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08)
“虹橋人家”最早是開在虹橋地區的,遵義路上,生意極好,大約在1999年的時候,我們經常去,吃成了老客人。後來,莫名奇妙地關了,聽說是遭遇了極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道聽途說,也不足為憑。那時的虹橋人家,有道豬油菜飯是每回必點的,味道的確相當好。
後來,過了許多年,在肇嘉濱路上看到一家,由於沒了感覺,始終沒有進過門。再後來,遵義路上又重開了虹橋人家,特地呼朋引伴地去了一次,裝修得大不一樣,只是那次的菜實在鹹得很,遂打消了”恢復常駐”的念頭,直到如今。
前幾天,丈母家說西郊百聯的四樓,又開了一家虹橋人家,又聽父母說起那裡的點心”不失實惠”,於是趁著週末造訪一次,四個大人,一個小人。
走進店裡,裝修豪華漂亮,大幅的廣告印著”野生大黃魚”的字樣,也不忘提醒大家”368元一條”。要知道,野生大黃魚早已在上海的餐桌上絕跡,甚至於水產專業戶也已經有十個年頭沒有見到過野生的大黃魚了(《文匯報》2007年7月18日),據說上海的野生大黃魚向來有價無市,價格是1000元一斤。記得我曾撰文說過上海的鰣魚都是鯗魚冒充,看來如今又時興用”李鬼”黃魚賣大價錢了。破綻在哪裡?價錢。就像鰣魚一樣,上海的飯店中的價格不是太貴了,而是太便宜了,因此絕對不可能是真的,然而吃假的話,又太貴了(很拗口是不是?這事就是這樣拗口)。隨便說一聲野生大黃魚和養殖大黃魚的區別,野生的頭長嘴尖身體瘦,養殖的頭圓嘴平身體胖,兩種魚的味道,可用”天壤之別”來形容。虹橋人家中的黃魚,別的不說,就是照片上看,也不是野生的。
及至進門,尚未落座就”不爽”,由於我們帶了一個虹寶石的奶油蛋糕,”依例”交給服務員要求冷藏,誰知服務員百般推託,就是不肯,非要等我們板了面孔,方才照辦–真是豈有此理。
點菜,服務員便慫恿我點那368元的大黃魚,我若是連這當也能上,恐怕今後再也不敢寫”食話”了,洋盤如此,有誰還敢看啊?服務員又慫恿我點”水晶蝦仁”,如今就連小豆也能炒出又嫩又鮮的河蝦仁來,我哪有興趣來吃又老又大的沙蝦仁呢?而我點的,費功夫、味道好、價格(口強)的菜,一概沒有。飲料要了”玉米汁”,被告知沒有,改成”黃瓜汁”,還是沒有,引蠟筆小新的話什麼都沒有,還敢開店?
冷菜先上,三道冷菜,實在不敢恭維。第一次,名字我忘記了,反正有”脆藕”兩字,結果是用白糖熬漿裹脆的,這倒也罷了,可是糖漿中加了果珍,一股香精味道,大家嘗了一塊,再不問津。鵝肝醬是豆媽特地加點的,58元一份價格不菲,待得端上來,賣相正宗,中規中矩。可是挾起放入口中,大呼上當,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鵝肝醬,簡直就是”蛋清赤豆沙”,可以說,我從來沒有吃過如此”滑潤”、”細膩”的鵝肝醬,”肝味全無”,而且吃口根本就和果凍差不多,要是給這道菜打分的話,只有2.5分,因為只有樣子還像。
冷菜實在乏善可陳,倒是幾道熱菜還過得去。”椒香童子雞”上菜極快,讓我懷疑不是生炒而是煮熟了炒的,味道調得很好,用了新鮮的綠花椒(其實也是乾的),照著上海人的口味,不太辣亦不太麻,可以打到7分。土豆燒刀豆,沒有照片上燒得那麼透,好在醬料調味不錯,也可以打個7分。為小豆點的”澳門火燒肉”,其實就是方式燒臘的脆皮燒肉,肉沒有燒透,有點咬不動,勉強及格的樣子。一道”富貴雙方”,我連讚了幾次。一般來說,富貴雙方是照人頭,一人一塊麵餅,配套一塊豆腐衣,一塊火腿片,虹橋人家的火腿片並不”正氣”,是個錫盒裡放些碎火腿片,用糖漬起。然而值得一提的正是那些”碎火腿片”極好,肉嫩味鮮,而且新鮮,標準南腿,甚至可以說是我吃過的最好的火腿。爾後的”鹹肉干蝦蒸娃娃菜”,其中的鹹肉就極其一般,一道菜,不過路邊水平,打個6分,已經挺抬舉了。魚頭粉皮湯不過中規中矩,並無特色,拿個6.5分也就罷了。
最後結賬,374元,其中一壺”貢菊”,算了42元,依我看來,不過是10元一包的菊花沖泡,著實不算厚道。上海如今有許多店,茶水極貴,動輒上百,記得我的姑夫(古蕫名家)有次在波特曼點菜前要了數百一壺的鐵觀音,端上來嘗了一口,大怒道”這不是草嗎?”
什麼時候才有真價實貨的好店啊?食客要的是味道,不是排場,不是裝修,不是創新,要的是食材好,烹調好,規矩好。
小豆這麼厲害了呀
很納悶啊,怎麼才能留言呢?為什麼看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