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在家讀拼音,我越聽越怪,總是覺得彆扭,當她拼的時候,是這麼拼的:
聲母(不帶聲調,也就是第一聲)韻母(帶聲調)–>拼出來的音(帶聲調)
打個比方,拼「佛」字,就是:
f (1) o (2) –> 佛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又問了一些朋友,好像普遍年紀大的(像我這樣,35歲),拼的時候,韻母是無調的,而年紀輕的,象minus,則是韻母帶聲調拼的。
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一下?
Related Posts
[7086] 教師節說前道後 議孩子指東打西
上班路上,聽到廣播裡說,好像是(注意,是「好像」,可以理解為「據說」,免得又有人來抬槓)SMG把前段時間的募捐款項(一部分),買了66架鋼琴,送到了都江堰的學校賑災。個人認為,SMG沒有把這個錢用好,鋼琴太不上檔次了,建議下次改用豎琴,抱著彈,更有情調。 繼續說到了學校,就來瞎說幾句。 昨天陪女兒去買文具,女兒看到文具店裡有卡,教師卡,女兒就買了三張,說是要送給老師;想想現在也真方便,教師節送張卡片就可以了,要是擱在過去,拎一條鹹肉、一串鹹魚去見老師,那叫一個「亂」字,好在過去的老師,沒有那麼多學生。《論語‧述而》:「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可見這「孝敬」兩字,在過去乃是自發行為,不像如今的「贊助」明碼標價…… 我問女兒打算如何送卡給老師,女兒表示只要寫幾個字就可以了,我建議女兒拿著卡去叫全班同學簽名,大家一起簽名,只要送一張卡就可以了,何樂而不為?當然,我也沒忘了我自己,囑咐女兒在卡片的背面指定部位,寫上「豆爸贊助」。 當然,這是說笑啦!既然說笑,我就繼續說下去。我對女兒說「你可以明碼標價,簽一個名一元錢,你想他們自己買卡,要三元錢一張,到你這裡簽一個名,只要一元。這筆生意,乃是雙贏」。女兒說「可是有幾個同學,自己也要送的呀……」 我於是建議小豆搞些市場「動作」,建議她付兩塊錢給幾個「名人」,比如班長之類的,付錢請他們簽,等他們也簽了,別的同學依樣學樣,這生意就做起來了。 前段時間,吃了兩頓飯,碰巧作東的兩家,都想把兒子送到國外去讀書,於是邊吃邊聊,我也有了一些感觸。 這兩個孩子,第一個家中有錢,目前在讀華東理工,小傢伙打扮時髦,愛好攝影,簽證表格填得一塌糊塗,與娘的關係很親密,親如姐弟,一看就是從小寵出來的。第二個家中有權,當然有權就是有錢,目前在讀函授導遊,與父母關係一般,脾氣古怪,內向少言。聽我一點點來說。 第一個呢,可謂時尚家庭,父母從事的行業,乃是最時新的行業,父母都是「久經洋場」的,也帶著孩子出國旅遊多次。按母親的說法「這孩子除了美國沒去過,其它根本不稀奇」。那個男孩子,出國並沒有特定的目的,說白了,就是想到美國去混一圈,好在家中有錢,根本無所謂。 第二個呢,真正的傳統家庭,父居地方高官,集父權、男權於一身,溢於言表,母親呢,基本上就是家庭婦女形象,連普通話都說不明白。他們的兒子呢,在國內就是一個「loser」,高中沒有考取,讀了一個中專,不知怎麼「考入」了一個函授大學,讀的是導遊專業。聽父母說,這個孩子整天窩在家裡,從不出門,在家的時候,唯有上網看小說乃是樂趣。問那孩子為何想去美國,答曰「我就是想去!」 表面上,這兩個孩子差不多,但我看來大不一樣,從那頓飯看出來的。前面那個孩子,十八九歲,席間在座的,年齡都要比他大上一倍有餘,可是小傢伙談笑風生,隨便你聊什麼,他都搭得上,見識不可謂不廣,見解亦不可謂不獨到。這樣的小孩子,在中國而沒有讀好書,恰恰是中國的教育制度不行,快快送出去,或許尙可有救。 第二個小孩子,席間只是低頭看桌,你問他三句,他答你一句,問他理想,他說要做一個涉外的導遊。各位,見過沉默寡言的導遊沒有?一定沒有吧!這個孩子,據家長說讀書還是很「花時間」的,由於函授,一天在家要看七八小時的書,但是當我試探性地問及普通常識,居然沒有一條答得上來的。 席間倒是沒少聽父母相互埋怨,父說母寵著,母說父嚇著,反正自己都沒錯,錯的是別人。而小傢伙則憋了半天,憋出一句「既然你們要管著我,那我就什麼也不做,不做終不會錯」,我想可能這才是他的真心話,從小長大,便照此行事,怎麼都不可能成功的。 這樣的孩子,算是「廢」了,我還有一個故事。 這也是一個孩子,和那兩位年紀差不多,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基本就是體力勞動者,只是工作比較輕而已,比前面那兩位的家長差多了。這個孩子,我在七八年前就認識了,當時在讀初中,給我的感覺就是「沉默寡言」。 後來,那孩子讀了中專,想要有台電腦,他老爸就來尋我幫忙,在閒聊中得知那孩子讀的是「電子工程」,我告訴他老爸,這樣的孩子,應該自己拼裝電腦。無奈那老爸頗有些「見兒子怕」的意思,和我好說歹說,要我幫忙配一台。 於是我在DELL的網站,幫那朋友定了一台,他如釋重負,終於可以向兒子交差了。但是我那朋友沒少來煩我,原因乃是兒子的電腦有了問題,其實那電腦根本就在保修期的,只要打電話給DELL就是了,但是那孩子大概有點「交流障礙」,死活不肯打電話,做老爸的又搞不懂,只能跑來問我。 我便勸他,要放手讓兒子自己嘗試,他說如果他不去幫兒子把電腦弄好,他兒子便讓電腦關著,也就不去用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到了今年,兒子已經在讀大專了。據朋友說,他兒子有次發脾氣,把電腦踢壞了,只能再買台新的。當然,被我一頓埋怨,我總認為,脾氣這麼差的孩子,要給他點教訓,而配電腦這種事,根本也應該是男孩子自己的事,於是我勸我的朋友不要去管這件事了。我告訴那個老爸,如果你的兒子這點小事也不肯自己去幹的話,就讓他沒有電腦用好了! 然而,事態的發展,並非如此。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那個朋友在我這裡碰了釘子,便去找了我們的另一個朋友,一個電腦硬件玩家,於是他位朋友盡其所能,給他配了一台極好極快的電腦出來。 三天後,那位朋友捧來了他給兒子買的新電腦,著實把我們嚇了一跳。外面看著並無兩致,打開機箱一看,內存插槽斷了,整張顯示耷拉在機箱裡,上面凹了下去,而CPU的風扇則是掛在了另一邊。原來,他的兒子要一台原裝機,而我的朋友給配了一台更好的兼容機,雖說「更好」,卻沒有符合他兒子的要求,結果他兒子「一怒之下」,就打開機箱,對著裡面一頓猛踢,給踢壞了,造成損失三千餘元。 居然朋友的嘴上說得很硬,什麼這次再也不遷就兒子之類,其實我們都知道,他把電腦修好了,依然會去「孝敬」,哎呀,怎麼辦呢? 我特地把那台電腦的零部件拍了下來(如圖),也算是「警鐘長鳴」吧。我認為,不管前面的那個有權家庭的孩子,還是這位辛苦父親的孩子,還是及早介入心理治療的好,否則他們必不能真正地立足於社會,到時悔之晚矣! (圖片已佚)
[廈門] 物價漲跌拿圖說 做個表格最清楚
2006年3月7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6年8月5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7年5月25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7年10月4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8年6月4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最後一張是我做的表格,最後一列是2008年6月和2006年3月的漲幅,平均漲幅46%,誰說物價沒漲的?不過,據說(又是”據說”)”對人們生活影響不大”,同時,中央電視台說台灣物價指數漲了百分之五,人們”民不聊生”。
江湖郎中
郎中,是上海話,指的是醫生。江湖郎中,是因為醫不好病,只好換地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醫生。所以江湖郎中,也就是江湖騙子。騙子只騙聰明人,笨人是騙不到的,衹有聰明人,才「敢」去上當,傻子不敢。騙子只騙兩種聰明人,一種是爭強好勝、不肯服輸的,另一種則是自以為是、愛佔便宜的。騙第一種人,最好用賭局來騙,無非就是挑起受騙者的虛榮心,比上一比,賭上一賭。 江湖殘局,就是專騙那些「算是會下棋的」,騙子或蹲或站,地上擺張棋盤,紅黑兩方,而且牛得很,騙子這方衹有五個兵,一個士,一個將,對方卻有雙車、雙馬、雙炮,衹是沒有士象卒,早有幾人在那裡看,邊看還邊商量,商量得還特別響,意思就是車馬炮還能贏不了五個兵,行人來來往往,有「算是會下棋的」駐足觀望,看熱鬧的聊得更起勁,衹是「棋路實在是臭」。路人聽了,說那樣行不通,非得這樣走,便要去拿棋走給那兩人看,騙子說「你們聊可以,不下不要碰我的棋」。看熱鬧的和路人為了如何下,險些吵起來,最後,路人終於說服看熱鬧的,看熱鬧的也甘拜下風,就對路人說,你和他下,我們跟著下注。好,看熱鬧的掏錢,路人掏錢,一起擺在棋盤上,路人便「這樣」下,只消幾步,路人便被將死。原來,不管「這樣」還是「那樣」,都是贏不了的,路人回過神來,說你們是「連襠模子」,串通好了騙人,看熱鬧的理直氣壯,說就你這種臭棋,我們輸了錢還沒叫你賠呢,推推搡搡,一鬨而散。這種殘局的特點就是,看上去能贏的棋一定會輸,看上去會輸的棋一定會贏,這本是根據拓撲方法事先算好的,不是靠頭腦聰明就能翻得過來的。 兩條褲腿的接口叫襠,「模子」是上海話,指人,兩個人的褲襠若是連在一起,就是「合穿一條褲子的」,也就是串通一氣的。上海的「連襠模子」,就是北京的「托」,上海話也叫這種人「撬邊模子」,就是普通話中的「敲邊鼓」,也指幫著說話哄人上當的。 還有些賭法,是考驗眼力的,比如騙子左手執紅藍鉛筆各一,右手持一捲尺,不斷套取兩支鉛筆,突然一繞,要人猜出套中的是紅是藍。也有的騙子雙手共執三張撲克,一隻紅桃兩隻黑桃,雙手翻飛一陣,要人押哪張是紅桃。還有的,地上一堆小石子,一隻碗,一根筷子,用筷子撥出幾粒小石子,迅速用碗蓋上,要人猜出石子是單是雙。又有一種,一隻小酒盅,裡面有個報紙下剪下貼起的字片,如芝麻大小,正面是 6 ,反面是 8 ,那人不斷抖動酒盅,小紙片翻來覆去,一會是 6 ,一會是 8 ,然後突然用紙牌蓋上,要人猜出到底是哪個。 這些都是賭博,而且都運用了一些魔術的手法,套鉛筆的竅門在皮尺的繞法上,飛牌更是任何一個魔術師都會的,無非是讓哪張牌先出手的技巧;數石子單雙的,小指裡藏著一粒小石子,開碗的時候可以彈進石堆裡。最厲害的,要算猜 6 或是 8 ,關鍵在於最後取去紙片的手法,若是輕輕移開紙牌,裡面的紙片紋絲不動,若是猛地掀開,空氣的力量正好讓小紙片翻個身。 如此的賭法,其實和眼力無關,騙子要贏就贏,要輸就輸,真要碰上厲害的,騙子便朝東大叫一聲「警察」,趁人往東一望的時候,拿起錢奪路便向西跑,怎麼也追不上的。有人說,十幾個人一起賭,就沒一個追得上的?其實,三個人也好,五個人也好,上當的永遠衹有一個人,其它的都是「連襠模子」,而且那些人都是在受騙人的兩邊,你縱是要追,被「連襠模子」「不經意」地一擋,就再也追不上了。這些人逃出了經驗,甚至以前下象棋的,用的棋盤盒子是鐵的,棋子是吸鐵石的,逃的時候,拎起盒子再逃,棋子全吸在盒子上,非但人可脫身,也賭具也不落下。 騙子都是天才演員,而受騙者衹是蹩腳觀眾,怎麼能不著了道呢?騙子演魔術師是一種,合夥演話劇的更厲害。話劇,是演給「貪小便宜」的人看的,這種騙術,有揀到名表、鑽戒、巨額外幣的,有挖到前秦後漢的銅碗、玉杯、馬踏飛燕的,反正總有件寶貝;至差也是喝可樂中獎的,或是偷到名煙、名酒,急著出手的。受騙者撞上騙子的時候,往往不止一個人,其中一個是東西的主人,他有一個非常動聽的故事,讓那件東西的來源變得合情合理,而且,他還必定處於一個尷尬的境況,使得他無法繼續擁有那件東西;另外兩個人,是想買下那件東西,卻又沒有現錢。邊上的人,不但負責纏住受騙人,把「這是件好東西」的信息,不斷傳輸給受騙人;同時他們還負責向東西的主人討價還價,最後,將價值連城的寶物「三鈿勿值兩鈿」賣給受騙人。這種騙法,是將受騙人作為「最後買家」的騙法,還有一種,是讓受騙人莫名奇妙成了「中間人」的騙法。 依然是主人和想買他東西的人,而且這回有現錢了,即使沒有現錢,也有等值的金銀財寶,可買主死活不信那東西是真的,於是又撞上了受騙人,兩人吵起來,請受騙人作「中人」,答應等生意成了,分給「中人」多少;於是買主將現鈔或是金銀財寶交給「中人」,拿了東西去驗貨。買主一走,當然是黃鶴西去,再也不會來的,賣主就問「中人」拿錢,中人這時才發現現鈔根本就是假鈔,黃金也衹是黃銅,於是非要賠些真金白銀,才能脫身。 這些騙法,真是一如演話劇,有編劇、有導演,有主角有配角,至於望風放哨的,可以認為是「劇務」吧。這些演員的演技相當好,而「撬邊模子」是戲中的關鍵。許多年前,劇作家沙葉新做過一個實驗,他叫人用糠加泥把洋山芋包起來,做成假的皮蛋,邊上放一兩隻剝開的真皮蛋,擺攤在菜場門口賣。然後,再叫人扮演買主,一會兒這個說昨天買了好喫今天再來買,一會兒那個說店裡賣得又貴又沒這個好,結果一會兒時間,就「七噱八噱」騙了許多人,可見「撬邊」的厲害。 「撬邊模子」中最可惡的,是說本地話的本地人,幫著不會說本地話的外地人,去騙同樣說本地話的本地人。今天就聊到這裡,下回我們再聊新時代的高科技「郎中」。其實,衹要每個人都做到不貪不瞋,再高明的騙子,也騙不了你。
太難了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
–奇怪了,我不會啊。
韻母肯定要有聲調了,不然怎麼區別四聲呢?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犯了個很低級的錯誤,果然年紀大了不能感冒,感冒會讓人變傻。
廣,是guang。
掩面而下……….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yule, 我是 f1o1f1o2
yule, 我是 f1o1f1o2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不會
不會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汗。。。。。這麼多comments
表跟shanghai銀講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