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梅璽閣食話 [上海] 筱面村西北風味 叫西貝名字奇怪 by Yule Show 12/13/2009 (2009年12月5日,西貝筱面村天山店,點評網鏈接,店家主頁) 這家店開了挺久了,可能是受中國文學的毒太深,總覺得一家店叫「西貝」的店裡面的東西也正宗不到哪裡去。後來認識了一個來自大同的朋友,他介紹說西貝的味道不錯,於是有了想吃吃看的念頭。 就這樣,我們去了西貝筱面村,吃了西北菜,東西味道還算挺正宗的,但是一隻「烤饃」賣到八元,我戲言到:「這種價鈿,到大同去賣,勿要吃耳光啊?」 這份筱面是17元,不帶調料的,調料另售
[上海]維揚大菜新鎮江 April 24, 2004 上海的新鎮江酒店,在江寧路南京路,與梅龍鎮伊勢丹以及中興泰福相對,去年重新裝修,如今煥然一新,時尚中顯得雅緻,菜式推陳出新,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家店。 飯店二樓到四樓共三層,有電梯可乘,一樓有迎賓小姐安排座位,但建議先定位,定位時要求靠窗的位子,可看南京路景色,特別入夜以後,可見華燈幫斑闌,車燈成行,著實可謂新上海一景。 新鎮江以維揚菜係為主,近年來又博引眾長,開發出一些其它的好菜來。燉品也很好,而且價格公道。可能是附近涉外寫字樓多的原因吧,該店還有鵝肝醬、芝士焗蝸牛等西式菜餚,可以迎合不同人士的口味。衹是中國飯店的通病這家也不例外,質量控制有待提高,一道好菜每回滋味有所不同,有些還有「每況愈下」的趨勢。淮揚菜中的「清燉獅子頭」更是不過爾爾,比起閣主家自制的,要差好多。 我們一頓飯,四個大人四個小孩,三個冷菜,四個熱炒,二道點心外加四盅燉品,飲料有烏梅汁以及啤酒,總共429元,可謂不賤不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服務員有點手忙腳亂,估計還待培訓。 圖一 餐前小碟,一式兩份,共收6元 圖二 拌雙筍,KFC也有的那種,極漂亮,記得是12元,推薦指數:7 圖三 拌黃瓜,酸辣,滾料片出,這回吃的,要比以前的差許多,甚至連擺放都不到位,推薦指數:8 圖四 熗腰片,味道調得很好,無奈腰片老硬腥臭,不推薦 圖五 蛋撻,20元錢半打,樣子不錯,味道不知,因為全給小朋友們吃掉了 圖六 乾炒牛河,20元,上桌極漂亮,味道也很好,放了一點點洋蔥,恰到好處,衹是肉少,推薦指數:8.5 圖七 大煮乾絲,一般,沒有想像中的好,推薦指數:6 圖八 燉品,裡面真的有一衹完整的海馬,燉牛雙寶28元,女眷們吃的是綠豆百合燉田雞,25元,推薦指數:8.5 圖九 芝士焗蝸牛,32元,極美味,蝸牛又很嫩,比季諾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推薦指數:9 圖十 配蝸牛的面包,脆脆小小,想得很周到,吃完可以再點 圖十一 水晶餚蹄,38元,兩道正宗的維揚菜都比想像中的差,這蹄膀不夠酥爛,且毛都沒有拔盡,推薦指數:5 圖十二… 04/24/2004
[上海回憶]地震要來了 前幾天朋友圈在傳幾張照片,其中有一張是一大群男的,大都光著上身,下身穿條短褲,甚至還有連短褲都沒穿的,他們站在一個小小的廣場上,燈光昏暗,臉看不清楚,衹看得到後背;又有一張照片,是個光腳的姑娘,身上包著條被子,樣子很有趣的;還有張照片,是一群女的,衣著祼露,同樣燈光昏暗…… 有朋友說,這是哪裡掃黃打非吧?還真不是,各位什麼時候看到對象們被公安控制住後,還人手一個手機,低頭掃微信的?這套照片說是前幾天四川宜賓地震的時候,成都某小區提前幾十秒發佈了地震警報,小區居民聽著倒數聲抓起細軟就下了樓的情形。 說到細軟,這裡也有幾個小故事,據說有位家中養了二隻貓,那位一聽警報,嚇得抓起一隻貓就躲進了浴室,等後來虛驚一場出了浴室,花了很多時間,賠了好多零食,才哄好當時被「忘」了的另一隻貓。又有一位,腦子就清楚多了,一聽警報,一手抱起貓,另一手拎著包十公斤裝的貓糧就下了樓,你想這位有多厲害,人要喫的總會有辦法,在這種均價三萬的成都高檔小區,救援並不會等待很久,可再好的救援也不會帶著貓糧來吧?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大型自然災難或者說自然現象有種特殊的恐懼,其中又以地震和星相為甚。「三川竭,岐山崩」崩了個周幽王;「熒惑守心」就更厲害了,不但守掉了漢成帝,就連秦始皇、漢高祖也是熒惑守心之後就駕崩了的。 時間回到1976年,上海過了一個「地震要來了」的夏天。上海話有趣,上海不說「要地震了」,而是擬人他的說「『地震』要來了」,其實和「冬天要來了」是一樣的意思,衹是春夏秋冬是有規律更替的,可「地震」這玩意,可說不起,但是「它」依然要「來」了。 那一年,唐山大地震,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可比「岐山崩」恐怖多了,連紅太陽也隨著墜落,能不恐怖嗎?不過我說的故事,地雖陷天尚末崩,那是1976年的8月,大地震的事已經傳到上海了,由於當時新聞渠道的不暢通,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其烈度和慘度都遠遠要超過事實,雖然事實已經是人間地獄了…… 在傳說中,唐山就沒有人活下來,甚至整個城市就沒了,地上開了道縫,又合上,然後什麼都沒有了;又有傳說,說那是美帝國主義的陰謀詭計,那時不都這樣嗎?極左思路當道,發大水了是美帝國主義的氣象武器,傳染病流行是生物武器,地震了是地質武器;可惜美帝國主義不學好,又發明了許多武器,現在大家錢不夠用是美帝國主義的金融武器,東西不好喫是美帝國主義的轉基因武器,這武器高級,轉基因武器可以認準黃皮膚黑頭髮下手,老外哪怕在中國喫飯也沒事。 1976年8月,上海民間一下子傳出了各種預報地震的土方法,甚至到了現在,這些方法依然流傳甚廣,其中又以「地震雲」、「井水渾」和「動物閙」為三大特徵,這三大類又能分成十幾個小類,據說其中有很多占卜法已經申請了專利了,噢,對不起,是預測法,不是占卜法,預測法到專利局申請,占卜法可能要到民宗委登記。 那段時間,這三大特徵在全上海的所有地區上演,夏天嘛,每天的晚霞都是通紅的,可在全上海人的眼裡,那就是地震雲了;至於井水,那時城裡雖然已經用上自來水了,但還是有許多井,夏天浸個西瓜呀,「做人家」的主婦洗洗衣服啊,都用井水。你想呀,又浸西瓜又洗衣服的,它能比自來水還清嗎?於是今天這個說井水渾了,明天那個也說發現井水不清了,傳來傳去的,還能太平嗎? 再說這動物閙,上海那時野狗野貓倒真是不多,有也被喫了啊!別以為那時的上海人素質有多高,在那個年代,不偷喫鄰居家的雞,就算是道德高尚的了。對了,那時家裡養雞養鴨的很多,以至於若乾年後還有了個「城市禁養家禽」的運動,以後有機會會聊到的。不但養雞養鴨,養貓的也不少,抓老鼠用,那麼熱的天,雞鳴鴨叫老鼠躥貓咪上房,能不覺得閙騰嗎? 於是乎,全上海就傳開嘍——地震要「來」了,可什麼時候來?誰也說不準。反正不管來不來的,有備無患唄,要打有準備的仗嘛!那時可不像現在,有各式各樣的災害應急預案,也有各種對居民的預防指導。那時可都沒有,就知道幾件事,地震會坍房子,會斷水斷電。 斷水好辦,有浴缸的家庭,先在浴缸裡灌滿水唄,沒浴缸的家庭,反正盆啊壺啊鍋啊全都拿出來放滿水;至於斷電,大家都覺得沒啥大不了的,那時也沒空調也沒冰箱,用電無非就是點燈,有個電風扇那算是大戶了,而且多半還是解放前傳下來的貨,還是華生牌的,擦得鋥鋥亮。那時的上海人不怕停電,因為經常停電,家家戶戶都有常備的蠟燭,有個手電筒又是大戶了,那種長長的亮亮的鋼宗電筒;手電筒最大的用處是點亮了找火柴和蠟燭。 至於坍房子,住好房子的人家,沒覺得自己的房子會坍,反正「響應號召」備點水應應景;而住那種老式房子或者棚戶區的,可真把坍房子當回事,那些房子,平時大車子路過還吱吱嘠嘠響呢,別說地震了,就是勞動人民一齊跺個腳,沒準也坍了,不過,住這些房子的都是勞動人民,勞動人民可不為難勞動人民。 怎麼辦呢?還好是八月,上海的八月多熱呀,本來上海人就有乘風涼的習慣,就是太陽落山後,在街上在路燈下乘涼,有下棋的有打牌的,你看那些美食書上說鄰居們拼桌喝啤酒喫帶魚剝毛豆什麼的,那是後話了,1976年時能喫飽不錯了。越是人均居住面積小的房子,其它條件也差,通風散熱跟不上,越是喜歡上街乘風涼;越是人均居住面積小的房子,孩子也越多,否則也不會人均越來越小呀,整個區域,孩子們互相都認識,到了乘風涼時,小孩子們玩閙,男人們打牌吹牛,那時還不叫「豁胖」,大家一樣瘦,還沒「胖」起來,女人們呢,家長裡短聊唄。 一般來說,乘涼的,也就是到個十點十一點,大家也就散了。可是「地震要來了」呀,於是那年大家都不回家,帶條毯子,乾脆睡在街上,等第二天天亮了,再回家刷牙洗臉換衣服上班。 說來也有趣,大家都班照上飯照喫,該在房裡進行的活動依然進行,好像大家都一致表決通過了地震衹會在晚上來似的,好像大家覺得衹有在睡著狀態的地震才是可怕的,清醒的時候根木不可怕,人定勝天嘛,於是,大半個上海城的人,在馬路上睡了一個月,等到夏天過去,大家也就忘了這回事。 對了,夏天過去,要開學嘛! 不對,那年的夏天,沒學開,或者說,沒有好好的學開! 1977年,夏天,地震「又」要來了,大半個上海城的人,在馬路上睡了一個夏天…… 1978年,夏天,地震「又」要來了,大半個上海城的人,在馬路上睡了一個夏天…… 我不知道這個「地震要來了」的恐懼或者說傳說是到哪一年停止的,就在前不久,我小學的體育老師說他依然清晰地記得我對他說:「張老師,儂快點拿鈔票用用光,地震要來了!」 我是1978年入學的…… 06/19/2019
[上海]服務很好的舒友海鮮大酒店 服務很好的舒友海鮮大酒店 2004年3月21日 舒友海鮮大酒店滬青平公路店 昨天做了一回蝦爬,夫人說味道雖美,不夠正宗,決定今天帶我去喫一回正宗的。下午帶豆子看了個展覽,就準備找家海鮮館子,本來打算去銅川路附近的自買再加工的館子,後來想想來迴車錢也得六七十,能點上兩個菜呢,於是出發去滬青平公路的金粵漁村大酒店。其間還考慮過去慎業老闆娘大酒店,可覺得那是寧波海鮮館,做蝦爬可能沒潮洲菜館好。 上海著名的潮閩海鮮樓有舒友、振興、金粵漁村、笠笠以及東駿等;寧式的有慎業老闆娘、豐收日等;東駿在淮海上,以前非常喜歡去;振業曾經在滬青平公路上開過一家,我們也算是常客,衹是現在已經關了;笠笠的廣告很大,什麼一元一斤、八元一斤的甚是誘人,然而要你買到一定價格,才能享受。慎業老闆娘和豐收日是寧式的海鮮酒樓,有跳魚、龍頭烤之類潮閩酒樓沒有的東西,最特別的是:有上海禁售的毛蚶,不過,如果你不認識店家,是不會賣給你的。 等到了金粵漁村後,發現已經關門大吉,於是去了隔壁的舒友海鮮大酒店。去的時候,天正下著淅瀝小雨,進門之後,酒家就送了豆豆一隻洋泡泡(汽球),同時收走了手裡的傘。 坐下停當,上了功夫菜,不夠苦。然後,一起去點菜,滷水燒臘櫃居然沒有金錢肚和燒鵝,衹能作罷;在冷盆攤了色拉蛋捲和風鵝。海鮮酒樓裡一般都養著許多活物,也是豆豆最喜歡的地方,我們點了菜,回位子坐好。 豆豆在上完熱菜之後,跑來跑去,高興得不得了,我和夫人分別帶著她看了一次魚,這個小家夥,看到大魚和被拎出水的龍蝦,逃得遠遠的。一頓飯喫了一個半小時,二個冷菜、六個熱菜、三道點心、一瓶和酒、一罐椰奶外加一個火龍果,共計269元,喫得我非常飽,也非常開心,而且享受到了非常周到的服務。其間服務員換了很多次盆子,服務態度非常好,幫著點煙、倒酒,而且服務員之間講話,也常說「謝謝」,給人的感覺相當不錯。特別是領班,還教了我這個「洋盤」如何剝蝦爬,這樣的服務,我還是第一次碰到。最後臨走的時候,夫人帶著豆豆淨手,我在大廳等著,服務員又倒來一杯茶給我。真的感覺很好。 圖一 色拉蛋捲,蛋皮裡一層層地捲著蛋黃醬,包上肉鬆、黃瓜和蟹肉棒,味道非常好,唯一美中不足是每個卷的大小長短,有點不夠一致。推薦指數:8.5 圖二 風鵝,由於沒有燒鵝,退而求其次點了這個,記得是25元,味道一般偏上。推薦指數:6.5 圖三 白灼海瓜子,55元一斤,半斤起售,雖說白灼,還是有生抽的,味道尚可,不夠入味,海瓜子不夠肥。推薦指數:5.5 圖四 蒜蓉粉絲鮮貝,10元一隻,不夠入味,鮮嫩倒是可以。最奇怪的是,第一回上來兩隻,我的那隻衹有蒜蓉和粉絲,居然沒有鮮貝,跟領班說了,換了一隻。推薦指數:7 圖五 這就是那隻衹有粉絲的鮮貝 圖六 椒鹽多春魚,2元錢一條。加了奶精做的,味道有點怪,主要是日式烤多春魚吃慣了,推薦指數:6 圖七 蝦爬,今天就是為了這個才來的。48元一斤,要了半斤,吃了半天,真是沒什麼肉。推薦指數:7 圖八 烤生蠔,16元一隻,味道不行,而且上菜、把蠔夾到我們盆中、撤盆,不到半分鍾,讓人猜想那朵花要拿下去再用。推薦指數:4 圖九 上湯蘆筍,好像吃飯總要點道素的,25元一盆,很不怎麼樣。推薦指數:0-2 圖十 廈門麵線糊,放了豬紅和豬雜,味道很不錯,而且很精緻,我一吃完,服務員就替我盛上,我就是被這個給灌得橕飽了。推薦指數:8.5 圖十一 棗泥拉糕,2元一塊,兩塊起售。軟而不夠甜,不夠香,推薦指數:4… 03/21/2004
親愛的老邵,你的食物照片拍得太漂亮了,能透露一下相機的牌號和型號嗎?
這是一台小機器拍了,Lumix LX3,本站所有照片(除了不超過10張轉載之外)都有EXIF信息的,最近幾年的大多數還有geotag,標註出所在位置。
是莜面,不是筱面啊,lz
深圳的西貝酸奶賣9元,貴一元。
另請問,大同的朋友是不是姓「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