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白刁魚過口不忘 吃牛皮賽過紅軍

(10/04/10)   10月4日,在咸寧的某地,由某人某人陪同,請我們好好吃了一頓,相當有特色,無奈場面很大,只是隨手拍了幾張照片,非常有代表性的幾張,聽我慢慢道來。   當天最好吃的一道,並沒有照片,是一道「白刁魚」。白刁魚,其實就是我們上海人說的白水(絲)魚,對的,就是那個同裡的特產。咸寧的邊上有個湖,叫做斧頭湖,裡面就產這種魚,當地的白刁是醃過之後用油稍煎,再加辣醬燒成,雖然有點辣,但是肉質緊實,很是好吃。光從口感來說,比我們這裡的清蒸白水魚更好。   吃了一道用「牛皮」做成的菜,請客的主人說他等退休後要穿上紅軍的衣服,沿著紅軍的道路走上一次,不過他可不用吃皮帶。   粉蒸肉,倒是不辣的,記得在成都還是重慶吃過一次辣的粉蒸肉 這裡的廚師對蔬菜的掌握有欠水準,亦或原料有問題,這個荷蘭豆炒過頭了 這是什麼?這是牛的肉皮,就是「牛皮」,請客的主人說「吃了這個菜就特別會說話」,席間眾笑 蔬菜還是有問題啊,豆燒黃了,我問了一下為什麼這個日子有蠶豆吃,席上的農業專家忙著和我娘說話,沒聽到 再來一張牛皮的照片

[武漢]豆皮名聲大 細節看清楚

  武漢最有名的是啥?豆皮、熱乾麵和燒賣,估計也就這三樣的,我指的是「最最最最有名的」,其它還有啥糊米酒之類,排在後面。   熱乾麵,吃了一回極難吃的,可能沒尋對店吧,實在太乾了,難以下嚥;燒賣,沒時間去吃了。   一直以為豆皮外面的皮是豆腐皮,沒想到錯了,原來外面的是蛋皮,這玩意,應該自己家裡可以做小號的版本吧。 蛋皮上要放上飯 蛋皮上放著蒸熟的飯 撒上干子(豆腐乾丁)和香菇丁 將蛋皮包起來 將蛋皮包攏,將干子(豆腐乾丁)壓實 翻過來的豆皮,翻的時候是雙手捧起鍋子,往上一顛,就翻過來了,鍋是熟鐵鍋,很大卻很薄,顛的時候,鍋已經被壓扁了,一放手,又復原了 這就是豆皮的切法,用勺子沿著,切其實是盆子切的,速度極快 切好的豆皮,撒上蔥粒就可以了 一份四塊錢,有四片,個人認為,吃邊上的比較合算

[武漢]接風宴規格很高 初嘗辣已然敗陣

(10/03/10)   10月3日凌晨到的武漢,老爸的朋友得知之後,搞了個接風宴,味道很好,但是很辣,吃到後來,已經分不出食材的味道了。   席設武漢大學某扇門口的楚源大廈,要了個包房,十幾個人,場面頗大,所以也就沒有每道菜都拍照。 醬蘿蔔 山藥黑木耳 米飯餅,比上海的好吃,絲毫沒有酸味 鳳尾蝦,辣 牛肉,辣 鵝肝粒,辣 粉片,少數幾個小豆能吃的,不辣 魚,辣 芹菜炒肉絲,芹菜太老 田雞,辣

[通山]逐浪閣農家味道 說包砣很有特色

(10/04/10)   去了武漢,從武漢出去二個小時左右,大約90公里,其中50公里是高速到咸寧,其它就是地面道路了,最後到達一個叫「通山」的地方。那個地方,去之前,武漢人極力推薦,說是有個溶洞,對於去過張公洞、善卷洞的我來,很是不以為然,去了之後,才知道相當壯觀,全長有5.1公里,進洞之後要乘船,乘了船還要換船,再改乘小火車,前後共有九關,很是好玩。   從洞裡出來,當地負責接待帶我們去了大約一公里左右的一片農家樂,事先定好了這家「逐浪閣」,具體的位置我也說不清楚,想去的朋友可以查閱圖片的geotag,本博客大多數照片都有GPS信息,而且是真GPS信息,與中國的「閹GPS」不同,如果用國內GPS請自行上網查閱轉換方法。   這頓飯吃是很好,特別是有一道叫做「包砣」的東西,圓圓的一個個像湯糰一樣,比湯糰稍大,外頭是面皮,很韌的面皮,裡面有干子(豆腐乾)、肥肉以及一種白色的小顆粒,很是好吃。當地接待的說,這種「包砣」是通山人過年吃的東西,特別是年夜飯和年初一的早飯,外頭的面皮是紅苕粉做的,而且一定要用燙水揉和,冷水是和不起來的,而裡面的白色小顆料就是紅苕。據他們說,他們過年吃的包砣,尺寸要大得多,一個小碗也就放一隻,另外裡面的餡豐富得多,而且不像我們在飯店裡吃的還有芡汁,家中做的話就是純水煮而已,想像上去可能會更好吃。   另外有一道綠色的小點心,味道也很好,據說是用菜汁和面,然後油炸而成。那東西像個盒子,上下各一層綠色的小餅,當中有豆沙餡,餡外面則看似白色的糯米粉,外面粘上芝麻炸成,外脆而內柔,香。 包砣 紅苕粑,味道極其一般 菜汁做的小餅 雞湯 鹹菜燒魚泡,很有特色 南瓜燒辣椒,很甜,很香 五花肉燒筍衣,味道好,筍衣極嫩 隔年的腊肉,接街的特地介紹是「隔年的」,上海人講究吃「當年南風肉」,當地喜歡隔天腊肉,太硬,很香卻咬不動 鱖魚湯,兩條鱖魚熬的,味道也不錯 放在木桶中的飯,其實味道一般

[通山]逐浪閣農家味道 說包砣很有特色

(10/04/10)   去了武漢,從武漢出去二個小時左右,大約90公里,其中50公里是高速到咸寧,其它就是地面道路了,最後到達一個叫「通山」的地方。那個地方,去之前,武漢人極力推薦,說是有個溶洞,對於去過張公洞、善卷洞的我來,很是不以為然,去了之後,才知道相當壯觀,全長有5.1公里,進洞之後要乘船,乘了船還要換船,再改乘小火車,前後共有九關,很是好玩。   從洞裡出來,當地負責接待帶我們去了大約一公里左右的一片農家樂,事先定好了這家「逐浪閣」,具體的位置我也說不清楚,想去的朋友可以查閱圖片的geotag,本博客大多數照片都有GPS信息,而且是真GPS信息,與中國的「閹GPS」不同,如果用國內GPS請自行上網查閱轉換方法。   這頓飯吃是很好,特別是有一道叫做「包砣」的東西,圓圓的一個個像湯糰一樣,比湯糰稍大,外頭是面皮,很韌的面皮,裡面有干子(豆腐乾)、肥肉以及一種白色的小顆粒,很是好吃。當地接待的說,這種「包砣」是通山人過年吃的東西,特別是年夜飯和年初一的早飯,外頭的面皮是紅苕粉做的,而且一定要用燙水揉和,冷水是和不起來的,而裡面的白色小顆料就是紅苕。據他們說,他們過年吃的包砣,尺寸要大得多,一個小碗也就放一隻,另外裡面的餡豐富得多,而且不像我們在飯店裡吃的還有芡汁,家中做的話就是純水煮而已,想像上去可能會更好吃。   另外有一道綠色的小點心,味道也很好,據說是用菜汁和面,然後油炸而成。那東西像個盒子,上下各一層綠色的小餅,當中有豆沙餡,餡外面則看似白色的糯米粉,外面粘上芝麻炸成,外脆而內柔,香。 包砣 紅苕粑,味道極其一般 菜汁做的小餅 雞湯 鹹菜燒魚泡,很有特色 南瓜燒辣椒,很甜,很香 五花肉燒筍衣,味道好,筍衣極嫩 隔年的腊肉,接街的特地介紹是「隔年的」,上海人講究吃「當年南風肉」,當地喜歡隔天腊肉,太硬,很香卻咬不動 鱖魚湯,兩條鱖魚熬的,味道也不錯 放在木桶中的飯,其實味道一般

[武漢]口味堂價格不菲 味道辣等客超多

(10/03/10)   去了武漢,去了據說很有名的一個地方,叫做「口味堂」,武漢有好幾家分店,這是在珞瑜路附近的總店,我們大概是六點多去的,包房已經沒有了,二樓全空。於是落座、點菜,該店最有名的叫做「口味魚頭」,陪同的武漢人說那玩意超級辣,就連他本地的也有點怕,服務員也表示沒法做「微辣」的,於是只能放棄。   由於小豆在,要點一些「完全不辣」的菜,於是就點了帶魚、烤乳鴿兩個給她吃,結果倒好,糟帶魚也是辣的,只剩一個烤乳鴿給她吃。   這頓飯,沒啥東西,三瓶啤酒,總共440元,這價錢放到上海也不便宜。其中乳鴿38元一隻,牛仔骨98元,其它的價格忘記了。   霉乾菜燒苦瓜,非常有特色,雖然有點苦,也有點微辣,但是炒得很乾,不知道怎麼調理的。鱔背燒辣肉也很好,有個特殊的名字,然而也忘了。另有個雞湯粉絲,是仿魚翅做的,粉絲不多,味道也相當好。   吃到一半的時候,人就坐滿了,及至離開的時候,一樓已經等滿了人,生意著實不錯。 霉乾菜炒苦瓜 鱔背燒腊肉 牛仔骨 雞湯燒粉線 四季豆,但其實是芸豆 烤乳鴿 糟煎帶魚

[南京]雞鳴湯包倒著包 有湯有汁味道好

(07/18/10)   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 @WiseUncleWu @南北昆 一起趕回了南京,離晚上的火車還有一個多小時,於是大家決定吃點東西再上火車,一直聽@WiseUncleWu說他知道哪裡有正宗的雞鳴湯包,於是去了明瓦廊,吃了雞鳴湯包,好吃,好吃,好吃!   以下是今天的聊天紀錄: Yule: 莊主,在不在,把上次明瓦廊的雞鳴湯包的詳細地址和走法描述一次吳莊主 (@WiseUncleWu): 。。。吳莊主 (@WiseUncleWu): 你們到新街口吳莊主 (@WiseUncleWu): 太平洋百貨門口後吳莊主 (@WiseUncleWu): 斜對商店門口有個巷子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明瓦廊吳莊主 (@WiseUncleWu): 進去走50米右手邊有個店舖上面有個牌子:雞鳴湯包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了Yule: 是這家吧 http://www.dianping.com/shop/2069188陰暗晦澀群: 吳莊主 (@WiseUncleWu): 沒錯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這家…

[安徽]黃田小魚吃得爽 酒足飯飽踏歸程

(07/18/10)   還是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 @WiseUncleWu @南北昆 一起,上午去了一個叫做「洋船屋」的地方,整個村都是照著一個船的樣子建的。   中午,路過黃田,就在黃田吃了一頓,就是路邊的店,味道相當的好,照片都geotag了,如果要去的朋友,可以直接用Google Earth定位。另外,請注意,本站所有的geotag是真實經緯度,並非照國家標準的那個閹割經緯度。   我們去的時候,大約十一點左右,飯店裡的三個灶頭都已經燉著了,牛肉、紅燒肉、糖醋排骨,三口大鍋,要賣一個,除此也就沒別的肉菜了,要蔬菜,則現點現炒。   肉菜就是三種,沒雞沒鴨,院子裡有條大魚,一問方知是客人自帶的。突然瞥見兩盆小魚,便要店主做來吃,店主很驚訝,說「這種小魚你們也要吃?」   這可是塘鱧魚和昂刺魚啊!要吃,當然要吃!燒了好久好久啊,味道果然是好啊!   於是大家美美地吃了頓,踏上回南京的路。 塘鱧魚,當地叫做老虎魚 昂刺魚 燉豆肉 蘿蔔紅燒肉 這是昂刺魚 這是塘鱧魚 糖醋排骨,相當好吃,點了兩份 絲瓜蛋湯 扁豆,相當嫩 茄子,挺有特色的,茄子炒成絲再炒,味道不錯 地皮菜

[安徽]涇縣八大碗 味道還不錯

(07/17/10)   前段時間,選了一個週末,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去南京找 @WiseUncleWu和@南北昆玩,然後大家包了輛車去安徽玩了兩天,第一天的晚上,住在涇縣,據說涇縣最有名的就是這家叫做「八大碗」的店,人多,吃得熱鬧,至於吃了點啥,味道咋樣,說實在的,真是沒注意。   印象比較深的是筍乾和茂林糊。 這就是八大碗了,可問題是八大碗裡有四種湯,這店開得,還想不想讓人點上一套了? 很黑卻不是很臭的臭豆腐,照安徽臭豆腐的普遍水平,這個只能打五分 這道非常非常好吃,全是筍乾 炒粉,也好吃,只是有點辣 餃子,乏善可陳 咕咾肉,好像沒有用醋,用了番茄汁,味道倒也不錯 絲瓜炒油條,反正就是味精罷了 這個就是著名的茂林糊了,鹹的,勾芡,勾了蛋花,裡面有雞絲等,上面撒的是花生碎,挺香挺好吃 蹄髈,外面包的是豆腐衣,裡面其實就是紅燒蹄髈 這個就是著名的仔糕,其實就是蒸老蒸硬的蛋糕燒的湯,亦有可能是烘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