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6 廈門 梅璽閣食話 [廈門] 物價漲跌拿圖說 做個表格最清楚 by Yule Show 06/10/2008 2006年3月7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6年8月5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7年5月25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7年10月4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8年6月4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最後一張是我做的表格,最後一列是2008年6月和2006年3月的漲幅,平均漲幅46%,誰說物價沒漲的?不過,據說(又是”據說”)”對人們生活影響不大”,同時,中央電視台說台灣物價指數漲了百分之五,人們”民不聊生”。
Something with new Internet life I purchased my 4th Mac computer, from the first iBook G4 to iMac, Macbook and now the Macbook Pro. The life is getting easier and easier with synchronizing, with me.com… 05/30/2010
[成都]雅奉茶附庸風雅 著漢服兩頭不著 04/22/07 成都難得一見如此的好天,竟是豔陽高照,以前我每次到成都,都是昏昏沉沉的悶熱天,雲很低,沒有太陽,濕濕潮潮的,難怪成都女生的皮膚,都特別地好。 下午,便在豔陽中,信步來到文殊院,文殊院很大、很乾淨,是四川省佛教協會的所在地。門票不貴,地方更是寬敞,一進進的有許多殿,慢慢逛逛玩玩,倒也不覺得熱。還有一點好處,文殊院的人並不多,三三兩兩的,在繁鬧的成都,有這麼一個清靜的所在,倒也不容易。 最後一個院落,很大,奇怪的是,有許多的人,像是在搞什麼法事。院落中擺放著許多地墊,地墊上有座墊,有水瓶,每個地墊上,還有一具茶壺,四隻小茶盅,奇怪的事,地墊上都沒有人坐著,茶盅裡也沒有茶,看來不像施茶活動。我正口渴呢,不過這麼小的茶盅,看來解不了渴。 仔細一看,邊上的廊房前掛著一條橫幅,寫著”世界奉茶日”,原來是”奉茶”,不是”施茶”,據說在每年五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全世界會同步地舉行這個”奉茶”的活動,橫幅的落款,是一個叫做”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這算什麼組織?一個推廣協會?所有的會員都是”推廣”愛好者?在我想來,推廣協會的作用應該和CEO差不多,他本人不必是這家的公司的用戶,甚至可以喜歡競爭對手的產品,他只要負責公司的營運和管理,這才是”職業經理人”的風範,那麼”職業推廣人”,應該也有這個水準。 稱之為”地攤”吧,更貼切一些,我留心觀察,所有地攤用的茶具,都是不一樣的,相當精緻,絕非常人之品,而用的包,都是雙肩背的綠色包,上面有”陸羽”的字樣,用的水瓶,大多都是膳魔師的真空大水瓶,真夠奢侈的。奇怪的是,人們都三三兩兩地聊著天,沒有在沏茶,這更打消了想”討杯水喝”的願望,不過倒是增添了我的好奇心。 突然,院落的中央,有個姑娘用話筒喊起話來,說是請大家入座之類的,於是人群紛紛散開,坐到地攤上。坐姿各異,煞是好看,有趺坐的,有跪坐的,有蹲著的,也有側坐的。可憐一眾成都女生,短裙加上低胸大領的衣服,真是叫怎麼坐都坐不好。 大家紛紛開始泡茶,主持人說”請將茶按順時針,奉獻給你左邊的三位”,於是大家紛紛站起,場面那叫一個混亂,有人”嚴守崗位”,等著別人送茶過來,有的”身先士卒”,捧著個茶盤一路送將過去。有幾位好像很懂禮義,”裝”作謙恭,低著頭,一個個位子上先鞠躬,後坐茶,只是光顧低著頭,根本就不管位子上有沒有,一律鞠躬,知道的知道是在奉茶,不知道的,還以為什麼巫術呢。 你想,成都是一個坐在竹椅上喝茶,吃瓜子隨便往地上吐的地方,居然出現這麼一群人,是不是有點格格不入。看他們喝的那些茶,有普洱、有龍井,都是好茶,這根本不是成都的精髓。 我想,這種活動,根本就應該放在”天福茗茶”的門口去舉行,絕不應該在廟裡沽名釣譽嘛,我佛慈悲之心乃是照應萬物的,無貧無富,可這架勢,哪是窮人們玩得起的啊?我很有心想使一個壞,去找四個搪瓷小杯子,而且要破破的,裡面的鐵露出來的那種,泡上一”銅吊(壺)”的大麥茶,或者是決明子茶,用我的破搪瓷杯大麥茶,來換他們的精瓷普洱,我想在場面上,這些自詡為有愛心的人們,肯定是會和我換的,但是他們的心裡,多半比吃了蒼蠅還要難受,這些人,就該這麼治。 這樣的活動,哪怕放在文廟,也比放在佛廟好,佛廟本來就”禁高聲”,居然還有大話筒來主持,進行這種從表面到骨子都透著虛偽的活動,不只佛會如何地想。就算你們要在佛廟裡搞,搞這種高雅的活動,但請不要忘了還有我種口渴人,你們能不能就放個保溫桶,泡些茶葉末子,讓我解了渴再說啊? 文殊院裡其實是有茶室的,茶室在一片小樹林中,雜亂地擺著小方桌,每張方桌邊,都有四五六七隻竹椅子,人們三三兩兩懶洋洋地坐在那裡,喝茶、打牌、吃瓜子,這三件事,是成都茶館的風景,那樣的生活,讓人看著就舒服,為什麼?”不累”!不管生活貧富,只有”不累”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在成都的茶室裡,你才能感受到”幸福”,而在那”奉茶會”上,怕是連自我都早已迷失了。 第二天,看報紙,原來也是在”五月的最後一個週末”,成都還搞了一個女孩子的”成人禮”,大家穿著漢服,舉行了一些什麼”及笄”的儀式,現場我是沒看到,不過在報紙上看到了照片 ,真是所謂”不倫不類,有辱斯文”。 別的不說,就算是漢服鼓吹者,自己也沒搞清,這漢服一物,到底是”漢朝”的服裝,還是”漢族”的服裝。若說是漢朝的服裝,那麼”身體髮膚,來自父母,不得絲毫有損”,這些傢伙,留個短髮,也敢穿”漢朝”的服裝,是為大不孝也,不信你去看,所有的男生,都是短頭髮,還想穿著長袍大褂招搖過市,真是服了他們了。他們到底想宣揚什麼呢?難道展示”不孝”,也叫宏揚中國文化?況且,這完全是被扭曲了的中國文化,別的不說,就是衣服的料子也不對,你用現代化的織染料子,根本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也有人說,那是”漢族”的服裝,哼哼,更不對路了,漢族始終是個包容大度的民族,也始終是個發展的民族,說實話,在如今的”漢服”上,我看不到絲毫的”發展”,也看到一丁點的”大度”,難怪有人說現在的漢服,根本就是壽衣,而片面鼓吹”漢族”服裝,也根本就是極端民族主義的表現。 好好的一個隨性自然的成都,就被這些”奉茶”的、穿”漢服”的,搞得烏煙瘴氣,但願這種打著”恢覆文化”、”保護文化”之名的破壞文化者少一些,因為這些人,早已”人心不古”了。 (奉茶日的橫幅) (這位師父,你來湊什麼熱鬧嘛?佛說”不入文字”,連文字都不入,還來擺什麼pose嘛!) (怎一個亂字了得) (擺得倒也好看) (看到了吧,背包是統一的,上有陸羽茶社的字樣) (開始沏茶了,兄弟我已經渴死了,大麥茶有沒有啊?) (這位姑娘,穿成這樣,低胸短裙,所以只能還個半禮,躬再鞠得低一些,就麻煩了) (這才是文殊院中真正的茶園) (涼亭裡擺著的竹椅,”會務”忙的時候,都要拿下來) (偶爾看到一個”智慧之旅”禪修營的告示,召收營員,居然也要”高中以上學歷”,這看頭,喝茶、唸佛,看來都不是普通老百姓的事了,還非得是個白領才行啊) 05/08/2007
嘆國人素質低劣 亟呼籲博館收費 8月15日,全國哀悼日,上海氣溫38度以上。上海博物館,人山人海,南門北門目測距離都在200米以上,最終放棄入館。 9月19日,全國中秋換班日,氣溫33度以上,雖然大家都上班,但是上海博物館門口依然有大量人員排隊,排隊三刻鐘,入館。 10月3日,國慶第三天,武漢氣溫30度以上。湖北省博物館,人山人海,GPS測定排隊長度約400米,隊伍在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無隔離欄,險像環生。 10月4日,同事到上海博物館,看葉卡捷林娜二世藏品特展,親眼目睹某民工打扮模樣人物,咳嗽後隨地將痰吐在名畫前的地上,隨後被旁人指責,喚來保安,勒令其當場擦除,後被扭送出館。 10月5日,國慶第五天,武漢氣溫30度以上。湖北省博物館,依然人山人海,中午在餐廳用廳,坐無坐處,遍地食盤、垃圾,幾與火車站廣場相仿;領餐之時,插隊加塞不計其數,忍無可忍,呵斥後稍有收斂。 10月5日,下午三點,湖北省博物館主樓前階梯上,上百人「靜坐」,無它,館內沒有多餘的可供休息的位子了。 10月5日,下午四點四十分,湖北博物館的保安將所有觀眾趕出主樓之外,四點五十分,又態度極其惡劣地催促尚在廣場上人們快速離開。 博物館內,用劣質相機乃至手機拍照的不計其數,閃光燈此起彼伏,屢禁不止。 武漢省博物館楚文化展館,采銅冶銅實景模型,被投擲無數硬幣「祈福」。 10月5日,湖北省博物館,問車馬坑的現場保安九連墩展館在何處,支吾不語,再三問,再三不答。後至服務台問,方知撤展,方悟保安根本就沒聽明白。中國博物館的保安一問三不知,連某個展館在幾樓都呆若木雞,與之相比,國外博物館的保安,對藏品可謂如數家珍。 去年秋天某日,上海博物館,有數名穿著睡衣抱著襁褓嬰兒的遊客,不進展館,只在大堂乘涼。 …… …… 這就是目前中國博物館的現狀,在我們的記憶中,以前的博物館還是可以的,為什麼現在竟至亂成如此呢? 原因來自於一份文件,這份文件是在2008年1月23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下發的,首先請注意一下各個主管部門的次序,國家文物局排在最後。 這份文件的名字叫做《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段: 「博物館、紀念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是黨的十七大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實踐,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手段,是進一步提高政府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積極行動。 」 恕我淺薄,我實在看不出諸如上海博物館和陝博、鄂博、豫博之類的大型博物館的藏品,從哪一點可以體現出「社會主義文化」來,那些精美的青銅、磁器、玉器、瓷器,哪一件不是體現了封建主義乃至奴隸社會的繁華,其中的珍品別說社會主義階段哪怕到了共產主義,也再現不出來,又和那「社會主義文化」哪裡沾邊呢? 我在此要積極地呼籲博物館恢復收費,試問現在博物館的混亂程度,有幾位七十歲以上博學多識的老人「願意」並且「敢於」再到中國的博物館去?在三十多度乃至四十度的高溫下,又有幾個體弱多病的文物歷史愛好者可以堅持上一個小時排隊而不倒下? 當然,也有人提到了博物館是公共資源,應該每個人都有共享的權利,那麼我想說,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共享的權利,所以不收費排長隊的做法,是剝奪了老年人、體弱多病者乃至時間稀缺者的權利。 另外,「共享」的是文物資源,而非空調資源以及場地資源,上海博物館免費伊始,便有大量的老頭老太天天趕去「孵空調」,甚至於在博物館大堂做起「甩手操」來,既然中國不配共享如此的好東西,那就不要盲目地學國外來得好。 還有,要知道博物館實行免費之後,國家要投入大筆的錢,在《通知》裡也體現了這一點。這是教育的開銷,應該用到刀口上去,在中國這個小學依然要靠「希望工程」來建設的國度,這些錢完全應該先滿足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要求,請問是讓更多的人讀小學、識字擺脫文盲要緊呢?還是讓城市以及周邊農村的人看到文物來得重要? 的確,公共資源應當儘量開放,公園就完全應該免費,可我們的武當山、太行山、武夷山、天目山,哪個不是大公園?哪個不是收巨額入山費的?這些山難道不是國家的? 一個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的地方,卻要實行博物館免費,根本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寫於諾貝爾和平獎頒發日。 上海博物館門前的隊伍,當天近40度 上海博物館門前的隊伍,當天近40度 武漢湖北省博物館門口的隊伍 武漢湖北省博物館門口的隊伍 武漢湖北省博物館門口的隊伍… 10/08/2010
樓上的這位,你先替樓主回答「人們『民不聊生』」這句話的出處再說。 CNN現在已經是「無知無恥、戴有色眼鏡的新聞媒體」的代名詞了,居然還有人替它辯護。 鑑於樓上對CNN的感情,那我把「那做人可不能太CNN了」這句話修訂一下。 ——「那做人可不能太CNN的卡弗蒂了,更不能太斯通了」,樓上從感情上大概可以接受了吧。 不知CNN對USA的「國家恐怖主義」是怎麼報導的,我倒有興趣瞭解。 Reply
我是樓主,當時cctv播的時候,台灣人的原話是「物價這麼漲,讓人怎麼活啊?」,如果我對這句話理解成「民不聊生」有誤的話,敬請諒解。 前幾天,cctv報導在六月4日(很慘,我只能這麼打,我的另一篇關於華文漪的文章,由於沒有這麼打,至今國內朋友都不能訪問)香港有四萬八千民眾,進行燭光晚會。cctv說,那是為了紀念死去的地震同胞。對於這樣的電視台,我已經無法用常規的語言來表示我的敬仰了。 Reply
看了樓主的解釋才知道,原來樓主所謂CCTV所說的「人們『民不聊生』」並不是CCTV的原話,而是樓主自己的「理解」。 請問樓主:CCTV沒有說過的話,樓主為何要硬加給CCTV?難道樓主是CCTV的新聞從業人員,CCTV授權過樓主,把經過樓主「理解」的話以CCTV的名義在網上向公眾散佈? 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等等報導手法是CNN等戴有色眼鏡的新聞媒體慣用的伎倆。在我們看來,最近的「卡弗蒂事件」實在不新鮮,89年春夏之交時的「美國之音」就已經無所不用,赤膊上陣過了,中國人民早就領教過了,早就見怪不怪了。 本來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CNN等媒體的伎倆,我們是原本就很「諒解」很「敬仰」的。在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這些方面,CNN們確實已經達到很高境界了。 Reply
我誠肯地向這位不知名的網友以及CCTV道歉,因為CCTV沒有說台灣人民生活不好,CCTV說的是台灣人民生活好,是我理解有誤,在此也向幾千萬台灣人民道歉。希望得到這位網友,CCTV以及台灣同胞的原諒,如果我的「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有傷害到其它任何人的話,一併在此道歉。 Reply
我看了樓主的上面的帖子,寫幾句自己的想法。 樓主轉述的台灣民眾的原話是「物價這麼漲,讓人怎麼活啊?」。CCTV對「台灣人民生活」並無評論,那麼樓主的「CCTV沒有說台灣人民生活不好,CCTV說的是台灣人民生活好」這一句從何說起?CCTV評價過「台灣人民的生活的好壞」了嗎?又是樓主的「理解」吧。 當然,樓主家學淵源又兼精通洋務,遠非CNN等媒體的微末道行所能企及。如果樓主自以為能從台灣民眾的一句話裡看出CCTV的微言大義的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過愚以為樓主的理解是樓主自己理解,樓主的觀點是樓主自己的觀點,無論是CCTV還是其他什麼人或媒體,人家怎麼說的,樓主如果有興趣轉述,只需要把原話轉述就可以了,看到的人會自己分析、判斷的。樓主動輒「中央電視台說」、「CCTV說」的「替央視言」,在網上向公眾散佈,不僅畫蛇添足,還容易造成誤解。以樓主的見識,不至於同CNN等戴有色眼鏡又自作聰明的新聞媒體一樣無聊吧。 以上的言論只代表我自己對樓主「道歉」的理解,不代表其他人和其他事。 Reply
原文:不過,據說(又是”據說”)”對人們生活影響不大”,同時,中央電視台說台灣物價指數漲了百分之五,人們”民不聊生”。 我仔細地看了一下原文,為此,我想就此再道歉一次。因為我的原文中用了「同時」兩字,這是有違事實的,因為「據說」的時候,和「央視說」並不發生在真正的同一時刻,就算月份對,日子也不對,就算日子對,小時也不對,就算小時對,分分秒秒總有前後的。再說「據說」和「央視說」都是電視台放的,真正的被採訪人員到底是什麼時候說的,我並不知道。 所以,我需要再道歉一次。這次,把全世界人民都扯進來吧,我向全世界人民道歉。 Reply
我看樓主是吃飽了撐的,你也有空。 的確說「民不聊生」了,而且是在CCTV播放的,鏈接在:http://news.cctv.com/special/C17274/01/20070807/110860.shtml Reply
非常欣賞你的美食文章,買了好幾本分贈舊友,都是在吃上多少有點刁鑽的人.我家雖無法和斜橋邵家比,但從前亦是極講究的老式人家,我父親至今不吃肉攤頭上搖好的肉糜.所以,看了你的文章引為同好. 想想邵洵美先生那一代人,多少風流風雅,你跟現在的憤青有啥可理論的,攪七捻三的,不是一路的人啊.有精神多給我們寫點好看的菜話吧. Reply
樓主自己都承認了所謂「民不聊生」是他自己的「理解」。 樓上的這位為了幫樓主讓台灣民眾「民不聊生」,連2007年的新聞報導都搬出來了,正如1999年美國導彈轟炸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之後,華盛頓當局解釋說是「誤用過期地圖所致」一樣。 看來樓上這位是深得華盛頓當局的真傳啊,正所謂「運用之妙,存於一心」了。 Reply
樓上的小老弟(或者說是樓主的分身吧,發帖時間August 5, 2008 04:06 PM存疑)。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邵式軍就是邵洵美先生那一代的人吧,的確是「風流風雅」呀。知道邵式軍是誰嗎?知道盛老三嗎?不知道的話,問問你們家大人去。 另外告訴你一個信息——福州路天蟾劇院隔壁一家書店就有《梅璽閣菜話》賣,折扣打得很厲害,你大可再多買幾本送人。不急,好多本呢。 最後再奉勸你一句「做人可不能太CNN了」,跟誰學,學什麼,走什麼路,前車可鑑。 Reply
邵先生,真是抱歉,留了個言不料給你添了點麻煩.平生第一次被人認定是男人,也算是奇特的經驗. 我想《梅璽閣菜話》這本書本來就是寫給小眾的,銷量不佳再正常不過了。如果當今的上海灘有足夠懂經的人曉得一碗本幫紅燒肉到底應該是啥樣子的,恐怕世面上大大小小的飯店一半要關門了。 福州路天蟾劇院我上班路上倒是路過的,這對我來說簡直算個好消息。呵呵! Reply
我原以為樓主是邵洵美先生一脈,故而對樓主文中和他的回帖中對CCTV的評論以及他的評論中透露出的價值取向感到有些詫異。剛才看了樓主的聲明(http://www.yuleshow.com/weblog/2007/09_september/20070903_000744.html),才對樓主家世的大致上有所瞭解,有鑑於此,我不同意樓主文中對CCTV的評論和樓主的價值取向,但對樓主的價值取向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同情。 我對因「Jane」網民(注1)提及邵洵美先生那一代人而聯想到盛老三(注2)等人深表遺憾,原因同上。 注1:男女皆可稱「網民」。 注2:盛老三不是邵洵美先生那一輩的人,邵洵美先生和盛老三等人不是一路人。 我完全同意「Jane」網民有關「本幫紅燒肉」的觀點,畢竟現在能真正做好一碗「本幫紅燒肉」或「草頭圈子」都是見功力的事。我們上海人把豬大腸都能變廢為寶,更何況是折扣書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也是「海派文化」博大精深之處。 Reply
到此一遊,旁觀樓上的對話,發現就是有些人(很多論壇也存在)喜歡何時何地都爭個是非黑白出來,死纏爛打,字字珠璣,咬文嚼字,忒沒意思了。還動不動上綱上線,不就事論事,非得扯開去叫別人難堪,無非就是給自己找個台階下。這種人大可不必理睬。 Reply
誰說物價沒有漲?
估計,也就是天朝裡的一些個人,睜著眼睛說瞎話而已~~~
呵呵,嘻嘻TV最擅長點之一,
顛倒是非!
「人們『民不聊生』」
以上這句話根本不通。請問是中國中央電視台所播出的節目裡的原話嗎?
如果是,請說明出處,應該不難查證。
如果不是,那做人可不能太CNN了。
樓上的這位,CNN有說錯沒有?列什麼國際鐵公雞榜,砸KFC,這個國度,不是暴民的國度是啥?
樓上的這位,你先替樓主回答「人們『民不聊生』」這句話的出處再說。
CNN現在已經是「無知無恥、戴有色眼鏡的新聞媒體」的代名詞了,居然還有人替它辯護。
鑑於樓上對CNN的感情,那我把「那做人可不能太CNN了」這句話修訂一下。
——「那做人可不能太CNN的卡弗蒂了,更不能太斯通了」,樓上從感情上大概可以接受了吧。
不知CNN對USA的「國家恐怖主義」是怎麼報導的,我倒有興趣瞭解。
我是樓主,當時cctv播的時候,台灣人的原話是「物價這麼漲,讓人怎麼活啊?」,如果我對這句話理解成「民不聊生」有誤的話,敬請諒解。
前幾天,cctv報導在六月4日(很慘,我只能這麼打,我的另一篇關於華文漪的文章,由於沒有這麼打,至今國內朋友都不能訪問)香港有四萬八千民眾,進行燭光晚會。cctv說,那是為了紀念死去的地震同胞。對於這樣的電視台,我已經無法用常規的語言來表示我的敬仰了。
看了樓主的解釋才知道,原來樓主所謂CCTV所說的「人們『民不聊生』」並不是CCTV的原話,而是樓主自己的「理解」。
請問樓主:CCTV沒有說過的話,樓主為何要硬加給CCTV?難道樓主是CCTV的新聞從業人員,CCTV授權過樓主,把經過樓主「理解」的話以CCTV的名義在網上向公眾散佈?
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等等報導手法是CNN等戴有色眼鏡的新聞媒體慣用的伎倆。在我們看來,最近的「卡弗蒂事件」實在不新鮮,89年春夏之交時的「美國之音」就已經無所不用,赤膊上陣過了,中國人民早就領教過了,早就見怪不怪了。
本來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CNN等媒體的伎倆,我們是原本就很「諒解」很「敬仰」的。在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這些方面,CNN們確實已經達到很高境界了。
我誠肯地向這位不知名的網友以及CCTV道歉,因為CCTV沒有說台灣人民生活不好,CCTV說的是台灣人民生活好,是我理解有誤,在此也向幾千萬台灣人民道歉。希望得到這位網友,CCTV以及台灣同胞的原諒,如果我的「斷章取義、借題發揮、混淆是非、譁眾取寵」有傷害到其它任何人的話,一併在此道歉。
我看了樓主的上面的帖子,寫幾句自己的想法。
樓主轉述的台灣民眾的原話是「物價這麼漲,讓人怎麼活啊?」。CCTV對「台灣人民生活」並無評論,那麼樓主的「CCTV沒有說台灣人民生活不好,CCTV說的是台灣人民生活好」這一句從何說起?CCTV評價過「台灣人民的生活的好壞」了嗎?又是樓主的「理解」吧。
當然,樓主家學淵源又兼精通洋務,遠非CNN等媒體的微末道行所能企及。如果樓主自以為能從台灣民眾的一句話裡看出CCTV的微言大義的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過愚以為樓主的理解是樓主自己理解,樓主的觀點是樓主自己的觀點,無論是CCTV還是其他什麼人或媒體,人家怎麼說的,樓主如果有興趣轉述,只需要把原話轉述就可以了,看到的人會自己分析、判斷的。樓主動輒「中央電視台說」、「CCTV說」的「替央視言」,在網上向公眾散佈,不僅畫蛇添足,還容易造成誤解。以樓主的見識,不至於同CNN等戴有色眼鏡又自作聰明的新聞媒體一樣無聊吧。
以上的言論只代表我自己對樓主「道歉」的理解,不代表其他人和其他事。
原文:不過,據說(又是”據說”)”對人們生活影響不大”,同時,中央電視台說台灣物價指數漲了百分之五,人們”民不聊生”。
我仔細地看了一下原文,為此,我想就此再道歉一次。因為我的原文中用了「同時」兩字,這是有違事實的,因為「據說」的時候,和「央視說」並不發生在真正的同一時刻,就算月份對,日子也不對,就算日子對,小時也不對,就算小時對,分分秒秒總有前後的。再說「據說」和「央視說」都是電視台放的,真正的被採訪人員到底是什麼時候說的,我並不知道。
所以,我需要再道歉一次。這次,把全世界人民都扯進來吧,我向全世界人民道歉。
我看樓主是吃飽了撐的,你也有空。
的確說「民不聊生」了,而且是在CCTV播放的,鏈接在:http://news.cctv.com/special/C17274/01/20070807/110860.shtml
非常欣賞你的美食文章,買了好幾本分贈舊友,都是在吃上多少有點刁鑽的人.我家雖無法和斜橋邵家比,但從前亦是極講究的老式人家,我父親至今不吃肉攤頭上搖好的肉糜.所以,看了你的文章引為同好.
想想邵洵美先生那一代人,多少風流風雅,你跟現在的憤青有啥可理論的,攪七捻三的,不是一路的人啊.有精神多給我們寫點好看的菜話吧.
樓主自己都承認了所謂「民不聊生」是他自己的「理解」。
樓上的這位為了幫樓主讓台灣民眾「民不聊生」,連2007年的新聞報導都搬出來了,正如1999年美國導彈轟炸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之後,華盛頓當局解釋說是「誤用過期地圖所致」一樣。
看來樓上這位是深得華盛頓當局的真傳啊,正所謂「運用之妙,存於一心」了。
樓上的小老弟(或者說是樓主的分身吧,發帖時間August 5, 2008 04:06 PM存疑)。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邵式軍就是邵洵美先生那一代的人吧,的確是「風流風雅」呀。知道邵式軍是誰嗎?知道盛老三嗎?不知道的話,問問你們家大人去。
另外告訴你一個信息——福州路天蟾劇院隔壁一家書店就有《梅璽閣菜話》賣,折扣打得很厲害,你大可再多買幾本送人。不急,好多本呢。
最後再奉勸你一句「做人可不能太CNN了」,跟誰學,學什麼,走什麼路,前車可鑑。
邵先生,真是抱歉,留了個言不料給你添了點麻煩.平生第一次被人認定是男人,也算是奇特的經驗.
我想《梅璽閣菜話》這本書本來就是寫給小眾的,銷量不佳再正常不過了。如果當今的上海灘有足夠懂經的人曉得一碗本幫紅燒肉到底應該是啥樣子的,恐怕世面上大大小小的飯店一半要關門了。
福州路天蟾劇院我上班路上倒是路過的,這對我來說簡直算個好消息。呵呵!
我原以為樓主是邵洵美先生一脈,故而對樓主文中和他的回帖中對CCTV的評論以及他的評論中透露出的價值取向感到有些詫異。剛才看了樓主的聲明(http://www.yuleshow.com/weblog/2007/09_september/20070903_000744.html),才對樓主家世的大致上有所瞭解,有鑑於此,我不同意樓主文中對CCTV的評論和樓主的價值取向,但對樓主的價值取向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同情。
我對因「Jane」網民(注1)提及邵洵美先生那一代人而聯想到盛老三(注2)等人深表遺憾,原因同上。
注1:男女皆可稱「網民」。
注2:盛老三不是邵洵美先生那一輩的人,邵洵美先生和盛老三等人不是一路人。
我完全同意「Jane」網民有關「本幫紅燒肉」的觀點,畢竟現在能真正做好一碗「本幫紅燒肉」或「草頭圈子」都是見功力的事。我們上海人把豬大腸都能變廢為寶,更何況是折扣書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也是「海派文化」博大精深之處。
到此一遊,旁觀樓上的對話,發現就是有些人(很多論壇也存在)喜歡何時何地都爭個是非黑白出來,死纏爛打,字字珠璣,咬文嚼字,忒沒意思了。還動不動上綱上線,不就事論事,非得扯開去叫別人難堪,無非就是給自己找個台階下。這種人大可不必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