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青城山天下至幽 半山面辣得爽氣

04/23/07   自從杜甫寫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之後,青城山就有了”幽名”,所謂”青城天下幽”。   好個青城山。本來,我這回提早去成都,是想到樂山去看大佛的,四川去了那麼多回,居然一次都沒去過,也太說不過去了。成都的街上,到處掛著評比”全國最佳旅遊城市”的標語,在我看來,成都這種地方,根本就應該退出比賽。為什麼?公平競爭嘛。有了成都的參加,這個比賽就是不公平的了,你看成都的地圖,四周全是可玩可游,可圈可點的地方,是當之無愧的全國最佳旅遊城市。   我就是在新南門的車站,錯過了去樂山的班車,然後在地圖上看到青城山的字樣,突然有了一踏青城的雅興,也突然想起了青城山乃是道教的發源地,我甚至還寫過一篇《鬼迷張天師》的文章,張天師就是張道陵,就是在青城山”發明”了道教,中國本土的宗教。   其實我雖然是個佛教徒,事實上和道教倒是大有淵源的呢。大家知道我姓邵,河南有個叫邵偉華的,所謂的中國當代易學大師,我還在青城山上看到一本《中國古代算命術》,標著是邵偉華寫的,仔細一看,其實是上海的洪丕謨寫的,我熟讀那本書,所以一看就能看出來。你想,本來也是本好書,但是盜版書商為了賣得更好,假托邵偉華寫,可見邵偉華的名氣有多大。   邵偉華為什麼名氣那麼大?因為他是邵雍的第二十九代孫,邵雍是誰?宋朝大理學家也,大家熟悉的邵康節,就是他。發明梅花易數的,也是他,甚至連朱熹都說”伏羲八卦”就是邵雍悟出來的。他還有一個極厲害的地方,就是他生了一個兒子,那個兒子叫邵伯溫,就是寫了《皇極經世》的那個,呵呵。   邵康節很厲害,生了邵伯溫,邵伯溫也很厲害,生了邵某某,邵某某生了邵某某某,然後一直生,生到我爸爸,我爸爸也很厲害,把我生了下來。這些事,都可以在我們家的家譜是找到,我們的家譜,在文化大革命被抄,等到發還的時候,家譜還是以前的家譜,只是上面多了個”上海圖書館”的圖章。家譜中,詳細地記載著誰生了誰,一直生到我的曾祖父為止。可以肯定的是,我是邵雍的嫡傳,而我們的家譜上,沒有邵偉華的傳承,他應該是另一支的。   曾經有人和我爸爸開玩笑,說他根本不用練什麼氣功、學什麼道法,血液裡就有著與生俱來的”仙氣”,還有說得更懸的,說我們家的男子手臂上有根筋,是常人沒有的,那是”仙筋”,當然,全是無稽之談罷了。然而,從家族傳承來說,我應該和道家的關係更親近一些,因為祖先學道、修道的有一些,卻沒有當和尚的,廢話,有人當和尚,還會有我嗎?   呵呵,很好玩吧,我是道學大家邵雍的後代,所以說什麼,也要到青城山玩玩了。簡單地說一下,道家有一種思想,就是”追求享樂”,他們不相信什麼來世,他們講究要活就活得自在,今生就要活得好一些,活得長一些,才不去管來世呢。所以道家有練丹之說,追求的都是”長生不老”,不但要活得長,而且還要不老,常保青春,才能隨心所欲。你說要是老了,玩不動了、吃不動了,活得再長,也沒有意義啊。   你知道青城山的道士,發明了什麼?白果燉雞,家父曾經在青城山,吃過用三斤白果加一隻雞一隻蹄膀合燉的美食,唸唸不忘,常常提起,可見此物之美。   不過,我可沒有他的面子大,沒人請我吃這麼好的東西,我上青城,只有吃了一碗麵。   那天去青城山,在新南門乘車,已經下雨了,而且還沒有帶傘,到得山門的時候,下著毛毛雨,或者說,比毛毛雨還小一點,就是”時而飄幾滴雨”,剛經雨的青城山很乾淨,很秀靈,地上是濕的,空氣也是濕的,頗有幾分清新的感覺。   上山,並不累,只是天雨路滑,要小心一點。雨還是”時而飄幾滴”,山路中的能見度大概一百米左右,前方所望,全是水汽,便如走在雲中一般。   在青城山過夜,應該別有情趣,青城山的道觀是帶客房的,上清宮裡就可以住,最好的標準間,120元一晚,最差的是一房四鋪的房間,在古建木樓上,只要60元一間,除了標準間之外,其它均不附帶衛生間,雖然條件可能差些,但對於背包客來說,是個很適宜的價格。由於青城山到成都只要一個小時,估計這裡的客房並不緊張,絕不會像黃山那般,動輒上千乃至幾千的房價。   住在上清宮裡,怕是會挺愜意的,別的不說,上清宮裡還有涼麵、熱面、酸梅湯、粽子和酸辣粉賣。上清宮的道士在功課之餘,也參與經營,不像別的宗教神職人員,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道士是最親近常人的。   上山,可以乘坐纜車,我是極懶的人,就像道士一樣,追求享樂,所以,能坐著絕不站著,所以有纜車坐,就絕不親自爬了。   可是,要坐纜車,必須要過一個湖,湖裡有條船,湖底有根鋼索,兩岸都有絞盤,絞盤一收,船就能無聲無息地從湖上劃過,既安靜又環保,真是個好主意。無奈,擺渡要收五元錢一次,來回都要錢,可是不過湖,就坐不到纜車,真是生財有道。 (一個大湖,只有這麼一條渡船,倒也漂亮) (湖邊的長廊,一排的竹桌竹椅,很有成都的”派頭) (長廊上的花朵,開得爛漫) (從湖的另一頭看長廊) 坐纜車,可苦了我這個懶人,因為–下雨了,索道漸漸升高,雨也漸漸地大了起來,長長的索道不斷往上升,樹木蔥鬱,根本就看不到盡頭。速度和雨點應該是成正比的,奇怪的是,速度不快,雨卻也不小,等我”慢慢悠悠”到達盡頭,前胸後背已經全濕了。 很是狼狽地離開了纜車站,穿著件濕短袖的我,感覺很冷,雖不是刺骨的那種冷法,卻也足以使我不自覺地抖起來。 半山腰,有塊小場地,兩個籃球場見方,是上山的必經之路。場地中央,放著兩隻灶頭,上面是平底鍋,煨著一鍋小小的洋山芋,一鍋不知名的點心。我有點餓,其實我更冷,但我始終不覺得洋山芋能讓我熱起來。 邊上還有個廚房,鍋碗瓢盆的倒還很熱鬧,只是一眼望去,沒有什麼做菜的原料。一問,原來,只有面賣。 大家知道,我是跑東跑西都喜歡點上一桌的人,無奈在”追求享樂”的青城山上受苦,看來只能在雨中吃碗麵了。 面端到了桌上,自己端的。面上蓋著一些豆苗,倒是翠綠可愛。面是那種寬寬的,極薄的,我雖不怎麼吃麵,但是一看這面,就知道是沒有嚼頭的那種卷子面,軟軟的、綿綿的那種,不是什麼特別好的面。 把面端過去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香味,辣辣麻麻的香,這種香味,瀰漫在整個成都,也瀰漫在了雨中的青城山。 麵湯幾乎看不到,因為根本就沒有湯嘛,全是厚厚的一層辣油,拿起筷子輕輕一拌,香氣更濃。這樣的一碗麵,雖然很香,我卻還是不敢吃。 就在八年前,就在青城山邊的都江堰,我突然腹瀉起來,細究起來,竟是隔天吃得太辣,水土不服而致。這回看到如此一碗辣麵,怎能不觸景生情哦!…

[上海]粵館子賣泰國菜 東江鯇魚硬如革

04/13/07         說好去吃一家並不著名的「水煮魚」,就在北京路上,懷恩堂的斜對面,因為大約一年前,我們也在那裡吃過,結果就有人「唸唸不忘」,硬是覺得那兒好吃,於是相約而去。         「吃素碰著月大」,跑到那裡一看,那家店已經關門大吉了,那家的左右兩邊,是同一家叫做「粵西庭」的店,兩家的門口,都有「湛江第一雞」的廣告燈箱,顯然,是開了第一家後,生意好,於是把邊上的也吃了下來,既然這家店有如此的成就,想來味道應該不錯,不妨試試吧。         六點都不到,當然沒有客人啦,就我們幾個,點吧,吃吧。拿來菜單,看來看去,只有一個冷菜,就是「湛江雞」,奇怪,及至問起,店家又取了張塑封的單子出來,上面列著十幾個冷菜。一看菜單,沒看懂,花生米6元,海蜇皮8元,要知道,這兩樣東西,原料價格可是差好多呢。居然還有「中華海草」賣,好吧,點一個,結果被告知沒有,於是點了個蒜泥黃瓜,打算先吃點酒,等人嘛。         東西上來,我就更看不懂了,花生米是小碗碟裝的,淺淺的一碗,我正在想那海蜇皮別是假的吧,海蜇皮倒來了,小巧的盆子加之幾可見底幾條海蜇,最奇怪的是,廣東店裡的拌海蜇居然是辣的,而且還挺辣的,蒜泥黃瓜就更看不懂了,用醬油拌的,賣相極差。         湛江雞也上來了,點的是鹽鋦,擺上桌來,根本就是白斬雞嘛,賣相欠缺不說,甚至整盆全是白肉,雖說25元錢只是個例盆,但越是例盆就越該東西精到一點,不是嗎?         這家店很好玩,熱菜單子上,全是泰式菜,什麼泰式蝦、菠蘿飯、泰式烤肉,反正光看菜單,你絕對想不到是家廣東菜,你只當是泰國餐廳帶賣白斬雞而已。         那也沒辦法,雖然我是很喜歡吃泰國菜的,但是我絕不信這樣的一家店,能做出什麼好吃的泰國東西來。果然,後來的事實更證明了這點。         隨便點幾個吧,第一個是所謂的「泰式香濃辣鱸魚」,看照片,還是個水煮魚,點好了發現桌上有張單子,介紹「東江脆鯇魚」的,據說這種魚是廣東空運而來,在一個什麼什麼水庫的云云,反正價格也是48元,於是把鱸魚換成了脆鯇魚。         等到這份「香濃辣」上來,第一不香、第二不濃、第三不辣,真正的「名不符實」。不過,達不到「香濃辣」的標準,倒也罷了,最最要命是的是這「脆鯇魚」一點都不脆,不脆倒也罷了,比「最最要命」更要命的是:這魚老得咬不動。這魚硬到什麼地步呢?吃過母豬肉嗎?大多數人都沒吃過,那麼老豬肉呢?這魚就能硬到那個地步,一隻咬下去,硬是沒有咬斷,厲害吧?口感如同牛筋,算是我今生今世到目前為止,吃過的最老的魚了。         大家挾了一塊,根本沒有食慾去動第二筷,一碗東西就擺在那裡了。後來把老闆請來,老闆操著極重口音的普通話說這「脆鯇魚」就是這樣的,廣東人拿來打邊爐吃,還說廣東人就喜歡吃這魚的「硬勁」,反正我們也不懂,要不是他的口音那麼重,讓我相信果真是廣東老闆,否則怕是絕對要退貨的了。         想點「泰式炭燒豬頸肉」,被告知沒有了,就點了「泰式炭燒牛肉」,反正拿來一吃,我是絲毫沒吃出泰味來。         最後,一人來了碗飯,3元錢一碗,說是什麼臘味飯,那飯不像燒的,不像炒的,又硬又幹,難以下嚥。         隔了一天,上「點評網」看人家說法,結果居然好評如潮,我又不懂了,到底是我不識貨呢,還是…… (說什麼香濃辣,結果還是個水煮魚,而且是個咬不動的水煮魚) (這家店還賣烤蚝,7元一隻,網上都說烤得好,我又不懂了,只要蚝夠新鮮,你就算要烤得不好,也是有點難度的)

[上海]敦煌小亭生意好 南北西東說不清

        這家店,不是第一次吃了,第二次,其實兩回都是辦公室的同事請客。店離辦公室不遠,在常德路北京路口,在同一個block裡,有個叫做「靜安小亭」的服裝市場,可能也是「敦煌小亭」名稱的由來吧。         同事第一次帶我去的時候,說是一家西北風味的店,也有說是新疆風味的店,記得我敦煌,坐了60個小時的火車,如果再坐12個小時,就可以到烏魯木齊了。我也記得在敦煌,買張20塊的汽車票,就可以到新疆了,就像在大同,買張20塊的汽車票,可以到內蒙一樣。         這家店永遠都很擠,因為附近有好幾個辦公樓,卻沒有什麼飲食店,靜安寺附近,辦公樓有許多,飯店也有許多,但是好好的午飯攤點並不多,所以這種小店,一般到了中午,都是人滿為患。隔壁的王家沙,中午經常有十幾個人排隊買籌,吃東西要站在別人的邊上等,就像七十年代的飲食店一樣。         敦煌小亭到底是西北菜,還是新疆菜,還是什麼都不是?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肉夾饃,應該是陝西的東西,不過饃是西安的饃,夾的卻不是臘汁肉,而是炒肉片,炒羊肉、牛肉片,好玩吧?         羊肉炒飯,用胡蘿蔔炒的,當然就是新疆的羊肉抓飯啦?味道倒是很香的,但是你見過黑色的羊肉炒飯嗎?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大盤雞,是有講究的,就是先吃雞,等吃得差不多了,只剩雞頭、雞腳了,就下一點皮帶面,倒在盆裡,拌著吃剩下的那點湯湯水水,結束戰鬥。這裡的大盤雞,是和麵條煮在一起的,應該叫做「大盤皮帶面雞」。         好玩吧?這家店,可以說沒有一樣東西是正宗的,然而卻偏偏個個都很好吃,都帶些酸酸的口味,辣也辣得恰到好處,這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家,菜式不照正統路子走,味道倒還過得去的店。 (釀皮,標準陝西東西,又不盡然,哪有這麼窄、這麼厚的?偏偏有韌性,味道也不錯) (酸辣羊肚,有同事說「好像有點味道」,也有同事說「有味道才好吃」,更有說「吃下去不拉,就是干淨的」) (面和再上面的臊子,是同一份,可憐我們吃素的Lily,只能把肉一點點地挑出來) (手抓羊肉,算是綿羊了吧,可又不肥,手抓羊肉是沒有燉得絕酥的,這裡卻燉得很酥,但是酥而不柴,也算是本事吧) (肉夾饃?西安人會被這樣的肉夾饃氣死的) (這玩意根本就是三明治嘛,卻偏偏外酥內松,很是好吃) (羊肉炒飯) 04/12/07 (揪面片) (大盤雞)

[杭州] 平民瀏覽國賓館 皇家花苑風景好

03/20/07 那天週二,從酒店出來,去找丈人、丈母,然後驅車接了Helen她們,到西子賓館去玩。西子賓館在哪裡?在雷鋒塔的後面,入口處在雷鋒塔停車場往東五十米處,一個很窄的道,車子駛入,門口有武警站崗,武警會問你”幹什麼?”你只要理直氣壯地說”吃飯!”,把車直接往裡開就是了。 西子賓館原名”汪莊”,原是汪姓徽州商人的莊園,這可不是一般之地,乃是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都住過的地方,進入園子,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那些名人的簽名,或者說,刻著領導人的簽名,一般的趙薇之類,就算來了,也沒資格刻名字上去的。 這塊石頭,想必有許多故事,林彪是否來過?如果來過,石頭上的名字呢?林彪的名字沒留過,趙紫陽呢?如今的石頭第一排都刻滿了,那麼胡溫來了之後,刻在哪裡呢?換石頭?那麼這塊石頭,前後換過幾次呢?以後還要再換幾次呢? 西湖十景都聽說過吧?西湖十景之一”雷鋒夕照”,真正的位置就在汪莊裡面。你看,這是其中的一個餐廳,身後就是新建的雷鋒塔。 整個汪莊,你信步走走,到處都是風景,而且很好的一點,沒有人。門口武警把守,有幾個有膽往裡闖啊? 這塊排著輪胎的,是”皇家碼頭”,用來停靠畫舫的,上網查了一下,收費是2600元一個半小時。 那幾天,正在修路,據說是要重鋪柏油,大型的壓路機正在開動,好幾車柏油剛剛運到,看他們忙得不亦樂乎。草坪上放著桌椅,可以自己坐,如果帶著茶水、瓜子,盡可以憑湖賞景。 看到畫面正中的樓門了嗎?那就是一號樓,真正的行宮,建於1958吧,然後毛澤東在中國最動盪的1959至1975年間,在此住了27次,就是在這裡,揮灑江山。 這是個內湖,當然,肯定是連著西湖的,小小的湖,有亭有橋有堤,一直覺得蘇州的園林精緻,這裡也精緻,而且沒有蘇州園林的侷促之感。 汪莊裡吃飯,並不貴,幾個菜,兩瓶啤酒,不過300元錢,當然和外面的紅泥比,是要貴上許多了,但這樣的地方,這個價錢,著實不踐。因為飯店開著,根本不是為了掙錢的,那場面,那外圍風景,靠菜錢是絕對賺不回來的,既然賺不回來,就乾脆不賺了。價錢之後,要收百分之十五的服務費,這筆錢,要是毛大爺還活著,估計要被氣死,”為人民服務”還是他題的字,沒想到就在他的行宮裡,服務還要另外收費的。 汪莊也有自助餐,午餐168(好像),晚餐198,邊上有桌正在吃自助,其中一個人說”當時,我還只是個副師幹部”,呵呵! (這道是汪式鱸魚,很小的一條,很透,脆且香,卻又不柴,味道好) (蘇式小排,呵呵,在杭州也能吃到蘇式小排,這可是兩個菜系的) (羊羔凍) (火丁小豌豆) (薺菜牛松窩窩頭,薺菜牛肉餡,自憶拌的,想想當年”憶苦思甜”,也是吃窩窩頭啊) (肉鬆扒茄子) (雙脆生魚片,黃瓜片和彌陀芥菜片,是為雙脆)

[上海] 小豆子吹大泡泡 小尾羊吃涮羊肉

03/31/07 整理這些照片的時候發現,小豆子真的長大了,大得”很有樣子”了,雖然其實還是個可可愛愛、傻傻呆呆的小傢伙,可是光從照片看,已經楚楚動人了。 三月最後一天,和小豆去看太太(我的祖母),然後去龍華玩,霓虹廣場下面可以停車,如果在小尾羊吃飯的話,可以免停車費。 廣場上還有各式玩物,充氣球、手動船,小豆當然不肯放過,她其實就是個小孩子來的嘛。 (這個船,是用手搖的,10塊錢五分鐘,可以討價還價到十分鐘) (據說這種球是很難站直的,小豆本事還不錯,那天很熱,我想悶在這個球裡,只有小孩子才受得了。小豆子出來的時候,說”熱死了”。20塊錢五分鐘,我和管事的商量多玩一會,結果小豆在裡面呆傻掉,問我”怎麼老是不讓我出來啊?”) (小豆在美國的時候,學會了吹泡泡,不是跟魚和蟹學的哦,現在小傢伙越吹越大了) (鍋底28元) (極品羔羊肉,18元,看看堆得老高,其實只有一點點) (香菇貢丸,12元) (免費送的泡菜,另外每人還送一瓶飲料,反正火鍋店都是那種一元一瓶的可樂或雪碧,我一口氣喝了三瓶,那天太熱了) (又來一盆羔羊肉,我們另外還點了羊肚和羊肉串,結賬的時候總共96元,若是吃滿100元,就可以拿30元的券,不過想想就是拿了券,也未必會再來吃一次的)

[上海南翔] 趕赴南翔心意誠 百年老店服務差

04/01/07 愚人節,大雨。老闆發了封email,說是他要做亞太區的主管了,還說在國內的總部要從北京轉到上海來,結果信的最後說是愚人節的玩笑,換了中國人,絕對不敢發這種信,哼,有野心?還了得? 約好了朋友們,帶著小豆趕到南翔古漪園,買單子,入座,交單子,拿碟子,拿筷子,吃。 南翔的小籠,還是名不虛傳的,10元錢一籠,20個,胃口小的人,吃不了一籠,皮薄餡多,餡多還不算,而且純,絕不用絲毫醬油、蔥、姜調味,乃是原汁原味的肉餡。 吃到一半,小豆也要喝湯,於是我就去拿碗,古漪園小籠館的筷子、碟子和碗是放在一個櫥裡的,就以廚房的門口,櫥裡是一隻大的塑料盤,放筷子,幾隻大塑料盆,放碟子和碗,我剛走過去,準備拿東西,看到一個負責分發小籠的服務員在地上撿散落的筷子。 我看著她把筷子撿起來,拍拍齊,又看著她把那些筷子放進了櫥裡,放在大塑料盤邊上。我看不懂了,上前對那服務員說”你怎麼可以把地上撿起來的,和乾淨的放在一起呢?” 那個服務員極凶,嚷著說”我又沒放到盤裡去,我是放在邊上的,沒看到啊?” 那個櫥,按習慣性思維,應該都是放乾淨碗筷的,那個服務員雖然把筷子放在盤子邊上,一定也有許多人會認為是干淨的,等到盤子裡的筷子用完,估計這些也會被人拿去使用。 無奈服務員太凶,我鬥不過她。其實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此檢討一下。 不過,凡事都有報應的,我的更是叫作”現世報”,吃完小籠到朋友家玩,結果上吐下瀉,一起吃小籠的連小豆總共有8個人,唯有我一人吃壞了肚子,可見這報應有多厲害。 (碧綠魚圓湯,魚圓比以前多了,但是尺寸也小了) (看看店內有多熱鬧)

[上海] 新亞大包也時髦 台式菜飯加大排

04/07/07 下午看戲,來不及了,將車停在瑞金醫院,就到對馬路吃一點,以前在瑞金路永嘉路轉彎角子上有家生煎饅頭店,如今成了”永和大王”,而且人滿為患,只能去新亞大包吃。 到得門口,服務員推薦買青團吃,清明已經過了兩天,問也不用問,一定是賣剩下的了,不過小豆喜歡吃青團,也就買了兩個。 我是看到門口的廣告,寫著”台式套餐”什麼的,16元一份的”排骨菜飯”,看看照片倒也不錯,就要了,豆媽想吃麵,要了鹹菜肉絲麵。 菜飯這玩意,還真得到文廟去吃,豬油菜飯,菜的味道、肉的味道都已經燒到飯裡,香糯可口,這裡的燒法一昧追求賣相,食之無味。 (鹹菜面澆頭,居然還有個豬柳蛋) (排骨味道還挺好,又嫩,稍微咸了一點點,下飯正好) (看到了吧,菜是炒進去的,不是燒進去的)

[USA]美西紀行之十七 早餐也瘋狂

        上次說到Helen天天在家裡煮中國菜給我們吃,一般我們中午不在家吃,因為白天光顧著在外面玩了。早餐,Helen準備得很豐富,基本上我是吃餛飩,在上海的時候,我也吃餛飩。Sam喜歡吃泡飯,於是也有皮蛋、豆腐、醬瓜、乳腐。         有一次,Helen特地一大早,去買了一大盒Donuts來,小豆看得眉開眼笑。

[上海]三天兩頭豆撈坊 立斷腳筋方上座

        三天兩頭,在上海話中,表示經常的意思,這回,我倒是真價實貨的三天兩頭。三天者,4月5日和7日,前後三天;兩頭者,靜安寺與中山公園,分為兩頭。這三天兩頭,我都吃的豆撈坊。         週四(5日),例會,地點選在了靜安寺的百樂門,因為我一直路過三樓餐廳,卻從來沒有吃過,經常看到廣告,也看到貼著的菜餚照片,總想試試,於是就約朋友們在三樓碰頭。         進樓的時候,我忽發奇想,打算去19樓的豆撈坊碰個運氣,於是一路乘到頂,結果當然是客滿了,不但客滿,而且還有許多等位子的。我「譬如勿如」地拿了個號,留了電話給服務員,告訴她我就在樓下先吃點,到位了打電話給我。         於是幾個人先在樓下吃起來,等幾瓶黃酒下肚,冷菜、熱菜都上過,準備加菜的時候,我的手機終於響了,於是一行人欣欣然來到豆撈,再點了一圈,再吃了一頓。其實大家樓下已經吃得差不多了,再到豆撈坊只是過個癮而已,吃完喝飽,買單結賬,居然走廊裡還有許多人等著。         那頓過後,隔了一天,週六看戲,豆媽想著要和Barakiel吃飯,早早地約好,Barakiel還有兩個朋友,一個女碩士、一個女博士(真是牛人啊),說好一起吃。Barakiel讓我定地方,我原來打算約去浙江路吃熱氣羊肉,Barakiel說她講定和那兩位在中山公園碰頭,於是我說「豆撈坊?」,小豆聽了連聲叫好,只能去了。         停車很恐怖,其實過那個路口的時候,就是爭先恐後,把半個十字路口都堵住了,更有甚者,見機動車道堵住,就從非機動車道來,大家都要進那幢樓,好傢伙,擠得喲!         奇怪的是,這麼多車要停進區,八樓依然空空蕩蕩,九樓就更別提了,七樓也不見有多少人,估計是停車費只要5元,到中山公園附近玩的人,都把車停過來了吧?         一看八樓豆撈坊,門口沒有人等,心中竊喜,誰知已然客滿,告之服務員總共六人,給了一張大桌的等號票,1001號,豆撈坊牛得可以,用銀行式的自助系統,取號排隊。         等啊等,等啊等,逛了兩圈書店,買了駱正的《中國崑曲二十講》,他的京劇二十講就讓人看得好氣又好笑,這本崑曲估計又能讓我當笑話書看了。你說好玩不好玩,我是抱著看笑話的心,買他的書,他若「XX有知」,估計被我氣死。         等啊等,等啊等,小豆下棋也下得沒勁了,買了兩本書,還是沒有等到。Barakiel已經和服務員交涉過了,問其他的六人一組為何進去了,我們先到的,憑什麼不讓我們進。服務員說我們拿的是大桌,人家拿的是中桌。         我找到她們,說「這票不是我拿的,是你們給的」,吼嚨一響,立馬有位,過不了幾分鐘,就安排我們坐下。         豆撈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我其實喜歡的滑不是打碎的滑,而是原塊、原條的滑,我在福州的時候,吃過很像樣的滑。         於是,點、吃、再點、再吃,一頓囫囤吃下來,作鳥獸散,根本大家都站累了,吃也吃不動了。         買單的時候,給我了張停車票,可以免費停車,我一看,免三小時,叫來經理理論,我等就等了兩個小時,居然只讓我吃一個小時?未免太不厚道,經理二話不說,再給一張。         原來只要有上海銀行的信用卡,在豆撈坊吃飯,是可以打八五折的,我倒是有卡,只是忘了帶,錯過了,五個大人、一個小朋友,總共吃掉465元,要是打折,可以便宜好多呢。 清熱去火鍋,8元 自已拌的調料 清湯鍋 撒尿牛丸,46元,其實很不合算的,吃一次新鮮可以,居然有我這種傻瓜,每回都吃 鮮蝦滑,我很喜歡的東西,28元 澳式牛肉滑,18元 蟹黃墨魚滑,28元,這玩意,在靜安寺店沒吃到,在中山公園店吃到了,但是味道大不如前了 雞腿小丸子,22元,倒也嫩 牛餐肉,16元 鮮筍尖,6元 魔芋絲,後下手遭殃,一個也沒吃到,10元 精選羊肉組合,28元,懶得把照片轉方向了,將就著看吧 冬瓜,6元 白蘿蔔,好看吧?5元 三絲炸春捲,8元,味道相當好,在豆撈坊裡推薦不是涮物,倒也是怪事…

[上海]春暖花開游錦溪 河鮮小吃兩相宜

04/08/07         香港的Ducki來上海,找我玩,於是答應她週日帶她逛逛,她們一行來了四個,我便只能再做一次「洪長青」了。週五晚上,Ducki打電話說她們想到周莊去玩,想想周莊乃是「斬人」的所在,口碑不佳,還是帶她們去錦溪吧,那是個我無意發現的地方,去過幾次,感覺還不錯。         其實,我是認得錦溪的,去過很多次了嘛,誰知鬼使神差地,問丈人借了個GPS(自己有不用,問人借,活該),就去接Ducki了。         十點二十分,在外灘的老船長青年旅社接到Ducki她們,打開GPS,設了個「錦溪街」,出發嘍!         上延安高架,GPS讓我從A20接滬寧,心想那不是從後線走嗎?該遠多少路啊?下決心,走A9。         我說Yule Show啊Yule Show,你既然下定決心走A9,你就一頭走到黑啊,誰知我開到了A30,居然聽了GPS的話,沿著A30朝南京方向開,被我硬是把車開到了滬寧上。         也沒辦法了,我不認得了,就跟著GPS走吧,過花橋,過周莊下口,一直到了蘇州工業園下口,才下去。         一看,是現代大道,邊上有塊牌子——「蘇州市中心16KM」,到了這裡,我算是認識了。不是認識怎麼到錦溪了,而是認識到我開錯了。         仔細檢查GPS的設定,原來「錦溪路」是蘇州的一條小路,與現代大道相交,哎呀呀,哎呀呀,開錯嘍。         這時,已經開了九十多公里,從市區到錦溪應該是五十多公里,如此算來,還要折返將近50公里?         冤啊,重新設好GPS,開回滬寧高速,從周莊出口進繞城高速,轉蘇滬高速,總算找到一個標明「錦溪」的出口,下去。那個出口,往左1.5公里是甪直,往右10公里,就是錦溪         開吧,晃晃悠悠總算找到錦溪,將車停好,十二點半,五十公里的事,居然開了二個小時,丟臉啊丟臉。         肚子早已餓死了,直奔「老攤頭」。所謂的「老攤頭」是家店,就在長廊的第一家(從北面進去),其實我們第一次去錦溪,從南面進入,這算是最後一家了。         這家店,開在河邊,可以把桌子搬到長廊裡,臨河而坐,賞船飲酒,很是遐意的。老闆娘寒暄著「你又來啦?」之類的客套話,也不知她是真的認出了我,還是敷衍。         帶著姑娘們參觀「(魚巴)魚」和白絲魚,老闆娘忙著把桌子搬到長廊裡。         點菜,上菜,四位香港姑娘不會吃螺螄,就教她們吃。我是有拍食物照習慣的人,不承想一隻菜上桌,大家拿出相機來對著一陣猛拍,更巧的是,大家用的全是Lumix相機,所謂「英雄所見」吧。         菜點得不了,看看小姑娘們吃得不多,不知怎麼的,一吃就見底,於是最後加了一個蹄膀,打算塞塞飽。         後來我發現,小姑娘們實在老實,只要給她們吃,她們就吃,不好意思不吃,不敢不吃,於是就把所有的菜,都吃了。         一邊吃,一邊聽「唱娘」(好像比「賣唱的」好聽一點,有這個詞嗎?)唱滬劇、小調,Ducki站起來,去看漁船賣魚,有人買了條四斤重的鯉魚,我說「讀書人不能吃鯉魚,會考不中狀元的」(難道我還考得中?)         飯後結賬,180元,其中蹄膀35元,白絲魚35元,雞湯25元,其它零零碎碎110元。 (這就是長廊,我們就是臨河坐著,品菜賞船) (螺螄) ((魚旁)皮魚,油裡一炸,連骨著也可以吃) (韭菜蜆肉) (這道我極愛,豆腐蚌肉,雖說蚌肉只有一點點,但是豆腐絕嫩,萬萬不能錯過) (清蒸白絲魚) (油燜茭白) (周莊萬三蹄,錦溪處於青浦和崑山交界處,於是燠灶面也算特產,萬三蹄也算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