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在家讀拼音,我越聽越怪,總是覺得彆扭,當她拼的時候,是這麼拼的:
聲母(不帶聲調,也就是第一聲)韻母(帶聲調)–>拼出來的音(帶聲調)
打個比方,拼「佛」字,就是:
f (1) o (2) –> 佛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又問了一些朋友,好像普遍年紀大的(像我這樣,35歲),拼的時候,韻母是無調的,而年紀輕的,象minus,則是韻母帶聲調拼的。
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一下?
Related Posts
關於新婚姻法的理解與探討
關於新婚姻法,有些搞不懂的地方,請大家就以下的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及法律方面的專業解釋: -------------------------------------------------菩薩的見解是 前提1.借用這樣一個假設,參與討論的不知道的自己性別、出身、家庭環境、教育背景等等,而不是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屁股決定腦袋。2.婦女作為一個群體是弱勢群體,在教育、就業等方面都出於弱勢,而家庭內部的責任的承擔往往落在女方肩上,碰到需要一方犧牲事業的情況下,往往是女方。 目前認為新法有問題處新法第三章第18條,夫妻雙方的婚前財產屬個人所有。舊法則是在結婚8年後,不動產作為共同財產。這就代表,即使共同還貸,只有首付方是產權方,而另一方則只是共同債務承擔方,沒有任何產權。我的觀點是,不管是不是付了首付,甚至不管參與不參與還貸(新法規定了婚內工資獎金都是共有財產,新法第三章第17條),都應該成為產權共有人,當然,可以加一個結婚年限的限制。新法中沒有找到一方未參與首付,無產權,但作為共同還貸人,作為共同債務的房貸未還清,在離婚時相應的補償該如何計算。這個期間可以做的手腳太多。即使有確定的補償金額計算方式,誰來強制產權方支付。 結論在沒有達到平等前,奢談人的超越性別的平等是假平等真歧視,現狀下女性作為整體是弱勢群體,所以婚姻法應該有意識地保護女性群體,這個論點可參照美國對美裔黑人的態度,雖然美裔黑人有中上階級,美裔黑人中甚至還出了奧巴馬,但是不能否認美裔黑人整體是弱勢群體。 我認為新法違背了這一原則。 ------------------------------------------------- 1. 豆爸對新婚姻法的理解是 如果說100萬的房子,首付了30萬,兩人共同還貸了70元,現在市值500萬的話,新婚姻法對於離婚情況的分法是首付方拿 500萬x30%+500萬x70%/2=325萬非首付方,拿500萬x70/2=175萬 請問豆爸的理解對不對 2. 王二認為新法舊法都是男女平等的,所以是對的。豆爸認為男女之間是不平等的,所以平等的婚姻法是有失偏頗的。能不能請0G在法理上談一談法律是絕對公正原則呢,還是傾向弱者原則之類的? ------------------------------------------------- 王二的問題,還是基於王二認為新法舊法都是基於男女平等的: 1. 假設有別人所說的弱者同情原則,那麼如果某些男人處於弱者,又比如鳳凰男和孔雀女,那麼離婚時判決要保護女人,還是保護男人?2. 假設你們所說的弱者同情原則,那麼你們所同情的女性是所有全中國女性,還是只針對比如貧困地區和未受過教育的女性(簡單列了幾個看起來像真弱者的例子,無法細化)。 (菩薩認為這個問題並不合理,具有誤導性,帶有誘導性的偏激問題 將女性屬於弱勢群體這個整體概念 和男性中也有弱者這兩個概念偷換)3.假設你們所說的弱者同情原則,那麼有一家富人有十套房,而隔壁鄰居溫飽都成問題,法律是否允許均他們兩家的貧富?如果不可以,為何婚姻就可以?4.婚姻中有經濟補償是出於道義或者社會的什麼原因呢?比如對家庭的勞動付出,情感付出等等.這個是開放性問題.
嘆國人素質低劣 亟呼籲博館收費
8月15日,全國哀悼日,上海氣溫38度以上。上海博物館,人山人海,南門北門目測距離都在200米以上,最終放棄入館。 9月19日,全國中秋換班日,氣溫33度以上,雖然大家都上班,但是上海博物館門口依然有大量人員排隊,排隊三刻鐘,入館。 10月3日,國慶第三天,武漢氣溫30度以上。湖北省博物館,人山人海,GPS測定排隊長度約400米,隊伍在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無隔離欄,險像環生。 10月4日,同事到上海博物館,看葉卡捷林娜二世藏品特展,親眼目睹某民工打扮模樣人物,咳嗽後隨地將痰吐在名畫前的地上,隨後被旁人指責,喚來保安,勒令其當場擦除,後被扭送出館。 10月5日,國慶第五天,武漢氣溫30度以上。湖北省博物館,依然人山人海,中午在餐廳用廳,坐無坐處,遍地食盤、垃圾,幾與火車站廣場相仿;領餐之時,插隊加塞不計其數,忍無可忍,呵斥後稍有收斂。 10月5日,下午三點,湖北省博物館主樓前階梯上,上百人「靜坐」,無它,館內沒有多餘的可供休息的位子了。 10月5日,下午四點四十分,湖北博物館的保安將所有觀眾趕出主樓之外,四點五十分,又態度極其惡劣地催促尚在廣場上人們快速離開。 博物館內,用劣質相機乃至手機拍照的不計其數,閃光燈此起彼伏,屢禁不止。 武漢省博物館楚文化展館,采銅冶銅實景模型,被投擲無數硬幣「祈福」。 10月5日,湖北省博物館,問車馬坑的現場保安九連墩展館在何處,支吾不語,再三問,再三不答。後至服務台問,方知撤展,方悟保安根本就沒聽明白。中國博物館的保安一問三不知,連某個展館在幾樓都呆若木雞,與之相比,國外博物館的保安,對藏品可謂如數家珍。 去年秋天某日,上海博物館,有數名穿著睡衣抱著襁褓嬰兒的遊客,不進展館,只在大堂乘涼。 …… …… 這就是目前中國博物館的現狀,在我們的記憶中,以前的博物館還是可以的,為什麼現在竟至亂成如此呢? 原因來自於一份文件,這份文件是在2008年1月23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下發的,首先請注意一下各個主管部門的次序,國家文物局排在最後。 這份文件的名字叫做《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段: 「博物館、紀念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是黨的十七大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實踐,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手段,是進一步提高政府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積極行動。 」 恕我淺薄,我實在看不出諸如上海博物館和陝博、鄂博、豫博之類的大型博物館的藏品,從哪一點可以體現出「社會主義文化」來,那些精美的青銅、磁器、玉器、瓷器,哪一件不是體現了封建主義乃至奴隸社會的繁華,其中的珍品別說社會主義階段哪怕到了共產主義,也再現不出來,又和那「社會主義文化」哪裡沾邊呢? 我在此要積極地呼籲博物館恢復收費,試問現在博物館的混亂程度,有幾位七十歲以上博學多識的老人「願意」並且「敢於」再到中國的博物館去?在三十多度乃至四十度的高溫下,又有幾個體弱多病的文物歷史愛好者可以堅持上一個小時排隊而不倒下? 當然,也有人提到了博物館是公共資源,應該每個人都有共享的權利,那麼我想說,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共享的權利,所以不收費排長隊的做法,是剝奪了老年人、體弱多病者乃至時間稀缺者的權利。 另外,「共享」的是文物資源,而非空調資源以及場地資源,上海博物館免費伊始,便有大量的老頭老太天天趕去「孵空調」,甚至於在博物館大堂做起「甩手操」來,既然中國不配共享如此的好東西,那就不要盲目地學國外來得好。 還有,要知道博物館實行免費之後,國家要投入大筆的錢,在《通知》裡也體現了這一點。這是教育的開銷,應該用到刀口上去,在中國這個小學依然要靠「希望工程」來建設的國度,這些錢完全應該先滿足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要求,請問是讓更多的人讀小學、識字擺脫文盲要緊呢?還是讓城市以及周邊農村的人看到文物來得重要? 的確,公共資源應當儘量開放,公園就完全應該免費,可我們的武當山、太行山、武夷山、天目山,哪個不是大公園?哪個不是收巨額入山費的?這些山難道不是國家的? 一個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的地方,卻要實行博物館免費,根本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寫於諾貝爾和平獎頒發日。 上海博物館門前的隊伍,當天近40度 上海博物館門前的隊伍,當天近40度 武漢湖北省博物館門口的隊伍 武漢湖北省博物館門口的隊伍 武漢湖北省博物館門口的隊伍…
太難了
這樣一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特別當這個字是第二聲的時候,照這種拼法很容易拼成第三聲.
–奇怪了,我不會啊。
韻母肯定要有聲調了,不然怎麼區別四聲呢?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漢語拼音的韻母都是有聲調的
而一個字的聲調就是根據韻母來的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不太明白,已經忘了自己學拼音是怎麼樣的,好像是先學會了普通話,再來學拼音的,很少會這樣拚,一般都是考試歸考試,說話歸說話,就好像英語裡的音標和發音也不盡相同一樣
小學生學母語這麼形而上學的,真是難為小豆子了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豆子的拼法是對的。我也比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學的來著,但是因為教兒子中文,把漢語拼音也又學了一遍。韻母都是帶音調拼的。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小時候學的時候韻母有聲調的,不過也就是隨便學學,本來就會說普通話。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我怎麼記得我小時候學拼音好像聲母韻母都不發音,然後拼出來的時候再加上音調。
小時候還分過兩個班,一個是什麼傳統班,一個好像是試驗班,打個比方,拼廣,傳統班就是k+u+ang廣;試驗班就是k+uang(音汪)廣,在拼得時候聲母韻母都是沒有音調的。
反正我們的漢語拼音總得來説就是個失敗的實驗作品。
犯了個很低級的錯誤,果然年紀大了不能感冒,感冒會讓人變傻。
廣,是guang。
掩面而下……….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我們小時候學的都是不帶聲調的。兒子家長會我還特地問過語文老師,老師說現在都要求孩子讀後面的韻母時都帶聲調,說是為了降低孩子學拼音的難度。
yule, 我是 f1o1f1o2
yule, 我是 f1o1f1o2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太深奧了, 偶要問一下女兒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按我的拼法 FO 2個都是第一聲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彷彿…依稀…我記得,我當時也是帶調拼的。。
嗯,我還年輕,俺是80年代的新鮮人。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我學的時候和小豆子一樣,帶聲調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分開念的時候沒有,最後要加在一起的時候再給音調的呀!我記得是這樣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貌似韻母是有聲調的吧~
阿拉那時候語文老師是本地人,喋杯杯噎杯杯教過來。
很汗的~
不會
不會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我記得我們當時學的時候都沒聲調,應當不是第一聲就是只有前綴。。。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應該有兩種拼法,小豆子的是正確的, 我小時候就學的這種。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不管是學聲母還是韻母,都是平聲的,就是第一聲,也就是有的朋友說是不帶聲調的,但是在具體的漢字裡,就應該帶聲調了,這對普通話的練習是有好處的.就跟拼讀英文單詞一樣就應該帶出重音和省音等等.我個人認為讀拼音按照 f (1) o (2) –> 佛這種讀法是不好的,小孩子習得任何語言,首要的是靠聽,循序漸進,應該完整地念出來會更標準和流暢.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年紀比你還長,也搞不拎清.但好像聽參加過普通話考試的同學說起過,應該是小豆子這樣的讀法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我們小時候拼的時候是先不帶音調,拼出來後再帶音調的,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改了,改為韻母帶音調拼。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普通話中聲母+韻母,韻母是帶聲調的。而同音異聲是區別字的基本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四聲。
樓主說的「字如果是第二聲容易讀成第三聲」的說法是錯誤的。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這有啥好討論的。我表弟表妹讀拼音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麥子的麥, 他們拼起來是,母愛麥
(部分評論已被屏蔽)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是的,我學的時候是聲母韻母都不帶聲調的,但是後來改革了,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我小時候不帶聲調拼讀的。
其實那樣子更好。
實際上拼讀都是音節整體認讀的。
汗。。。。。這麼多comments
表跟shanghai銀講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