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逐浪閣農家味道 說包砣很有特色

(10/04/10)   去了武漢,從武漢出去二個小時左右,大約90公里,其中50公里是高速到咸寧,其它就是地面道路了,最後到達一個叫「通山」的地方。那個地方,去之前,武漢人極力推薦,說是有個溶洞,對於去過張公洞、善卷洞的我來,很是不以為然,去了之後,才知道相當壯觀,全長有5.1公里,進洞之後要乘船,乘了船還要換船,再改乘小火車,前後共有九關,很是好玩。   從洞裡出來,當地負責接待帶我們去了大約一公里左右的一片農家樂,事先定好了這家「逐浪閣」,具體的位置我也說不清楚,想去的朋友可以查閱圖片的geotag,本博客大多數照片都有GPS信息,而且是真GPS信息,與中國的「閹GPS」不同,如果用國內GPS請自行上網查閱轉換方法。   這頓飯吃是很好,特別是有一道叫做「包砣」的東西,圓圓的一個個像湯糰一樣,比湯糰稍大,外頭是面皮,很韌的面皮,裡面有干子(豆腐乾)、肥肉以及一種白色的小顆粒,很是好吃。當地接待的說,這種「包砣」是通山人過年吃的東西,特別是年夜飯和年初一的早飯,外頭的面皮是紅苕粉做的,而且一定要用燙水揉和,冷水是和不起來的,而裡面的白色小顆料就是紅苕。據他們說,他們過年吃的包砣,尺寸要大得多,一個小碗也就放一隻,另外裡面的餡豐富得多,而且不像我們在飯店裡吃的還有芡汁,家中做的話就是純水煮而已,想像上去可能會更好吃。   另外有一道綠色的小點心,味道也很好,據說是用菜汁和面,然後油炸而成。那東西像個盒子,上下各一層綠色的小餅,當中有豆沙餡,餡外面則看似白色的糯米粉,外面粘上芝麻炸成,外脆而內柔,香。 包砣 紅苕粑,味道極其一般 菜汁做的小餅 雞湯 鹹菜燒魚泡,很有特色 南瓜燒辣椒,很甜,很香 五花肉燒筍衣,味道好,筍衣極嫩 隔年的腊肉,接街的特地介紹是「隔年的」,上海人講究吃「當年南風肉」,當地喜歡隔天腊肉,太硬,很香卻咬不動 鱖魚湯,兩條鱖魚熬的,味道也不錯 放在木桶中的飯,其實味道一般

[武漢]口味堂價格不菲 味道辣等客超多

(10/03/10)   去了武漢,去了據說很有名的一個地方,叫做「口味堂」,武漢有好幾家分店,這是在珞瑜路附近的總店,我們大概是六點多去的,包房已經沒有了,二樓全空。於是落座、點菜,該店最有名的叫做「口味魚頭」,陪同的武漢人說那玩意超級辣,就連他本地的也有點怕,服務員也表示沒法做「微辣」的,於是只能放棄。   由於小豆在,要點一些「完全不辣」的菜,於是就點了帶魚、烤乳鴿兩個給她吃,結果倒好,糟帶魚也是辣的,只剩一個烤乳鴿給她吃。   這頓飯,沒啥東西,三瓶啤酒,總共440元,這價錢放到上海也不便宜。其中乳鴿38元一隻,牛仔骨98元,其它的價格忘記了。   霉乾菜燒苦瓜,非常有特色,雖然有點苦,也有點微辣,但是炒得很乾,不知道怎麼調理的。鱔背燒辣肉也很好,有個特殊的名字,然而也忘了。另有個雞湯粉絲,是仿魚翅做的,粉絲不多,味道也相當好。   吃到一半的時候,人就坐滿了,及至離開的時候,一樓已經等滿了人,生意著實不錯。 霉乾菜炒苦瓜 鱔背燒腊肉 牛仔骨 雞湯燒粉線 四季豆,但其實是芸豆 烤乳鴿 糟煎帶魚

[南京]雞鳴湯包倒著包 有湯有汁味道好

(07/18/10)   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 @WiseUncleWu @南北昆 一起趕回了南京,離晚上的火車還有一個多小時,於是大家決定吃點東西再上火車,一直聽@WiseUncleWu說他知道哪裡有正宗的雞鳴湯包,於是去了明瓦廊,吃了雞鳴湯包,好吃,好吃,好吃!   以下是今天的聊天紀錄: Yule: 莊主,在不在,把上次明瓦廊的雞鳴湯包的詳細地址和走法描述一次吳莊主 (@WiseUncleWu): 。。。吳莊主 (@WiseUncleWu): 你們到新街口吳莊主 (@WiseUncleWu): 太平洋百貨門口後吳莊主 (@WiseUncleWu): 斜對商店門口有個巷子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明瓦廊吳莊主 (@WiseUncleWu): 進去走50米右手邊有個店舖上面有個牌子:雞鳴湯包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了Yule: 是這家吧 http://www.dianping.com/shop/2069188陰暗晦澀群: 吳莊主 (@WiseUncleWu): 沒錯吳莊主 (@WiseUncleWu): 就是這家…

[安徽]黃田小魚吃得爽 酒足飯飽踏歸程

(07/18/10)   還是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 @WiseUncleWu @南北昆 一起,上午去了一個叫做「洋船屋」的地方,整個村都是照著一個船的樣子建的。   中午,路過黃田,就在黃田吃了一頓,就是路邊的店,味道相當的好,照片都geotag了,如果要去的朋友,可以直接用Google Earth定位。另外,請注意,本站所有的geotag是真實經緯度,並非照國家標準的那個閹割經緯度。   我們去的時候,大約十一點左右,飯店裡的三個灶頭都已經燉著了,牛肉、紅燒肉、糖醋排骨,三口大鍋,要賣一個,除此也就沒別的肉菜了,要蔬菜,則現點現炒。   肉菜就是三種,沒雞沒鴨,院子裡有條大魚,一問方知是客人自帶的。突然瞥見兩盆小魚,便要店主做來吃,店主很驚訝,說「這種小魚你們也要吃?」   這可是塘鱧魚和昂刺魚啊!要吃,當然要吃!燒了好久好久啊,味道果然是好啊!   於是大家美美地吃了頓,踏上回南京的路。 塘鱧魚,當地叫做老虎魚 昂刺魚 燉豆肉 蘿蔔紅燒肉 這是昂刺魚 這是塘鱧魚 糖醋排骨,相當好吃,點了兩份 絲瓜蛋湯 扁豆,相當嫩 茄子,挺有特色的,茄子炒成絲再炒,味道不錯 地皮菜

[安徽]涇縣八大碗 味道還不錯

(07/17/10)   前段時間,選了一個週末,和@stratus007 @barakiel2009 @samwang1120 @larashow0526去南京找 @WiseUncleWu和@南北昆玩,然後大家包了輛車去安徽玩了兩天,第一天的晚上,住在涇縣,據說涇縣最有名的就是這家叫做「八大碗」的店,人多,吃得熱鬧,至於吃了點啥,味道咋樣,說實在的,真是沒注意。   印象比較深的是筍乾和茂林糊。 這就是八大碗了,可問題是八大碗裡有四種湯,這店開得,還想不想讓人點上一套了? 很黑卻不是很臭的臭豆腐,照安徽臭豆腐的普遍水平,這個只能打五分 這道非常非常好吃,全是筍乾 炒粉,也好吃,只是有點辣 餃子,乏善可陳 咕咾肉,好像沒有用醋,用了番茄汁,味道倒也不錯 絲瓜炒油條,反正就是味精罷了 這個就是著名的茂林糊了,鹹的,勾芡,勾了蛋花,裡面有雞絲等,上面撒的是花生碎,挺香挺好吃 蹄髈,外面包的是豆腐衣,裡面其實就是紅燒蹄髈 這個就是著名的仔糕,其實就是蒸老蒸硬的蛋糕燒的湯,亦有可能是烘的蛋

[上海]叉燒皇港式美食 老先生饕餮風範

  一個老人,81歲。說廣東話、上海話、英語和普通話,下身著瘦型牛仔西褲,上身穿粉紅色襯衫,沒有領帶,外套深藏青色西裝。胸口有一掛繩,上拴手機一部,放入西裝暗袋……   這樣的人,在上海,被稱作「老克勒」(具體可參見拙著《上海閒話》一書)。   我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店裡的熟菜間外,看著裡面切配的廣東廚師要個鵝頭吃,還特別關照「要帶頭頸的」。   店裡的小妹對他很是客氣,一面稱呼他「李先生」,一面催促著廚師把鵝頭剁開。   鵝頭端到了老先生的面前,小妹問他要不要手套,老先生說要手套,還要筷子,還在一盆梅醬蘸著吃。另一個小妹大叫「不合算」,三塊錢的鵝頭還要手套、筷子和梅醬,最終老先生答應不要筷子了。   老先生坐下吃鵝頭,戴著手套捏著鵝頭,很是好玩。老闆娘過來坐在他的對面,兩人吹牛,有上海話也有廣東話,依稀聽他們說起「黃橋燒餅」,只聽老闆娘說「上次我去買,鹹的已經全給你買走了。」老先生剛要說話,一滴油順著下巴滴在胸口,想擦,又捨不得放下手中的鵝頭;於是只能舉著雙手,挺起胸膛,高高地抬起頭翹起下巴。老闆見狀,立馬吩呼小妹過來幫忙,小妹拿著餐巾紙幫他擦乾胸口的油漬,老先生繼續品嚐他的美味。   這一幕發生在上海賓館對面的一家小餐廳,一家開了有多年且我也耳聞多年卻從未得嘗的餐廳;那天正好機緣湊巧,路過那裡隨便點了個燒味雙拼,要了些酒獨酌,便看到了上面的這一幕。   這家店是正宗的「港式」餐廳,老闆娘四十出頭,也會說廣東話、也會說上海話,而廚師則只會講廣東話了。我點的是叉燒和燒鴨,看看小小的一盆,東西其實還不少,到底全是肉啊,另外加了一盆白灼生菜,一下子可吃不了那麼多,反正已經是下午二點多鐘,外面下著雨,店中倒也冷清,我正樂得享受,慢慢品嚐。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店名為叉燒皇,實在名不虛傳,叉燒有精有肥,瘦肉不柴、肥肉不膩,軟硬適中,入味而不咸,能夠在上海吃到如此的叉燒,實在不可多得。另外我後來外賣的燒肉,也遠遠超過上海那些大型港式餐廳,關鍵是有肉味。   老先生看得出是個很風趣的人,店中的小妹和老媽子都喜歡和他打趣,他也絲毫沒有架子。這讓我想起我那「杏元四塊牆壁有伊一塊」的伯父邵祖丞來,伯父晚年不開伙倉,每日在飯店吃飯,有些飯店常去,也和服務員親如家人,伯父曾被譽作「上海灘最後的小開」,功架腔調都和這位老先生不相上下。   我呢,因為耳朵中「豁」進了「黃橋燒餅」幾字,極是心癢,又不好意思上去搭訕,只等吃完了臨出門去問老闆娘。這時,外面走進兩個矮個青年男子來,尚未開口,一看便是港商。好歹我也懂點白話,聽他們的話也能明白一些,無非是些寒暄,但又離不開一個「吃」字。   真正心癢啊!想著他們說的,不經意間用廣東白話又叫了一瓶酒。那個港商聽見遞了支煙過來,於是,我順理成章地坐到了那個老先生的身邊。   原來那位老先生是這家店的主人,據他說,在上海還有其它的五家,其中包括「海上阿叔」和「采蝶軒」(音同,可能有誤)……   老先生的身份是香港人,那不用分說,就是解放前逃過去的那批上海人,上海人學廣東話容易,廣東人學上海話可不方便。據老先生說,他搞了一生的餐飲,管理了一生的飯店。   於上海菜,老先生說「上海灘上有只菜,叫熏魚,現在嘸沒一家店會得做正宗的。請問,儂啥辰光吃到過smoke的熏魚啊?」   於蘇州菜,老先生說「蘇州菜太甜,現在的蘇州菜是改良的。儂想,老早紅燒肉是用冰糖的,哪能會得勿甜啊?」   於菜譜,老先生說「阿拉姆媽在舊金山寫過一本菜譜,幾十年前用英文寫呃,到現在還嘞賣。」   時間不早,問老先生討了聯繫方式後,等下回再請教了。   噢,對了,老先生叫李忠權,店叫「叉燒皇合記茶餐廳」。

[上海]中秋節吃中秋宴 蘇州人賞蘇州菜

@yuleshow 9月22日,晚飯:吳門人家:閤家與岳父母:清炒手剝河蝦仁、水中三寶加雞頭米、白什盤、蝦籽海參、粉蒸肉、陽春麵、癟子團,334元—-from Twitter   中秋節,又去了吳門人家,因為老丈人是蘇州人,所以特地選了這家,這回好好地研究了一下這家菜館,原來不止一樓,二樓尚有雅座,裝修得要比一樓漂亮得多。   樓梯間掛著一些介紹,看了看,照片與想法在後面。   當天的生意相當好,以至於面澆頭停止製作與銷售,小籠包停止製作與銷售,想像一下,生意該忙到啥地步。   看照片吧! 手剝河蝦仁,100元,平時一天只有兩盆,今天估計準備了幾十盆吧 水中三寶,菱藕荸薺,外加雞頭米,38元,雞頭米極糯 白什盤,48元,就是上次說到過的八葷四素的東西,上次寫到的是「雞肉、豬肉、豬肚、海參、魚片、蝦仁、墨魚、蹄筋、玉蘭片、香菇、青豆、木耳」,其實「墨魚」是沒有的,少寫了一樣「肉皮」 蝦子海鮮,88元,這個菜有點欠缺,海鮮腥味太重,而且有硬有糯,大失水準 粉蒸肉,8元一塊,兩塊起售,相當相當好,肉酥且糯,肥而不膩,極贊 又見癟子團 廚房裡相當忙 廚房實在是忙死了 吳門人家一角 史俊生的介紹 2002年4月29日夜,接待貝聿銘先生菜單: 蘇式醬鴨、乾貝豆仁、熏青魚、白蘭花茭白、素火腿、油爆河蝦六冷盤 碧螺蝦仁、明月塘片、鍋鰨乾貝、三葉醬汁肉、清炒蠶豆、雞絲魚元(圓)蓴菜湯、醃篤鮮、蟹粉魚肚、雞油鳳尾綠筍九熱炒 棗泥拉糕、南腿蘿蔔絲酥餅、豆腐花、雞頭米四點心 水果拼盤 廿年陳古越龍山 牆上掛著的菜單,其實當年的姚乘麟大師和吳門人家是沒有關係的,當時姚乘麟是蘇州南園飯店/蘇州賓館的大廚,燒菜這事,在家裡做,只要主人手藝好就行,像這種國宴,不但要自己本事好,還要整個團隊的配合好,如果吳門人家只是請了姚大師做顧問,那是完全沒有用的 1985年4月1日,中國駐美大使章文晉宴請美國副總統布什的菜單,計有: 孔雀大拼盤 原汁鮑魚、糖醋汁魚、腐衣素雞、紅燒香菇、蔥油海舌(蜇)、黃酒醉雞、辣汁牛肉、酸辣黃瓜八小碟(雙拼) 鴛鴦燕巢湯 三味龍蝦、雞汁魚翅、宮燈龍蝦腿、小鵝雙味蝦、北京烤鴨、滿園春色、烤火雞、美式濃湯五(?)熱菜 秀花奶白糕、蘇州船點、莞豆凍糕、芥喱肉餅、黃橋燒餅、中國方糕、水果銀耳五(七)點心…

[上海]家母盛讚吉旺 中秋閤家團圓

@yuleshow 9月22日,午飯:吉旺茶餐廳龍之夢店:閤家與父母:菠蘿柚一個、啫啫魚頭煲、燒鵝、炒雜蔬、麵筋雞毛蛋粥、酸辣土豆絲、蒜蓉開片蝦、澳門燒肉、澳門炒飯,279元—-from Twitter   老媽前幾天發現了在龍之夢樓上的吉旺,便極力推薦,正好中秋節到,大家說要找個地方吃個午飯,於是就去了,因為沒有訂座,所以早早地就去了,十一點鐘的時候,還是有散位的,人並不多。 女兒點的菠蘿柚,顏色就不太正,果然她說不好吃 燒鵝稍微有點老,味道還是可以的 豆媽點的啫啫魚頭,最後騙女兒吃了點小洋蔥頭 炒素 我點的「雞毛菜砂鍋粥」,極其相當非常很失敗的一道菜,只是雞皮蛋加乾癟油麵筋燒冷飯而已 豆媽點的酸辣土豆絲,每回我在家做這道菜的時候,豆媽總說我做得不正宗,她說「外面隨隨便便走到一家店,都燒得比你好」,我說我又沒吃過外面的怎麼知道什麼味道,於是只要是「隨隨便便」地看到有酸辣土豆絲,豆媽都會點一份,但至今尚未和我在一起吃到過符合豆媽標準的酸辣土豆絲 老媽極力推薦的蒜蓉開片蝦,48元一份,其實只有幾隻而已 澳門燒肉,其實就是脆皮燒肉,這家的皮不是脆,而是硬 澳門炒飯,用了少許蝦醬,很好吃 這些燒肉的色面相當好看 店中一角

[上海]老朋友再訪阿山 老老闆老上加老

(09/19/10)   國慶中秋換班,大家上班我獨閒著,於是去了上海博物館,約了魚姐姐一起參觀,然後又去了阿山。阿山自從在我們的建議下裝了空調之後,現在是越來越貴了,我都不願意與常客一起再來了,除非是想帶沒有來過的朋友見識見識。   菜的味道還是不錯,風格依然如此,老闆的背明顯的彎了,頭髮也明顯的白了,歲月不饒人啊!   算了,算了,就算貴,也只有這麼一家,待老闆再老一點,不知道會變成咋樣啊! 水牌的樣子保持了那麼多年,只是價格保持不了幾天 水筍素雞,水筍絕嫩,顯然是精選過的 梅子醬 著名的黃瓜漏蝦,著名的58元錢一份的蝦,和老闆打趣「儂多畀兩隻蝦哦」,老闆說「儂吃油爆蝦好咧」,那個更貴,88元 大蒜炒豬肝,今天的水準發揮有誤,豬肝炒得太老 這是我點錯了的,肉沫豆腐,味道其實也很好,特別是豆腐的口感,有糯而厚的感覺 點錯了肉沫豆腐後,又來了一份紅燒豆腐,魚姐姐吃了讚不絕口,說是她「有史以來吃到的最好的紅燒豆腐」 店中一隅,看到畫面當中的電視機了嗎?那是以前用來唱卡拉OK的 店中的照片 店中的題字 店中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