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聽到廣播裡說,好像是(注意,是「好像」,可以理解為「據說」,免得又有人來抬槓)SMG把前段時間的募捐款項(一部分),買了66架鋼琴,送到了都江堰的學校賑災。個人認為,SMG沒有把這個錢用好,鋼琴太不上檔次了,建議下次改用豎琴,抱著彈,更有情調。 繼續說到了學校,就來瞎說幾句。 昨天陪女兒去買文具,女兒看到文具店裡有卡,教師卡,女兒就買了三張,說是要送給老師;想想現在也真方便,教師節送張卡片就可以了,要是擱在過去,拎一條鹹肉、一串鹹魚去見老師,那叫一個「亂」字,好在過去的老師,沒有那麼多學生。《論語‧述而》:「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可見這「孝敬」兩字,在過去乃是自發行為,不像如今的「贊助」明碼標價…… 我問女兒打算如何送卡給老師,女兒表示只要寫幾個字就可以了,我建議女兒拿著卡去叫全班同學簽名,大家一起簽名,只要送一張卡就可以了,何樂而不為?當然,我也沒忘了我自己,囑咐女兒在卡片的背面指定部位,寫上「豆爸贊助」。 當然,這是說笑啦!既然說笑,我就繼續說下去。我對女兒說「你可以明碼標價,簽一個名一元錢,你想他們自己買卡,要三元錢一張,到你這裡簽一個名,只要一元。這筆生意,乃是雙贏」。女兒說「可是有幾個同學,自己也要送的呀……」 我於是建議小豆搞些市場「動作」,建議她付兩塊錢給幾個「名人」,比如班長之類的,付錢請他們簽,等他們也簽了,別的同學依樣學樣,這生意就做起來了。 前段時間,吃了兩頓飯,碰巧作東的兩家,都想把兒子送到國外去讀書,於是邊吃邊聊,我也有了一些感觸。 這兩個孩子,第一個家中有錢,目前在讀華東理工,小傢伙打扮時髦,愛好攝影,簽證表格填得一塌糊塗,與娘的關係很親密,親如姐弟,一看就是從小寵出來的。第二個家中有權,當然有權就是有錢,目前在讀函授導遊,與父母關係一般,脾氣古怪,內向少言。聽我一點點來說。 第一個呢,可謂時尚家庭,父母從事的行業,乃是最時新的行業,父母都是「久經洋場」的,也帶著孩子出國旅遊多次。按母親的說法「這孩子除了美國沒去過,其它根本不稀奇」。那個男孩子,出國並沒有特定的目的,說白了,就是想到美國去混一圈,好在家中有錢,根本無所謂。 第二個呢,真正的傳統家庭,父居地方高官,集父權、男權於一身,溢於言表,母親呢,基本上就是家庭婦女形象,連普通話都說不明白。他們的兒子呢,在國內就是一個「loser」,高中沒有考取,讀了一個中專,不知怎麼「考入」了一個函授大學,讀的是導遊專業。聽父母說,這個孩子整天窩在家裡,從不出門,在家的時候,唯有上網看小說乃是樂趣。問那孩子為何想去美國,答曰「我就是想去!」 表面上,這兩個孩子差不多,但我看來大不一樣,從那頓飯看出來的。前面那個孩子,十八九歲,席間在座的,年齡都要比他大上一倍有餘,可是小傢伙談笑風生,隨便你聊什麼,他都搭得上,見識不可謂不廣,見解亦不可謂不獨到。這樣的小孩子,在中國而沒有讀好書,恰恰是中國的教育制度不行,快快送出去,或許尙可有救。 第二個小孩子,席間只是低頭看桌,你問他三句,他答你一句,問他理想,他說要做一個涉外的導遊。各位,見過沉默寡言的導遊沒有?一定沒有吧!這個孩子,據家長說讀書還是很「花時間」的,由於函授,一天在家要看七八小時的書,但是當我試探性地問及普通常識,居然沒有一條答得上來的。 席間倒是沒少聽父母相互埋怨,父說母寵著,母說父嚇著,反正自己都沒錯,錯的是別人。而小傢伙則憋了半天,憋出一句「既然你們要管著我,那我就什麼也不做,不做終不會錯」,我想可能這才是他的真心話,從小長大,便照此行事,怎麼都不可能成功的。 這樣的孩子,算是「廢」了,我還有一個故事。 這也是一個孩子,和那兩位年紀差不多,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基本就是體力勞動者,只是工作比較輕而已,比前面那兩位的家長差多了。這個孩子,我在七八年前就認識了,當時在讀初中,給我的感覺就是「沉默寡言」。 後來,那孩子讀了中專,想要有台電腦,他老爸就來尋我幫忙,在閒聊中得知那孩子讀的是「電子工程」,我告訴他老爸,這樣的孩子,應該自己拼裝電腦。無奈那老爸頗有些「見兒子怕」的意思,和我好說歹說,要我幫忙配一台。 於是我在DELL的網站,幫那朋友定了一台,他如釋重負,終於可以向兒子交差了。但是我那朋友沒少來煩我,原因乃是兒子的電腦有了問題,其實那電腦根本就在保修期的,只要打電話給DELL就是了,但是那孩子大概有點「交流障礙」,死活不肯打電話,做老爸的又搞不懂,只能跑來問我。 我便勸他,要放手讓兒子自己嘗試,他說如果他不去幫兒子把電腦弄好,他兒子便讓電腦關著,也就不去用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到了今年,兒子已經在讀大專了。據朋友說,他兒子有次發脾氣,把電腦踢壞了,只能再買台新的。當然,被我一頓埋怨,我總認為,脾氣這麼差的孩子,要給他點教訓,而配電腦這種事,根本也應該是男孩子自己的事,於是我勸我的朋友不要去管這件事了。我告訴那個老爸,如果你的兒子這點小事也不肯自己去幹的話,就讓他沒有電腦用好了! 然而,事態的發展,並非如此。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那個朋友在我這裡碰了釘子,便去找了我們的另一個朋友,一個電腦硬件玩家,於是他位朋友盡其所能,給他配了一台極好極快的電腦出來。 三天後,那位朋友捧來了他給兒子買的新電腦,著實把我們嚇了一跳。外面看著並無兩致,打開機箱一看,內存插槽斷了,整張顯示耷拉在機箱裡,上面凹了下去,而CPU的風扇則是掛在了另一邊。原來,他的兒子要一台原裝機,而我的朋友給配了一台更好的兼容機,雖說「更好」,卻沒有符合他兒子的要求,結果他兒子「一怒之下」,就打開機箱,對著裡面一頓猛踢,給踢壞了,造成損失三千餘元。 居然朋友的嘴上說得很硬,什麼這次再也不遷就兒子之類,其實我們都知道,他把電腦修好了,依然會去「孝敬」,哎呀,怎麼辦呢? 我特地把那台電腦的零部件拍了下來(如圖),也算是「警鐘長鳴」吧。我認為,不管前面的那個有權家庭的孩子,還是這位辛苦父親的孩子,還是及早介入心理治療的好,否則他們必不能真正地立足於社會,到時悔之晚矣! (圖片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