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雞鳴湯包倒著包 有湯有汁味道好

(07/18/10)   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 @WiseUncleWu @南北昆 一起趕回了南京,離晚上的火車還有一個多小時,於是大家決定吃點東西再上火車,一直聽@WiseUncleWu說他知道哪裡有正宗的雞鳴湯包,於是去了明瓦廊,吃了雞鳴湯包,好吃,好吃,好吃!   以下是今天的聊天紀錄: Yule: 莊主,在不在,把上次明瓦廊的雞鳴湯包的詳細地址和走法描述一次吳莊主 (@WiseUncleWu): 。。。吳莊主 (@WiseUncleWu): 你們到新街口吳莊主 (@WiseUncleWu): 太平洋百貨門口後吳莊主 (@WiseUncleWu): 斜對商店門口有個巷子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明瓦廊吳莊主 (@WiseUncleWu): 進去走50米右手邊有個店舖上面有個牌子:雞鳴湯包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了Yule: 是這家吧 http://www.dianping.com/shop/2069188陰暗晦澀群: 吳莊主 (@WiseUncleWu): 沒錯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這家…

[安徽]黃田小魚吃得爽 酒足飯飽踏歸程

(07/18/10)   還是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 @WiseUncleWu @南北昆 一起,上午去了一個叫做「洋船屋」的地方,整個村都是照著一個船的樣子建的。   中午,路過黃田,就在黃田吃了一頓,就是路邊的店,味道相當的好,照片都geotag了,如果要去的朋友,可以直接用Google Earth定位。另外,請注意,本站所有的geotag是真實經緯度,並非照國家標準的那個閹割經緯度。   我們去的時候,大約十一點左右,飯店裡的三個灶頭都已經燉著了,牛肉、紅燒肉、糖醋排骨,三口大鍋,要賣一個,除此也就沒別的肉菜了,要蔬菜,則現點現炒。   肉菜就是三種,沒雞沒鴨,院子裡有條大魚,一問方知是客人自帶的。突然瞥見兩盆小魚,便要店主做來吃,店主很驚訝,說「這種小魚你們也要吃?」   這可是塘鱧魚和昂刺魚啊!要吃,當然要吃!燒了好久好久啊,味道果然是好啊!   於是大家美美地吃了頓,踏上回南京的路。 塘鱧魚,當地叫做老虎魚 昂刺魚 燉豆肉 蘿蔔紅燒肉 這是昂刺魚 這是塘鱧魚 糖醋排骨,相當好吃,點了兩份 絲瓜蛋湯 扁豆,相當嫩 茄子,挺有特色的,茄子炒成絲再炒,味道不錯 地皮菜

[安徽]涇縣八大碗 味道還不錯

(07/17/10)   前段時間,選了一個週末,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去南京找 @WiseUncleWu和@南北昆玩,然後大家包了輛車去安徽玩了兩天,第一天的晚上,住在涇縣,據說涇縣最有名的就是這家叫做「八大碗」的店,人多,吃得熱鬧,至於吃了點啥,味道咋樣,說實在的,真是沒注意。   印象比較深的是筍乾和茂林糊。 這就是八大碗了,可問題是八大碗裡有四種湯,這店開得,還想不想讓人點上一套了? 很黑卻不是很臭的臭豆腐,照安徽臭豆腐的普遍水平,這個只能打五分 這道非常非常好吃,全是筍乾 炒粉,也好吃,只是有點辣 餃子,乏善可陳 咕咾肉,好像沒有用醋,用了番茄汁,味道倒也不錯 絲瓜炒油條,反正就是味精罷了 這個就是著名的茂林糊了,鹹的,勾芡,勾了蛋花,裡面有雞絲等,上面撒的是花生碎,挺香挺好吃 蹄髈,外面包的是豆腐衣,裡面其實就是紅燒蹄髈 這個就是著名的仔糕,其實就是蒸老蒸硬的蛋糕燒的湯,亦有可能是烘的蛋

[山西]佛光寺故地重遊 黑白片別有風味

  最近又去了趟山西,山西最著名的是啥?雲崗、平遙、五台山和壺口瀑布以及王家、喬家大院等。五台山規模很大,大多數人去玩的話,十有八九(或者百有九九)是住在台懷鎮,然後玩台懷諸寺,登一次黛螺頂,更深入一點的,會去一次佛母洞……   所謂的五台山,是一群山,有五個山峰,分為東西南北中,叫做「台頂」,台頂上有廟,很冷,很遠,如果要去的話,需要包車前往,並沒有公共交通,今年(2010年)的包車價格是小轎車1400元一天逛完五個台。如果朝拜五個台,術語叫做「大朝台」,當然只去一兩個台的話,就是「小朝台」了。   佛母洞,我沒去過,但凡旅途中碰到人,都說去過絕對後悔,建議朋友們也不用去,而且還不近。五台嘛,如果虔誠信佛,特別是拜文殊菩薩的,一定要去朝個台。   我去過三次五台山,每次都去一個叫「佛光寺」的地方,那個地方也不在五台山裡面,而是在一個叫「豆村」的地方,以前有班車去哪裡,乘了班車換拖拉機上去,其中有一兩公里的土路。現在的路完全修好了,從台懷鎮直接包車去的話是200元。   照我看來,如果去五台山,只選擇一個地方的話,那就是佛光寺了。這個地方是被梁思誠發現的,而且把大量的考察結果寫到了《插國本中國建築史》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下。   佛光寺一九六一年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由於地處偏僻,所以文革中得以很好地保護了下來。佛光寺的殿中很昏暗,不能拍照,我特別帶了一支手電,手電是允許用的,我建議大家除了壁畫之外,可以仔細地看一眼每個殿大門後糊的報紙,標題大多都是《把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批林批孔》之類的東西,很好玩,看著文革的報紙貼在唐朝的木頭上,很有穿越的感覺。(記住,不帶電筒的話,是看不到的!)   不多說了,反正佛光寺的好,一定要身臨其境,自己去體會。   還是要再說一遍,如果去五台山,只能選一個地方玩,一定要去佛光寺。 東大殿,正殿 門前照壁 經幢上的文字 南殿 東大殿的後面,感覺上這個廟是開山而建的 站在東大殿外往下看,這條樓梯相當陡 數碼相機就是讀碑利器,好多看不清的碑,只要拍下來,回來一調對比度,一下子就清楚了 站在園中,由北向南望 南面的小殿 北殿

[湖州]贊傳統風味不減 罵國營好事成磨

(09/10/10-09/11/10) 9月14日,午飯:家中自帶便當:又吃了四隻丁蓮芳千張 9月14日,早飯:喜來公社外賣:蔥花肉腸面包+冰美式咖啡,12元 9月13日,晚飯:河鯽魚塞肉、長豇豆、冰豆腐小排湯 9月13日,午飯:家中自帶便當:剩下的周生記牛肉、醬鴨,丁蓮芳千張兩隻 9月13日,早飯:BreakTalk外賣:香蔥肉片面包一個 9月12日,晚飯:家中:周生記外賣醬鵪鶉、醬鴨、醬牛內,丁蓮芳外賣千張包加了點粉絲燒湯,西蘭花炒香腸,全家沒吃飯,光吃菜 9月12日,午飯:古北家樂福,四份鮭魚籽壽司、五份三文魚生,兩份茶碗蒸,其它各種,三人23盆,共計138元 9月12日,早飯:家中自制餛飩八枚、周生記外賣醬牛肉 9月11日,晚飯:娘家:周生記外賣鵪鶉、醬鴨,丁蓮芳外賣千張包燒湯,油燜茭白 9月11日,午飯:湖州丁蓮芳:傳統雙件千張、小籠、燒賣 9月10日,夜宵:湖州周生記:醬鴨、醬雞爪、粉蒸肉、油汆鮮肉餛飩 9月10日,晚飯:湖州丁蓮芳:傳統雙件千張、小籠   以上所列是從上週六晚上到本週二中午的「起居注」,總共十二頓,其中八頓出現了關鍵詞「丁蓮芳」和「周生記」。   這兩家都是湖州的百年老年,丁蓮芳以「千張」著名,周生記則以餛飩和熟食著名,兩家店毗鄰,都在紅旗路上。丁蓮芳這家店,我以前曾經寫到過(https://www.yuleshow.com/weblog/2008/05/post-36.html),當時我起的題目是《百魚宴名存實亡 國營店何日振興》,沒想到這回起題目,第一反應還是「國營」兩字。原來在丁蓮芳的外牆上,有「百魚宴」的招牌,如今完全沒有了,關於百魚宴,依然請讀前文。   這回去湖州,城市的變化好大,原本的大集市,現在改成了百貨大樓,絕對挺刮,市容市貌,絲毫不輸於內地的省會城市,要知道,湖州在浙江,名氣遠小於杭州、寧波、紹興,甚至還不見得及得上嘉興、溫州等地,可見江南真是魚米之鄉,有錢的地方啊。   越是地方好,越是看到了問題,先說丁蓮芳。   吃了兩頓,第一頓是晚上,生意清淡,端上來的小籠,溫吞的,顯然是蒸了好久的,十個當中,有兩個是底完全爛了,一夾之下,肉完全留在了蒸籠裡,其它幾隻,亦是破的居多,完全沒有湯水,面(麵)僵而硬……   這一頓沒有吃爽,於是第二天的中午又去了,這一回,人滿為患,等到座位,坐下後,將票交給服務員,特地關照不要久蒸的小籠,表示情願等包等蒸,誰知不到一分鐘,服務員托盤過來,有千張、有燒賣、有小籠,她壓根就對我的要求當耳旁風嘛!   小籠依然是蒸過了頭的,我納悶的是如此好的生意,他們居然照樣可以把小籠蒸過頭,這已經不僅僅是「服務態度」的問題了,這簡直是人生觀有問題,你可以待我不周,但你不能如此對待美食啊!   千張包依然不錯,現在的千張包不是店堂現包的,而是由廠家統一生產的,味道依然中規中矩,用料還是相當實足,我幾乎可以在每隻裡吃到完整的乾貝。   所謂的千張包,其實是一種湯,粗條的粉絲加百葉包湯,味道遠比上海的百葉包線粉湯要好吃。可問題是,明明是湯,丁蓮芳裡卻是一隻調羹也尋不到的,問服務員要,告之「沒有」。   再有一家周生記,二樓也關了,同樣沒有點菜了。周生記的堂吃,就是在櫃檯買票,然後去門口的熟菜攤取菜,放在一次性的塑料盒中,端到檯子上吃。注意,這個塑料盒並不是「外賣盒」,在攤上外賣的話,標準容器是塑料袋,塑料盒是堂吃客人的「禮遇」。   粉蒸肉也是外面拿的,客人自己拿,拿好了交給店中坐著和賣籌聊天的服務員,用微波爐加熱後,自己剝了吃,沒有盒子,沒有盆子,只有一隻保鮮袋。   這是堂吃,我第二天特地去試了外賣。與上海買熟食不一樣,你是不能指定要某隻鴨子的,我指了半天的那隻,營業員熟視無睹,順手拿起五六隻來,全部一切二,稱好份量貼上價格,愛要不要。   我要求將鴨子切塊,半隻鴨子切了八塊,塊之大小,絕對有綠林請客的豪氣。而另外買的醬牛肉,按理應該切薄片才好吃,孰料切成兩塊麻將牌大小,味道雖好,實在費嚼。   補充一句,堂吃的鴨子,切塊的大小,倒是正常而適中的。   哎,兩家店,歸根結底就是「國營」為害啊!…

[山西]五台山依然斬人 有緣者欲往宜先

(08/17/10)   寫這篇博客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大家別去五台山,而是告訴大家想去的快去,十五六年來,當地的設施改進了,理念絲毫沒有進步,所以我的建設是趁當地還沒有徹底「淪陷」之前,儘可能地去看上最後一眼。   交通,沒有任何的改善,整個山西的交通,還是以「等」為主;五台山的門票漲到了二百多一張。   就來說說吃的吧,五台山的小店小攤較以前更少了。我十五六年前第一次去的時候,雖然已經畢業,但還囊中羞澀,於是就發生了「著名」的「貓耳朵事件」,常看我文章的人一定見到過。如今的我,已經為了吃可以花上很多錢了,但是到了五台山,我依然沒有花大錢大快朵頤的衝動,就拿這天來說吧。   那是我到五台山的第二天,在隔天的賓館裡吃了一頓很不盡人意的晚飯之後,決定好好開個葷,打個牙祭,於是到了殊像寺前的一個農家院,心想這裡的菜貴不到哪裡去,信步而入。   店還是挺漂亮的,飯桌按在院子裡,上面有玻璃天棚,夏熱冬不涼。可是菜單拿上來,這價格就不是農家院的了,一份地皮菜炒蛋要26元,僅一站之遙的豆村,只要12元。別以為五台山山高路險,食物難以運入,其實現在的五台山,去太原三個半小時,去大同四小時,去北京五個半小時,當然都是在不等人滿的前提下。   貴倒也罷了,我就少點一些吧,光來一個面,而且是素的,就算被斬能有多少?菜單上十八元,雖然超貴,但能香香地吃上一回台蘑,也值啊!   不值!那份台蘑面,別說面硬得不行,那可能只是我吃不慣而已,可那「澆頭」(臊子)也太鹹了,咸到何種的地步?咸到我把面拌勻,吃一小片台蘑,可以吃下好幾條面,那種面可不是蘇州的,又粗又硬;咸到我特地討了碗麵湯來,就是淡麵湯吃麵,依然咸;咸到我吃完就雲找我,舔舔嘴唇,依然鹹得可以。   我在Twiiter上發了一條「我要是死了,就是被五台山殊像寺門口的台蘑面齁死的」。   自費的話,五台山是沒有美食的,就算公費,估計單來的散客,也吃不上什麼好味道。恐怕只有那種帶著地陪接待的人物來,才能嘗到真正的五台山佳餚了。   就到此吧,看圖說話。 就是這家了,殊像寺也只有這一家 飯店其實還是挺漂亮的 老南瓜燜土豆25元,還真是敢開價 我始終認為素要是賣得比肉貴,吃素就沒有功德了 但凡沾上「山」,這價格就沒譜了,我覺得最後那個「黃花燉粉條」,壓根就應該是送的 野味真的有那麼好吃嗎?鯉魚買到38元一斤,簡直就是在搶錢 這就是我點的五台羅漢面了,十八元,沒商量 這碗麵看著還是挺漂亮的,所以不要被我的照片矇蔽,有時我拍的很好的菜,不見得好吃哦!

[山西]又逢快樂小朋友 說豬肉來話台蘑

  在台懷鎮的明清街上吃燒烤,三個小孩子吃火腿腸,吃了一根又一根,等的時候,就坐在我的桌前和我聊天。   兩個初一,一個六年級,看上去比我十歲的女兒還小一點。   「你從哪裡來?」  「上海」  「哦⋯⋯那你見過成龍嗎?」  「成龍在香港啊?!我是上海來的。」  「那麼李小龍呢?」  「李小龍已經死啦!我是上海的!」  「噢,知道知道,就是全國倒數第二的城市嘛!」  「嗯?」  「香港⋯⋯澳門⋯⋯噢,上海是倒數第三⋯⋯」  「-/:;()¥&@」  「上海有世博會的,我們也有」  「哦!」  「就在那下面嘛,不要錢。你們有地鐵嗎?」  「有啊!」  「最便宜坐一次多少錢啊?」  「三塊吧」  「哇,這麼貴啊?」  「我們也有便宜的,豬肉也就十塊出頭」  「那我們的可貴了,要六七十塊一斤了」  我偷偷地看了一眼正在吃的肉包子,怪不得肉這麼少。一邊老闆娘搭腔到:「你別聽他們的,我們豬肉十一塊」  「你們有錢嗎?」  「有啊!山就是我們的錢,我們沒錢了就去山上采蘑,一條這麼長可以塊賣一百塊錢。我們一沒錢就上山去,一下午可以采好多。」  「那可以采幾條啊?」  「采來要曬乾的,再來線串起來。還有一種蘑,鍋蓋那麼大,可好吃了。」  「那也挺辛苦的」  「不辛苦的,我們有一個地方,地上一大片一大片,全是台蘑,別人不知道的。」  「那可不能告訴別人哦!」  「不會告訴別人的,就是買的人太會還價了,上次我有一條,在殊像寺那邊賣,那個人八十、七十地還,⋯⋯」  「後來呢?」  「後來嘛,繞不過了他,三十塊錢賣掉了⋯⋯」  「⋯⋯」  「⋯⋯」  「⋯⋯」  ⋯⋯   老是在山西碰到快樂的小孩子,上次去永樂宮也碰到一批(見舊文)。   這頓飯吃了三十二塊錢,五串羊肉串、兩串刀豆、一串素腸、一條魚外加一籠包子,雖然東西不過爾爾,可是和小朋友邊聊邊吃,倒也開心。

[河北]御撥面名氣不小 淡而無味價格高

(07/30/10)  去內蒙之前,就聽蟲爸說在承德附近會遇到一段路,沿路都寫著「撥面」、「皇家」的字樣,大家都很好奇,誰知到了承德、離了承德,沿路都不見,及至後來,大家都以為錯過了之時,GPS上突然現出一家來,大家決定就跟著GPS去。   果然,很大的一家店,院子大,店堂也大,大堂就有兩個,去得晚了,只有我們一桌,一大群人圍著轉,只是效率不高。進了廚房,參觀了撥面的「撥」法,倒也新奇。菜式味道都不錯,獨獨撥面不和口味,甚是遺憾。 adsfas 撥面就是用這把雙手平持的大刀撥出來的 說是「撥」,其實是快速地切,每切一刀,一條面,這和蘇州的切面比起來,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的新土豆,蘸白糖吃 據說是自制的老豆腐,味道不錯,價格也很不錯,18元,可能是我吃過的最貴的素豆腐了 從承德過去,所有的炒雞蛋都是這個樣子的,其實是「攤雞蛋」 酸菜炒粉,點了兩份,第一份老闆說酸菜放得少,怕我們吃不慣,結果很好吃,就再點一份,讓老闆多放酸菜,結果也不是很辣 木須肉,夠著名了吧,至於「木須」一名由來,說法眾多,有說乾隆或者康熙定的,有說是「木樨」(桂花)而來,有說是語言訛音而來,大家不妨自己研究 這個就是撥面了,蕎麥麵做的,所以沒有彈性,大湯鍋裡煮熟後再用冷水冰結,結果端上來是溫的,又有點滑膩,澆頭是山蘑菇,基本沒啥味道,賣到10元一碗,讓我好生想念老西門的大腸面啊 價目表 之一 價目表 之二 院中一角

[河北]老饞驢驢肉熏香 大小人人盡歡笑

(08/01/10)   前幾天去了內蒙,內蒙的壩上。三個家庭八口人,大大小小地從上海坐火車到北京,一路啤酒鴨舌方便麵,好不熱鬧。及至到了北京,租的車已經在火車站等著了,開車出北京花了兩個小時,走五環接京承高速,到承德走承圍線,至圍場過境至內蒙,穿過塞罕壩,至紅山軍馬場,風景優美,寫意了兩天,沿原路返回。   早上九點左右上路,如意算盤到承德吃豪華午餐。誰知原路從紅山軍馬場到塞罕壩的路上發生「情況」,具體情況未知,唯知堵車嚴重,時停時走,大約一小時後,決定返迴繞道走「御道口」,沿路景色優美,無奈路程遠了上百,及至圍場附近,一車人早已飢腸轆轆,於是根據GPS的指引,打算到十公里外的地方吃頓「大青花」餃子。   及至進入縣城,方知是圍場縣城,路經一家新家,名喚「老饞驢」,「駕駛員」蟲爸酷愛驢肉,於是停車吃飯。   小地方,大排場,裝修豪華,老闆極其客氣,讓進包房,於是點菜、吃飯,又鬧一個「不亦樂乎」。 老饞驢 櫃檯中的現成的鹵驢肉,等我們吃好的時候,已經空了,或許是放起來了,但全賣掉了的可能性比較大。照片中,11點方向的是豬肚,順時針過來是膝蓋骨,再是驢肉,再是膝蓋,再是驢肉,最後是驢耳朵和驢肋排,全是熏鹵的,味道好 醼醬蔬菜 這是驢的膝蓋骨,女兒問的時候,我說「聽說過孫臏嗎?」,女兒便低頭啃了起來,五元錢一個,很香,但很嵌牙,還好我隨身帶著牙線 雲絲拌黃瓜 驢肉、驢肚、驢耳朵,全是熏鹵的,驢肚味道沒有羊肚好,口感比較像薄的豬肚 酸白菜,這幾天肉多,一定要補菜,這地兒也沒啥菜,於是幾乎頓頓都點白菜 蕨粉,其實也不知道到底是啥粉 西蘭花,上面白的全是蒜蓉,也不是蓉啦,根本就是塊 這裡的人說話口音不是河北口音,而是東北口音,菜量也很東北,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苦瓜的,照片只顯示了一角而已 黃瓜榨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