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ta Monica大道是Santa Monica海灘的「正道」,雖說美國的海灘都不要門票也沒有圍墻,但總有一個「入口」的吧?這個入口,就對著Santa Monica大道,Santa Monica海灘與Santa Monica大道成了一個「丁」字形,真是拗口。在「入口」的二邊,停著許多的Food Truck,還記得嗎?我是個食品車愛好者,我還特地去追過那輛著名的韓墨融合的Kogi車呢!
在加州,大多數人說到Food Truck,缺省指的就是塔可,在Jon Favreau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大廚》(Chef)中,大廚Carl Casper弄了輛Food Truck,他的朋友就說「喫,你弄了輛Taco truck啊?!」,對大多數加州人來說food truck等於taco truck。
一溜排開的食物卡車,倒不全是賣塔可的,賣什麼的都有,熱狗、地中海烤肉串、雞飯、色拉、捲餅、烤肉、漢堡、石鍋拌飯,當然,還有塔可。對的,路邊攤的石鍋拌飯,不過不是放在石鍋裡的,是放在一次性的塑料碗裡的。
一路十來輛Food Truck,各形各色,花枝招展,我給每輛車都拍了照,那些食物看上去都很好喫,每一樣都想喫啊!大家知道,我是有選擇障礙的,這也想喫那也想喫,實在是決定不了啊!
在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和自我反省之後,我終於毅然決然作出了選擇——喫對馬路的海鮮館子。
這邊是海灘的入口,沒有店,衹有臨時的食物卡車,對面就不一樣了。小小的路口,從左起第一家是Blue Plate Oysterette,一看就是家海鮮店;緊挨著的是BOA Steakhouse,BOA是啥意思我不知道,但「扒房」我還是認識的;過了大道,另一邊是Sushi Roku Santa Monica,看上去象家融合菜日料;然後是Water Grill,賣燒烤的;再邊上是The Georgian Hotel,雖說不是飯店,但看著一樓的玻璃棚裡也是餐廳,裡面坐滿了人。
直接朝Water Grill走去,這家看上去最順眼,美國人夏天不就是喫燒烤麼?及至過了馬路,發現「Water Grill」不是水邊燒烤的意思,而是燒烤水裡貨的意思,因為窗楣上寫著「龍蝦」、「生蠔」、「貝殼」等字樣,太好了!
店看上去很讚,深色調風格,幾乎已經坐滿了,門口的姑娘給領了個位,領到了水族箱和凍魚架的邊上,斜對著廚房。我估計這種位子別人會不喜歡的,不過,我喜歡。
店中黑黑的,美國的店越黑越高檔,因為你不用看清食材;中國店越高檔越亮,恨不得把整個天花板都裝上燈,融合菜不算,中國人請客,越亮越有面子。好在美國店高檔也高檔不到哪裡去,一般人都喫得起,美國建築工人都喫得起自己造的飯店住得起自己造的房子,不像在中國,工人連踏進高檔飯店的機會都沒有,他會被是他同鄉的保安趕出去的。
侍者很客氣,問我來過沒有,我說沒有,他拿起菜單介紹了一下,無非就是這頁冷菜這頁熱菜這頁配菜這頁甜之類的,不過有句話挺有趣的,他說「我們店裡的魚都是去骨的,你可以放心食用」。
哪家中餐店要是對我這麼說,我一定會興趣缺缺的。是的,中國人考慮一條魚好不好,首先是味道鮮不鮮,美國人考慮的則是容不容易去魚骨,這衹是個現象,並沒有孰高孰低之別。
水缸裡飬著蟹飬著螃蟹,在不久的過去,還衹有中餐館飬著活物,那時的美國人很好奇,他們中國人居然把食物飬在店裡,那時衹有漁夫碼頭之類的美國店會飬著螃蟹與龍蝦,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的美國這麼做了,他們到底也知道「活殺」的意義了,也不再嘲笑中國人野蠻了。
活海鮮店,中國人第一想到的是「會不會缺秤啊?」,不過這裡的螃蟹與龍蝦都是一樣大小的,一律二磅一個,進貨的時候就選好的,省去了秤重的麻煩。不過自從上次我喫了藍蟹之後不到一週就裂了烤瓷牙,我就不太敢喫這些硬殼的傢伙了,就點二隻軟殼蟹吧。
冰架上的魚,寫著Wild New Zealand Pink Bream,是一種很好喫的魚,一種常見的鯛魚,問題是看上去是全白的,一點也不pink,我還是點吞拿吧,我喜歡生魚。
生蠔的選擇很多,十種東海岸的,八種西海岸的。點哪種呢?選擇困難癥又來了,我點了產於華盛頓州奧克蘭灣的Kumamoto,並不是因為這是最貴的,因為我認識這個日語詞,熊本嘛,產河豚的地方,田中芳樹的家鄉啊!
點完菜,侍者送了麵包來,麵包做得挺難看的,但是味道卻很好,外皮脆,芯裡鬆軟。白葡萄酒也來的,冰的,溫度正好,反正喝了之後還要去海灘玩,不至於馬上酒後駕車。
Kumamoto生蠔配了三種調味,分別裝在小小巧巧的小罐子裡,本來Kumamoto就是十八種選擇中最小的(全世界也衹有Olympia比它小),與小罐子相得益彰。Kumamoto是一種小而精緻的生蠔,殼很漂亮,有很深的紋路,不像Shigoku,表面光滑得就像個普通的文蛤。三種料分別是辣根(horseradish)、辣番茄醬、洋蔥醋(mignonette),每一種都很不錯。
再來的是wedge色拉,有人譯作「楔形色拉」,要我翻的話,我更傾向「大刀色拉」,因為就是大刀闊斧的把球生菜一斬四,淋上白醬就成。這道菜的關鍵是球生菜的新鮮度與溫度,這家店處理相得好,還撒上了培根粒和藍紋起司,看似隨意的搭配,信手掂來,把普通的東西變成好味的美食。
吞拿很新鮮,調味淡雅,與茴香搭配,配上去了白底的橙皮,算是很中規中矩的做法;西餐中,茴香與柑橘類算是固定程式,不會出錯的配伍。面上用油淋的茴香葉鬚做裝飾,也算物盡其用了;油淋茴香葉鬚有難度,油溫高了易焦,不夠的話又會太油膩,他們做得不錯。
軟殼蟹也好,用西瓜和黃瓜做底,都是長片,拌得味道很好。軟殼蟹最怕的是「太軟」,軟塌沒有骨子,用筷子都挾不起來。對了,我的筷子忘在車上了,我一般去高檔西餐店都帶筷子的,高檔中餐店都提供銀刀叉,為什麼高檔西餐店連隻木頭筷子都不準備?這不公平。這家的軟殼蟹軟硬正好,炸得外脆裡嫩,很好喫。
我還點了Mac & Cheese,是的,小朋友的東西,奶酪通心麵嘛,可我就是喜歡喫啊!這家的Mac不是用常見的Pipe doppia rigatura做的,而是用了Cellentani,更容易用叉子來喫,而不像在遊樂場裡用勺子來喫。他們選用了小的鑄鐵鍋來裝盤,很可愛的想法,讓普通而又便宜的東西也能配得上如此的氛圍。
喫飽,喝足,我要到沙灘去走走了。
Food Truck,對不起了,我實在喫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