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福建——廈門和南靖

食在福建   到福建去,Sam是想看土樓;而我,則是為了福建的美食。福建人幹淨清爽,其菜亦是如此。可能是由於天氣潮熱的緣故,福建人總是用水把庭院沖洗得乾乾淨淨,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也許正是天氣的緣故,食物若非弄得異常幹淨,則易腐敗變質,於是久而久之,福建菜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以清、淡、爽口、新鮮為主。   第一次接觸福建菜,是在上海的舒友海鮮大酒店,舒友以海鮮為主,當時給我的感覺是和廣式的海鮮館子沒有很大的區別。後來,在舒友吃了許多次,一直都不知道那是福建館子而以為是粵家菜,直到有一次吃了麵線糊,才知道那是福建的店。   麵線糊裡有豬血(易謂「豬紅」)、豬肚等物事,這些東西,要是放在北方,一定是大鍋燉煮,放許多蔥姜再加辣,以掩蓋下水的羶味;然而麵線糊一改此道,純用清湯燉成,哪怕胡椒粉,也是讓客人隨意自放的。麵線糊,油而不膩,香氣四溢,即使盛夏,也絕無腥臊,吃著只覺原汁原味,沒有長久的烹飪文化的底蘊,是不可能形成如此之菜式的。   去年,我有幸去了一次廈門,乃是辦公室的年會,晚上的接風酒便在廈門湖濱北路的舒友。也許是因為團體包餐的緣故,菜很不到位,其中有好幾個熱菜明顯是回蒸後出來的,吃完之後,大呼上當;不過,想想上海的那些好飯店,若是辦起婚宴來,也是水準大失,可見,現在飯店的服務和管理,還真是大有學問。   那一頓吃得很不爽,不是我一個人不爽,而是我們全國辦公室的「老饕」們都覺得不爽,於是問了當地的人,驅車到了一個喚作「南海漁村」的夜排檔。說那是排檔,人家邊上還有幾百平米的房子,有桌有椅有檯布,是個挺好的酒店;說那不是排檔吧,那兒還有海邊上的十幾張桌的,就是憑空放在沙地上,塑料的桌椅,連照明都是隨隨便便拉根電線而已。   那頓飯,席間正好有同事是福州籍的,而他對廈門菜也比較熟,就由他點了菜,當時吃的什麼,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只是依稀記得味道都不錯,也記得吃了海蠣煎和土筍凍。   回來之後,老是想著福建的菜,所以這回Sam提議去廈門,便舉雙手贊成,慫恿著成行。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美食了。 2004年6月17日 星期四 夜宵   我們是6月17日晚班8:20的飛機,飛行了80分鐘後,在9:40分到達廈門,便直達海濱的鷺江酒店,孩子們和媽媽們先睡,我便約了Vivien的爸爸去尋吃的。Kevin的爸爸由於已經睡下,便不跟我們去了。   從鷺江酒店到南海漁村只有一公里左右的路,可是天氣炎熱,便叫了車過去,起步費(8元)而已。到底時間已晚,那裡人並不多,正好沿海邊有張桌子,就坐了下來。我去點了菜,當然,有我喜歡的海蠣煎和土筍凍,另外點了血蚶和苦筍小腸煲。回到座位,Vivien爸爸說他吃不得生鮮,於是把血蚶改成了炒花甲。   海蠣煎,有點象新加坡的蚝蚵煎,或者可能就是同一種東西,我的感覺是新加坡的蚝蚵煎是用麵粉,而廈門的海蠣煎則是用澱粉的。海蠣煎用大蒜葉子、澱粉、雞蛋與剝出的牡蠣肉一起翻炒,最後撒上香菜即可。南海漁村的海蠣煎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以至於我和Vivien爸爸吃完一份,還帶了一份回家給Sam吃。   土筍凍裡是一種有點象蟲的「土筍」,其實是一種海洋生物,每個凍大約拳頭大小,一切為四,蘸芥末與辣糊食用,據說製作工藝相當麻煩,要絲毫沒有泥沙,潔淨透明方為上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苦筍小腸煲,其實當時點的時候,也沒聽懂是什麼菜,反正是服務員推薦說很乾淨的湯,我知道里面有筍有腸就是了。那煲是個六寸的煲,湯不多,湯色純白,裡面有些竹筍,小腸則是一段段的。挾起一段小腸,發現那腸是一層套一層的,裡裡外外有七八層之多,不知如何做得出來。吃了一口湯後,發現有股奇怪的澀味,再吃了一段筍才發覺筍是苦苦的,於是想起點菜時服務員報的菜名來,倒真是名符其實。說來也怪,那湯和筍的苦,只在第一口,連著吃上幾口後,倒真的是消暑解渴,而且一點也不覺得苦澀了。   這頓飯吃到了子夜,總共四個菜三瓶啤酒加上外帶的海蠣煎,總共是78元錢;還要說上一句的是店裡的打包盒,不是祖國大地到處都是的泡沫塑料盒,而且精精緻致的紙碗,質地相當好,設計也很素雅,讓人的感覺很好。 2004年6月18日 星期五 廈門鷺江飯店自助早餐   房價258元的鷺江飯店,包含了免費的自助早餐,不是憑房卡用餐,而是持早餐券入場。我一早起床,帶著豆豆先去了一樓的咖啡廳,那時大約是七點半。早餐還沒有準備好,我打開了幾個不鏽鋼食盤,裡面的菜還真不錯,原來這裡的早餐居然有熱炒。不過,幾分鐘後,我就知道我的想法錯了,那些菜是隔夜晚餐剩下的,一會兒全被服務員收走了。粥,還沒有燒好;面包也沒有放上桌子。於是,我只能拿些炒麵,和小豆先吃起來。十分鐘後,小朋友和家長們都下了樓,白煮蛋也有了,於是開始吃早飯。牛奶是用奶粉沖的,燙得很,而面包則是外面買來裝在沒有字的馬夾袋裡的。我烤了幾塊面包,塗了果醬和黃油給孩子們吃。煎蛋,是事先煎好的,用不鏽鋼圈煎的那種,也是我最痛恨的那種,所以只能放棄;最後,倒是粥和下粥菜不錯,只是切成半個的鹹蛋,居然每一塊都只有一點點蛋黃,真不知這裡的鴨是怎麼生蛋的。 2004年6月18日 星期五 午餐   中午時分,我們趕到了南靖,決定吃完午飯再趕路。下車的地方,對面有家叫做「零點」的飯店,進去打了個樣,還不錯。店裡看到我們有九個人,便引著我們到了二樓最大的包房,那個房間的確叫大,沙發、茶几、電視、骰子、廁所都有,估計可能還用作卡拉OK之用吧。   桌子非常氣派,檯面和轉台都是大理石包邊的,不過既然福建多的是石頭和木材,也就不值幾錢了。店裡沒有菜單,只憑服務員口說,於是再三問清了價格再點,服務員也說不清價格,只是說每道菜都是一二拾元左右,我們信不過,點完了所有的菜後,堅持要服務員先算個總價出來。服務員說要去問老闆,去了也就再也沒來,菜倒是一個個上來了。   最好的一道菜,是所謂的白斬雞,當然和上海的白斬雞大不相同。首先,雞是土雞,比上海的用飼料二十天長成的雞,不知鮮美多少;其次,那雞是用壓力鍋壓出來的,而不是煮熟切塊的。唯一遺憾的是,一盆只有半個,不能吃得盡爽。   小朋友們的主食是手拉炒麵,味道也不錯,另外我最喜歡的是一道菜乾筍湯,那筍也不像冬筍,也不像竹筍,當地人唸作「例筍」,後來才知道,應該是「綠筍」。   最後結帳,倒真的不貴,連三瓶啤酒,總共120元,皆大歡喜。 2004年6月18日 星期五 田螺坑農家晚餐   Sam決定住在田螺坑,朋友們打算晚上住在相距17公里的書洋鎮上,結果由於忘我把機票給Vivien爸爸,我又乘摩托車半路把他們全截了回來,人多了,晚上就能大吃一頓嘍。田螺坑只有三戶人家從事旅遊服務,住在哪家,便得吃在哪家,我們住在那個叫黃志忠的家裡。   下午見了那些土雞、土鴨,可愛得緊,只是絲毫沒產生憐憫之心,只是想著一定很好吃,便特地點了全雞全鴨,鑑於已經知道了價錢再貴也貴不到哪裡去,其它的菜就讓店家配了。   一會兒,店家的老婆拎了雞鴨來,就在後邊開始洗剝,我們要求把雞做成白斬的,而鴨呢,要炒的。那頓飯等了很久,店家拿出整套的茶具,供我們品嚐烏龍茶,順便大家聊聊天,說說家常。   感覺還是很熱,於是媽媽分別帶著孩子去洗澡,等洗完澡,大呼爽快。原來等身上的汗洗去之後,被山水一吹,極氣爽利。前後大概等了一個多小時,菜就上來了,後來我們也發現,這裡的上面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是等做好了菜後,一起上桌的,倒也好,看著熱鬧。   雞的味道果然很好,鴨子則不夠酥,而且有些人說有腥味,我和Sam倒沒有吃出來。味道最好的是一盤炸魚,據說叫「小溪魚」,如手指般粗細,比手指稍短,每一條都炸得脆脆的,極是香酥,隱隱約約吃到有點豬油的香味,恐怕是葷素油合用,讓魚更酥的緣故吧。   有一菜,端上來之時,聞到一股濃烈的彷彿內臟的臭味,嘗了一下,那股味道更厲害的,就是上海人說的那種「血瀝瀝」的味道,於是不敢問冿,只能作罷。…

[山西]食在山西-2003年9月28日至10月7日見聞

食在山西-2003年9月28日至10月7日見聞 2003年9月28日 星期日 晚飯:上海新客站粵秀小喫廣場 (這頓雖然是在上海的,但這段行程從離家開始,因此也放在一起) 上海近來交通奇堵,下午二點丈母娘來電囑咐儘早出門,說是外面已經堵不不行。 我們的火車是六點五十分的,於是早早接了 Lara 回家,便出發了。四點二十離家,果然東西高架已經堵得嚴嚴實實,車輛幾乎不動;而且還多了許多平時高架上並不容易見到的大型客車。五點半,我們總算到了新客站, Lara 已經嚷著肚餓了,於是給她買了兩個 donut 。 火車站對面有家粵秀酒家,樓下便是粵秀小喫廣場。小喫廣場是大食代式的佈置,有各式櫃臺,燒不同的東西,人們自己到各個攤位上去拿飯食。唯一不同的是,這裡是先拿後付款,店家攔了一道隔欄,等拿好東西,一定要經過出口,就在那裡付錢。 東西蠻好,價鈿也便宜。我們拿了一份粵秀白斬雞( 10 元),想來用店名命名的菜應該不錯,果然。 Sam 要喫河粉,而且不要澆頭,於是拿了一份清炒的( 7 元),我則拿了一份生菜魚圓方腿血湯( 10 元),總共有一個魚元,一個鵪鶉蛋,兩個半爿方腿,全給了 Lara 了。菜點不錯,人也高興,便喝了瓶啤酒。 後來 Lara 要烏龍茶,衹能花 5 元錢替她買了一瓶。…

[上海]維揚大菜新鎮江

April 24, 2004   上海的新鎮江酒店,在江寧路南京路,與梅龍鎮伊勢丹以及中興泰福相對,去年重新裝修,如今煥然一新,時尚中顯得雅緻,菜式推陳出新,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家店。   飯店二樓到四樓共三層,有電梯可乘,一樓有迎賓小姐安排座位,但建議先定位,定位時要求靠窗的位子,可看南京路景色,特別入夜以後,可見華燈幫斑闌,車燈成行,著實可謂新上海一景。   新鎮江以維揚菜係為主,近年來又博引眾長,開發出一些其它的好菜來。燉品也很好,而且價格公道。可能是附近涉外寫字樓多的原因吧,該店還有鵝肝醬、芝士焗蝸牛等西式菜餚,可以迎合不同人士的口味。衹是中國飯店的通病這家也不例外,質量控制有待提高,一道好菜每回滋味有所不同,有些還有「每況愈下」的趨勢。淮揚菜中的「清燉獅子頭」更是不過爾爾,比起閣主家自制的,要差好多。   我們一頓飯,四個大人四個小孩,三個冷菜,四個熱炒,二道點心外加四盅燉品,飲料有烏梅汁以及啤酒,總共429元,可謂不賤不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服務員有點手忙腳亂,估計還待培訓。 圖一 餐前小碟,一式兩份,共收6元 圖二 拌雙筍,KFC也有的那種,極漂亮,記得是12元,推薦指數:7 圖三 拌黃瓜,酸辣,滾料片出,這回吃的,要比以前的差許多,甚至連擺放都不到位,推薦指數:8 圖四 熗腰片,味道調得很好,無奈腰片老硬腥臭,不推薦 圖五 蛋撻,20元錢半打,樣子不錯,味道不知,因為全給小朋友們吃掉了 圖六 乾炒牛河,20元,上桌極漂亮,味道也很好,放了一點點洋蔥,恰到好處,衹是肉少,推薦指數:8.5 圖七 大煮乾絲,一般,沒有想像中的好,推薦指數:6 圖八 燉品,裡面真的有一衹完整的海馬,燉牛雙寶28元,女眷們吃的是綠豆百合燉田雞,25元,推薦指數:8.5 圖九 芝士焗蝸牛,32元,極美味,蝸牛又很嫩,比季諾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推薦指數:9 圖十 配蝸牛的面包,脆脆小小,想得很周到,吃完可以再點 圖十一 水晶餚蹄,38元,兩道正宗的維揚菜都比想像中的差,這蹄膀不夠酥爛,且毛都沒有拔盡,推薦指數:5 圖十二…

[上海]不中不洋不新不古的悅庭

2004年4月23日 徐家匯衡山路國際婦嬰保健院邊悅庭酒家   悅庭在徐家彙衡山路上海國際婦嬰保健院的「貼隔壁」,是一幢新式裡弄洋房改建的。該飯店集漂亮、氣派、復古、懷舊、時尚、傳統、花哨於一身,頗有點「四不像」的味道,飯店主打本幫菜和川菜,菜式品種很多,味道總體一般。   飯店不用定位,滿座率百分之八十,菜價尚可,但店面裝修得極漂亮,讓人望而卻步。為了給英國歸來的「琪琪妹妹」接風,便約定週五下班後在那裡小酌,結果,一桌之上,共七個MM,唯有我一名男士,戲曰「反串版八僊過海」。   進得店中,是個前廳,左右分放五六張小桌,供兩三人食用,穿過天井,後廳裡放在老式鋼琴一臺、老式櫥櫃一座,老式搖椅一把,一張供桌上供著福祿壽三僊,香煙繚繞,鋼琴邊有一書報架,其中各種語種時尚雜誌若干。店有二樓,樓上全是包房,一至二樓的亭子間,也改成了包房,樓下後廳正中,也有一間包房,我們坐的,就是這間。   盤碟精緻,都有燒製的「悅庭」圖案,桌上還有金色蠟燭兩根,平添幾份所謂的「小資」情調。服務員是極客氣的,衹是不常見到身影,有許多菜,菜單上有,點的時候卻沒有,比如「古法手剝蝦仁」等。雖說有八僊過海,真正喫的衹有五個大人,喝了五六瓶啤酒,最後結帳480元。   總體來說,環境不錯,氣氛不錯,菜價尚可,菜式一般,味道稍遜,對於講究情調的朋友,是個不錯的去處;又近徐家彙,較之於各大賣場附設的大食代式的排檔,要好上許多。挑剔一點的人,就有一些不是滋味了,其佈局裝飾不中不洋、不新不舊,其菜更是改良了的上海老菜。反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吧。 圖一 悅庭後廳,老式風琴和時尚報架,相映成趣 圖二 包房內景,桌上有兩枝金色蠟燭 圖三 包房的吊燈 圖四 等人等得餓了,先上一份餛飩,12元錢十個,推薦指數:6 圖五 據說極好,嘗之一般,推薦指數:6 圖六 燻魚,一般,有泥土氣,推薦指數:5 圖七 老醋蜇頭,嫩且脆,味道極好,推薦指數:8 圖八 桂花糖藕,一般,推薦指數:7 圖九 孜然牛肉,28元,孜然味不濃,牛肉不嫩,明顯炒後放入鋁萡,推薦指數:5 圖十 蘆筍,有鹹菜黃和皮蛋,推薦指數:6 圖十一 餚蹄,肉夠酥不夠香,推薦指數:6.5 圖十二…

[上海]清真大店鴻賓樓

2004年4月22日 愚園新路美食街(近烏魯木齊路)鴻賓樓 圖一 鴻賓樓   鴻賓樓,全國各地都有,而且都是清真館子。最早的鴻賓樓,在天津市,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開業),以後數次易址,最後遷至北京西長安大街,是北京最大的清真館子,除西長安街外,還有幾家鴻賓樓,不知是否同名還是分店;太原、哈爾濱,乃至土耳其都有,而且也都是挺大的清真飯店。   上海的鴻賓樓也有許多年的歷史,至少從我有記憶起,它就在那裡了—華山路北京路口,只記得那家店店門小小的,裡面卻很大,店堂黑黑的,可能是沒有開燈的原因。我從來沒有在那裡喫過飯,倒是在那兒買過無數次的牛肉煎包,那時上海很難買到牛肉煎包(現在更難?!),而鴻賓樓的牛肉煎包一年四季供應,最早好像是一角五分一隻,皮薄肉多又香甜,是裹腹的佳物。   最後一次去那家鴻賓樓,大概是在1999年,拿了幾口鍋去買了許多冷麵,整個辦公室喫得不亦樂乎,那時的鴻賓樓已經沒有牛肉煎包賣了;再後來,那裡拆遷了,鴻賓樓也沒了。   等到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路過愚園新路,在大型立體停車庫的對面,看到幾個新疆人沿街在烤羊肉串,便要了幾串,抬頭一看,店面赫然三個大字「鴻賓樓」,真是踏破鐵鞋幾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這家鴻賓樓不知和以前的那家有沒有關係,店裡從老闆、廚師到夥計,都是清一色的新疆朋友,老闆有兩個孩子,非常可愛,那些新疆夥計,不過二十出頭,英俊好客,讓人有「回家」的感覺。   鴻賓樓分上下兩樓,建議到二樓靠窗的位子,看看上海街景,嘗嘗清真風味。二樓有四張長桌,四張短桌,窗簾是粉紅色的,很有民族氣氛。由於我有個同事非常挑食,只喫牛肉,而我們辦公室離那兒又近,所以我們經常去那兒喫午飯,加之我的同事長了一張新疆臉,所以店家看到她,都像看到親人似的。   鴻賓樓的菜,應該說並不便宜,但味道正宗,物有所值,建議去的時候,人多一點,那就可以多點幾道菜,特別是一道「饢包肉」,店裡都稱之為「新疆pizza」的,是餅子裡包著肉,然後油炸出來,上桌之前,切成六份、八份,在上面再鋪一層肉,餅脆肉香,是百喫不厭的。 圖二 二樓的粉色窗簾 圖三 烤羊肉中,2元一串,肉大而無筋攀,推薦指數:8.5 圖三 老虎菜,10元,此菜是我的最愛,可是最近退步許多,想是我了迎合上海的口味吧,洋蔥衹有你關照要加才加,而且已經燙得熟透,推薦指數:6 圖四 手抓羊肉,40元,味美量少,推薦指數:7.5 圖五 大盤雞,不過這其實是中盤雞,40元,味道極好,但建議不要在中午抽空去吃,因為烹調時間頗長,推薦指數:8.5 圖六 羊骨湯,20元,味道不錯,本來想點半雜湯的,結果說是近日天熱,羊雜羶味太重,吃不得,推薦指數:7

[上海]盛名之下的天天漁港

2004年4月11日 打浦橋徐家匯路天天漁港 天天漁港算是第一批進軍上海的海鮮餐館了,當年第一家開在肈嘉濱路的中唱邊上,是全上海人望而卻步的飯店,不過,那好像已經是十幾年前的是。只記得當時,若是聽說誰去過天天漁港喫飯,便覺得那人不是發了大財,就是喫公款的。 今天去的一家,是打浦橋的,店中的活鮮,不過十幾隻漁缸,四五樣東西,很不起色,價位倒是不便宜,茶三元一位,小碟三盆共六盆,毛巾二元一位,已經去掉許多。 點菜的時候,特地點了鮑汁白靈菇,三十六元兩隻,結果到埋單還未上來,就不要了。嘿,倒好,菜是退了,價錢照算,在我已經埋單之後,居然給我從邊上桌子端來一隻已經冷透了的白靈菇,還居然來了三四個服務員勸說我拿下來。 在退還了白靈菇的錢後,總共二百八十七元,要比隔天在潮人軒的貴上許多。還要提一下的是,這家的帳單是沒有明細的,衹是寫著「中廚」多少錢,「海鮮」多少錢,外人是根本看不懂的。 圖一 滷水鵝翼,18元一隻,菜單上寫成「亦」,味道不錯,夠酥,推薦指數:8 圖二 餚肉,18元,比任何一家維揚店裡的都新鮮、清爽,反而沒什麼感覺了,推薦指數:5 圖三 炸蝦球,看到邊上桌子上菜加點的,8元錢一隻,裡面的湯不夠多,推薦指數:5 圖四 青口貝,點了8個,好像是40元一斤,尚可,推薦指數:5 圖五 明蝦,兩隻76元,相當新鮮,肉既嫩又緊,微辣,據說是特價,推薦指數:8 圖六 小棠菜,25元,當中是貢圓,菜極酥且綠,閣主都自愧勿如,推薦指數:8.8 圖七 極其有創意的一道菜,當時點這道菜,覺得無非是茄汁通心麵嘛,衹是想讓小女有點喫得飽的東西,結果端上來,每個shell pasta裡都有一團魚肉,想起用pasta包cheese的美味來,推薦指數:8.5

[上海]亦俗亦雅潮人軒

2004年4月10日 復興路瑞金二路潮人軒   週六下午,夫人和小朋友們的媽媽逛街買衣服,我帶著豆豆參加Emily的週歲生日,豆豆喫了哈根達斯的冰淇淋蛋糕。原來說好在買Emily禮物的同時,給豆豆買個「小一點」的禮物,結果弄到最後,她的禮物比人家正主的還大。   夫人們走累了,在瑞金賓館的Colours喝咖啡,我帶著豆豆尋到她們。本來打算去新鎮江喫晚飯,正碰到瑞金賓館裡有個「小南國」,就打算到小南國喫。夫人們繼續喝咖啡,我帶著小豆閒逛,信步走到瑞金路上,在復興路口看到「名鑽-潮人軒」的字樣,正巧夫人打電話說小南國的位子訂完了,便走到民防大廈的樓上,先探一探「潮人軒」。   店在三樓,電梯的門一開,便是閃亮的「燕鮑翅」三字,裝修精美,問服務員討了菜單一看,首頁就有幾道上千的菜,好在從第二頁開始,價格尚能承受,便訂六點一刻的包房。   先生們都很磨蹭,於是衹能夫人們帶著我先去了飯店,抬愛讓我點菜。我提議六道冷盤、六道熱菜,夫人們說冷菜少點。於是先點了兩道主食,讓小朋友們先喫起來。其它點了四道冷菜,六道熱菜外加一個明爐,先生們也都在上熱菜之前趕到,總共四個三口之家。最後結帳,價錢相當可以,五百三十九元包括一瓶五年陳、一瓶世好啤酒以及兩聽椰奶。   潮人軒的生意不是很好,我想首先是招牌太過招搖,讓一般工薪階層望而卻步,其次它所在的那幢是個辦公樓,週末冷冷清清的,兩邊又都是單行道,路過嘗試的可能性極少。據說潮人軒在港彙樓上還有一家,菜的量要比這家多。最後,夫人還覺得這家的地板有點粘粘的,可能是上海的天氣太過潮濕吧。 圖一 炒河粉,裡面是甘蘭和目魚,味道很不錯,20元,推薦指數:7.5 圖二 海鮮炒飯,在座的家慧媽媽推薦,20元,豐富多彩,琳瑯滿目,推薦指數:7.8 圖三 潮洲鹹菜,不上10元,我絕得毫無特色,裡面的筋很老,夫人絕對相當好,所謂「百貨中百客」,推薦指數:6 圖四 南瓜山藥,色面相當漂亮,味道不過如此,記得也不上10元,推薦指數:6 圖五 鹽焗雞,閣主最喜歡點的菜,32元,和王家沙的相去甚遠,除了盆子夠漂亮,雞皮下全是碎肉,推薦指數:4 圖六 滷水牛百葉,28元,偏咸,推薦指數:4.5 圖七 油泡螺片,40元,點整螺的話,是228元一斤,不入味,刀工不錯,推薦指數:5 圖八 油炸紙包蝦餃豆腐,5元錢一枚,味道不行,蝦也太小,而且是開片的,不夠肥嫩,推薦指數3.5 圖九 明爐雜菇,28元,有冬蟲夏草的子實體,問題是,鮮得不正,有味精,推薦指數:5 圖十 香芋扣肉,用乳腐鹵燒,味道不錯,肉相當好,衹是香芋未酥,推薦指數:6 圖十一 膏蟹粉絲,蟹98元一斤,這道菜一百三十多,不推薦 圖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