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佚)
很喜歡這個傢伙,據說是卡通版的林黛玉,有誰知道這張圖的來歷嗎?有沒有套圖啊?
Related Posts
安利,金鎖鏈?
昨天回家的路上,看到郵局的職工騎著自行車收取郵筒裡的信件,郵筒是衹有寥廖數封信,那人放進一隻馬夾袋,走了。哎,一個郵筒,一天才幾封信,卻還要 派專人定時定點收取,得不償失卻不能不為。想起以前,郵局開郵筒是用大籮筐的,而且,那時的郵筒,一天要開上好多次,要是碰到聖誕節,整整有半個月要增加 開郵筒的次數,整個郵局都要加班加點分揀郵件。互聯網的威力可真是不小,加之還有手機、短信等等各種通信和通訊工具,把個郵政業擠兌得捉襟見肘,真是威風 掃地,衹能感吧科技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快啊! 在用手寫信的年代裡,還有一種遊戲,就是你會莫名奇妙地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上說,在 9 天之內,將此信抄後寄給另外的 9 個人,再過 9 天就會有好運降臨云云。這種遊戲,俗稱「金鎖鏈」,有許多版本,區別在於抄送的數量和期限,承諾都是「會有好運」。可能是業餘生活極度貧乏,也可以是對生活抱有太多幻想,有 許多人收到此信,奉為聖旨,依計而行。那時,並沒有複印機,衹能用手抄,也有人用藍印紙(藍色的複寫紙)謄抄,一次能抄寫兩到三份。 然而, 「金鎖鏈」不過是好事者拿來消遣別人的把戲罷了。其實,衹要稍有數學常識,就不難算出,一個人發 9 封信, 9 個人就發 81 封信, 9 的 11 次方是 300 多億, 世界人口的六倍多;也就是說,這封信從第一天發出,在第九十幾天時候,全世界不分男女,可以人均一封。這衹是簡單的棋盤堆米的故事,小學生都懂,唯獨玩 「金鎖鏈」的人不懂。 自那以後,又過了許多年,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我又聽到了似曾相似的說法「你衹要每 3…
自由的力量,小白
我一直夢想著哪天可以「誘拐」一隻小狗小貓回家,所以我常常在街上看到有狗狗貓貓就會去逗它們玩,還會說「小狗狗,跟我回家家」,所以會發生上次在天津陪狗玩得開心了,要走狗狗不讓我走,結果咬我一口的事。 陪小貓玩,好似方便一點,因為不會被貓咬,最多被它抓一下。而且和狗狗玩,狗狗不見得「甩」你,而貓就不會,只要你把手放到脖子下搔撓幾下,小貓就會極享受地閉起眼睛,依偎在你的手裡。 然而不管是狗還是貓,我還是沒有成功地「誘拐」過,雖然有些貓狗也的確會跟著我走上幾步,但只要我先走出幾步,它跟了上來,我認為「大事已成」,俯身下去抱它們,它們便會扭頭撒腿就跑,所以從來也沒成功過。 週四「半夜」回家,所謂「半夜」也不過十點稍過,喝了酒,沒有開車,搖搖晃晃地走進弄堂,放眼望去,一隻白貓蹲在弄堂中央,很「優雅」地蹲在那兒⋯⋯ 這種貓,多半是野貓,我進進出出弄堂,時常見到的,只要有人過去,一溜煙就跑得沒影了。然而這回卻大不相同,我繼續往前走,它蹲在那兒動也不動,走過它邊上的時候,它站了起來,便跟著我走。 天地良心,往常我的確喜歡騙小狗小貓回家,這回卻沒有,一來所謂的「騙」,是明知它們不會真的跟我走,二來我有個私心,謠傳「揀貓窮、揀狗發」,這是只野貓,我帶回家,豈不是要「窮」了麼? 它還是跟著我走,繞著我的腳走,就是我往前走,它像月亮似的繞著走,幾步就到了樓下了。我的手裡有瓶「脈動」,倒了點在地上,小貓聞了一下,沒有吃,這時有個女人走過來,說「這隻貓我認識」,「人家說這是只獰(音同)貓,不能帶回家的」,我也「橫豎橫」了,窮就窮吧,既然「運來躲不過」(當然還分好運、霉運),倒霉也只能倒霉了。 我打了個電話給豆媽,豆媽的電話信號不好,好像沒有聽明白,我上樓了,小傢伙居然一點也不怕,就跟著我上樓,以往也有小動物會跟著我,但只要我上樓,一般都不會繼續跟著,可這個傢伙不一樣,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一直跟著我到了三樓。 豆媽已經開了門等我了,於是就看著小傢伙跟著我從三樓走到四樓,還好豆媽親眼所見,是小傢伙跟著我回來的,不是我「搶」回來的。 豆媽是養貓的高手的,從小家裡就有貓的,一看小傢伙到了我們家裡,立刻拿了幾塊油煎帶魚給它,小傢伙可能餓傷了,低頭猛吃,豆媽又給了它幾塊紅燒雞翅。 媽說小豆臨睡前,還說「爸爸不會自說自話就帶個貓回來的」,因為我前幾天就打算給小豆弄只小的虎皮貓,不過準備在我們的二月出行之後。 於是熱鬧了,豆媽找了小盆給它喝水,誰知小傢伙不要喝冷水,在房間裡「細細到到」走了一大圈,算是熟悉環境吧。一圈逛好,就貓在豆媽的靴子上了,豆媽大叫「X百大洋啊!」 豆爸用小盒子和浴巾給小傢伙搭了個臨時的窩,並且和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小白」,蠟筆小新不是有只流浪狗嗎?那個傢伙也叫「小白」。 「來,小白睡覺了。」 「你明天要去給小白買貓沙!」 「買籠子!」 「買貓糧!」 「買貓圈!」 「要給小白打預防針!」 「要給小白做個窩!」 「⋯⋯」 要求還不少,當然一一答應嘍,你就算帶個小妞回家,也要負責的,何況帶個小貓回家呢?(這話有點怪怪的)於是睡覺,想像著明天一大早,小豆看到小白的反應。 第二天是豆媽先起的床,回來「報告」說小白在躲在椅子上,我們的椅子是軟墊的,相當舒服,據豆媽說,她其實昨天晚上就發現小白打算在那個軟椅子上睡覺了。 然後小豆起床,從房間到廳裡然後立刻衝回來,把她心愛的老鼠公仔藏好,嚴嚴實實地包在被子裡,對我說「老爸,你不要給小白看到我的老鼠哦!」 豆媽走的時候,問小白要不要出門,小白不理她,乾脆進了我們的房間,於是豆媽再轉回來對我說「我下班把貓沙帶回來,你要不先買個貓圈和籠子,不過你要白天先把東西送回家來。」 我也起了床,小豆準備上學了,我於是開玩笑地把門打開,說「現在要走,還來得及。」 小白「唰」地就躥了出去,等我到門口,看到它在三樓,看了我一眼,走掉了。小豆對於今天早晨的事,根本就沒明白過來,所以也不怎麼傷心。 小白在我們家吃好睡好,而且可能會吃得更好、睡得更好,然而「自由」對它來說,可能更重要吧?自由是一種甚至可以高於愛情的東西,那麼吃好睡好,的確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在我認為,小白很有藝術家的氣質,一個落魄、落拓的藝術家,實在餓了,便也可以放下架子去「蹭」一頓飯,但凡有個半飽,傲氣、傲骨就都回來了,這樣的小貓,我喜歡。 於是我把小白當作了家庭成員,雖然只待了七八個小時而已,我下樓找它,樓下早鍛鍊的老太太們告訴我她們都認識小白,還說小白很喜歡跟別人回家,有個老太太說小白也曾經打算跟她回家,無奈家中已經有兩隻貓了,都是養尊處優慣的,見到來個小野貓肯定不買賬,小白估計也不肯受欺負,所以一定會打起來的,就沒帶它回家。…
路名,國際接軌,油價
好友Kitty(H)曾經和我談起過上海和香港的區別,那次我們是接著別人的話題,說起上海和香港相比,到底哪個更好,更有前途,最後Kitty做出了一個總結性的發言,說到上海和香港相比,有「四大不如」,而這四大不如,來自於「四大封鎖」。 Kitty說的封鎖分別是新聞封鎖、互聯網封鎖、金融封鎖和地圖封鎖,前兩者自不必說,金融封鎖指的是人民幣匯率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運作,也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至於地圖封鎖,倒是可以說幾句了。Kitty是一個飛行愛好者,並且擁有commercial license,我曾經在Reno坐過她的飛機,她也一直夢想可以在中國飛。 中國的確有私人飛機的飛行業務,只要辦妥相應的手續,就可以在中國飛了。然而Kitty的中國飛行夢,可謂是「好事多磨」,申請了一次又一次,都獲不得批准,好不容易批准了,她「心心熱熱」地到了龍華機場,又被告知飛行計劃取消。最後,總算是讓她飛了,但是目的地和航線都不是她定的,只允許她按指定的線路,從上海飛到南通。在那以後,她又飛了兩次,依然只允許上海到南通,而且在她飛的時候,中國方面還特地安排了一個人,坐在她的邊上,看看她「到底做些什麼」。 後來,Kitty建議我也學飛行,我也完成了所有上機前要做的理論課目,那時,我才知道,所有的飛機飛入、飛出中國,使用的都不是中國方面提供的地圖,而是有一家叫Jeppesen的公司製作的航圖,其原因有二,第一航圖的標準是Jeppsen制定的,他們的航圖被認為是標準航圖。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中國方面認為航圖是國家機密,不得外傳,所以國外的航班飛到中國來,只能用第三方的航圖,有點可笑吧? 另外有一次,有家美國的環境保護公司在上海搞一個項目,反正是和上海的大氣、水源相關的,但是由於最後沒有拿到上海的地圖,只能讓計劃泡了湯,可見地圖有多麼的重要。如今,Google Earth的民用衛星地圖服務,已經達到60cm的精度了,而中國卻只有旅遊交通地圖是公開的,其它則全是保密地圖,這樣看來,要讓上海和香港平起平坐,還真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有許多人詬病上海的英語太多,然而Kitty認為,上海要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英語實在太少了,她對「國際化」的理解很簡單,就是:只懂英語的人,從下飛機開始,到再上飛機,在這個城市能不能自如的生活(有翻譯的不算)。Kitty說,別的暫且不論,光是浦東機場,就沒有做到這一點,別說從業人員的業平不行,就是很多標識也讓老外們摸不著頭腦,後來我留心觀察,的確也是這樣,只是叫我細細說來,倒好像也說不上來。 正好,今天上午,在銅仁路吃紅燈,看到文前照片中的那個路牌,你說有中文、有英文,也算是接軌了吧?然而,仔細看看,還真不是那麼回事。大家看,第一行,西藏譯作「Tibet」,乃是從「吐蕃」而來,算是沿用國際慣例吧?那麼第二行的「陝西」就也應該沿用國際慣例,譯作「Shaanxi」才對,只有一個「a」的話,指的是「山西」。同時,既然是一塊中英文對照的路牌,那麼下面的「銅仁路」,也應該有英文不是?否則,也太偷工減料了不是? 說到英文的路牌,很有感觸,許多老外去開高速,都是讓人把沿路會出現的路牌,叫人用中文打印了貼在方向盤上去對照的,我問他們既然路牌都有英文,為什麼不直接看英文呢?原來,中國的那些路牌,即使有英文,也從來沒有考慮過英文字母的特點,在高速上,按照目前的那些標識,以一百多公里的車速,是根本看不清英文字母的。被老外們這麼一說,再仔細一想,倒是果然,在高速上,每個出口的英文都是隨著漢字標在一起的,有些出口帶的翹舌音、後鼻音太多,整個譯名就很長,為了要在一行裡放下,只能減小字號,結果弄得根本就看不清。 再來說譯法,我一直開玩笑說把「西藏路」譯成「Tibet Road」,是犯了「政治錯誤」,玩笑歸玩笑,我們來談談實用性。如果有個老外,看到「Tibet Road」,然後去問路,你說有幾個人會告訴他正確的方向呢?要是上海有條「鐵板路」,那肯定是把他指到那兒去了;那如果老外問的是「Xizhang Road」呢?我猜就算不懂任何外語的老頭老太,也能明白老外到底想到哪兒去了。 國際接軌,說起來是句很容易的話,可做起來真的是很難啊。現在,但凡要收錢,就說是「和國際接軌」,於是有了跨行查詢費、有了排污費、有了最低存款手續費,等等,等等…… 最可氣的是,只要國際油價一漲,發改委立馬跟進,說是「與國際接軌」,我們不說你中石化進口的石油本來就是劣質油,對高純度石油的價格本來根本就沒這麼敏感,就算你買的都是「市場價」的好油,那為什麼國際油價跌了,我們這邊卻「不和國際接軌」了呢? 這不,油價已經連著二個多月持續下跌了,昨天更是跌到了今年的最低點,然後發改委說話了,說「我們要繼續觀望一下,免得油價反彈,中國人民已經被油價弄得太累了。」,甚至發改委的副主任張國寶12日還表示「儘管國際油價近期有所下跌,中國國內汽油價格仍有上調的必要」,乖乖隆的冬,這是人說的話嗎?你發改委每次漲價,不都是和「國際接軌」的嗎?為什麼偏偏到了要跌價的時候,就接不上軌了呢? 發改委,到底是什麼?有網民戲稱為「發財手段不斷改變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