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天津私房菜

        這是我到天津的第一頓,在天津出租司機的嘴裡,「吃在天津」,說的是天津講究的就是吃,說北京人週末就開車到天津來吃,然而,我在大街上,卻看不到什麼飯店,和廣州、廈門遍地食SI、攤檔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所謂的「吃在天津」,怕也只是北方的說法吧。         到賓館放掉東西,就打車前往「南市食品街」,這是在網上頗有名氣的一個地方,據說天津的小吃都在哪裡。不過,就像到上海的城隍廟,吃不到好的小籠包一樣,你還指望在一個專門「伺候」外地人的地方,吃到什麼本地的好東西?         在車上,和司機聊天,司機說天津遍地都是好吃的(難道讓我撿來吃?),隨時往前一指「那兒就有個好羊湯店」,再一指「那兒有好的鍋巴菜」,天津的晚上沒有路燈,反正前面一片漆黑,不過時間才七點多,難道飯店也已關門?司機補充了一句「食品街這點不知還有吃沒吃,以後早點去」。         到了食品街,車停在對街,路邊有個店招,叫做「老四羊湯」,我一看「老四」,想起西安的老四燒烤來,就準備推門下車,不料被司機狠狠地用手肘撞了一下,示意我別去,一人跑碼頭,膽子別太大,還是聽了司機的吧,只能作罷。         食品街在一個大牌樓裡面,說是牌樓,不如說是城樓,裡面有兩條街,其實是室內的,兩條街成十字形,所有的食品店賣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崩豆、牛皮糖、麻花和蝦醬之類,間或也有幾家飯館,果然都已經打烊,那時,才八點左右啊,要放在廣州,好多店還沒正式開吃呢。         無聊得緊,閒逛。逛到一家寫著「私房菜」字樣的店前,看到寫到「蔥爆鴨片 特價8元」,我是特別喜歡吃鴨子的人,於是駐足觀看,門口招呼(其實是拉客)的人,見我駐足,就把我「請」進了店裡。客氣倒是非常客氣,好似不是我出錢吃飯,而是她請我吃飯似的,「這位,您先坐,喝點水」,「這位,您看今天要點啥?我們這有魚、有蝦……」         北京人到天津,可能是為了海鮮來的,我可不是,上海人真要吃海鮮,怎麼也不會趕到天津來啊。         隨便點幾樣吧,蔥爆鴨片是肯定要的,又不好意思只吃特價菜,於是來了一份銀魚酸菜煲。至於這些菜的味道,當時一個人喝喝小酒沒有事幹,就問老闆娘討了張紙,寫了下來,拍了兩張照,大家自己看吧。 醬羊骨,雖然沒有什麼肉,味道倒還不錯 點這道菜,就是為了驗證一下北方所說的「黃花魚」,到底是不是上海人所說的「小黃魚」                  酒是津酒,當地出的,煙是江山,也「算」是當地的吧,不過邊上還有一行字「上海煙草(集團)公司出品」。         本來打算吃完了,再去吃狗不理包子的,結果老闆娘說她的店裡就有,她說我吃不了一籠,於是上了半份。還好,只來了半份,狗不理包子這玩意,再難吃你也得把它吃下去,否則,這東西喚作「狗不理」,你成了什麼?包子個個都是破的,發麵做的,別說湯汁了,就是餡子也是少得可憐。看來,還是要到正宗的店裡去吃吃看啊(有後續的報導)。

Lesson 2, Basic Photo Corrections, ADOBE PHOTOSHOP CS Classroom in a Book

        製作照片的八個常規步驟:         1. 複製原件(最保險的做法)         2. 設定分辨率         3. 旋轉、剪裁照片(個人認為:這個剪裁只指構圖方面的crop,而不是最終的image size,最後的大小,應該在所有的調整都結束後)         4. 消除掃瞄照片的瑕疵         5. 調整全局的對比度和色調         6. 消除任何color casts(我譯不出這個詞,但根據上下文來看,應該是「色差」或「偏色」)         7. 對照片的特定部分進行調整,包括高光、陰影、中間調以及飽和度等         8. 對全局進行sharpen         這一課還是比較簡單的,除了crop工具之外,還講到了Dodge Tool可以用來調整補光,海綿可以調整飽合度,並且講到了USM(Unsharp masking)的用法,其中Radius是用來設置每個點與周圍多大的範圍進行比較,而Threshold則是比較每個點與周圍的不同程度,缺省的0則會對每一個點都進行sharpen。

Lesson 2, Using the File Browser, ADOBE PHOTOSHOP CS Classroom in a Book

        昨天打電話和好友Ben Luo聊天,說到WWDC 2006 Keynote中的Top Secret,我說我的預言有二,二者或許有其一:         第一、在Mac上出現Win32/64虛擬機,可以直接安裝使用Windows的應用程序,就像Lindows一樣         第二、10.5 Leopard可以裝在任何的PC上,蘋果開始進入單售操作系統市場         反正,快了,看看到底什麼是Top Secret ——————————————————————————————————————         這書中的第一課中,就提到了File Browser,不過我發現那可能是CS(8.0)裡的東西,而CS 2(9.0)則變成了Adobe Bridge,這一課,是完全講File Browser的,稍稍翻閱了一下,發現的確就是Adobe Bridge,大多數的地方都一下。Adobe Bridge可以單獨打開,不知道File Browser行不行。         File Browser的flag功能,現在變成了label功能,而且flag只是個「是否」的flag,而label則可以設成不同的顏色。         記得剛買好蘋果機的時候,就開始尋找一個管理圖片文件的工具,並且下載了ACDSee for Mac來用,在視窗下,ACDSee的功能很強大,然而在Mac下別說不能批量改名字,就是performance也是一塌糊塗,經常自己跳出來。後來,沒辦法,只能在iPhoto裡管理自己的那些照片,但是總是沒有得心應手。         沒想到,這個可以單獨運行的Adobe Bridge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可以直接管理文件夾,可以批量按照數碼照片的EXIF信息改文件名,同時還可以旋轉照片,我要的就是這些啊!         就像ACDSee一樣,不但可以label圖片,還可以rate圖片,快捷鍵Cmd-.和Cmd-,更是可以幫助給圖片加減等級。         Photoshop的Automate功能還不錯,可以自動把數張照片製成一個新的PDF文件,也可以把一個文件夾裡的照片做成Web Album,甚至這個像冊還帶有留言功能,不但如此,也可以自動「套裁」照片,在一張大紙上,自動大大小小地排列一張照片(注意,只是一張,不是數張,要是多張就更好了)。

Lesson 1, Getting to Know the Work Area, ADOBE PHOTOSHOP CS Classroom in a Book

        那本Help Desk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不知所云嘛,所以從今天開始,讀一本英語的吧,由Adobe出版的Adobe Photoshop CS Classroom in a Book,雖然是PS 8.0,但還好,9.0並沒有在使用上增加多少,去年45美元買的,一直沒有空看,現在看吧。好厚好厚的一本,兩三個月總夠了吧。         一些要點、心得及體會:                 • 重啟到缺省狀態:在啟動Photoshop的時候,就是雙擊圖標後,立刻按下Cmd+Opt+Shift三個鍵,會有對話框跳出來問是否刪除配置,刪除後即恢復到缺省狀態                 • Photoshop CS的工具行右邊是File Browser按鈕,如今已經被Adobe Bridge取代,基本的用法和File Browser相同                 • 在選定Zoom按鈕後,按住Opt可以把Zoom In變成Zoom Out                 • Opt-click,可以在工具條個繞轉同類圖標                 • Shift-M,可以切換方形或圓形的選擇工具                 • Cmd-D,deselete                 • 圓形選擇工具使用時,按住Shift+Option可以畫出正圓形來…

Photoshop小技巧

        這張照片是我在華山路643號門口拍的,當時小豆發現垃圾箱兩邊都是一樣的字,就說「那還分什麼類嘛!」,我一看,就拍了這張照片下來。         下面的這行「特寫」是後來加上去的,原圖則是象上面這樣,有很大的變形,因為當時的馬路很窄,東西又很低,根本無法取景,只能「盲拍」,圖片就成了這個樣子。         回家後,用Photoshop將圖片打開,用crop工具,並且選取perspective,然後將線條拉直,與垃圾桶平行,再crop就變成了下圖的樣子。是不是很酷的功能?

iPhoto Browser

        是不是覺得iPhoto打開很慢?但所有的圖片都在裡面,要個什麼圖片,又不得不打開iPhoto,然後再等待……         現在好了,有個辦法,可以很方便的打開iPhoto,然後要什麼圖片,就可以往外拖,非常容易,而且這個小工具,是你自己「製作」出來的(必須10.4)以上。         第一步:打開Automator,在Library欄裡,選擇iPhoto         第二步:在actions列表裡,選擇Ask For Photos,並且將之拖到右邊的欄裡         然後就可以保存了,保存的時候起個名字,這個名字,以後就是個新的application了,想放在哪裡就放在哪裡。這招是我從新定的MacWorld上學來的,9月號,對,就是9月號,雖然現在只有8月14日。

格列佛遊記 做導演還真不容易

        吃過午飯,一點半,和小豆出發去看《格列佛遊記》,票價不菲,150元+60元,反正小朋友看戲的時候做在家長身上,所以我們每回買一張便宜的,一張貴的,看的時候呢,就光佔那個貴的位子,小朋友坐在家長的身上,可以省下貴票子減便宜票子的價錢來。本來是豆媽陪小豆去看的,可是今天豆媽要學游泳,我陪小豆去。         豆媽和我說是在少年宮,就是烏魯木齊路口的中福會少年宮,也叫市少年宮,到了那兒,停好車,還沒下來,取出票子問一下管停車的(奇怪,今天心血來潮,突然問一下),結果得知不是少年宮,而是中福會劇場,在華山路的643號。從新開到下街沿,輾轉來到華山路,就在戲劇學院不到一點點,有個劇場,外面有許多小朋友的圖畫,我就知道,到了。         門口只停了四輛車(這年頭,算是很奇怪的事了,好多家庭都是有了小朋友才決定買車,為了「運輸」小朋友方便一點),黃牛倒有不少。下了車,黃牛向我DOU售票子,我當然不要,倒是黃牛告訴我裡面沒水賣,於是帶著小豆去買水,一路有好多發廣告的,都是和小朋友相關的廣告。通知了Lily地址,省得她白跑。         劇院很大,有樓有草坪,最裡面才是馬蘭花劇場,劇場倒是不大,連門廳也很小。門廳裡有兩三個小朋友的俱樂部在招MU成員,其實無非是為了增加客源罷了。袋鼠俱樂部順便賣木偶戲套裝,150元一套,有五個人物,可以演三出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劇,想想不貴,東西又挺別緻,就買了一套。         《格列佛遊記》是外國人演的,什麼國家忘了,但是肢體語言和非話語語言用得非常好,所以不看字幕也能看懂,當然有點抽象,小朋友要大人點撥一下才能明白。         開場之前,就在想,這小人國、大人國怎麼個演法呢?小人國還可以找些小朋友來,可大人國呢?難不成有兩個格列佛,一個大人演,一個小朋友演?         劇團處理得相當好,當格列佛在小人國的時候,舞台周圍六七個穿白衣服坐在四周的地上,只負責發聲音,但不扮演角色,格列佛「裝模作樣」對著「看不見」的小人說話,這樣,就解決了。後來,格列佛被小人綁住,這些穿白服的就躲在桌子後面拉繩子,算是把格列佛給綁住了。         同樣,到了大人國,就看不到格列佛了,大家「模擬」逗格列佛玩,雖然是對著「空氣」說話,可給人的感覺就是格列佛就在那兒。         再後來,是科學家國,七個人扮演天文學家、醫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數學家居然也有算盤,不過和我們的不一樣,是每檔四顆算珠,左右兩檔。         最後,是馬國,就是那個國家,都是馬。年輕的馬是直立的,年老的則是左右手各拄一根長棍。所有的人都穿著象馬蹄子一樣的大木鞋子,踩起地來「咯咯」有聲,很好玩。         看完戲,小豆和傑傑都不肯回家,於是一起到中山公園,玩了碰碰車、慣性飛車(小豆和傑傑單獨玩的)和電馬,然後依依不捨地和傑傑告別,回家(丈母家)。         回到家,小豆要玩木偶戲,我讓她學著做導演,告訴她演一套戲,導演要做的事。她打算演《睡美人》,於是她看了一遍附帶的《睡美人》故事書,她大多數漢字都認識,她自己讀,碰到不認識的問我,也算可以讀下來。         讀完書,就拖著我要演,我叫她去拉演員,於是決定外公演國王,我演王子,她當然演公主,媽媽演布里斯女巫,而外婆演布里斯變的老太婆。分配好人,就要開演,我告訴「豆導」,她要負責給演員說戲,先把故事告訴大家,然後告訴每個角色要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動作,什麼時候上場,什麼時候下場……         還告訴「豆導」,要準備道具,睡美人扎傷手的「紡錘」就要準備好,小豆傻掉,我教她吃個橄欖,橄欖核就可以做成紡錘了,結果小豆吃完後,到衛生間拿著牙膏牙刷洗橄欖核,我則去燒菜,等我燒到一半路過衛生間的時候,小豆在裡面大叫——「做導演還真不容易!」         截止「發稿」時,小豆還沒有給大家「說戲」,不過,這是慢慢來的事嘛,噢,小豆還決定讓媽媽負責佈景和燈光。

Lesson 6, Help Desk, 網上購物

        第六課講的是網絡,無非是怎麼樣手工連接,如何配置IP,以及ping,traceroute,nslookup的圖形化界面,這玩意,咱都懂,兄弟就是靠這個吃飯的嘛。         今天上網,看到serialz.to有了Mac工具了,叫Serial Box,挺好玩的,並且找到了MacJournal 4.0的序列號,可是——我已經在週一的時候,網上付費買過序列號了,35塊美刀啊!算了,既然編得很好,還是支持一下吧,即使我現在不編程了,但總算也是過氣程序員吧。         這兩個,又迷上一個軟件,叫做Zinio,是一個讀在線雜誌的工具,不過,雜誌都要買的,於是,我就訂了MacWorld,一年20美刀,還不算貴,雖然網上有免費的PDF文檔下載,第一不及時,第二下載是emule的,很麻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PDF文檔打印不錯,但沒有閱讀快感。

Lesson 5, Help Desk, WWDC 2006 Steve Jobs Keynote

        昨天晚上沒事,到幾個Mac論壇隨便逛逛,都看到有WWDC的討論,也沒看懂是什麼東西,後來,又轉回Apple的主站,看到主頁上有WWDC 2006的報導,原來是Worldwide Developer Conference的縮寫,主頁上還有Steve Jobs的演講鏈接,我對他是崇BAI已久,正想看看他的樣子。         點開鏈接,是QuickTime的視頻,速度相當快,Steve Jobs是個老頭子,樣子還不錯,他的演講首先是蘋果的業績,然後是Mac Pro新機型的推出,最後是新版Mac OS X Leopard的預演,有三個Vice President級的人一起展示,Steve的演講口齒非常清楚,大屏幕上的幻燈(本來想說PPT的,一想,外行本質暴露無疑)做得非常酷,有時就在想,這樣的風度,我們的國企老總不知哪一天才做得到,聽Steve如數家珍般(廢話,那個就是家珍,這種用詞法,和無良記者報導新店開張時用「門庭若市」一個樣)地娓娓道來,台下的鼓掌一陣伴著一陣,很是高興自己也轉到Mac的陣營裡來了。         本來,打算19日帶小豆去香港時帶一台20吋的iMac回來的,後來去不成了,就打算在上海買一台,可現在看到了Mac Pro,也知道了不久就有新的Leopard出來,看來要耐心地等一等了,Leopard的Time Machine,Webclips不是一點點酷啊!         Steve開玩笑說他的新版本是vista 2.0,今天在網上看到網友這樣說:教父說Leopard是vista 2.0,這也太抬舉微軟了吧? ———————————————————————————         雖然工具裡有Netinfo Manager可以修改root的密碼,但不是很方便,而且,萬一根本就忘了舊密碼怎麼辦呢?我想出一個辦法來:在terminal下面用sudo passwd命令,這時會問你密碼,這個密碼是你的密碼而非root的密碼,然而passwd命令又是superuser do的,所以改的密碼其實是root的密碼。這算不算一個安全隱患呢?不過,在linux下也是如此的,只是sudo list是仔細配置過的,而不是缺省的。 ———————————————————————————         繼續來說這本書,今天讀第五課了,是關於命令行界面的,就是terminal,就是console,是熟得不能再熟的東西了,只記點Mac專有的特性吧。 • 在Mac OS X的登錄窗口以>console作為沒有密碼的用戶名登錄,可以到console界面下,就像ssh登錄一樣…

一篇好文章的誕生

一篇好文章的誕生,著實不易。 第一,要見多識廣,知道哪些文章是好文章,哪些不是, 那樣的話,偷起來才值得,同樣是個偷,就要偷好東西。 第二,要心狠手辣,偷個點子,已經不是現在網絡時代的所為了,要干就干大的,一句句抄也不過癮,要玩,就得一整段一整段地抄。 第三,要改頭換面,好文章,名氣也大,萬一偷雞不著蝕把米,怎麼辦?簡單,把前面的弄到後面去,把後面的弄到前面來,刪幾句,加幾句。 第四,要像煞有介事,光抄還不好玩,請個嘉賓來一起玩,讓人看著還真以為事,更厲害的,請嘉賓不算,弄個大賽才好玩……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我在網上放了真假費列羅的照片,有位朋友留言說我的文章被人「偷」了,我的文章反正是經常被人拿去,換成自己的名字騙稿費的(無形中損失不少啊),就連《揚子晚報》還一而再,再而三的偷過呢,我向來是不追究的,只是既然朋友提醒,總要給朋友一個交代。於是,GOOGLE一把這個「孫景晶」,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回不是改個名了,而是明目張膽的剽竊了,真是無法無天了。我的紅燒肉一文,看過的人上萬,都知道是我寫的,這位老兄居然敢抄,我也算服死他了。 好文章就是這麼來的,現有範文兩篇,給大家看看。 紅色的字,就是這位老兄抄襲的部分。 藍色的字,是我原文中的部分。 紫色的字,是我的註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範文網址:色澤鮮亮入口酥最愛濃油赤醬味 原文網址:蘇式紅燒肉 經典的菜,總是令人唸唸不忘,蘇式紅燒肉便是此中一例。夾一塊,往往還沾著濃濃粘粘、香噴噴的紅汁,像拔絲香蕉一樣能拔出油絲來;咬一口,酥爛適宜,肥肉滑而不膩,瘦肉嫩而綿軟;紅亮亮的肉皮則是一咬即爛、入口即化。今天這位廚星給我們帶來的便是經典的蘇式紅燒肉,這道透著濃油赤醬的美味,也是她的最愛。 廚星六號 孫景晶 在網站從事白領工作的晶晶,雖說入廚僅一年,但在廚藝方面可稱得上是天資聰穎。自從半年前,根據媽媽的調教,再加入自己的創新,她燒出了一碗肉酥味濃的蘇式紅燒肉,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評,不僅令原本就愛吃紅燒肉的老爸連聲稱好,就連平時不大愛吃肉的老公,都就著醬汁幹掉了三大碗飯。從此之後,她在廚房內展露手藝的興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烹飪美食對晶晶而言,不單單是興趣愛好,也是一種享受,尤其是看到大家對自己所做的菜餚如此捧場,她有種心滿意足的幸福感。 簡單原料:五花肉+黃酒+山楂干+醬油+冰糖 據晶晶介紹,要燒好這道蘇式紅燒肉,選料特別關鍵,肉必須是五花肉,蘇滬一帶也叫做「肋條肉」。肋條肉要挑夾精夾肥還帶皮的,有些上好的肋條肉還可以夾上好幾層。根據家裡人是愛吃肥肉還是精肉,可進行重點挑選。 ⁃        原文:這個紅燒肉嘛,挑肉最關鍵。肉要五花肉,蘇滬一帶叫做「肋條肉」,其實就是去骨的rib。肋條肉要挑夾精夾肥的,好的肋條肉可以夾上近十層,也叫「夾心肉」;品質差一點的,衹有夾四五層;再差一點的,一層皮,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就沒了。 ⁃        梅璽閣主點評:前面全是廢話,正式開始,就要見功夫了。   要注意的是,肉不要買得太少,兩斤至三斤為佳。如果只用半斤肉去燒,這道菜是絕對燒不好的。若是一下子吃不完,可以盛出來放到冰箱中速凍,味道同樣很好。準備好了最主要的五花肉,剩下的佐料就簡單多了。一般而言,正宗的蘇式紅燒肉除酒、醋、醬油和糖之外,完全無需其它佐料,可謂是原汁原味。像晶晶這樣稍微考究些的,也會選用山楂干來代替醋的功效,同時使用冰糖,這樣烹飪而成的蘇式紅燒肉香味更足,味道也更佳。 ⁃        原文:肉不要買得太少,兩斤至三斤為佳。人少的話,也不能「按比例酌減」,這道菜,如果用半斤肉去燒,我敢保證,你絕對燒不好。要是人少一次喫不了,其實可以盛出來,放到冰箱中速凍,過幾天再喫。 ⁃        這便是正宗的蘇式紅燒肉,除酒、醋、醬油和糖之外,全無其它調料佐料,是謂原汁原味。         ⁃        梅璽閣主點評:我原來寫的時候,有個筆誤,就是「速凍」,我想寫的意思是「放到冰箱裡即可」,結果寫成了「速凍」,速凍就是冷凍庫,會結冰的那層,把個紅燒肉凍那兒幹嘛呀?這位老兄一概不管,抄來再說。 ⁃        抄公的這段,是幾段拼起來的,「酒醋醬油糖」這段,本來是結尾的段落,給抄了上來。 有的飯店為節省紅燒肉的烹飪時間,往往會先用油炸,再加姜、茴香、醬油炒,然後再加糖,澱粉勾芡,撒上蔥花就算好了。這種紅燒肉,十五分鐘就可搞定,色澤上也差不多,但一吃到嘴裡就區分出不同來了,表面的味道是濃郁了,但咬到裡頭卻沒啥味道,而且還會吃得人口乾舌燥、腸胃不適。而真正的蘇式紅燒肉,卻不用一滴食用油,所有調料就是黃酒、山楂干、醬油、冰糖,可謂色澤鮮亮吃口酥。 ⁃        原文:有的飯店,先用油炸,再加薑、加茴香、加醬油炒,然後加糖,再用澱粉著膩,撒上蔥花就算好了。這種紅燒肉,十五分鐘就可搞定,但是喫一塊就倒胃口,真是大丟紅燒肉的臉;而且,這種紅燒肉定會喫得你口幹舌燥,腸胃不適;奉勸大家不要嘗試。 複雜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