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個欄目叫做7086,我在想,要不要改成8964?
另外,我在想,如果這一貼都發不出的話,我再也不接觸除了工作之外的任何電腦、網絡了。
(圖佚)
(圖佚)
本來,這個欄目叫做7086,我在想,要不要改成8964?
另外,我在想,如果這一貼都發不出的話,我再也不接觸除了工作之外的任何電腦、網絡了。
(圖佚)
(圖佚)
以下皆是民科: 時間旅行,大家都很感興趣吧?在時空之間穿梭,買本歷史書看看就可以了。然而這不是真實的時空,這衹是被紀錄的時空,而且還是用一種和科學無關甚至極不科學的方法紀錄的。 大家對時間旅行的理解,或者說「要求」,是象電影裡一樣,「哭差」一下就到了清朝,再「哭差」一下就到了唐朝,又「哭差」一下去了2050年,不管去了哪,都能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想想都很酷。 你先想想,你在現在所在的時代,你能不能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不能的話,憑啥指望去了未來反而能做到呢?就像每當聽到有人要移民,就會有好事者出來勸,說「到了國外中國人沒有尊嚴,衹能做二等公民」。對於本來就沒有的東西,去未來,不見得可以得到;但是去國外,肯定不會失去。一個是時間移民,一個是空間移民,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暫時不討論時空倫理學,衹說可能性。 霍金做過一個實驗,請未來的人來赴宴,結果一個都沒來。霍金得出結論:時間旅行不可能。 其實,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時間旅行不可能。 第二種,可能,但來了你也沒辦法知道。 第三種,我們在時間的末端。一條一百公里的路,每隔十公里有個人,要求每個人往前走十公里,再往囬走二十公里,沿路把情況告訴「過去」的人,這可以辦到;然而最後那個人辦不到,他已經在路的盡頭,他連告訴過去的人都沒法做到,更不要說等「未來」的人來告訴他情況了。他要等路再修出來,再修十公里,他才能往前走十公里,往囬走二十公里。在「我們在路的盡頭」時,沒有未來,也就沒有未來的人囬來,要等我們有了囬去的能力「之後」,未來才有人過來。但是這個方法看上去好像「過去的人可以囬到過過去」,為什麼?民科嘛,民科沒有漏洞還叫民科?那就去寫論文拿獎去啦! 有人說科學家已經可以微觀粒子送往未來了,也有人理論上蟲洞可以囬到過去,那都是在量子尺度裡的事,送「人」根本不可能。 讓我們開開腦洞,想像一下超光速飛行。 對愛因斯坦一知半解的人,都知道衹要高速飛行,時間就會變慢,超過光速,時間就會倒流。但他們忘了物體超過光速,質量會變得無窮大,簡單說就是不可能(對宏觀來說,量子級已經做到超光速了)。 讓我們忽略第二條,腦洞衹開第一條,民科的腦洞嘛,就是揪住一條死不放,不承認不考慮其它因素的。 好,現在有了架宇宙飛船,可以以十倍的光速飛行,也就是一年可以飛十光年的距離。 現在2017年,他飛出去了,飛了一年,到了離地球十光年的地方,這時已經是2018年了。他囬頭看地球,看到的是十年前的地球,也就是2008年的地球,我們不管他怎麼看的吧,望遠鏡肉眼頻譜儀,反正他看了,一看,哎呀,汶川要地震了,我得囬去報告,於是又花了一年飛囬來,那自然是2019年了,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一年了。 明白了不?哪怕這樣,你也衹能看到過去,然而改變不了過去,也沒法與過去的人交流。你可能可以(其實不可能)在多少年後乘超光速飛船在某個遙遠的點看到「過去」霍金發出邀請函,但你沒法參加,等你囬來,時間就變囬了現在。 地球本身就可以理解為一個超光速飛船,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過去的星星,然而哪怕我們看到了他們要爆炸,也沒辦法通知「過去」的他們。別說超光速了,就算能「瞬移」到那裡,也是「現在」了。 總結一下,以我這個民科的知識,人體的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
好友Kitty(H)曾經和我談起過上海和香港的區別,那次我們是接著別人的話題,說起上海和香港相比,到底哪個更好,更有前途,最後Kitty做出了一個總結性的發言,說到上海和香港相比,有「四大不如」,而這四大不如,來自於「四大封鎖」。 Kitty說的封鎖分別是新聞封鎖、互聯網封鎖、金融封鎖和地圖封鎖,前兩者自不必說,金融封鎖指的是人民幣匯率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運作,也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至於地圖封鎖,倒是可以說幾句了。Kitty是一個飛行愛好者,並且擁有commercial license,我曾經在Reno坐過她的飛機,她也一直夢想可以在中國飛。 中國的確有私人飛機的飛行業務,只要辦妥相應的手續,就可以在中國飛了。然而Kitty的中國飛行夢,可謂是「好事多磨」,申請了一次又一次,都獲不得批准,好不容易批准了,她「心心熱熱」地到了龍華機場,又被告知飛行計劃取消。最後,總算是讓她飛了,但是目的地和航線都不是她定的,只允許她按指定的線路,從上海飛到南通。在那以後,她又飛了兩次,依然只允許上海到南通,而且在她飛的時候,中國方面還特地安排了一個人,坐在她的邊上,看看她「到底做些什麼」。 後來,Kitty建議我也學飛行,我也完成了所有上機前要做的理論課目,那時,我才知道,所有的飛機飛入、飛出中國,使用的都不是中國方面提供的地圖,而是有一家叫Jeppesen的公司製作的航圖,其原因有二,第一航圖的標準是Jeppsen制定的,他們的航圖被認為是標準航圖。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中國方面認為航圖是國家機密,不得外傳,所以國外的航班飛到中國來,只能用第三方的航圖,有點可笑吧? 另外有一次,有家美國的環境保護公司在上海搞一個項目,反正是和上海的大氣、水源相關的,但是由於最後沒有拿到上海的地圖,只能讓計劃泡了湯,可見地圖有多麼的重要。如今,Google Earth的民用衛星地圖服務,已經達到60cm的精度了,而中國卻只有旅遊交通地圖是公開的,其它則全是保密地圖,這樣看來,要讓上海和香港平起平坐,還真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有許多人詬病上海的英語太多,然而Kitty認為,上海要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英語實在太少了,她對「國際化」的理解很簡單,就是:只懂英語的人,從下飛機開始,到再上飛機,在這個城市能不能自如的生活(有翻譯的不算)。Kitty說,別的暫且不論,光是浦東機場,就沒有做到這一點,別說從業人員的業平不行,就是很多標識也讓老外們摸不著頭腦,後來我留心觀察,的確也是這樣,只是叫我細細說來,倒好像也說不上來。 正好,今天上午,在銅仁路吃紅燈,看到文前照片中的那個路牌,你說有中文、有英文,也算是接軌了吧?然而,仔細看看,還真不是那麼回事。大家看,第一行,西藏譯作「Tibet」,乃是從「吐蕃」而來,算是沿用國際慣例吧?那麼第二行的「陝西」就也應該沿用國際慣例,譯作「Shaanxi」才對,只有一個「a」的話,指的是「山西」。同時,既然是一塊中英文對照的路牌,那麼下面的「銅仁路」,也應該有英文不是?否則,也太偷工減料了不是? 說到英文的路牌,很有感觸,許多老外去開高速,都是讓人把沿路會出現的路牌,叫人用中文打印了貼在方向盤上去對照的,我問他們既然路牌都有英文,為什麼不直接看英文呢?原來,中國的那些路牌,即使有英文,也從來沒有考慮過英文字母的特點,在高速上,按照目前的那些標識,以一百多公里的車速,是根本看不清英文字母的。被老外們這麼一說,再仔細一想,倒是果然,在高速上,每個出口的英文都是隨著漢字標在一起的,有些出口帶的翹舌音、後鼻音太多,整個譯名就很長,為了要在一行裡放下,只能減小字號,結果弄得根本就看不清。 再來說譯法,我一直開玩笑說把「西藏路」譯成「Tibet Road」,是犯了「政治錯誤」,玩笑歸玩笑,我們來談談實用性。如果有個老外,看到「Tibet Road」,然後去問路,你說有幾個人會告訴他正確的方向呢?要是上海有條「鐵板路」,那肯定是把他指到那兒去了;那如果老外問的是「Xizhang Road」呢?我猜就算不懂任何外語的老頭老太,也能明白老外到底想到哪兒去了。 國際接軌,說起來是句很容易的話,可做起來真的是很難啊。現在,但凡要收錢,就說是「和國際接軌」,於是有了跨行查詢費、有了排污費、有了最低存款手續費,等等,等等…… 最可氣的是,只要國際油價一漲,發改委立馬跟進,說是「與國際接軌」,我們不說你中石化進口的石油本來就是劣質油,對高純度石油的價格本來根本就沒這麼敏感,就算你買的都是「市場價」的好油,那為什麼國際油價跌了,我們這邊卻「不和國際接軌」了呢? 這不,油價已經連著二個多月持續下跌了,昨天更是跌到了今年的最低點,然後發改委說話了,說「我們要繼續觀望一下,免得油價反彈,中國人民已經被油價弄得太累了。」,甚至發改委的副主任張國寶12日還表示「儘管國際油價近期有所下跌,中國國內汽油價格仍有上調的必要」,乖乖隆的冬,這是人說的話嗎?你發改委每次漲價,不都是和「國際接軌」的嗎?為什麼偏偏到了要跌價的時候,就接不上軌了呢? 發改委,到底是什麼?有網民戲稱為「發財手段不斷改變委員會」。
這篇東西是很早以前就想寫的,一來時機尚未成熟,二來天氣太熱,我也附庸風雅,歇了一回夏,從6月7日開始,到今天9月21日,整整三個月,沒寫過東西。雖然博客上有零零星星的更新,都作不得數。 最近,敗家敗得厲害,買了松下的LX3,Garmin的Oregon 400T,是兩件很酷的寶貝。不過,今天要介紹的,是一件我已經用了一年的東西——Livescribe Smartpen,寫到這裹我去翻了一下紀錄,恰恰是從去年今日開始使用的,算是週年紀念吧? 這是一支神奇的筆,說它神奇,絲毫不為過。首先,它能寫字,廢話, 筆能寫字有啥稀奇?但是你的筆在紙上寫了字,可以變成電腦文檔嗎?或許你會說用掃瞄儀,那我說,還沒有數碼相機拍一張來得快呢! 這支筆可以更快,你只要將它放在U5B的底座上,你寫過的東西就可以立刻變成TIFF、JPG或者PDF了。這還不算,如果你安裝了第三方軟件myScript,那麼只要按一下鼠標,你寫的東西,立馬就變成文本文件,供你修改了!這此文字是純文本的,所以你可以在任何的文本編輯器裡使用,目前myScript支持25種語言,包括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 不僅如此,這支支筆還是一支錄音筆,這本來也沒什麼稀奇,現在錄音筆便宜的只要幾拾元一支,和書寫筆做在一起的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值得如此推崇嗎? 值得的! 我對於錄音,是很想說些東西的,我有用錄音寫作的習慣,不僅僅是採訪,有時也錄下自己的話,變成文字。從卡式磁帶,到採訪機,再到錄音筆,我都有長時間的使用經驗。可是憑良心說,有時錄了幾個小時的音要整理成文字,其中大多數的內宅在筆記上都有,只有特定的幾句話記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用郭德綱的話說,就是「可要了親命嘍」。 在幾個小時的錄音中,找出特定的五分鐘,是一仲絕對頭疼的事。有些人在讀書的時候,也把老師的話綠下來,對照著筆記複習,若老師講了三十個知道識點,你只有一個沒搞明白,怎麼辦?找唄,花幾倍於自學的時間在錄音裡找出來,很勞神傷心的一件事啊! 有了我的這支筆,問題迎刃而解,就拿前面的例子來說吧,只要把筆點到你還沒有搞明白的哪個知識點上,這支筆後會回放當時老師所說的話,你也可以將筆記和錄音倒入電腦,只消鼠標輕輕一點,便可以像電影一般,邊聽邊看了。 還有更神奇的呢,筆中內帶的翻譯,可以在你旅行時幫上大忙,設想只會英語的你,到了法國或者伊拉克,如果你想喝口水,怎麼辦?連畫帶比劃? 現在方便了,你只要用在紙上寫下「water」,這支筆便會立刻自動譯成法語或阿拉伯語朗讀也來,你說神奇不神奇?我戲稱這支筆為「點菜聖筆」! 這支筆目前可以提供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瑞典語和中文普通話共六種語言,雖然預設的只能識別幾十個單詞的六語言多向互譯,但是據官方消息,可以購買相應的翻譯包以擴展其功能。 還有更牛的功能呢,有了這支筆,可以憑空劃上八條豎線和兩條橫線,然後把把筆點在你畫出來的琴鍵上,Smartpen就可以發出悅耳的琴聲,我想喜歡作曲的朋友一定會喜歡這個功能的。 這支筆的功能告一段落了,它其實還有一個movie功能,我覺得沒啥用。 最後,我倒是覺得可以Brainstorming一下,想像一下這支筆的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的: 或許,語言也可以識別,錄和話,直接變成文字。 或許,寫完一行字,寫上一個地址再寫個send郵件就發出去了。 或許,寫完一行字,再寫個大寫的T、直接就上Twitter了。 或許,寫完一行字,再寫個電話號碼,就以短消息發到別人手機上了。 或許,……
飯否自宮了……熱郵到是回來了!
閣主文章一直愛看,博客搬家前就已收藏多年。今日很多網站都暫時歇業,我等也只好看看《1984》了,呵呵。
閣主文筆瀟灑,見識頗廣,所以今天冒昧請閣主有閒時推薦幾家上海灘上味道頗正的吃麵之處,倒不侷限於蘇式。先行謝過!
呵呵,我們可愛的袋鼠黨簡直沒治了……囧
諾大上海,竟找不到一家稱得上「極佳」的麵店,滄浪亭不錯,但是要看師傅心情,而且淮海路上兩家價鈿檔次大不一樣,東面在老成都路上,西面靠近思南路,前者便宜後者貴,但是後者有些特色面是前者不售賣的;鳳陽路的辣肉麵,我介紹過,可以試試。
謝謝推薦,有空去試試,鳳陽路上本來貌似路過看到有兩家都做辣肉麵的
哎,就因為是國外的IP,這兩天都不允許我在國內論壇留言了。
閣主所列的敏感數字,都不知會不會被天朝定為「清風不識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