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如此龐大的一個商業帝國,在新地方開張的第一天就弄到客人進不了門,弄到要借調五個派出所的民警來維持秩序,弄到交通癱瘓,弄得提早打烊,這不是什麼盛況空前,根本就是一個商業事故。
這根本說明前期調研工作沒有做好,市場調研完全失敗,客流量大大低於預期是失敗,同樣,客流量以幾何級超過預期同樣是失敗。
一個賣場,能夠容納多少實時客流是可以算出來的,這些人需要多大的停車場,進入停車場對週圍的交通壓力如何,都要事先經過計算。上海不同於美國,美國人少路寛,上海路窄人多,所以選址要考慮到整個地區的交通情況,平時的,週末的,甚至春夏秋冬的不同都是考慮到。
COSTCO與其它的賣場不一樣,它是會員制的,事先賣掉多少張會員卡公司方是知道的,通過科學的調研,完全可以事先知道當天會有多少人持會員卡前來,這些人會帶多少沒會員卡的人來,打算來的人會有多少輛車,這些人的心理預期銷費額度,這些都是可以事先調研出來的,商業上早就有現成的成熟的數學模型了。
一個成熟的富有經驗的商業帝國,犯下如此大錯,如果不是故意的,也實在太丟人了;如果是故意的,那實在太壞了。
Related Posts
補鈣,補課,補砂鍋
中秋節是閤家歡聚的日子,小輩們往往帶著孩子,拜望長輩,一起喫頓團圓包。如今生活越來越好,子孫滿堂的機會卻越來越少。中秋節逐漸成了一個大節,小輩們不再像以往提一盒月餅了事,而是多了諸如「骨髓粉」、「鹿龜酒」之類補血、補鈣、補腎、補心的東西。小朋友們在中秋,也不用補課了,高高興興地到爺爺奶奶家,剝蟹喫月餅了。 有位網友說得好,過去的時候,日子很經得起過,不像現在全是一次性的東西,用完就扔,修修補補才是悠悠然「過日腳」的生活。 想到在特定的年代裡,身體是國家的,誰還進補?就算想補,也沒東西補。同樣是在那個年代,知識越多越反動,別說補課了,連正課也衹有「 long live Chairman Mao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便是再殷實的家庭,那個時候也體面不起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過著頗具「美德」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 一位襪子補了再補的駕駛員同志,成了全國人民的榜樣,衹有小學程度的他,寫出的文學作品被人爭相傳閱,發行量之大,令人歎為觀止。據說他的遺物有塊手錶,據說我的一個朋友八十年代初參軍,還買不起一塊手錶。 我的童年就是在縫縫補補中度過的,駕駛員式的襪子,我也穿過,衹是寫不出他的那些好東西。那時的襪子,不是全棉的,衹有各種化纖的,如果穿破了,衹要把破洞的毛口修剪整齊,再剪一塊大小相仿的布備用。有種專門的黑紅色藥水,帶有極強的刺鼻氣味,打開瓶蓋,用竹籤挑一點塗在破洞的邊緣,再把補洞的布片放上,按實就算補好了。這種藥水非常實用,衹是有藥水的地方會沒硬,不能從保暖,若是一雙襪子上補的洞多了,到了冬天,就像套了張塑料皮在腳上,真正凍得要死。 襪子外面是鞋,鞋也能補,要到弄堂口聽皮匠那裡,皮匠的縫紉機很厲害,可以把皮塊訂到鞋子的洞上。皮匠的手世也好,能夠替鞋子換底,或是換鞋跟,如果客人賺太貴,皮匠還會用快刀稍個楔形,補上鞋損被磨損的地方。有的人為了防止鞋跟磨損,乾脆買了鞋直接送到皮匠攤上釘塊橡膠皮,叫做「打掌子」。更有甚者,叫皮匠釘塊腰形鐵片在鞋跟最後端,叫做「打鐵掌」, 穿著這種鞋,走起路來叮叮作響,這種人,特別是在圖書館裡,是極其「討惹厭」的。 有種鞋,不是皮匠補的,而是要拿到自行車攤去補,就是套鞋(滬語「雨鞋」),有種低幫的,叫做「元寶套鞋」,幾乎摚不得風雨。自行車攤上有種鐵砂片,釘在一塊木條上,可以將套鞋的破洞打光打薄,另外再貼上自行車的內胎皮,就不會漏水了。自行車攤不但補胎,補套鞋,還補皮球,那時的球,全是橡膠的。 那個時候,的確沒有什麼一次性的東西,就連砂鍋、飯碗破了,也照樣能夠補起來。補砂鍋的人,有兩根圓棍子,一根長,一根短。長棍子細,兩頭綁根線,成了一張弓。短棍子粗,頭上有只朝天三角洋釘,其實是把鑽。兩根棍子一橫一緊地拉動起來,就可以砂鍋上打出一個個小洞,然後把釘書什般的銅釘兩頭放入洞裡,箍緊後,砂鍋就「起死回生」了。補的人本事很大,小到飯鍋,大到水缸,都能這麼補起來。那人還有項業務,就是代客在碗底鑿上姓氏,免得碗盞在公用灶間裡被別家誤「拿」。 砂鍋、飯碗可補,鍋子、銅吊當然也能補。銅吊就是燒水壺,最早是銅製的,即使後來鋼宗(滬語「鋁」)做的水壺,也叫銅吊。如果鍋子、銅吊燒穿,就拿到鉛皮匠那裡。鉛皮匠先從鍋子邊上開個口,剪下鍋底,然後再用大鉛皮(鋁片)、木鎯頭打出一個底來,鑲回原來的鍋子。換過底的鍋子,不但更牢,甚至更深,可以盛放更多的東西。鍋子如果再次被燒穿,可以繼續換底,衹是要剪得更高一些。一隻鍋子,可以不斷地補,等要剪到耳朵(鍋子的提手)時,方才壽終正寢。 家中的東西,破了都可以補,生活越來越好,需要補的東西也越來越少,補到後來,只剩下「補人「了。衹是希望老年人身體更好,不要上了偽劣保健品的當,也希望小朋友們學業精進,不要著了「教輔」的套;至於那把人補回「黃花閨女」的本事,還是不恭維的好。
如何將SP整合到發行光盤
Integrate service pack into W2K installation CD There are several documents online teach how to distill the boot image from installation CD by ISOBuster or similar tools and use the…
[7086] 突發奇想說女人 天馬行空話婚姻
有個朋友在MSN上和我開玩笑,說是現在買新車有獎勵活動,買一輛保時捷送車模一個,買一輛林寶堅尼,送車模一雙,那位朋友特地說明,此「車模」不是「車輛模型」,而是「車輛模特」。我對他說「買得起林寶堅尼的,才看不上車模呢!」,他問我為什麼,我就講了一個笑話給他聽。 這是宋朝邢居實撰寫的《拊掌錄》,原文如下:歐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犯徒以上罪者。一雲「持刀哄寡婦,下海劫人船。」,一雲「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歐云:「酒粘衫袖重,花壓帽簷偏。」或問之,答云:「當此時,徒以上罪亦做了。」 就是歐陽公與人喝酒行令,作詩玩,要說至少是「流放」級別的罪行,結果另外兩個朋友說的無非打家劫舍、殺人放火,而歐陽公說的,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人大常委,著名企業家,黨校在讀……」之類的全是好話,別人就問了,然後歐陽就回答了。 我寫這段無意討論「流放」到底是個什麼級別,(千萬別請我喝茶家啊!)我只是想說買得起林寶堅尼的,早就過了垂青車模的階段了。所以,有時候我覺得開國際車展,那些頂級車根本不用靚女去推銷,買得起這些車的人,什麼架勢沒見過,豈是靚女說上幾句便會就範的? 這些靚女不如去推銷助動車,電力環保的那種,二三千元一輛車的買主,沒準見到她們兩眼放光,三噱兩噱就給騙上當了,以後要是哪家助動車企業靠此發財,千萬別忘了我的大恩大德啊! 說到了女人,就來聊聊關於女人、戀愛、相親、結婚之類的話題,文章沒有組織性,所以列條而已。 相親之事可為,但男女雙方見面前,最好讓雙方父母先見面,次序倒過來,道理才能正起來。蓋相親這種行為,無數就是找「門當戶對」,門當戶對的前提,就是父母相當,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健在的話,不如讓老人們先相一次,大家滿意了,再讓父母們相一次,如此都滿意的話,再讓當事人出場也不遲。俗話說得好「父蠢蠢一個,母笨笨一窩」,看父母就可以知道孩子,此言絕對不虛。 但凡相親,終是尋求「門當戶對」,言外之意,便是「放棄浪漫愛情」,因為相親本來就不浪漫,還未見面,就要問「有多高,有多重,有無痔瘡腳氣」,你說能浪漫得起來嗎?所以,對於打算「放棄愛情」的女人來說,大有權利打探對方資本,憑啥不問「有無車房」,老娘連愛情都放棄了,還不能要求物質上好一點?當然男方也大可以打聽一下女方是不是有習慣性流產,老爺我車也買了房也供了,總要找個能生的吧?所以對於相親的爺們來說,要求處女絲毫也不過份,過份的確不過份,但是基本沒有可操作性,外加沒有自知之明罷了,你都老大不小了,還沒人愛上過你,可見你的魅力欠佳。魅力欠佳!那你憑啥指望別人獨獨為你守著處女身啊? 如果兩個人,在學校裡就談朋友,相戀至深,那麼結婚沒房也沒什麼大不了,租個房子也可以,不必大辦婚禮。那些平時相親相愛,就為了個結婚,弄個矛盾重重的,乃至吵翻的,不管是哪一方不好,都傻透了。 如果談了十年朋友,從第一年男朋友就說我將來會努力,到第十年還是這麼說,那個人你可以嫁給他,但是千萬別認為他真的會努力。 據說(我又據說了):女人對婚姻的安全感與對婚禮的排場要求成反比,換言之,安全感越低,要求的排場越大。 男人、女人,都要會一點家務,如果女人不願意做家務,就必須要有管理保姆的能力,並且要有請保姆的實力。 女人都「作」的,「作」是上海話,只可意會。 女人對不同男人就算同樣的「作」法,不同的男人感覺是不一樣的,處理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作」與「嗲」其實是不成比例的,不要信某些文人說的「作的女人才嗲」,包括梅璽閣主(我也忘了,或許說過)。 孝敬父母是一個好男人的基礎,女人千萬不要考驗男人「媽重要還是媳婦重要」。 要求對方「父母雙亡」的女人,奇蠢無比,一個好男人要有良好的教育,不僅是學堂教育,還要溫暖的家庭教育,父母雙亡的孩子,得不到這點教育。再說,父母若是暴斃,這個男人命硬克父母,做老婆的也得不到什麼好;父母若是病亡,這個男人的基因也好不到哪裡去,不想做孤孀的,還是躲得遠一點的好。 沒有閨密的女人,沒有狐群狗黨的男人,要多多觀察。 不喜歡吃東西的女人,比較難弄。 沒有任何愛好的男人,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