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店就不多介紹了,因為去吃的原因是好友和總廚很熟,不介紹的原因是這個總廚做到月底就不做了。
菜名也不寫了,底部有賬單,自己對照吧。
這家店就不多介紹了,因為去吃的原因是好友和總廚很熟,不介紹的原因是這個總廚做到月底就不做了。
菜名也不寫了,底部有賬單,自己對照吧。
今天要說的是公用電話,掛著的牌子是公用電話,上海人叫它「傳呼電話」。除了國營企事業單位有電話之外,傳呼電話是平常人等的主要通訊方式。 《上海回憶》系列寫的是八九十年代的故事,大多數東西現在都已不存在了,有趣的是,傳呼電話依然還有,出乎意料吧?上海電信系統打算在2020年正式把傳呼電話退線,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尋找一下「最後的傳呼電話」。 大家可能看到過一篇搞笑文章,題目叫做《一曲忠誠的讚歌》,文章說的是遍佈全國的沙縣小喫,其實是一個情報組織。那當然是笑話,而傳呼電話系統,我一直認為是一個大型情報組織,至於「特工」們,就是那些老太太們。 傳呼電話,按照人口密度,市中心的地方,大約一公里左右,就有一個點,這些點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每個點上,有那麼三四個老太太,有時也會有老頭,掌握著轄區裡每戶人家的生活細節,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好學校,誰家的兒子有了女朋友,誰家的女兒被好幾個人追求著,甚至誰家的老公在外拈花惹草,誰家的女人和人「軋姘頭」,都逃不過她們的眼睛。 那個時候,人口流動很少,傳呼電話亭一般放在熱閙的弄堂口,老太太們不但對打電話的人瞭如指掌,就連弄堂裡進進出出的人,也帶上一隻眼。你還別說,這些老太太們,和居委會、戶籍警保持著緊密地合作關係,有很多案子,還真是通過她們來破獲的,當時在報紙上經常可以看到此類的故事。基於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十足的八卦精神,其實要對哪個人政審,衹要去問傳呼阿姨就行了。 說是老太太,很多傳呼阿姨不過四十出頭的樣子,衹是那時穿著樸素人又顯老,才會被人認為是老太太。八十年代初期中期,有且衹有當大官的人,家裡才有電話,我們班上有個同學,他爸爸是部隊的高官,他每天上學是由警衛員開著軍車送來的;他們家就有電話,衹是他從來沒有把號碼告訴過我們。 傳呼電話是這麼操作的,找一個公用電話亭,公用電話亭的招牌是一頭圓形的紅色招牌,上面有著白字的「公用電話」字樣,而圓形的部分則是個白底的黑色電話,那種老式的撥盤電話。 找到公用電話亭,你就可以撥打電話的,當然,得排隊,幾乎沒有一個公用電話不用排隊,好在,隊還不長,有時三四個人,有時十來個人。大多數公用電話亭有好幾部電話,還分進線和出線,亭子的當中坐著一個老太,有時是老頭,她負責接打進來的電話,也負責給每一個打出去的人「計時」。 她面前有一個閙鐘,一本本子,等你排到隊,拿起聽筒撥號,她就看一眼時間,記在本子上,有幾條線,她就寫幾列,一點也不會搞錯。你就撥號,對方多半也是傳呼電話,接電話的是那邊管電話亭的老太太,你會告訴對方,要找多少多少弄幾號幾樓的誰誰誰,從來不需要說「木子李,雨字頭下頭一個命令的令……」,哪幢樓住著誰,名字怎麼寫,全在那個老太的肚子裡,再說了,她們文化程度都不高,那個「李零」很可能在她的標準寫法裡是「李◯」。 然後你要告訴她是要對方回電還是傳句話,如果要回電的話,要把回電號碼告訴她,或者告訴她傳話的內容。那邊的老太太,有一本小紙條,上面印著格子,寫著「傳呼人」、「地址」、「回電號碼」等,這張紙,衹有老太太們看得懂,特別是地址,全都是縮寫,沒有路名弄堂名,不是住在附近的人,根本不可能看得懂。 打完電話,這邊根據時間收費,四分錢三分鐘,老太太會把通話結束的時間也記在本子上,晚上還要對賬呢!然後,那邊負責接電話的老太太,就把紀錄好的紙交給跑腿的老太太,跑腿的根據紙上的信息,找到多少多少弄幾號幾樓的誰誰誰,然後讓他回電話或者把傳的話告訴他。 說是「找」,其實是「喊」,就是走到指定的門牌,要是石庫門房子,就在正面喊;要是新式裡弄房子,就跑到朝南有陽臺的後門喊。 「三樓張艷電話!」 「二樓阿六頭電話!」 「亭子間囡囡電話!」 「汽車間阿寶電話!」 因此,跑腿的不但腿腳要好,喉嚨還要響,她們的職業,被上海人稱之為「叫電話個」。 叫電話的不是有一隻跑一趟叫一個人的,而是由接電話的那位,根據時間和路程統籌後「發單」的,這個很需要點拓撲學的技巧,既不能讓對方等的時間太長,又要充分合理地分配叫電話人的體力,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被叫到電話的人,要第一時間答應,第一時間下樓,要客客氣氣地打招呼並且感謝叫電話的,如果叫電話的有任何埋怨,要真心誠意地虛心接受,並且表示下趟一定改正。千萬不能和叫電話的起任何衝突,她就是損失三分錢的叫電話費,但是卻可以讓人「人間蒸發」,因為打那以後,你的親眷朋友同事同學可能再也聯係不到你了,因為沒人再來叫你接電話了。 而且這是個沒法講理的事,你一旦得罪了電話亭的人,不管是接電話的,還是叫電話的,你可能就再也沒有電話找你了。等過了段時間,你的朋友問你為什麼不回電話,等你再到電話亭去理論,人家拿出一疊單子,說叫過了沒人,來,把傳呼費交一下,每張三分錢。 要是不用回電,衹是傳個話,也是有「密碼」的,老太太們才沒興趣一個字一個字把話寫下來呢,一來效率不高,二來可能也不會寫,會寫也不能保證叫電話的人識,所以她們之間對於一些常用的語句,是用號碼來代替的,衹是「碼本」從來不公開公佈,必須由叫電話的當面解碼。 「今天加班,不回家喫飯!」 「今天你去接孩子!」 「今天晚飯不要燒了,到娘家去喫!」 「快點過來!」 一般都是些生活上的事,天天發生在各家各戶之中,老太太們把這些話變成了密碼,同時心中做著各種統計工作,前面的傳呼,在老太太心中就是: 「王先生最近勿回來喫飯有點多!打扮得嚡漂亮交關了!」 「李太太長遠勿接小人了!」 「小陳搿對夫妻真個是懶,婆家喫好喫娘家!」 「阿三最近手氣蠻好!」…
11/17/06 阿山的細節,請查看舊文 好久沒去阿山了,於是又想去一次。阿山這種飯店,就像是老朋友,不時也不見得怎麼樣,想起來,就去一次。好友JackZ是極喜歡阿山這家店的,他曾經一週來這裡五次,還存了二鍋頭在那裡,JackZ住在寶山,要到阿山,並不容易。 其實阿山這家店,吃的就是個情調,什麼情調呢?懷舊。在阿山吃飯,可以聊到小辰光的玩具,可以談起幼時的食品,反正只要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前的,都會在飯桌上慢慢地顯現,酒喝多後,大家都會唏噓一番,沉浸在過去的好時光中。 梅子醬,阿山的特色與招牌,來的話,必要點一份。 阿山的螺螄,可以打到9分,螺螄嫩卻入味,而且口口吸得出。 醬鴨,一般,剛剛及格。 薺菜油麵筋,賣相一般,味道相當相當好,放了一點點糖,吃上去有一絲絲甜,打分可以有8分。 吃這道菜的時候,好友Michael Lu問我,為什麼叫圈子而不叫大腸,因為圈子是腸子比較肥的部分,一般店裡的那種薄薄的片,叫做大肥。草頭圈子是上海老飯店的招牌菜,阿山的圈子也很酥,8分。 油燜茭白,這道菜其實沒有什麼花頭,只要茭白好,用無錫茭白,又嫩又糯,8分。 乳腐肉,著實不錯,打分可以打到9分,只是量太少,每人分一塊,尚且不夠。 紅繞甩水,味道賣相都不錯,8分。 正宗的上海鱔糊,端上來的時候,油不響,所以不能叫「響油鱔糊」,濃油赤醬,所以正宗,7分。 此菜價格不菲,好像是36元吧,黃瓜切得那個叫厚啊,估計初學者也不至於切得如此厚,話說回來,味道還是不錯的,7分。 這是「炸豬排」,一點也勿錯,豬排是豬排,炸也的確是炸的,只是不像傳統的上海做法,沾面包粉的做法,倒是把把豬大排切開,裹麵粉炸的,有點排條的意思。由於到阿山來的次數多,不用關照,服務員就會把辣醬油拿來。這道菜,吃完一盆,我都沒有吃到,於是再點一份。打分的話,7分吧。 這道,是我發明的,原來是大蒜乾絲,可我信佛不吃蒜,所以改成了水芹乾絲。這個豆腐乾絲,也是純屬業餘刀工,打分的話,恐怕要不及格了。 青椒乾絲,也不及格。 這道算是什麼?日子多了怕是自己都得忘了,霉乾菜燒肉是也,不過「當是時」,我已經喝得多了,多到辨不出滋味了。 阿山的菜,其實一點不便宜,六個人吃,四瓶黃酒,六瓶啤酒,五百多,沒有什麼貴料的菜,實在是不便宜。然而有人去夜上海付大價鈿吃小資氣氛,我們當然也可以到阿山付大價鈿吃懷舊氣氛。
@yuleshow 9月22日,晚飯:吳門人家:閤家與岳父母:清炒手剝河蝦仁、水中三寶加雞頭米、白什盤、蝦籽海參、粉蒸肉、陽春麵、癟子團,334元—-from Twitter 中秋節,又去了吳門人家,因為老丈人是蘇州人,所以特地選了這家,這回好好地研究了一下這家菜館,原來不止一樓,二樓尚有雅座,裝修得要比一樓漂亮得多。 樓梯間掛著一些介紹,看了看,照片與想法在後面。 當天的生意相當好,以至於面澆頭停止製作與銷售,小籠包停止製作與銷售,想像一下,生意該忙到啥地步。 看照片吧! 手剝河蝦仁,100元,平時一天只有兩盆,今天估計準備了幾十盆吧 水中三寶,菱藕荸薺,外加雞頭米,38元,雞頭米極糯 白什盤,48元,就是上次說到過的八葷四素的東西,上次寫到的是「雞肉、豬肉、豬肚、海參、魚片、蝦仁、墨魚、蹄筋、玉蘭片、香菇、青豆、木耳」,其實「墨魚」是沒有的,少寫了一樣「肉皮」 蝦子海鮮,88元,這個菜有點欠缺,海鮮腥味太重,而且有硬有糯,大失水準 粉蒸肉,8元一塊,兩塊起售,相當相當好,肉酥且糯,肥而不膩,極贊 又見癟子團 廚房裡相當忙 廚房實在是忙死了 吳門人家一角 史俊生的介紹 2002年4月29日夜,接待貝聿銘先生菜單: 蘇式醬鴨、乾貝豆仁、熏青魚、白蘭花茭白、素火腿、油爆河蝦六冷盤 碧螺蝦仁、明月塘片、鍋鰨乾貝、三葉醬汁肉、清炒蠶豆、雞絲魚元(圓)蓴菜湯、醃篤鮮、蟹粉魚肚、雞油鳳尾綠筍九熱炒 棗泥拉糕、南腿蘿蔔絲酥餅、豆腐花、雞頭米四點心 水果拼盤 廿年陳古越龍山 牆上掛著的菜單,其實當年的姚乘麟大師和吳門人家是沒有關係的,當時姚乘麟是蘇州南園飯店/蘇州賓館的大廚,燒菜這事,在家裡做,只要主人手藝好就行,像這種國宴,不但要自己本事好,還要整個團隊的配合好,如果吳門人家只是請了姚大師做顧問,那是完全沒有用的 1985年4月1日,中國駐美大使章文晉宴請美國副總統布什的菜單,計有: 孔雀大拼盤 原汁鮑魚、糖醋汁魚、腐衣素雞、紅燒香菇、蔥油海舌(蜇)、黃酒醉雞、辣汁牛肉、酸辣黃瓜八小碟(雙拼) 鴛鴦燕巢湯 三味龍蝦、雞汁魚翅、宮燈龍蝦腿、小鵝雙味蝦、北京烤鴨、滿園春色、烤火雞、美式濃湯五(?)熱菜 秀花奶白糕、蘇州船點、莞豆凍糕、芥喱肉餅、黃橋燒餅、中國方糕、水果銀耳五(七)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