裹麵粉,麵粉會進入煮麵的湯中。這幾個原因加在一起,煮麵的湯就容易渾。 然而現在的麵店,用的是加風的煤氣竈,這種不銹鋼的竈檯,不但上面有水籠頭,竈面還連著下水道,麵條又是機製的切麵,不用裹麵粉,煮麵的時候,不斷臽出渾水加入新水,溫度又高,煮麵就快,可以說,每一碗都要比朱自冶時代的頭湯麵要好,別的不說,現在的麵粉也比那時的好啊! 所以,現在喫麵,完全不必追求頭湯麵了,每一碗都很好。 喫麵還有種奇相,就是麵澆頭越貴越好,要知道,除了自己家中做麵,外面的麵就像蓋澆飯,是給窮人喫的。照過去來說,雞鴨沒有豬肉貴,河鮮更是便宜,你要是喜歡聽評彈,不論《玉蜻蜓》中胡瞎子上門起課時「賣富」說到的麵,還是《白蛇傳》中許仙第一次到王永昌家中小廝說要去買了請客的麵,又或者其它書中二人打賭賭輸贏的麵,都衹有一種,叫做「魚肉雙澆」。傳統蘇州麵,最好的麵,就是「爆魚加大肉」,而且肉還要壯(肥)。至於三蝦麵,那是大人家消遣下人的產物,至於什麼禿黃油麵、蟹粉麵,在過去的蘇州更是聞所未聞,這些都是食品和養殖工業化後的產物了。 現在的麵店,越來越看不懂,鮑魚麵是小事,我看早晚會有魚籽加海膽再刨鬆露的,衹有其貴不懂其味,也是種偏執,是病,得冶! 還是讓我喫碗陽春麵吧! 註:題圖是個假廣告,最著名的假廣告之一,怎麼可能是真的呢?否則阿斯頓馬丁不要被女權整死的啊?另外,這張圖中還有個拼寫錯誤,估計是作者故意的。 07/16/2019
[蘇州]去裝店也裝一回 雞頭米居然勾芡 (10/30/10) 10月30日,晚飯:蘇州平江路魚食飯稻:霉乾菜燒肉、兩碗小餛飩(比樣品大了三倍)、白菜蒸蛋餃、酒香草頭、雞頭米、鍋仔風乾藕、白什盤、農家蒸糕,@bitguts @hechulinge @barakiel2009 @luolv860 @larashow0526 @yuqinyuan @stratus007 @samwang1120,252元 – from Twitter 導遊帶著遊客去的店,叫「槍店」;裝修或豪華漂亮,或故弄玄虛,然而東西不靈的,叫「裝店」。蘇州的平江路是條「裝街」,我們去了一家「裝店」。 就是上面的那張照片,幽暗的燈光下,四個顏體,害得我讀了好幾天的「稻飯食魚」,在一條仿古街上,用繁體寫的店名,居然應該從左讀到右,這是從何說起啊! 去平江路,特別是去這家店,開車最好的辦法是從干將路上的倉街進去,轉到昆博所在中張家巷,走到平江路上便是。倉街是條極小的街,大多數人都找不到,但是倉街口上有個標誌性建築——蘇州監獄,可能是中國唯一一個連瞭望塔都是園林式亭台的監獄,所以只要遠遠地望到精巧的瞭望亭,就知道倉街到了。 可是蘇州的變化很大,整條干將路在造東西,已經有一兩年了吧,這回到蘇州,居然連瞭望亭也沒有了,整個蘇州監獄都沒了,差點就錯過了倉街,等我們停好車的時候,@barakiel2009 已經在飯店登記了電話號碼,大家走走逛逛,倒也收愜意。 終於等到了,那時大概將近八點的樣子吧,上樓,B9席,下樓點菜;當然,義不容辭。由於下午燒烤直到五點方才結束,因此大家都吃不下多少,我也就少點一些,盡興為主。 @yuqinyuan看了我寫的雞頭米,興致頗濃,極想品味,於是點菜時首先問了有沒有雞頭米,特地關照了只要清水加糖即可,不要桂花,什麼都不要。 吃吃聊聊,雞頭米就來了,一看全桌嚇了一跳,這哪是雞頭米啊,不透明的湯中懸著絲絲蛋花,那根本就是酒釀圓子的做法,而且還是不正宗的。當場要求重裝,及至端上,樣子象了,香味沒有了,@barakiel2009堅持認為是洗去芡後加水燒的。 你想,雞頭米能做成這樣的一家店,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說這家店是蘇州菜館的。然而此店卻保持著蘇州菜館的「做派」。由於有一份霉乾菜燒肉,大家決定來點飯,雖然只有八點半,卻被告知已經沒有飯了,及至要求加菜,告知廚師快要下班。無奈中隨口問了一聲是否有面,服務員說有,等點九點十分,其中催了有四五次,依然不見面的蹤影,只能買單走人。 霉乾菜燒肉,端上來居然是冷的,於是要求端下去,過了半個小時端回來,只能說是「溫吞」 此菜味道最好,乃是風乾的藕,加腊肉同燒,且糯且香,@yuqinyuan 說七孔藕是脆的,九孔藕才是糯的 酒香草頭,這麼長的莖,阿婆要是活著,一定會說「這是喂兔子的」 白什盤,如果上海吳門人家的那道可以打八十分,這盤看來只有四十分 忘了名兒的糕,點的時候看似千層油糕,結果卻是實心的,味道有點象酒釀餅,甜且嫩,著實不錯 餛飩,樣品的餛飩只有這碗的三分之一大小,一份十六個 大白菜蒸蛋餃,油氣大重,連我這種動輒重油的都見了有點怕,蛋餃一般,大白菜拌薑絲蒸起,倒也算有特色 11/02/2010
三外公九十大壽, 南蠻番邦在此遙祝他老人家龍馬精神, 虎虎生威!
美味佳餚令人垂涎, 可惜太遙遠了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我懷唸過去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