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照美名藝術 正規書亦甘下流

兩三個月前,一個頗想學習攝影的同事問Scott和我”你們知道張筱雨嗎?”,結果我們兩個異口同聲”那是黃色照片啊,你怎麼也知道?”……後來一想,這話回答得蹊蹺,憑什麼我們能夠知道,別人就不能知道呢?這年頭,黃色的東西,豈不是傳得最快最廣的? Scott是我的同事兼攝友,經常有空就在一起探討一些攝影的技術和裝備,是兩個互相”燒來燒去”的”燒友”,由於因緣際會,我和Scott不久前還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過一次”雙人攝影展”,展覽的內容是介紹中國。 張筱雨則是最近國內的紅人,光google就有25萬條搜索紀錄,她是誰?他是中國一個叫做met art的攝影組織的模特,這個組織還有湯芳等十幾位模特。這些,也都沒有什麼,只是這十幾位模特,從攝影角度來看,一點都不美,而從照片的角度看,就更不堪了。我從來不反對以色情的名義看小電影,也向來不以”正人君子”自居,可是我一直反對打著藝術幌子的色情,簡直就是”拿肉麻當有趣”嘛! 後來,查了一下,met art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只是在中國的met art是打藝術旗號的,而國外的,則本來就定性於”色情”的。 這倒也罷了,有人做了婊子要立牌坊,你一點辦法也沒有,可今天的故事,就有點令人哭笑不得了。 《數碼攝影》是德國Chip旗下Foto-Video的”中國版”而不是”中文版”,中文版的意思是把德文譯成中文出版,而”中國版”是指把部分文章譯成中文,再加上一些中國人寫的文章,於是就好玩了。 我一直都訂閱這本雜誌,在河南、湖北逛了一大圈後回到辦公室,正好新的一期寄到,於是欣欣然扯開大信封,來個”一睹為快”,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封面正中赫然是個裸體女人,作跳躍的動感,可是後面的腿也不直,身上的褶煞也明顯。最不少容忍的是,那女人身上披著一塊紗,算是把關鍵部位遮了起來,既然要遮就遮遮好吧,卻硬是要露出幾根毛來…… 我算是服了,仔細看了一下,封面的作者是付欣,也是”中國版”的編委之一,如果只是他一個人的主意想多賺點稿費也就算了,怕就怕”中國版”將來以此做為賣點,那就有些可怕了,要知道,這樣的封面,在美國可是要套著黑袋子才能賣的哦!我要看的是”數碼”部分,如果要看光的女人,我可以去看《人體攝影》(的確有這樣一本雜誌),再不行,我還可以去看張筱雨…… (原文圖片已佚,網絡重新找的圖,惜象素不高)

黃金福廈美食游 或思或憶許多最

  最”後悔”的事:本來已經打算好了買一個硬盤式的數碼錄像機,陰差陽錯沒有買,結果有許多值得拍的東西,都沒有拍到;10月3日,去湖濱南路的電腦市場,又打算買,可店家沒有現貨,要去倉庫拿,又沒買,後來值得拍的就更多了。   最”所值”的事:福州,打了三輛車,繞了一大圈,走了好多路,總算找到了在”六建口”(福州)的”連江海鮮鍋邊”,我和豆媽兩個人吃了三大碗,臨走還趕上下雨,但是覺得”很值”。   最”無厘頭”的事:廈門,小豆和我開玩笑,在沙灘上把我的拖鞋埋起來,讓我找不到。小豆埋完後面一個,再埋前面一個,我飛快地跑到她屁股後面,挖出她埋的第一個,已經來不及在別處挖個洞埋起來了,隨手往後一扔,拖鞋飛得老遠。過幾分鐘,請小豆幫我”找”拖鞋,小豆在自己的”藏寶點”挖下去,不見了拖鞋,當場”戇脫”。   最”感觸”的事:福州,三坊七巷已成廢墟一片,各個街口、入口都有執警棍、穿制服之人把守,難入雷池半步;回滬查網,據天涯網上說,該地動遷,限令24小時搬離,被拆遷戶得每平方二千元補償,三年後得期房,過渡房每平方補貼八元人民幣…   最”意外”的事:廈門,去曾厝垵吃海鮮,結果海鮮店已經變成了戲台,我輩愛戲之人,當然不肯放過,於是一起看歌仔戲《呂賽花》,又和演員一起拜聖媽祖,攝得好多照片,收集到許多民俗,不亦樂乎!   最”混亂”的事:廈門,在阿川醬油水吃飯,生意極好,等位、點菜,都要用”搶”的,結果”大搶出手”,總算吃了一頓。   最”好玩”的事:泉州,有家”快樂小熊台灣咖啡美食館”,店堂裡居然有許許多多的玩具,大多數是長毛絨的,可以抱著吃飯,也可以買下來帶回家,二樓的包房居然是可以睡著吃的。   最”心不定”的事:廈門,這回去廈門,就是因為豆媽想吃沙蟲,誰知到了廈門,發現”南海漁村”已經被拆了,好多店都沒有沙蟲,說是什麼市政府不允許賣,心想萬一吃不到沙蟲,真正”罪孽深重”,連夜上網求助,亦無果。好在後來終於吃到,功德圓滿。   最”驚心動魄”的事:福州到麗水,颱風羅莎來了,一路上雨越來越大,廣播裡說”本次颱風有四個特點,速度加快,風力加大,範圍變廣,雨量增強”,一路越開越怕,遂心中發願印《般若波羅密羅心經》五百部結緣,用梵音默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至麗水,一夜過後,一路平安到達上海,感謝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最”嚇人”的事:在高速羅源段水古出口500米處右前胎爆胎,這個我倒不怕,換好胎後把車開到修理廠,突然整車冒”煙”,遍查沒查出毛病,後來一直開回上海都沒事,仔細想來是當時壓破了修理廠在地上的氣管,天又下雨,水汽衝激所致。   最”莫名奇妙”的事:廈門,鼓浪嶼上有個人,戴著安全帽,身上”佩”著五六個不鏽鋼盆子,汗衫上寫著字,我以為他有什麼”不平事”,拿起相機一頓亂拍,結果他給了我他的”申訴材料”,回來後仔細一看,說是別人”拿高科技手段折磨他”,以至於到了”不分白天黑夜用射線定位摧殘”,想起當年天涯著名的《真實的魔話》,根本就是精神病嘛。   最”失望”的事:廈門,吉香烤蚝,我曾經在網上寫過廈門的鮮蚝館,說那天被司機先是騙去了”吉香烤蚝”,後來網友們說廈門最好的烤蚝的確是”吉香烤蚝”,於是就去了,結果大失所望,發現此店乃是用重調料製作,根本不諳”原汁原味”之精髓。   最”佩服”的事:廈門,鼓浪嶼上黃金香肉鬆店,店主大塊剪肉給大家吃,生意奇好,所謂”和氣生財”,便是如此。   最”感慨”的事:GPS真是個不得了的東西,雖然在廈門和蘇州兩個城市,我是完全用不著地圖和導航的,但是其它的地方,就全靠GPS的導航了。   最”反思”的事:福建,大量的名小吃、名店,黃勝記黃金香、原巷口魚丸、西門土筍凍、木金肉丸、永和魚丸、葉氏麻餈,都是以”小”見”大”,東西小,只要守好了就行,反觀上海,一旦稍有名氣,便要做大做全,結果味道服務,反不如以前,很值得反思啊!   最”誇張”的事:本次黃金週福廈美食游,所謂的”美食游”,其中高速公路餐三頓,賓館自助餐三頓,肯德基二頓,外加小尾羊一頓,這種東西,我向來的理念就是”吃一頓浪費一個指標”;好在,真正當地的美食,也吃得很爽。

黃金福廈美食游 或思或憶許多最

  最”後悔”的事:本來已經打算好了買一個硬盤式的數碼錄像機,陰差陽錯沒有買,結果有許多值得拍的東西,都沒有拍到;10月3日,去湖濱南路的電腦市場,又打算買,可店家沒有現貨,要去倉庫拿,又沒買,後來值得拍的就更多了。   最”所值”的事:福州,打了三輛車,繞了一大圈,走了好多路,總算找到了在”六建口”(福州)的”連江海鮮鍋邊”,我和豆媽兩個人吃了三大碗,臨走還趕上下雨,但是覺得”很值”。   最”無厘頭”的事:廈門,小豆和我開玩笑,在沙灘上把我的拖鞋埋起來,讓我找不到。小豆埋完後面一個,再埋前面一個,我飛快地跑到她屁股後面,挖出她埋的第一個,已經來不及在別處挖個洞埋起來了,隨手往後一扔,拖鞋飛得老遠。過幾分鐘,請小豆幫我”找”拖鞋,小豆在自己的”藏寶點”挖下去,不見了拖鞋,當場”戇脫”。   最”感觸”的事:福州,三坊七巷已成廢墟一片,各個街口、入口都有執警棍、穿制服之人把守,難入雷池半步;回滬查網,據天涯網上說,該地動遷,限令24小時搬離,被拆遷戶得每平方二千元補償,三年後得期房,過渡房每平方補貼八元人民幣…   最”意外”的事:廈門,去曾厝垵吃海鮮,結果海鮮店已經變成了戲台,我輩愛戲之人,當然不肯放過,於是一起看歌仔戲《呂賽花》,又和演員一起拜聖媽祖,攝得好多照片,收集到許多民俗,不亦樂乎!   最”混亂”的事:廈門,在阿川醬油水吃飯,生意極好,等位、點菜,都要用”搶”的,結果”大搶出手”,總算吃了一頓。   最”好玩”的事:泉州,有家”快樂小熊台灣咖啡美食館”,店堂裡居然有許許多多的玩具,大多數是長毛絨的,可以抱著吃飯,也可以買下來帶回家,二樓的包房居然是可以睡著吃的。   最”心不定”的事:廈門,這回去廈門,就是因為豆媽想吃沙蟲,誰知到了廈門,發現”南海漁村”已經被拆了,好多店都沒有沙蟲,說是什麼市政府不允許賣,心想萬一吃不到沙蟲,真正”罪孽深重”,連夜上網求助,亦無果。好在後來終於吃到,功德圓滿。   最”驚心動魄”的事:福州到麗水,颱風羅莎來了,一路上雨越來越大,廣播裡說”本次颱風有四個特點,速度加快,風力加大,範圍變廣,雨量增強”,一路越開越怕,遂心中發願印《般若波羅密羅心經》五百部結緣,用梵音默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至麗水,一夜過後,一路平安到達上海,感謝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最”嚇人”的事:在高速羅源段水古出口500米處右前胎爆胎,這個我倒不怕,換好胎後把車開到修理廠,突然整車冒”煙”,遍查沒查出毛病,後來一直開回上海都沒事,仔細想來是當時壓破了修理廠在地上的氣管,天又下雨,水汽衝激所致。   最”莫名奇妙”的事:廈門,鼓浪嶼上有個人,戴著安全帽,身上”佩”著五六個不鏽鋼盆子,汗衫上寫著字,我以為他有什麼”不平事”,拿起相機一頓亂拍,結果他給了我他的”申訴材料”,回來後仔細一看,說是別人”拿高科技手段折磨他”,以至於到了”不分白天黑夜用射線定位摧殘”,想起當年天涯著名的《真實的魔話》,根本就是精神病嘛。   最”失望”的事:廈門,吉香烤蚝,我曾經在網上寫過廈門的鮮蚝館,說那天被司機先是騙去了”吉香烤蚝”,後來網友們說廈門最好的烤蚝的確是”吉香烤蚝”,於是就去了,結果大失所望,發現此店乃是用重調料製作,根本不諳”原汁原味”之精髓。   最”佩服”的事:廈門,鼓浪嶼上黃金香肉鬆店,店主大塊剪肉給大家吃,生意奇好,所謂”和氣生財”,便是如此。   最”感慨”的事:GPS真是個不得了的東西,雖然在廈門和蘇州兩個城市,我是完全用不著地圖和導航的,但是其它的地方,就全靠GPS的導航了。   最”反思”的事:福建,大量的名小吃、名店,黃勝記黃金香、原巷口魚丸、西門土筍凍、木金肉丸、永和魚丸、葉氏麻餈,都是以”小”見”大”,東西小,只要守好了就行,反觀上海,一旦稍有名氣,便要做大做全,結果味道服務,反不如以前,很值得反思啊!   最”誇張”的事:本次黃金週福廈美食游,所謂的”美食游”,其中高速公路餐三頓,賓館自助餐三頓,肯德基二頓,外加小尾羊一頓,這種東西,我向來的理念就是”吃一頓浪費一個指標”;好在,真正當地的美食,也吃得很爽。

[蘇州] 李公堤上老東吳 有水有景有美食

蘇州,下雨。 為了買雞頭米,在南門市場等”僵”了,於是原定的東西山之行,改成了木瀆行,結果是越等越”僵”,連木瀆行也取消了,改成了金雞湖小游。 自從我學會開車,很多年前的事了,交通法規規定第一年的新駕駛員不能上高速,於是我過去一向是從機場路走,蘇州的機場路就是到上海虹橋機場的,好玩不? 從機場路去蘇州,有一個金雞湖收費口,每次只要開到那裡,就覺得蘇州到了。以前的機場路很破,金雞湖那一片也很破,根本就沒想到過把車停下來玩玩。 後來,可以開高速了,那當然就從高速走了嘍,所以和金雞湖也就無緣了,及至到了半年前,聽朋友說現在金雞湖附近開發得很好,於是存了個想去看看的念頭。這回正好時間來不及,去哪兒都趕不上飯點,不妨就到金雞湖玩一圈吧。 我對蘇州是極熟的,號稱”熟得就像自己手背一樣”,從南門市場過去,只要一路往東開,轉到金雞湖路再往東,就可以了,不過八、九公里的路。 路雖近,但是天氣不好,忽降大雨,蘇州人脾氣雖慢,但是開車絲毫不遜東北漢子,竟是”搶逼圍”的高手,大家大雨中爭來搶去,短短的十公里不到,竟然開了半個多小時,不過說來還好,正當我們開上李公堤的時候,雨停了。 天公作美,雨居然停了,李公堤上人很少,車也不多,一路開下去,都是裝修一新的飯店,各都鐫著洋文,設計時尚新潮,難怪有”金雞湖新天地”之稱。 與杭州的”西湖新天地”不一樣,杭州格局已定,再要於西湖之濱弄些新店,必然要”螺螄殼裡做道場”,難免擁擠不堪,不倫不類;而金雞湖原本是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平”地”而起,修路築堤,完全在白紙上作畫,當然手筆就大,一條李公堤,修得煞是漂亮,上面的飯店,也明顯經過統一設計,既相呼應,又不雷同,看著就很漂亮。 老爸游過三次李公堤,聽他的建議,將車停在”老東吳”的門口,四個大人一個小孩,服務員把我們安排到了一個中間,一間房可放四桌,朝外的兩桌沿湖可觀湖景,一桌已經有人,另外一桌給了我們。 落座,點菜,看菜單並不太貴,相對於上海新天地的菜價來說,可謂”實在便宜”,我也沒搞懂,在點評網上,上海排名新十幾的,居然家家”人均五六百”的消費,這樣的消費,放在國外也不算便宜,居然在上海就蔚然成風了? 冷菜點了兩個,早上的一碗”打殺販私鹽”的面鹹得要死,相要找個東西爽爽口,就點了一個酸辣白菜,另外看到”梅璽閣版”的脆皮黃瓜,於是也點了一個,人少,還是以熱菜為主。 酸辣白菜醃得不錯,脆、酸,極是爽口,美中不足的是,有幾片菜很辣,有些尚可,按理說醃出來的菜,全浸在料中,味道應該是很均勻的,卻不知為何有此差別。脆皮黃瓜頂上兩片尚可,蓋在下面的則有點偷工減料,切得直不直、斜不斜的,全是我做菜的話,棄去的部分,我說這黃瓜還沒有我片得好,妻說待我開了飯店,經過成本核算,沒準更差呢。 熱菜上來,先是一個服務員推薦的”溫州炒粉絲”,原來打錯作為主食的東西,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個菜,粉絲並不多,倒是有許多蝦干和蟶干,並且還有捲心菜絲、胡蘿蔔絲和洋蔥絲,炒得蓬蓬鬆鬆,鮮甜適中,很是好吃,一大盆上來,你一碗我一碗地,吃了個不亦樂乎。 第二個上來的是清炒河蝦仁,我們對於河蝦仁的追求,可謂情有獨鍾,甚至有許多次,特地開車從上海、從南京趕到蘇州,特地到大鴻運去吃清炒河蝦仁,我甚至還遍訪名師,學得河蝦仁的調弄之技,終於不再需要長途跋涉以飽口福了。點菜的時候,特地問清了,是不是”小小的河蝦”剝制的,回答肯定,看看菜單,雖然要78元一份,一邊的配料寫著”河蝦仁500克”,若是真貨實秤,那可是大大地便宜了。 河蝦仁的個頭,並不大,然而也要比我喜歡的”清溜蝦仁”大上一大圈。然而總體來說,蝦仁偏白,不像河蝦,蝦背上有沙腸,亦不像河蝦,所以感覺上,這麼一大盆,雖然份量足秤可是根本不是河蝦,而是海蝦。前段時間,我教小豆炒河仁相當成功,連小豆都能炒得那麼好,所以現在全家並不看重炒蝦仁,這盆蝦仁的水平,也不過和小豆”不相上下”而已。 早上在南門市場,蔬菜攤上有紅菱、新鮮蓴菜、水芹等,看著就讓人開心,這些東西在上海都沒有,想想蘇州人是幸福啊!點菜的時候,菜單上有”時蔬”一條,問了有沒有水芹,服務員說有,就點了。及至水芹端上桌了,碧綠生青,甚是好看,待挾起放入嘴中,清香尤在,無奈粗老幾要吐渣,真是大煞風景,只能稱之為”聊勝於無”吧。 油爆鴨終於上來,是服務員推薦的,全名叫做”宮庭油爆鴨”,全價六十八元,最後一道上的菜。這道菜要不是上面點綴了些許蔥絲,邊上又加了紅白蘿蔔絲,那就全是墨赤黑的一團了。有些時候,再好的菜,也要有些無所緊要的點綴,雖說有點喧賓奪主,但”色香味”中,”色”還是排名第一的嘛! 此菜頗似宮庭名菜”炸八塊”,炸八塊是用仔雞剁成八塊,經油炸成,油爆鴨乃用仔湖鴨,切成七塊(棄尾),經慢火蜜汁久炙而成。鴨小肉嫩,口感甚好,其味調製一如蘇式醬鴨,濃油赤醬,以甜為主,帶些許鹹味,很是蘇州的腔調。 妻又外加了香蔥餅和荔芋糕兩道,香蔥餅22元,極薄的一張,從色面看無非比菜場5角一張的多加了一隻蛋,其味道與口感,還比不上菜場1元一隻的起酥蔥油餅。荔芋糕倒還不錯,熱的糯米糕本來就很軟滑,加上其中的核桃仁,反而有些咬嚼的口感,很有點睛之筆。 最後買單,291元,不到三百,在這樣的地方,算是極便宜的了,看似賺錢的不過28元一壺的菊花茶。這樣的風景、裝修、菜點,在上海就是天價,不妨駕車一小時,既能賞玩湖景(比起上海新天地的太平湖,氣派多了),又能品嚐美食,何樂而不為呢?李公堤上還有一整排的得月樓,很是氣派豪華,別的店也不少,一家家吃過來,也能吃上十天半月的,何況難得一遊。 等到吃完,信步走出,仔細地看了看老東吳的店景,大堂地上用小水池隔開,水池中放點蓮花,雖是假的,不過五顏六色,倒也爭奇鬥豔,更有漆器屏風一面,上有”卡通化”的姑蘇繁華圖,又名”盛世滋生圖”,若得雅興,不妨仔細賞玩一番。

[上海]舒友海鮮廈門菜 隨心所欲老三樣

很喜歡廈門,因為喜歡吃廈門的東西,上海有家舒友海鮮,是從廈門開到上海來的,記得當年帶著女兒和朋友們一起到廈門,臨走吃了頓廈門的舒友,還自嘲說在上海不吃舒友,居然跑到廈門來吃。 其實,上海的舒友吃過十幾回了,至少。以至於後來跑到舒友,壓根兒不去活鮮攤點菜,一屁股坐下,就和服務員說”醬油水葉子魚,麵線糊,炸五香,榴蓮酥,海蠣煎……”,反正總是這麼幾樣,去得多了,服務員也面熟陌生,不會怠慢。 其實,舒友的服務一向都很好,我甚至還寫過一篇專門介紹舒友服務好的食話。我們經常去吃的那家,在滬青平公路中春路那裡,那裡大堂超級寬敞,反而有些冷清的感覺。這回,打了電話到西郊公園那家店,居然還有位子,於是一家人欣欣然就去了。 停車,上樓,服務員安排了一張大桌子,我們四個大人一個小孩,看著諾大的桌子,就覺得挾菜一定會手酸的,於是換了個中桌。 “依例”是我點菜,我也”依例”說到”醬油水葉子魚,麵線糊,炸五香,榴蓮酥,苦瓜文蛤明爐”,外加了一份”富貴雙方”;我們正坐在冷菜櫃前,小豆子看到糟毛豆,要了一份,我看到甘蔗筍,也要了一份。 桌上很好看,已經有三個小碟,分別是油汆小花生米、醃脆梅和蘿蔔乾毛豆子,算是外奉的,其實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三盆小碟算了六元錢。舒友的鐵觀音向來泡得很濃,據說喝了之中,刮清肚中油水,就可以吃得更”落(樂)胃”一點。 兩個冷菜,糟毛豆醃得很好,很有”糟”味,而且碧綠生青,這就必須要煮好毛豆後,用冷水沖透以散熱,如果自然冷卻的話,毛豆一定會變黃。另一道冷菜甘蔗筍,我以為是用甘蔗汁浸的,結果沒有吃到絲毫甜味,甚至是什麼味都沒有吃到,只是淡淡的、嫩嫩的筍而已。 本來想點白灼章魚,一看例盆68元,擺著的章魚又很小,想想不合算,想想不過再有一週時間,就要到廈門去了,可以在西門土筍凍的攤子上大吃特吃白灼章魚,就沒有點。不知道上海的舒友哪天能有沙蟲賣,那樣的話,就算比廈門貴許多,我想妻子也要吃的。 第一個菜端上來,是葉子魚,醬油水葉子魚,所謂的醬油水,是用醬油加水加油蒸的魚,葉子魚則是兩指寬半指長的小魚,在廈門不過五元八元的東西,在上海要賣到四十五元一斤,一盆半斤大約八九條,不過是吃個鮮味罷了。小豆子很好奇,擺了一條在盆子裡要我拍照,拍完照把魚吃淨,還特地叫我把魚骨的樣子也拍下來,小朋友真是好玩。 第二道上來的是麵線糊,這玩意說來奇怪,小吃之類大多在路邊攤、飲食店更好吃,不過麵線糊卻是舒友之類的大酒店要比佳味再添之類的名小吃店更好,大酒店現點現煮,所以麵線滑糯,而小吃店是一大鍋始終把麵線燒著,再好的麵線也給煨爛了。麵線糊是廈門特色,我專門寫過文章,舒友的麵線糊裡有豬血、豬腸,外加蟹肉棒等,很是豐富。點菜的時候,服務員說是給我們來個例份,我要了中份,的確沒有吃完,不過正好車上帶了Lock & Lock,連湯帶面一併打包,些許沒有浪費,不亦樂乎? 炸五香上來,剪成一指多厚的圓柱,其實不過兩三條炸五香的樣子,不過用料考究,香氣四溢,肥瘦相配得當,有味道有嚼勁,著實讓人吃了一塊又一塊。值得稱讚的是,雖然薄薄的一盆,依然有廈門辣醬和醃蘿蔔附碟,真正是把廈門的原汁原味搬到了家門口。 富貴雙方本不是廈門菜,倒是淮揚菜中常見,本來廈門菜對於”火腿”亦不深諳,只是江南人士情有獨鍾。舒友海鮮的這道,雖是外來菜,倒也中規中矩,芡汁香甜,而且火腿選用南腿,既鮮且嫩,比金華火腿好上許多。富貴雙方用麵餅夾火腿片、脆豆皮、黃瓜而食,講究的是口感,外綿內脆,無奈小豆搶了我的麵餅等物,我唯有火腿一片,細品之,更覺得火腿選用得好。 及至榴蓮酥上來,肚中已經吃不下了,此時苦瓜文蛤正在一旁煮著,服務員給每人盛了一碗端上來,清洌可口,正好舒胃。苦瓜文蛤湯,唯苦瓜和文蛤兩樣,苦瓜事先用鹽醃過,出過水,所以吃上去只帶著一絲極淡的苦味,倒是清香不減,很是爽口。 酒過三巡,大家都吃得相當開心,大堂中有神龕一座,於是帶著小豆前去瞻仰,神龕正中供著媽祖娘娘,同祀的還有關公、唐僧、哪咤等神,閩南沿海多水患,哪咤是連龍王也能”搞定”的人物,當然要敬之…… 神龕前還有占卜用的”珓板”,小豆好奇得很,於是教小豆怎麼”玩”,連扔了兩次,都是一正一反,所謂”心享事成”也,想想既有美食,又有好兆,真是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