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林家鴨莊
這家店,就在南普陀對面的那條路上,我到南普陀有正事要辦,就打算隨便吃點,正好這家「林家鴨莊」也是在網上見過的,就決定吃這家。 進得店內,見到牆上掛著什麼「金牌特色」,趁我的心是一種來一份,誰知剛點了了第一個「蚵仔麵線」,就被服務員告知「很大的一盆,你一個人吃不了的」,並且「你挑個別的吧」,好,給剝奪了「亂吃」的機會。 哼,我點個鹵鴨總行吧?看樣子,那個什麼四物鴨湯,量也不會少,服務員是不會讓我點的,天氣又熱,不如來碗粥吧,要份皮蛋瘦肉粥,再要碗酸菜肚片湯,酸菜解暑。 「你已經有粥了,還要湯啊?」服務員又發話了,這倒是,大多數人有了粥肯定不要湯了。 鹵鴨8元,竟有兩個鴨腿,味道和蘇式的醬鴨差不多,只是沒有蘇式的甜。調料是醋,鴨腿蘸醋,倒是第一回。 皮蛋瘦肉粥端上來,我是倒吸一口涼氣啊,這哪裡是粥嘛,分明就是我們上海人吃的泡飯嘛,除了用芹菜粒代替綠蔥有可取之處外,根本就是應該「打匯票」的東西,這樣的東西要7元,簡直就是搶錢嘛。 酸菜肚片,味道很好,肚片大而嫩。最最好吃的就是那些酸菜,湯中的還沒有鹵鴨邊上的好吃,吃了許多還不過癮,另外出了一塊錢,特地叫服務員加了一小碗,方罷。 結賬,總共21元。 意猶味盡,所以南普陀出來,又去了「佳味再添」。
福廈小吃之二 鍋邊糊
安泰樓 2006年3月10日 福州 很喜歡問各地的朋友「你們早飯喫什麼?」 福州的朋友說:「鍋邊糊」。 在福州很多小路上的小店都可以見到「美味鍋邊」、「海鮮鍋邊」的字樣,始終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我也曾盡我所能猜了一猜,或許會是一種類似於廣東打邊爐之類的東西吧,然而再轉念一想,又似乎不對,若這海鮮鍋邊就是海鮮邊爐的話,這頓早餐也未免太奢侈了些吧?難不成是像麻辣燙一般的,由攤主代燙的海鮮? 實踐是檢驗真知的唯一標準,不親自實地去探訪一次,就沒有發言權。由於時間關係,我衹能去號稱「游三坊七巷」的安泰樓。一問,鍋邊糊是有的。 攤位上有兩口大鍋,一米多寬的大圓鐵鍋 ,看厚厚的木蓋子,一時半會還看不出「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我心急,攤主卻依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看出了我的心思後,攤主說:「別急,燒熱了才好喫。」 好不容易等他揭開了鍋,只見鍋底有一汪煮沸了的清水,大約碗口大小的一汪水,還漂著些許蝦皮。灶臺上有只缸,缸裡用油浸著半隻橫切的蘿蔔,只見攤主拿起蘿蔔用橫切面蘸著油在鍋裡沒有水的地方塗了一遍,隨手拿起一碗白色的米漿繞著鍋澆了一圈。米漿的份量恰倒好處,沿著鍋子往下流到和水面齊平的時候,正好停止。想必米粉和水的調製米漿的用量都是經過事先計算,所謂的熟能生巧,就是要讓我輩這種門外漢看個心服口服吧! 鍋邊的溫度應該不低,不過幾秒鍾的事,米漿已然成了一張薄餅,有些地方已經被炙得翹了起來。攤主手腳麻利把薄餅環鏟到了下面的蝦皮湯裡,並且將之搗碎,又見攤主抓了些章魚、肉粒之類的配料,再蓋上鍋蓋燒煮片刻便在了湯鍋裡。 清水蝦皮湯鮮味當然是靠味精啦,這種大排擋的快餐式點心多是如此,想來應該有海鮮高湯的版本,衹是我無緣得見罷了。一嘗之下味道可真是不錯,米粉薄餅被搗成了一小片一小片的樣子,有點像麵疙瘩卻輕薄有餘,由於是米粉製成,糊而不粘不膩,入口即化,使人喫了第一口還想喫第二口。一碗摻了水的米粉其實並沒有多少糧食,看看一大碗,然而作為早餐也不過一份煎餅果子加碗湯的量,所以作為早餐,的確是個很好的選擇。 看那大鍋一次可以做兩三個人的份,我也的確親眼見著攤主倒了兩碗米漿,做成了兩大碗「鍋邊糊」。不知道感興趣的朋友有沒有嘗試過用家中的一般鐵鍋製作,我想若是用點心應該也可以做出小規模的來,實在不行,一隻鍋烙餅,一隻鍋湯,或許也是可行的嘛! 水裡先煮上蝦皮、開洋 就是用這個蘿蔔,蘸著油塗鍋的啦 澆上米漿,先做一張 餅的邊上已經捲起 鏟下去 好好煮一煮 再來一張 加點菜 起鍋,這樣的工具,也算是種特色吧
[廈門] 于勒叔叔吃牡蠣 四方風俗各不同
廈門並不以蚝著名,雖然也是個盛產海鮮的地方;記得有一次去廣州,許多的店裡都有蚝賣,著實讓我爽了一次。 上海也有烤蚝,吳江路上,只要夜幕低垂,便有十來個烤架,如隕星散落般地吳江路擺開,有雞翅,有扇貝,也有蚝,不敢恭維的是,這些攤主大多來自河南、安徽,從來沒見過海的他們,根本不知道烤蚝到底是個什麼味道。他們只是把剝開的牡蠣放在烤架上,放上無數的蒜末,把個好好的蚝,硬生生地烤成了又老又小如淡菜般的玩意,上海人把這種東西叫做”安徽料理”。 由於那些攤位擾民過度,前不久終被取締,也算是件好事,在我看來,擾民的確是要取締,而暴殄天物,更應該被取締才是。 上海的”安徽料理”還不是最過份的,就在赴廈門前,我去了成都,特地找到了青石橋,就是成都的海鮮批發市場,倒是蟹蝦魚貝,各式盡有,絲毫看不出是個內地城市,只覺得和沿海的地方無甚分別。 海鮮市場的對街,一溜有五六家鋪子,都是賣海鮮的,奇怪的是,雖然批發市場近在咫尺,卻鮮見活蹦亂跳的東西。樓下的都是小鋪子,倒是二樓有有叫做”廣州灣”的賣相不錯,於是信步上樓,準備打打牙祭。 到的時候,天色尚早,也沒有服務員招呼我,我便樂得自在,在門口看廚師烤蚝。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嚇得我乾脆就沒在那家吃。 原來,烤架上放著一排牡蠣殼,裡面都是空的,廚師正從一隻不鏽鋼飯盒裡,夾出”事先”(其實來路不明)剝好的蚝肉,放入殼中,再蓋上蒜末,便算是”現烤生蚝”了。 下得樓來,找了家生意看似不錯的,再三再四地問清楚了,生蚝是現剝現烤的,於是點了半打,外加青口、貝殼之類,篤篤悠悠準備享用美食,老闆娘將我選定的東西都拿到後面剝洗,我則倒了杯酒,欣賞成都街景。 過了十幾分鐘,東西就拿出來烤了,跑去一看,又嚇一跳,這回倒真是現剝的,也是現烤的,只是在”後台”加工的時候,多了一道工序,所有的蚝都已經燙熟,這叫人如何吃法?奇怪的是,這家店如此的烤法,生意還很好,我一說不要,立馬退,因為後面還有人等著呢! 說過了上海、成都的”不正宗烤蚝”,來說正宗的吧,廈門雖說不並不時興吃蚝,卻有著味道挺好的店,鮮蚝館就是其中一家。 我是在網上看中這家的,查明了地點,就打了車過去,我是在湖濱南路的打的車,只要筆直往前開,就可以到鮮蚝館,本來就在同一條路上。 誰知那個司機,聽說我要吃蚝,居然異常興奮,立刻一個轉彎,把我開到了禾祥西路上,一中說要介紹我一家烤蚝店,並說那家如何如何的好吃,又說他們出租司機們也時常聚會在那兒吃烤蚝。 我是看到過鮮蚝館的門面的,很有好感,所以會決定晚上來吃,結果出租司機,硬是把我”扔”在了禾祥西路的路口,告訴我自行往回走,過馬路就可以找到他推薦的烤蚝攤了。 你說氣人不氣人,這司機還鐵定要我嘗嘗他的推薦了,過馬路,東尋西找,總算找到一個小鋪,裡面放著幾張桌子,雖然昏暗,卻很是熱鬧。 可惡的司機,沒有座位,也根本沒人招呼我,讓我怎麼個吃法?環顧四周,都是一個個不鏽鋼盤,裡面放著羊肉串,雞翅串,蔬菜串等,也有吃烤魚的,無非是些小黃魚之類的”蹩腳貨”。 然而卻沒有人在吃蚝,不但沒有人吃,偌大個店,也蚝殼也沒有找到半爿,撤吧! 好不容易,走回湖濱南路,跨過天橋,總算走到了鮮蚝館,原來好好的事,給司機耽誤了至少半個小時。好事多磨吧,鮮蚝館總算是家象像樣樣的店,可不是路邊的小攤子了。 入座,點菜,菜單印刷精美,品種多樣,光是蚝,就有各種各樣的烤法,原味的、蒜味的、黑椒的、cheese的,這才叫”烤蚝專門店”嘛,美中不足的是,有些烤法,必須三隻起售,而像酥炸生蚝,則要半打起售。另外,我想吃的酸醃生蚝也沒有,據說只有夏天才有。 菜一個個上來,白瓷的盤子,感覺要比不鏽鋼盆好多了,生蚝很是肥美,又壯又新鮮,肥而而多汁,絕對不是燙熟了再烤的。 Cheess烙生蚝很有特色,奶香撲鼻,不但如此,用筷子挑起蚝肉,便拉起cheese的絲來,就像pizza一樣。 不但吃了生蚝,還有香菇和茄子,也很入味,吃到後來,終於吃不動了,點上一碗生蚝海鮮粥。當然,廈門所有的粥都是”咸泡飯”,這家店用料講究,就連粥裡的生蚝,也是新鮮現剝,讓人大是過癮。 鮮蚝館其實並不貴,至少和上海的價位比,還要便宜一些,烤蚝分品種四元到六元一個,海鮮粥也不過20元左右,不管怎麼說,都算物有所值了。 (這篇文章寫於07年的6月11日,及至到8月底,我又去了珠海,特地趕到橫琴吃蚝,才知道好的蚝是啥樣的)
我是倪泓,看了這些吃的,饞死我了,照片是你拍的嗎?拍得好好哦.你們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認真的閱讀.
呵呵你的菜單上少了一道菜哦,豆腐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