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10)
去了武漢,從武漢出去二個小時左右,大約90公里,其中50公里是高速到咸寧,其它就是地面道路了,最後到達一個叫「通山」的地方。那個地方,去之前,武漢人極力推薦,說是有個溶洞,對於去過張公洞、善卷洞的我來,很是不以為然,去了之後,才知道相當壯觀,全長有5.1公里,進洞之後要乘船,乘了船還要換船,再改乘小火車,前後共有九關,很是好玩。
從洞裡出來,當地負責接待帶我們去了大約一公里左右的一片農家樂,事先定好了這家「逐浪閣」,具體的位置我也說不清楚,想去的朋友可以查閱圖片的geotag,本博客大多數照片都有GPS信息,而且是真GPS信息,與中國的「閹GPS」不同,如果用國內GPS請自行上網查閱轉換方法。
這頓飯吃是很好,特別是有一道叫做「包砣」的東西,圓圓的一個個像湯糰一樣,比湯糰稍大,外頭是面皮,很韌的面皮,裡面有干子(豆腐乾)、肥肉以及一種白色的小顆粒,很是好吃。當地接待的說,這種「包砣」是通山人過年吃的東西,特別是年夜飯和年初一的早飯,外頭的面皮是紅苕粉做的,而且一定要用燙水揉和,冷水是和不起來的,而裡面的白色小顆料就是紅苕。據他們說,他們過年吃的包砣,尺寸要大得多,一個小碗也就放一隻,另外裡面的餡豐富得多,而且不像我們在飯店裡吃的還有芡汁,家中做的話就是純水煮而已,想像上去可能會更好吃。
另外有一道綠色的小點心,味道也很好,據說是用菜汁和面,然後油炸而成。那東西像個盒子,上下各一層綠色的小餅,當中有豆沙餡,餡外面則看似白色的糯米粉,外面粘上芝麻炸成,外脆而內柔,香。
包砣
紅苕粑,味道極其一般
菜汁做的小餅
雞湯
鹹菜燒魚泡,很有特色
南瓜燒辣椒,很甜,很香
五花肉燒筍衣,味道好,筍衣極嫩
隔年的腊肉,接街的特地介紹是「隔年的」,上海人講究吃「當年南風肉」,當地喜歡隔天腊肉,太硬,很香卻咬不動
鱖魚湯,兩條鱖魚熬的,味道也不錯
放在木桶中的飯,其實味道一般
閣主您好!從圖書館借了《下廚記》,看後慕名而來。很巧,我是通山人。您文中所說「包砣」的確是我的家鄉之特產。外皮是紅薯粉所做,純紅薯粉的吃起來特別有嚼勁,而有些人喜歡軟和一點的會在揉製外皮時混入芋頭,同樣特別好吃。裡面的餡根據各家各人喜好而不同,因做一次包砣耗時耗力,所以餡一般都會非常豐富,一般都會有豆干或油豆腐,熟花生米,肉丁,還可以加入香菇絲,蝦仁,若是加了薺菜味尤美且香。但,就目前來說,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會加入紅薯,也就是您文中所說的白色小顆粒啦。因為本身外皮就是源自紅薯。現在,不光是大年夜或過年,只要想吃了我們就會做包砣,但過年是必定少不了它的,包砣也是通山人的鄉愁所繫之一。另外,筍衣和腊肉也是家鄉特色,所謂隔年的腊肉其實是在過年之前的一段時間裡燻製而成,太硬大概是之前沒煮透的緣故。好的腊肉煮熟透,還沒起鍋就已香飄四溢,吃過之後更是唇齒留香,久不散去。最後那個木桶飯,也許是大電飯鍋裡煮熟盛在木桶裡的,若是柴火爐灶裡煮熟的,那定是別番味道了!
評論無他,眼見家鄉之菜進了您的文字,高興之餘補充些微我所知。謝謝《下廚記》裡的分享!祝好!
I can’t type Chinese on this computer. Anyway,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the information. Happy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