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罐condensed soup,就是「濃縮湯」的意思,不是那種蝦皮紫菜湯料哦!是小豆在R/H的大華超市自己挑的,後來這罐湯跟著我們到了Monterey Bay,到了Las Vegas,也到了Grand Canyon和San Diego,因為吃的東西太多,一直沒有想到吃,最後,這罐湯遠度重洋,帶回了上海。
這罐湯,打開,加一罐水,倒是很鮮的呢,當然,大多是味精啦,不過小豆很開心,一枚枚挑來吃,吃一枚挑一枚,好玩⋯⋯
裡面一共有6種形狀,你可以從下面的照片裡找到嗎?
打開罐子就是這樣的
居然還有肉哦,這是煮過以後的樣子
Related Posts
美西紀行之四 Disneyland,一對耳朵演繹出來的神話,Fantasyland
02/05/07 到美國第三天了,小豆始終沒有時差反正,看來再不去迪斯尼是逃不過了。Helen已經玩過很多次迪斯尼了,不打算再玩一次,說好送我們過去,等我們玩好了,再來接我們。哎,在美國,沒有車,還真是不行啊!於是和Sam說好,都精神、體力恢復過來,就去弄輛車。 為了要在美國開車,我早早就準備好了GPS,準備了地圖,也準備了車載電源,GPS接收器和車載電腦,隔天充好了電,準備小試牛刀。 出洋相了,我只拿了電腦和GPS接收器,想想很短的路,就沒帶車載電源,結果不料忘了充電,在離Disney大概五六個mile的時候,失去GPS信號,要迷路了。 只能用最原始的辦法——問路,好在美國人都比較客氣,那裡周圍的人也都知道迪斯尼的走法,其實就在眼睛可以望到的廣告牌子底下。 所謂的迪斯尼,有好幾個概念,常說的迪斯尼樂園,就是Disneyland,是一個有圍牆的主題公園(Theme park),而真正的迪斯尼是個開放的街區,有賓館、酒店、商店以及一個城區(Downtown Disney),當然也包括Disneyland,甚至還有另一個叫做California Adventure Park的主題公園。 開放的街區,有一個供外來車輛的入口,在這個入口,付掉停車費,就可以在街區裡的各個停車場停車了,停車費好像是16美元(記不太清了),而其實除了這個付費的入口,其它所有的路口,都是可以進入街區的。 及近迪斯尼,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標誌了,在入口處,有條標語「Where dreams come true」,看了很有感觸,在這裡,能夠「成真」的美夢不再是單數,而是複數了。 (看到了嗎?Where Dreams Come True) Helen本來就沒打算停車,只是想把我們drop off,於是就和收費的人說明,他個傢伙雖然讓我們免費通過,但是卻沒有說清楚drop off的點在哪裡,於是我們就從街區的中心,路過Downtown Disney,穿過大道,繞了一大圈,又繞回了收費口。這回,我們要求收費的人讓我們直接進去,表示我們放棄找drop off的點,收費的人說那不管他的事,如果我們願意往停車場開,他沒有異議。 (這裡快到迪斯尼處的一幛房子,我覺得很好玩,就拍了下來,應該是個酒店吧) (坐在車上拍的,有點點歪) 好玩,我們就跟著前面付過錢的車往前開,誰知轉過一個彎,又到了Downtown Disney,換言之,我們根本不用和收費的人商量,也可以從外面直接開到這裡。終於找到了停車場,付過錢的可以進入,未付錢的也可以轉彎到一個15分鐘的停車場,從停車場出來,是「小火車」廣場。 (看到了吧,有多少個停車場,所有寫P的都是哦) (後面就是大型停車庫,認樓面的話,可以根據卡通形象記憶)…
[USA]美西紀行之十七 大車搶道直線闖 美國中國都一樣
我說了許多在美國開車的方便之處,最主要的,就是人家客氣,不爭先搶後,不亂鳴喇叭,不用大燈閃你,不會斜裡躥出來,總知,禮讓為先。於是,有人就說「美國那麼好啊?美國就沒有人違反交通規則啦?那還要警察幹嘛呀?」 這是典型的憤青思維,只要你說國外有什麼好,他們便會問「難道那裡沒有不好的嗎?」,有,當然有,如果一個地方百分百都是好的,要麼你的發昏,要麼就是假的。只有有好有壞,才是一個真實的社會。憤青的理論是:只要你說國外好,就是說國內不好,只要我找出國外也有不好,所以國外就是壞的,你也是壞的。什麼邏輯嘛! 在交通問題上,美國大多數人是遵守交通規則的,中國大多數人也是遵守交通規則的,但是兩者佔總數的百分比,可就大相逕庭了。不論哪裡,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總是故意不遵守的,但是遵守的人,就分為自覺遵守和被迫遵守了,在美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遠遠要比中國多,這點根本不用吵,中國人到美國個個敢開車,美國人到中國只有幾個敢開,這才是事實。 美國也分地方,我們去Monterey Bay,一路高速,大家都開得很客氣,可是到了地面道路,還有十幾mile的時候,也有在我後面跟得很急。第二天從Monterey Bay出來走加州一號公路,單向一車道,我開成頭車,後面跟著六七輛,由於我路況不熟,所以車速不快,後面的車全都乖乖跟著,要到分道的路口,我讓到邊上,後面的車才超上去。 在交通並不繁忙的公路上,大家都會把左邊的道讓出來,讓快車先行,有時一輛車為了超前車,就佔用左邊的車道,等一旦超越了,就立刻回到原來的車道,以便其它車輛通行。 然而,如果從LA往南去,到San Diego,那裡的駕駛就野蠻得多(當然和上海是不能比的,和武漢、重慶,就更沒法比了),如果你開得太慢,偶爾也有人會在後面用燈閃閃你,偶爾也能聽到一兩聲汽車喇叭,要知道,在美國按喇叭就像罵人一樣,算是挺嚴重的事了。 汽車喇叭,是一種警示工具,如果你發現前方有人可能會不注意到你的車過去,按一下提醒別人,還是應當的,然而在國內,許多人把喇叭當成一種發洩的工具。本週日(4月7日),我去程家橋加油,我的前面有兩輛車在加油,後面也有一輛,大家排隊。結果,我後面的那輛,就拚命地撳喇叭,我以為我的車有問題,或者停得有問題,於是下車查看。我一下車,喇叭聲就停了,我繞著自己的車走了一圈,沒有發現異常,我便坐回自己的車中。後車又按喇叭了,那輛不知什麼車,喇叭奇響,我就伸出頭去看他,他又不按了。於是就這樣,我縮回頭,他就按,我伸出去,他就停,真是奇了怪了,不過排隊等加油,犯得著如何撳喇叭嗎? 當年,桑塔納剛進中國的時候,不到一年,喇叭全壞了,德國人是百思不得其解啊,為什麼好好的喇叭,到了中國,這麼容易壞?一定是濕度的原因,上海比德國濕多了,於是各行專家各顯神通來找原因,那幾個被送回德國實驗室的壞喇叭慘遭蹂躪,被大卸八塊,還是不知道原因。後來有專家到上海考察,才知道原來上海人一天按的喇叭,比人家一個月、一個季度甚至一年還多,不壞才怪呢。 美國的確也有開車霸道的,不過相對量和絕對量都很少,我在Universal Studios排隊的時候,就看到一輛集裝輛硬是插隊,從直線開過來,要塞在隊伍裡。 無獨有偶,我週日在中山南二路瑞金路看到輛一模一樣開法的車子,看來雖遠隔重洋,師父倒還是同一個。看看兩張照片,同樣的違章,車況卻大不一樣了,在美國開車,看到過破車,卻幾乎沒看到過髒車,到底是環境好呢?還是素質高呢?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
[USA]美西紀行之十六 海倫美食
在美國的時候,只要不出去,都是Helen弄給我們吃,Helen燒得一手好菜,著實讓我們吃個飽。當然,我也會燒,後來Helen回上海,我也燒了好幾頓給她吃,但是在LA的時候,我是一頓也沒燒,一來鑊子、鏟、刀不順手,二來Helen見我燒菜是「怕」的。因為我燒菜講究大油鑊,Helen怕她家廚房就此遭殃,所以死活不讓我下廚,結果,只能是我們全家大飽口福,Helen任勞任怨了。 每回Helen到上海,我們總是雞鴨魚肉地喂她,特別是蟹,上海人哪有不吃大閘蟹的?只要時間對得上,就請她吃蟹。這回甫至LA,Helen就說LA的蟹也不錯,叫我們吃吃看。這不,第二天(2月4日),就帶著我們去了超市,帶領我們買LA專有的大蟹。 那蟹果然很大,也要有二三磅一個,看似蔫蔫的,其實活絡得很,買了蟹,又買了種大大眼睛的紅魚,Helen說LA的魚都沒有上海的好吃,特別是鱸魚、鱖魚,味道乃是天壤之別,倒是這種紅魚,還可以吃,既嫩且鮮…… Helen戴著橡皮手套,把蟹洗乾淨,其實這蟹乾淨,只要稍事沖洗即可,再說了,在美國買東西,只管放心,店家絕不敢這個超標、那個有毒。 蟹是煮的,因為沒辦法蒸,找不到那麼大的蒸鍋。 以前我吃過Crab cake,總是想國內的蟹粉動轍上百,這美國的Crab cake也不過幾十美元,都是蟹肉嘛,看來美國也不是很貴,如今才知道,上海的蟹粉用河蟹剝成,一碗蟹粉不知要用多少隻蟹,這裡的蟹這麼大,一隻蟹就可剝出一大碗來,當然不一樣。 吃蟹吃出「精」來了,不但在中國吃,還在外國吃,不但吃小蟹,還吃大蟹,吃得有一次,我對豆豆,「解」字怎麼讀,小傢伙一看,答曰「蟹」,多音字嘛,也不能算錯哦! (就是這種大蟹,什麼?看不去不是很大?) (這回有比較了,看得出大小了吧?02/04/07) (剝開看看蓋子,並沒有許多蟹黃,可能是雄蟹的關係,吃到過最多蟹黃的,是在印度尼西亞,差得吃得「頓脫」,02/04/07) (這只蟹,我最後沒有吃完,實在太大了,把所有的蟹腳收集起來,就可以再拆一份蟹粉了,02/04/07) (這魚也很好玩,血紅血紅的,眼睛很大) (就是奇嫩,一蒸就散,02/04/07) Helen一直說LA好,因為可以買到許多中國的東西,據她說,現在越來越多了,除了個別的蔬菜之外,可謂應有盡有。果然,在LA的二十多天,除了叫過一次外賣的Pizza外,我們就沒在Helen這裡吃過「非中式」的東西,那感覺,就像沒出國門一個樣。 (瞧瞧,這可是在LA,照樣新鮮烤(麥夫),新鮮毛豆,照樣燒「還俚」蜜汁烤(麥夫),02/04/07) (Helen是那種非常心靈手巧的人,找不到香萵筍,就用佛手瓜拌,味道幾可亂真,02/04/07) Helen一直說美國的蝦仁不好吃,說上海的好吃,還特地請我們吃了一回美國的炒蝦仁,速凍的,一包四磅。結果吃下來,覺得那蝦好得很,新鮮、有彈性、卻也不老,上海的蝦仁當然好吃,但上海的蝦仁不是家庭主婦會炒的,只能到店裡去吃。在上海,但凡超市買的凍鮮仁,是絕沒有人有這本事炒好的,所謂「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你要原料差了,誰都炒不好。而LA的這種大蝦仁,肯定是未經水發的(美國人敢發嗎?),水煮、油炒都不會縮水,可比上海的好多了。 (大蝦仁,Helen還經常剁碎放在餛飩裡,02/06/07) (雞湯,看到了吧,是黃皮雞哦,而不是「白臘克」,這種雞,可以算作草雞,或者說是「大規模飼養草雞」,味道夠鮮,肉可以久燉,以前去LA,總要想辦法給那裡的上海帶些火腿,Helen說如今不要再「冒險」帶來了,可以用Virginia的火腿,不但同樣很鮮,而且火腿可以吃,不像中國的火腿,只能用來燉湯,等湯燉好,火腿已經沒法吃了,02/06/07) (什麼世道,豆苗也有,還比上海的更嫩,02/07/07) (在美國,豬肉少,想吃中國的炒肉片,就用雞腿肉代替,更嫩哦,02/07/07) (這素雞,和國內的有啥區別?區別在於國內的素雞,要挑大店大攤才敢買,在LA不怕,02/07/07) (Helen又使用這種蝦仁了,賣相不錯吧?02/07/07) (在美國也有正宗雞湯麵吃,對於上海人來說,面就要吃這種面,那可比廣東面好吃多了,02/14/07) (蝦仁還是蝦仁,配角又換了,02/14/07) (霉乾菜燒肉,紅燒肉燒蛋,Helen把兩者結合在一起了,02/14/07) (LA式八寶辣醬,02/14/07) (這種色拉,是我們小時候常吃的,是解放前就這麼做的,現在又傳到LA來了,02/17/07)…
剛從las vegas回來,給我的印象是,那裡和上海真像啊,和我住的美國城市太不一樣了…就連馬路上低收入者謀生的手段都一樣…不過,也許是我住的這個城市不是典型美國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