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東東了,其中有一扇是豆媽畫的,猜猜看。
Related Posts
如果牆上開滿了窗?
奧巴馬走了,留下了什麼?留下了空白! 空白出現在2009年11月19日的《南方週末》上,兩處空白都有一句「在這裡讀懂中國」。 在《南方週末》的網絡版上,A02這一版,神秘地失蹤了。 如果牆上開滿了窗,牆會如何? (《南方周未》網絡版) (看右下角,A02不見了) (《南方都市報》2009年7月1日的社論開了天窗,連「在這裡讀懂」都不需要了) (香港《文匯報》1989年5月21日的天窗) (《新華日報》1940年1月6日的天窗) (《新華日報》1941年的天窗) 重慶《新華日報》的開天窗 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新華日報》於1938年創刊後,國民黨的新聞檢查機構利用戰時新聞檢查制度,對新華日報社送審的稿件,隨意刪改和「槍斃」。新華日報社反檢查鬥爭的方法之一,是在報紙上「開天窗」。就是將國民黨新聞檢查機關刪掉的部分,或是被「槍斃」的稿件,在原決定刊載該稿的版面上,留取容納這些文字的空白。 《新華日報》社首次使用這一斗爭手段是在1940年1月6日。這天《新華日報》社兩次送審的社論《論冬季出擊的勝利》、《撲滅漢奸》均被新聞檢查機關「槍斃」,於是報紙社論位置通欄空白,僅用特大字號排印「抗戰第一!勝利第一!」旁加說明:兩次送審社論均奉命免登,來不及寫第三次稿。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出「通令」和「發言人談話」誣衊新四軍為「叛軍」,取消新四軍番號,將葉挺交軍法審判。迫令各報刊載。為了抵制這個命令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倒行逆施,《新華日報》社撰寫了駁斥國民黨反動軍令的社論和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的消息,然而全被國民黨新聞檢查所扣押。於是1月18日的《新華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通欄留下大片空白,僅在空白處刊印周恩來手書:「為江南死難者誌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新華日報》天窗故事來源於「未名空間」: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32885615.html)
大家笑著,蘇小姐拿了一隻紫檀扇匣進來,對唐小姐做個眼色,唐小姐微笑點頭。蘇小姐抽開匣蓋,取出一把雕花沉香骨的女用摺扇,遞給曹元朗道:「這上面有首詩,請你看看。」
元朗攤開扇子,高聲念了一遍,音調又像和尚施食,又像戲子說白。鴻漸一字沒聽出來,因為人哼詩跟臨死囈語二者都用鄉音。元朗朗誦以後,又貓兒唸經的,嘴唇翻拍著默誦一,說:「好,好!素樸真摯,有古代民歌的風味。」
蘇小姐有忸怩之色,道:「曹先生眼光真利害,老實說,那詩還過得去麼?」
方鴻漸同時向曹元朗手裡接過扇子,一看就心中作惡。好好的飛金扇面上,歪歪斜斜地用紫墨水鋼筆寫著——
難道我監禁你?還是你霸佔我?你闖進我的心,關上門又扭上鎖。丟了鎖上的鑰匙,是我,也許你自己。從此無法開門,永遠,你關在我心裡。
詩後小字是:「民國二十六年秋,為文紈小姐錄舊作。王爾愷。」這王爾愷是個有名的青年政客,在重慶做著不大不小的官。兩位小姐都期望地注視方鴻漸,他放下扇子,撇嘴道:「寫這種字就該打手心!我從沒看見用鋼筆寫的摺扇,他倒不寫一段洋文!」
教訓得極是。
呵呵,罵得好,罵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