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好賭,天下皆知。中國人發明瞭麻將,洋人不會玩,就在麻將的角上刻上數字和字母,弄得像撲克一樣。可最後還是不會,衹能把麻將牌堆起來,挑取兩隻同樣的牌取下,比賽取完的速度和程度。 時至今天,中國人依然好賭,凡是短期逗留美國的人,百老彙可以不去,金門大橋可以不游,但那座在一片荒漠中的賭城是必要去瞻仰一番的,當然,多多少少還會留下幾個「朝聖錢」。然而,賭終究不是件好事,輕則輸妻賠屋,重則失地亡國;老祖宗們留下了許多警示和寓言,最著名的要數「沈萬三賭光聚寶盆」了。 中國人的好賭,是從小賭起的。拉樹葉,算是最簡單的賭博了,尚處在原始賭博的階段,還沒有引入「綵頭」的概念。每當秋風乍起,綠葉變黃、黃葉紛落,小朋友們便撿拾許多落葉,搓揉葉柄,挑選老韌且有彈性的留下。 拉樹葉的賭法是兩人互執一片樹葉,雙手緊握葉柄的頭尾,交叉互扯,斷的一方則敗。好的葉子,可以一直贏下去,被叫做「常勝將軍,衹是那時不懂科學,再厲害的「常勝將軍」衹要放上幾天,水份蒸發,就變成又脆又硬,不堪一擊了。 到底,只爭勝負,沒有輸贏的遊戲,不如有實際物質來往的刺激,於是小朋友們用紙做成了括片和彈簧菱。括片的樣子,是只巴掌大小的正方形,正反面對角有線,用四張紙折成;彈簧菱是個立方體,用四條半釐米粗細的多層紙條編程而成。製作這些東西,可要花大心思,從紙張的選擇、裁切到翻折、編織,工序繁多,而衹要稍有差池,做出的東西難看不說,在功能上也會落敗許多。 玩括片和彈簧菱,從二人到五、六人不等,規則是「聚賭人員」分別向牆壁拋擲,受力反彈後,落點最遠的人開始攻擊。攻擊的人執自己的括片或彈簧菱,扔向別人的,不論使用何種手勢,衹要能夠使目標物翻身,就能將其佔有,一旦失敗,則換由他人攻擊,直到最後一個。這種規則,相當有意思,堅持到最後的,往往並不是贏得最多的,非常符合「高級博彩」的定義而和「打擂臺」不一樣。 那個年代,連紙張也成了稀缺物資,草稿紙都是廢紙釘成的,括片、彈簧菱則大多是用廢舊雜誌製作。如果說,這是不用「投資」的「小賭」,那麼玩橡皮筋和打彈子就可以算是「豪賭」了。橡皮筋一分錢可以買三根,「彈子」就是玻璃珠,一兩分錢一個,遊戲規則和括片差不多,橡皮筋是朝牆彈後看誰反彈得最遠,而彈子則是用一小塊擱起的磚頭做為起始的滑道。然後,衹要將橡皮筋彈中對方的橡皮筋,就算贏了,彈子也是一樣。 彈橡皮筋,有兩種標準的姿勢,一種是用雙手拇指食指分別捏住橡皮筋的兩端拉長後依次放手,另一種是伸直拇指和食指,其餘三指緊握做手搶狀,將橡皮筋套在食指的頂端,另一端繞過手背用小指鉤住,衹要小指放開,橡皮筋便被彈出,彈得好的人,橡皮筋可以變成一個圈,在地上又飛又滾。 打彈子,是手握虛拳,用食指將拇指攏起,然後將彈子放在拇指蓋上,拇指發力,打出彈子,水平差的,彈子在地上滾,滾到撞上對方的彈子,就贏了。本事了得的,氣定神閒舉起手來就是一下,那彈子不是滾過去的,而是劃出一道弧張,直接命中目標。這種手法,簡直有武打書裡發鏢的風範。 小時候,真是傻得可以,贏來的橡皮筋從未想到送給女孩子們編起來跳橡皮筋,否則是多麼浪漫的壯舉啊。
飯否自宮了……熱郵到是回來了!
閣主文章一直愛看,博客搬家前就已收藏多年。今日很多網站都暫時歇業,我等也只好看看《1984》了,呵呵。
閣主文筆瀟灑,見識頗廣,所以今天冒昧請閣主有閒時推薦幾家上海灘上味道頗正的吃麵之處,倒不侷限於蘇式。先行謝過!
呵呵,我們可愛的袋鼠黨簡直沒治了……囧
諾大上海,竟找不到一家稱得上「極佳」的麵店,滄浪亭不錯,但是要看師傅心情,而且淮海路上兩家價鈿檔次大不一樣,東面在老成都路上,西面靠近思南路,前者便宜後者貴,但是後者有些特色面是前者不售賣的;鳳陽路的辣肉麵,我介紹過,可以試試。
謝謝推薦,有空去試試,鳳陽路上本來貌似路過看到有兩家都做辣肉麵的
哎,就因為是國外的IP,這兩天都不允許我在國內論壇留言了。
閣主所列的敏感數字,都不知會不會被天朝定為「清風不識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