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的存在,意味著還有許多小朋友沒有書讀,希望工程的工作做得越好,說明有更多的方方面面沒有做好該做的事,當然,還是希望工程的本身可以堅持下去,堅持到沒有必要的那一天。中國,自古就有「童叟無欺」、「明碼實價」之類的成語,說明「短斤短兩」也是自古以來普遍存在的,短斤缺兩,指的是用各種辦法,使得貨物變重,或者「看上去」變重,而賣更多錢的一種行為,向來為人所不齒。 短斤缺兩普遍存在,小到賣雞蛋,大到公路稽查站的超載管理,都有把東西秤得重一些的現象存在,前者是為了多賣一角、兩解,後者則厲害得多,為的是可以多罰一萬、兩萬。份量,大多是用秤去稱的,在上海話裡,短斤缺兩,也叫「缺秤」。缺秤如果被人抓到,輕則要被人罵,大則甚至可以送官;反正,賺到的錢是肯定要吐出來的,別的地方缺秤,我知之不詳,然而菜場裡的把戲,我倒是可謂「如數家珍」,也算是久病成了良醫吧。 以前,菜場使用的是桿秤,用上好的木材,做成一根粗細均勻的細棍,木桿上塗漆,並且鑲以大小銅花,用以表示刻度,叫做星,大的表示斤,小的則是兩,木桿兩頭包以銅皮,防止磨損。木桿粗的一端,先是裝了一個鐵鉤或鐵盤,然後是兩個拎手,叫做「頭鈕」、「二鈕」;最後是後秤砣,秤砣是實心的鐵塊,用繩子穿起掛在秤桿上,稱東西的時候,用鐵鉤鉤起或用鐵盤盛起貨物,然後根據物品的重量選擇使用頭鈕還是二鈕,然後移動秤砣,根據掛秤砣的繩子在秤桿的位置,讀出刻度,計算出份量。 過去做桿秤的時候,是先用砝碼校出斤的位置,然後將斤與斤之間的位置,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分成十六格,這也為什麼老式的秤是一斤十六兩的緣故,成語「半斤八兩」便是由此而來。後來,統一了度理衡,一市斤成了現在的十兩。在秤上做手腳,最厲害的是用手勢做假,那把秤,是地地道道的好秤,絲毫沒有被動過手腳,衹是攤主把拎秤的手法練得嫻熟,提秤的時候,用手拎起秤鈕,手心捏住秤鈕,掌沿下沈,「有意無意間」用小指壓住秤頭,然後讓秤尾高高翹起,手指著秤砣引導買主不注意秤頭,嘴裡還叫著「翹得高嗎?」,這種手法,由於沒有實物證據,最是難抓。 還有的,就是在秤上做手腳了,桿秤用的是桿槓原理,所以手腳無非就是讓秤頭更重,或者秤尾更輕,最常見的有用小鉤子換成大鉤子的,也有在秤盤底下放吸鐵石的,至於秤砣這邊的手腳,就更是五花八門了。比如,有的人把後面的銅殼剝去,也有的把大秤砣換成小秤砣,甚至把秤砣挖空後灌沙再封上的。最厲害的人,算好的他的物貨至少是三斤起售,居然從把秤截開,切了兩斤左右的三四兩,再把秤接上,而且重新塗漆,絲毫看不出來。 由於桿秤製作方便,質量參次不齊,而且做假容易,難以管理,後來,政府規定不能再用桿秤,強制性地把桿秤改成了檯秤。檯秤,有用砝碼的,也是槓桿原理,也有用彈簧的,缺秤者還是使用在秤盤下放吸鐵石,大砝碼換小砝碼以及調鬆彈簧甚至調零點為負的手法,短斤缺兩。 最厲害的,有賣熟食的改裝檯秤,用一根鐵桿連到案板之下,地上有塊踏板,攤販的一隻腳早踩在踏板上,想要多重,衹要腳上施力便可,這種秤,真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再後來,檯秤也不許用了,衹能使用電子秤,電子秤做假,就不是很容易了,但也有訣竅,比如,有的攤販明明單價是二十元一斤,他偏偏就按個 2 字,秤出來是 3 ,就要你付三十元,這樣,看似道理很對,其實不然;個位數是 3 的話,要是變成十位數,可能就是 26 , 27 或者 28 ,這裡有個四捨五入的道理,千萬不要著了奸商的道。 近來又聽說,有的商販拆換電子秤的芯片,甚至聽說有的廠家專門生產短斤缺兩的電子秤,如此種種,數不過來,下回我們再說在貨物上做手腳的故事。
誰說物價沒有漲?
估計,也就是天朝裡的一些個人,睜著眼睛說瞎話而已~~~
呵呵,嘻嘻TV最擅長點之一,
顛倒是非!
「人們『民不聊生』」
以上這句話根本不通。請問是中國中央電視台所播出的節目裡的原話嗎?
如果是,請說明出處,應該不難查證。
如果不是,那做人可不能太CNN了。
樓上的這位,CNN有說錯沒有?列什麼國際鐵公雞榜,砸KFC,這個國度,不是暴民的國度是啥?
樓上的這位,你先替樓主回答「人們『民不聊生』」這句話的出處再說。
CNN現在已經是「無知無恥、戴有色眼鏡的新聞媒體」的代名詞了,居然還有人替它辯護。
鑑於樓上對CNN的感情,那我把「那做人可不能太CNN了」這句話修訂一下。
——「那做人可不能太CNN的卡弗蒂了,更不能太斯通了」,樓上從感情上大概可以接受了吧。
不知CNN對USA的「國家恐怖主義」是怎麼報導的,我倒有興趣瞭解。
我是樓主,當時cctv播的時候,台灣人的原話是「物價這麼漲,讓人怎麼活啊?」,如果我對這句話理解成「民不聊生」有誤的話,敬請諒解。
前幾天,cctv報導在六月4日(很慘,我只能這麼打,我的另一篇關於華文漪的文章,由於沒有這麼打,至今國內朋友都不能訪問)香港有四萬八千民眾,進行燭光晚會。cctv說,那是為了紀念死去的地震同胞。對於這樣的電視台,我已經無法用常規的語言來表示我的敬仰了。
看了樓主的解釋才知道,原來樓主所謂CCTV所說的「人們『民不聊生』」並不是CCTV的原話,而是樓主自己的「理解」。
請問樓主:CCTV沒有說過的話,樓主為何要硬加給CCTV?難道樓主是CCTV的新聞從業人員,CCTV授權過樓主,把經過樓主「理解」的話以CCTV的名義在網上向公眾散佈?
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等等報導手法是CNN等戴有色眼鏡的新聞媒體慣用的伎倆。在我們看來,最近的「卡弗蒂事件」實在不新鮮,89年春夏之交時的「美國之音」就已經無所不用,赤膊上陣過了,中國人民早就領教過了,早就見怪不怪了。
本來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CNN等媒體的伎倆,我們是原本就很「諒解」很「敬仰」的。在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這些方面,CNN們確實已經達到很高境界了。
我誠肯地向這位不知名的網友以及CCTV道歉,因為CCTV沒有說台灣人民生活不好,CCTV說的是台灣人民生活好,是我理解有誤,在此也向幾千萬台灣人民道歉。希望得到這位網友,CCTV以及台灣同胞的原諒,如果我的「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有傷害到其它任何人的話,一併在此道歉。
我看了樓主的上面的帖子,寫幾句自己的想法。
樓主轉述的台灣民眾的原話是「物價這麼漲,讓人怎麼活啊?」。CCTV對「台灣人民生活」並無評論,那麼樓主的「CCTV沒有說台灣人民生活不好,CCTV說的是台灣人民生活好」這一句從何說起?CCTV評價過「台灣人民的生活的好壞」了嗎?又是樓主的「理解」吧。
當然,樓主家學淵源又兼精通洋務,遠非CNN等媒體的微末道行所能企及。如果樓主自以為能從台灣民眾的一句話裡看出CCTV的微言大義的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過愚以為樓主的理解是樓主自己理解,樓主的觀點是樓主自己的觀點,無論是CCTV還是其他什麼人或媒體,人家怎麼說的,樓主如果有興趣轉述,只需要把原話轉述就可以了,看到的人會自己分析、判斷的。樓主動輒「中央電視台說」、「CCTV說」的「替央視言」,在網上向公眾散佈,不僅畫蛇添足,還容易造成誤解。以樓主的見識,不至於同CNN等戴有色眼鏡又自作聰明的新聞媒體一樣無聊吧。
以上的言論只代表我自己對樓主「道歉」的理解,不代表其他人和其他事。
原文:不過,據說(又是”據說”)”對人們生活影響不大”,同時,中央電視台說台灣物價指數漲了百分之五,人們”民不聊生”。
我仔細地看了一下原文,為此,我想就此再道歉一次。因為我的原文中用了「同時」兩字,這是有違事實的,因為「據說」的時候,和「央視說」並不發生在真正的同一時刻,就算月份對,日子也不對,就算日子對,小時也不對,就算小時對,分分秒秒總有前後的。再說「據說」和「央視說」都是電視台放的,真正的被採訪人員到底是什麼時候說的,我並不知道。
所以,我需要再道歉一次。這次,把全世界人民都扯進來吧,我向全世界人民道歉。
我看樓主是吃飽了撐的,你也有空。
的確說「民不聊生」了,而且是在CCTV播放的,鏈接在:http://news.cctv.com/special/C17274/01/20070807/110860.shtml
非常欣賞你的美食文章,買了好幾本分贈舊友,都是在吃上多少有點刁鑽的人.我家雖無法和斜橋邵家比,但從前亦是極講究的老式人家,我父親至今不吃肉攤頭上搖好的肉糜.所以,看了你的文章引為同好.
想想邵洵美先生那一代人,多少風流風雅,你跟現在的憤青有啥可理論的,攪七捻三的,不是一路的人啊.有精神多給我們寫點好看的菜話吧.
樓主自己都承認了所謂「民不聊生」是他自己的「理解」。
樓上的這位為了幫樓主讓台灣民眾「民不聊生」,連2007年的新聞報導都搬出來了,正如1999年美國導彈轟炸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之後,華盛頓當局解釋說是「誤用過期地圖所致」一樣。
看來樓上這位是深得華盛頓當局的真傳啊,正所謂「運用之妙,存於一心」了。
樓上的小老弟(或者說是樓主的分身吧,發帖時間August 5, 2008 04:06 PM存疑)。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邵式軍就是邵洵美先生那一代的人吧,的確是「風流風雅」呀。知道邵式軍是誰嗎?知道盛老三嗎?不知道的話,問問你們家大人去。
另外告訴你一個信息——福州路天蟾劇院隔壁一家書店就有《梅璽閣菜話》賣,折扣打得很厲害,你大可再多買幾本送人。不急,好多本呢。
最後再奉勸你一句「做人可不能太CNN了」,跟誰學,學什麼,走什麼路,前車可鑑。
邵先生,真是抱歉,留了個言不料給你添了點麻煩.平生第一次被人認定是男人,也算是奇特的經驗.
我想《梅璽閣菜話》這本書本來就是寫給小眾的,銷量不佳再正常不過了。如果當今的上海灘有足夠懂經的人曉得一碗本幫紅燒肉到底應該是啥樣子的,恐怕世面上大大小小的飯店一半要關門了。
福州路天蟾劇院我上班路上倒是路過的,這對我來說簡直算個好消息。呵呵!
我原以為樓主是邵洵美先生一脈,故而對樓主文中和他的回帖中對CCTV的評論以及他的評論中透露出的價值取向感到有些詫異。剛才看了樓主的聲明(http://www.yuleshow.com/weblog/2007/09_september/20070903_000744.html),才對樓主家世的大致上有所瞭解,有鑑於此,我不同意樓主文中對CCTV的評論和樓主的價值取向,但對樓主的價值取向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同情。
我對因「Jane」網民(注1)提及邵洵美先生那一代人而聯想到盛老三(注2)等人深表遺憾,原因同上。
注1:男女皆可稱「網民」。
注2:盛老三不是邵洵美先生那一輩的人,邵洵美先生和盛老三等人不是一路人。
我完全同意「Jane」網民有關「本幫紅燒肉」的觀點,畢竟現在能真正做好一碗「本幫紅燒肉」或「草頭圈子」都是見功力的事。我們上海人把豬大腸都能變廢為寶,更何況是折扣書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也是「海派文化」博大精深之處。
到此一遊,旁觀樓上的對話,發現就是有些人(很多論壇也存在)喜歡何時何地都爭個是非黑白出來,死纏爛打,字字珠璣,咬文嚼字,忒沒意思了。還動不動上綱上線,不就事論事,非得扯開去叫別人難堪,無非就是給自己找個台階下。這種人大可不必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