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子晚報》 日期:2011年08月29日 作者:華兆瑛 原文ur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8/29/8745339_0.shtml 我做菜不愛看菜譜。愛美食,但對純技術性的廚師級菜譜一點興趣也沒有。 廚師做菜多半匠氣,蓋因不看書,其實文人最是「知味」,如能把廚師的「技」,加上文人的「趣」,必能自成一家。我無技,但從「文人談吃」中略得真趣,所以把做菜看成創造力的發揚而樂此不疲。 說來好笑,初為人婦,「洗手作羹湯」,居然是捧著一本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亦步亦趨。汪曾祺是美食家,蘇青寫「寧波人的吃」也生動有趣。看多了「文人寫吃」,加之不斷實踐,自能明辨什麼是「演義版」,什麼是可操作版。像有次照著晚報欄的一篇散文來做桃花炒肉絲。特意找來的那點桃花,被水一衝就皺縮在了一起,那位作者還說要切成絲,做出來當然是完全不成樣子,也不好吃。可見有時候紙上談吃,演義的成分會有點大。而比較實用的則是現下邵宛澍寫的「菜話」。他的菜多半是蘇幫菜,家常、親切,合胃口。文字則有一點名士氣。在我床頭,他的那本《下廚記》也快翻爛了,給我做菜帶來不少啟發。 在這潮濕燠熱的季節,懶去菜場。一日翻翻冰箱,有排骨湯一碗、生面三把、小塊牛肉、半盒蘑菇,花盆裡黃瓜結了一條。想起日間看的一本舊書,是劉枋女士的《吃的藝術》,上世紀70年代台灣版,很樸素的淡黃封面,別無裝飾,印著黑字繁體標題。這樣「談吃」的書,看著模樣就讓人喜歡。 那頓晚飯就依著劉枋書中寫的,做了個打滷麵——黃花菜、木耳、香菇、大開洋(家中乾貨常備),泡發揀淨。排骨湯加泡菌菇的水燒開,放上述食料,多煮一會兒,放萬字醬油、白糖少許,下蘑菇片、醃漬過的牛肉片,再打兩個雞蛋倒進去,要攪得又勻又碎,最後勾上薄芡,澆在麵條上。因為有黃瓜,我就融合了炸醬麵的做法,把黃瓜切絲,略醃潷去水分,放蒜粒麻油拌勻,放在面上,成為一色面碼。這份面,全家人都吃得很香。 打滷麵是跟劉枋的書學的,而書是老張的。一共三箱,寄放在我們這兒。老張愛讀書,愛背包旅行,三十多歲走入婚姻後,書劍走天涯的夢想從此塵封,連他祖父的老家具、自己的舊書一起沒了容身之處。曾經有次在南門街頭遇見老張,那時的他尚在戀愛階段,他苦著臉說,女朋友要吃肯德基,他想吃拉麵,於是分道揚鑣各吃各的。可見婚姻的志趣相同,意氣相投是很重要的,最起碼,得願意在一個鍋裡吃飯呀!
你好呀,看到你在我那裡的留言了。
你好呀,看到你在我那裡的留言了。
邵先生我很喜歡你的網站,可否問一下你現在住在美國還是中國?我想知道在美國你也有這樣的雅趣嗎?我認識的朋友在美國生活得都很無聊哎.
邵先生我很喜歡你的網站,可否問一下你現在住在美國還是中國?我想知道在美國你也有這樣的雅趣嗎?我認識的朋友在美國生活得都很無聊哎.
Mrs. Jiang, 我現在在家鄉上海,但我好像不管在哪裡,都能很投入到生活中,活著,不就是為了雅趣嗎?說得俗一點,叫做:不為無聊之事,何遣有生之涯。
Mrs. Jiang, 我現在在家鄉上海,但我好像不管在哪裡,都能很投入到生活中,活著,不就是為了雅趣嗎?說得俗一點,叫做:不為無聊之事,何遣有生之涯。
Wang Jian Shuo, I know him as well! A very interesting blog. He’s friend of my friend. The world is a small village…
Wang Jian Shuo, I know him as well! A very interesting blog. He’s friend of my friend. The world is a small village…
多年前住在荷蘭的時候就喜歡看梅璽閣的菜話,這一算六七年沒有來瀏覽,再次回來還是那種無比欣賞的感覺。我是個絕對的粉絲,太喜歡您的菜,更喜歡您的文筆,最喜歡您的心態。看了這麼多不好意思,要表示一下感謝,所以此處留言。還因為上面他人留言想加一句,我在美國歐洲居住多年,雖然吃不到中國美食,但是日子也能過得幸福。沒有豆腐,但是有各種奶酪;沒有月餅粽子,但是有各種葡萄酒。不管身在什麼地方,都用心體會,總能找到讓人感動的絲絲縷縷。
多年前住在荷蘭的時候就喜歡看梅璽閣的菜話,這一算六七年沒有來瀏覽,再次回來還是那種無比欣賞的感覺。我是個絕對的粉絲,太喜歡您的菜,更喜歡您的文筆,最喜歡您的心態。看了這麼多不好意思,要表示一下感謝,所以此處留言。還因為上面他人留言想加一句,我在美國歐洲居住多年,雖然吃不到中國美食,但是日子也能過得幸福。沒有豆腐,但是有各種奶酪;沒有月餅粽子,但是有各種葡萄酒。不管身在什麼地方,都用心體會,總能找到讓人感動的絲絲縷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