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煎南瓜餅

  南瓜和茄子一樣,南方的長而北方的圓。小時候,總覺得南瓜喫上去是粉粉的,而茄子則是澀澀的,是我極不喜歡喫的兩樣東西。可那時大人們老是逼著我喫,我便越發痛恨起這兩種蔬菜來。   好在茄子家裡也沒怎麼燒;可南瓜就不一樣了,有時切成片炒一下,有時切剁成塊煮一下,只喫得我見南瓜就怕。那時,我總納悶,為什麼這南瓜和茄子兩樣,口感怎麼就那麼差啊?   等到後來,自己學會了做菜,才豁然開朗。原來這兩件蔬菜都要用極多的油,最好還有葷菜為伍,燒到透才會好喫。然而在我幼時,如果燒菜可以隨心所欲地用油,能夠不算著用煤氣,是一種何等奢侈的生活啊。   對南瓜的另一個記憶是每次喫南瓜,祖母總會把南瓜籽取出來洗淨曬乾。等到過年,瓜籽也積得夠多了,祖母就在鍋子裡放上鹽,將南瓜籽在鹽裡炒熟了給孩子們喫。若說我小時候能硬著頭皮喫下那麼多油水不足的南瓜,這年底炒瓜籽的誘惑應該是個原因吧。   南瓜還可以做燈玩,在西方的萬聖節,用十幾二十斤重的大南瓜,切去頂蓋,挖去籽,再用刻刀鏤空雕出各式臉形,掛在窗口。那臉形多種多樣,甚至還有專門的軟件用來設計呢。今年,上海的家樂福大做萬聖節文章,掛了諸多洋妖怪,還有南瓜燈可以現買現雕,衹是手藝著實不敢恭維。   南瓜在上海,本是家常菜,燒法無非煮和炒。前幾年,上海的諸多飯店借鑑了各地的做法,推陳出新,改良起南瓜的烹調來。南瓜盅乃是其中的上品,圓的南瓜去籽,在皮上刻出各式圖案,盅裡盛著羹湯,每上桌,羹湯鮮美,雕刻精緻,甚至還有戲碼,活靈活現,必得讚聲一片。南瓜有大有小,大的可供整桌食用;小的則做成小巧湯盅,一人一盅,更是精緻可愛,喫完後有人捨不得丟棄,還把那個盅殼帶回家呢。   還有就是鹹蛋黃南瓜了。南瓜切成極薄的片,外裹鹹蛋黃,一眼望去,著實誘人。衹是沒有油水的時候想要喫油,油水多了倒怕了,那道菜油水十足,喫了幾次便也厭了。   百喫不厭的是南瓜餅,一兩元錢一隻,杯口大小,喫上去鬆軟糯香,乃是過去每餐必點的點心。漸漸地,超市也有賣了,速凍的一打一盒,不過五六元錢,可蒸可煎,是個不錯的東西。做得考究的,裡面還有豆沙餡,可以調劑伙食;再後來,各家彷傚,便魚龍混雜,差的廠家,往往加了太多的香精、糖精和味道,味道一落千丈。無奈之下,衹能親自動手嘗試,終於有些小小心得,也算是拋磚引玉吧。   南瓜餅的製作,只需南瓜、麵粉和生粉即可。南瓜購買的時候,要挑選外形完好、色澤光鮮,拿在手裡有墜手感的,才更有甜味。南瓜要去皮去籽,然後切成小塊,用食物調理機打成細末。這種做法更有南瓜本身的清香,但也有人覺得是種「生腥氣」,而傾向於用傳統方法製作。   先在鍋裡放一點油,將切得極小的南瓜放入,翻炒幾下,然後加入少許水,將南瓜燒熟,等到湯水燒到將幹未乾的時候,將南瓜盛起搗爛。   南瓜打碎或是搗爛後,放入麵粉和生粉拌勻,粉的量和南瓜的量相妨,粉太少會做不成形。生粉的作用是為了加強南瓜餅的凝和力,若是有糯米粉,可以加水拌勻蒸熟,樣子象厚的漿糊,然後捏在一起。生粉或糯米粉不宜太多,多了則會發硬,大約和麵粉的比例在一比九到二比八的樣子。   取平底鍋一隻,用油搪鍋,火不要太大,等油熱了,再倒去多餘的油。然後雙手也沾點油,將和了麵粉的南瓜拿起雞蛋大小一團,捏得緊實一些,壓成薄餅,放入油裡煎,在煎的時候,可用鍋勺的底部輕輕撳壓,以保證南瓜餅的平整。   等到煎得表面起硬,用鍋鏟小心地掀起並翻一個面,等到另一面也煎得起硬,南瓜餅就做好了。這種做法,由於用了大量的南瓜,外脆內軟比較好喫,但是烹調有些難度。如果水平不行的話,可以減少南瓜的量,但就要放糖了,若是麵粉的量足夠多,還可以把豆沙或是棗泥放在裡面。南瓜餅也可以蒸來喫,衹是蒸的話,生粉或是糯米粉的量要更多一些,否則的話,餅會塌掉,蒸成南瓜麵粉糊,就不好喫了。   這南瓜餅,趁熱而食,香甜可口,小女亦極愛,用簡單的材料,做出家人喜愛的食物,所謂天倫之樂,即是如此。

上海土豆色拉

  1843年11月17日,是上海開埠的日子,上海於是開始了其全新的發展;從一個縣城,變成了經濟發達、萬商雲集的東方巴黎。那個過去時常避諱的日子給上海帶來了輝煌的歷史;它不但改變了上海的過去,也影響著上海的現在。   它對上海的影響不僅在於使上海有了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機智應變的睿智,哪怕在語言上也有著深遠的意義,「色拉」便是這樣的一個詞。隨著上海的開埠,這件食物也傳到了上海,成了和羅宋湯、炸豬排齊名的上海西菜之「三大件」,這道菜名,更是在上海特有洋涇濱英語中變成了「色拉」。   全世界的色拉以法國的為最好,上海的西菜館以法式的紅房子為最有名,紅房子開張的第一天,便有這道色拉。那紅房子的風光,我是沒有見過,但聽老一輩的說起,從他們眼中泛出的嚮往,可以想紅房子當年是何等的風光。   色拉到了上海,便被上海人加以改良,去除了蔬菜,加入了肉類,並且把食物切得極為精細,使不善於刀叉的國人,用調羹亦能品嚐。這一改,色拉就與上海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即使在那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上海是全國唯一有色拉油賣的地方,雖然零拷的色拉油要八角二分一斤,可謂價格不菲是,還是經常售磬;又有一段時間,上海連方腿也買不到了,衹能用熏過的加了麵粉的紅腸代替,結果沒承想竟成了上海色拉的標幟,沒紅腸就不算是上海色拉。   現在的上海更好,再也用不著拿著青瓷碗去弄堂口零拷色拉油了,紅腸裡的麵粉也衹是為了調味而已了,要想做個色拉,衹要購買色拉醬即可,進口的、國產的,應有盡有。   然而,還是有許多懷舊家庭,定要做出這有著百年故事的自調土豆色拉來,他們覺得那樣才能尋回自己的價值,才能緬懷曾經的榮耀。自己要做色拉,首先是要備料,總有土豆一兩隻,我父親曾說:「沒有洋山芋的,不算色拉」。土豆去皮,煮熟,切成方塊丁,與豆粒大小相妨;要紅腸一段及蘋果一個,也切成豆丁,講究的還可以準備一點煮熟的青豆。   接下回,便要打色拉醬了,用雞蛋兩個,兩個比較容易打,但不用再多。只取蛋黃,把色拉油或是精製油舀入一勺,用筷子順時針畫圓,等油和蛋完全融合,再加入一勺,還是用筷子順時針畫圓,就這樣一勺勺地加油,一圈圈地畫圓,直到量夠用為止。色拉醬的多少,全由加入的油決定,視需要而定。   打色拉醬的時候,要記住始終朝著一個方向畫圓,速度要不急不緩,否則會發生油水分離,上海人俗稱「嘎脫」,便不能用了。   把所有的料和色拉醬一起拌勻,由於過去牛奶是限制供應的東西,人們加入半塊冰磚,既有了奶味,也起了冰鎮的作用;而打色拉醬多出來的蛋清,可以蒸熟切丁放入色拉,所謂物盡其用,上海人的精明也可見一斑。   上海留給了我們許多,我們自己卻失去了許多,現在,這色拉也漸漸地離我們遠去,但是我相信,還有更多更多的希望正向我們走來。 附註:「Salad」來源於俗拉丁文的「salata」,而後演變成古普羅斯旺語的「salada」,再變成了古法語的「salade」,最後英國人從法國人那裡學了菜也借用了這個詞,變成了「salad」,始終指用鹽和蔬菜拌在一起的食物。 色拉醬,打發過程中

[上海]梅龍鎮伊勢丹店

2003年11月16日 梅龍鎮伊勢丹店   Sam的生日快到了,由於雙方父母的時間實在排不過來,衹能定在週日(2003年11月16日);又由於我們看中的飯店晚上有婚宴,於是換到中午。   看中的飯店是上海的老字號--梅龍鎮,不過是舊店新開的,在南京路伊勢丹的六樓,店面也算時尚雅緻,可就是服務換湯不換藥,也許是上海國營名店的特色吧。   說到生日,當然有生日蛋糕,這回的生日蛋糕具有歷史意義,因為是Sam親手做的海綿奶油蛋糕。為了這個蛋糕,我週二買了攪拌器、麵粉和黃油,Sam週四去家樂福買了奶油和水果罐頭,我們倆又帶著小豆在週五晚上去了宜家採辦烤盤、蛋糕刮刀和容器等。   從昨天開始,Sam便炮製起那個蛋糕來,先是做了一個長方的,晚上說是要借我的刀一用,其實是要用我的刀工啦。我幫著切去了蛋糕坯兩頭的圓角,然後再橫著一剖為二。   今天,早早地起床,用攪拌機打奶油,可惜後來打得油水分離,居然從淡奶油裡打出一碗黃油來;於是決定用罐裝的噴射奶油,孰料,新買的竟然就噴不出來,衹能作罷。   無奈,唯有用手打了,夫妻兩個用打蛋器打了整整一盒半雀巢淡奶油,打得Sam手也抖了。奶油打好後,便在兩層蛋糕坯中間鋪上奶油、水果,再把整個蛋糕用奶油糊了起來。   然後,Sam又在蛋糕頂層也鋪上水果和奶油,樣子真不錯。由於沒有盒子,還著實考慮了一番,最後決定用一個宜家買來的玻璃缸倒著放,拿蓋子當蛋糕托盤,再把缸底合上去。   出發時,Sam特地坐在了前座,抱著玻璃缸,唯恐急剎車弄壞了蛋糕;後來,陽光正好照在前面,Sam衹能把玻璃缸放在了腳底。 圖一 Sam製作的水果海綿蛋糕,水果應該再精加工一下   我們一共點了六個冷菜,梅龍鎮是一家國營企業,也算是百年老店,以揚州菜為主。國營飯店的一大特色就是希望所有的客人快快吃完走人,所以,冷菜一上來,便不斷地問我們是不是要上熱菜。 圖二 揚州風鵝,很酥。推薦指數:8 圖三 素火腿,用豆腐衣製成,上海的素火腿以金陵路福建路上的覺林最好吃。推薦指數:7 圖四 棒棒雞,本是四川菜,梅龍鎮經過改良(改差?),不用辣。但是好像十分不地道,雞肉都沒用棒棒打散。推薦指數:0 圖五 馬蘭頭,不過是別的蔬菜做的。標準做法是用一種叫馬蘭頭的野菜切成末,拌香干末製作的,香干遠遠應比這個細。推薦指數:3 圖六 海蜇頭,嫩倒尚嫩,衹是沒有調味,自已蘸醋吃。推薦指數:6 圖七 熏魚,極穌極入味,說是冷菜,卻是現做,端上來還是熱的,我們吃完一盆,又點了一盆。推薦指數:10   店裡好不容易等著我們把冷菜吃得差不多,上了熱菜,無奈上菜速度實在太快,一眨眼的功夫,都上齊了。父母近來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吃海味,所以一個也沒有點。 圖八 清炒河蝦仁,150元,點菜的時候,特地問清是否小河蝦仁,結果上來還是這種大的,而且炒得也偏老。推薦指數:6 圖九 清燉蟹粉獅子頭,30元一隻,論隻賣,這裡有三隻。還沒等我舉起相機,就被服務員切成了這個樣。Sam說沒有我做的好吃,丈人開玩笑說以後需要我去教梅龍鎮。我說等到他們要請首長或是參加比賽,一定相當好,這道菜到底是梅龍鎮的招牌菜啊。獅子頭的肉不是「細切粗斬」的,其中加了蛋,但也鬆軟,衹是等吃過好的後,便覺得它不行了。推薦指數:6…
Sam

Sam's birthday

Sam的生日 Sam’s birthday Sam’s birthday is coming, so we had a birthday dinner at this noon. How old is she? Oh, that’s the family secret. Our dinner is at 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