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菜名喚「開門紅」,辣子剁椒齊上陣,魚頭半剖底下鋪,紅紅火火迎新年。
Related Posts
[上海]中秋節吃中秋宴 蘇州人賞蘇州菜
@yuleshow 9月22日,晚飯:吳門人家:閤家與岳父母:清炒手剝河蝦仁、水中三寶加雞頭米、白什盤、蝦籽海參、粉蒸肉、陽春麵、癟子團,334元—-from Twitter 中秋節,又去了吳門人家,因為老丈人是蘇州人,所以特地選了這家,這回好好地研究了一下這家菜館,原來不止一樓,二樓尚有雅座,裝修得要比一樓漂亮得多。 樓梯間掛著一些介紹,看了看,照片與想法在後面。 當天的生意相當好,以至於面澆頭停止製作與銷售,小籠包停止製作與銷售,想像一下,生意該忙到啥地步。 看照片吧! 手剝河蝦仁,100元,平時一天只有兩盆,今天估計準備了幾十盆吧 水中三寶,菱藕荸薺,外加雞頭米,38元,雞頭米極糯 白什盤,48元,就是上次說到過的八葷四素的東西,上次寫到的是「雞肉、豬肉、豬肚、海參、魚片、蝦仁、墨魚、蹄筋、玉蘭片、香菇、青豆、木耳」,其實「墨魚」是沒有的,少寫了一樣「肉皮」 蝦子海鮮,88元,這個菜有點欠缺,海鮮腥味太重,而且有硬有糯,大失水準 粉蒸肉,8元一塊,兩塊起售,相當相當好,肉酥且糯,肥而不膩,極贊 又見癟子團 廚房裡相當忙 廚房實在是忙死了 吳門人家一角 史俊生的介紹 2002年4月29日夜,接待貝聿銘先生菜單: 蘇式醬鴨、乾貝豆仁、熏青魚、白蘭花茭白、素火腿、油爆河蝦六冷盤 碧螺蝦仁、明月塘片、鍋鰨乾貝、三葉醬汁肉、清炒蠶豆、雞絲魚元(圓)蓴菜湯、醃篤鮮、蟹粉魚肚、雞油鳳尾綠筍九熱炒 棗泥拉糕、南腿蘿蔔絲酥餅、豆腐花、雞頭米四點心 水果拼盤 廿年陳古越龍山 牆上掛著的菜單,其實當年的姚乘麟大師和吳門人家是沒有關係的,當時姚乘麟是蘇州南園飯店/蘇州賓館的大廚,燒菜這事,在家裡做,只要主人手藝好就行,像這種國宴,不但要自己本事好,還要整個團隊的配合好,如果吳門人家只是請了姚大師做顧問,那是完全沒有用的 1985年4月1日,中國駐美大使章文晉宴請美國副總統布什的菜單,計有: 孔雀大拼盤 原汁鮑魚、糖醋汁魚、腐衣素雞、紅燒香菇、蔥油海舌(蜇)、黃酒醉雞、辣汁牛肉、酸辣黃瓜八小碟(雙拼) 鴛鴦燕巢湯 三味龍蝦、雞汁魚翅、宮燈龍蝦腿、小鵝雙味蝦、北京烤鴨、滿園春色、烤火雞、美式濃湯五(?)熱菜 秀花奶白糕、蘇州船點、莞豆凍糕、芥喱肉餅、黃橋燒餅、中國方糕、水果銀耳五(七)點心…
[梅璽閣食話]弄堂啤酒
曾於大學求學之時,寫《酒與醋》一文,終被校刊錄用刊登,心甚快也,如今,舊文已湮,心甚憾焉。 我以那時起,就很喜歡喝酒,不,在那以前就喜歡。小時候,有種酒,裝在啤酒瓶中,顏色和口感都和橘子水的味道相差無幾,至今我還記得那個牌子——「囍」,俗稱「雙喜」。那種酒,祇有極輕淡的酒味,是專供女人和孩子喝的,乾杯不醉。 男人喝啤酒,那時的啤酒是「零拷」的,一輛大大的槽車,每天下午會準時出現在弄堂口。槽車是輛卡車,上面有一個橫放的大桶,如果裡面放油,就是常見的油罐車,當然,要是放硫酸,就是危險品車了。當時的啤酒是放在槽車裡運來的,車還沒來,人已經排起了隊,用來盛放啤酒的容器,是熱水瓶。 啤酒放在槽車裡是加了壓了,快速釋放出來回到常壓,會有一個物理的降溫過程,變成冰啤酒。我們有時用「摩司」固定頭髮,使用中連噴幾次瓶罐會變冰,是同樣的道理。下午買了冰啤酒,要到晚上才喝,熱水瓶是最好的容器。 那時的上海,幾乎沒有家庭有冰箱,家用型的電冰箱還沒有傳入中國,解放前剩下的那些煤氣冰箱早就不工作了。所以,夏日的晚上,一杯冰啤酒,就是至高的消暑享受了。除了另一瓶零拷的冰水之外,這一瓶冰啤酒是家中唯一拿得出的低於常溫的東西了。 下酒菜是很簡單的,鹽水煮的毛豆,當時的人不像現在這樣煮熟了毛豆還會用冷水凍結以保持翠綠的顏色,所以每家的毛豆都是黃黃的,但是煮得很酥,用嘴唇就可以抿出來。糖醋黃瓜也不錯,上海傳統的拌黃瓜是將瓜一剖為二,再切薄如硬幣的片,鹽醃後加糖加醋加麻油,醋一定要上海的淡黃色無鹹味的米醋,至於現在流行的蒜泥拍黃瓜,那是改革開放以後人員大量流動才傳入上海的。 葷菜也很簡單,螺螄,鹹帶魚,鹹小黃魚,是很「流行」的下酒菜。當年帶魚和小黃魚根本不值錢,東西又小醃得鹹鹹地,一小塊就能喝掉好多啤酒。至於螺螄,向來不值錢,至今依然是下酒聖品。 那時的上海,沒有家庭有空調,所以到了夏天,都在弄堂裡乘涼,喝酒的男人們,就在躺椅前放個小方凳,上海話叫「骨牌矮凳」,以凳為桌,有菜有酒,舒舒服服地乘涼喝酒,若是與鄰居的關係好,就三四個骨牌矮凳拼起來,互相喫別人的菜,喝自己帶來的酒,其樂融融。 現在家家都有了空調和冰箱,外加氣溫升高,污染加重,再也沒有人在弄堂裡乘涼喝啤酒了,口袋裡的錢多,心卻遠了。 我想起來了,文首提到的那篇文章,是我作為校刊的主編,帶著一眾手下以及文學社友,去紹興玩曲水流觴故事,於是地嘗酒品醋,有感而發的一篇文章,雖說少年輕狂,不乏義氣兩字,如今同弄堂啤酒一樣,惟存想念了。
[上海]亦俗亦雅潮人軒
2004年4月10日 復興路瑞金二路潮人軒 週六下午,夫人和小朋友們的媽媽逛街買衣服,我帶著豆豆參加Emily的週歲生日,豆豆喫了哈根達斯的冰淇淋蛋糕。原來說好在買Emily禮物的同時,給豆豆買個「小一點」的禮物,結果弄到最後,她的禮物比人家正主的還大。 夫人們走累了,在瑞金賓館的Colours喝咖啡,我帶著豆豆尋到她們。本來打算去新鎮江喫晚飯,正碰到瑞金賓館裡有個「小南國」,就打算到小南國喫。夫人們繼續喝咖啡,我帶著小豆閒逛,信步走到瑞金路上,在復興路口看到「名鑽-潮人軒」的字樣,正巧夫人打電話說小南國的位子訂完了,便走到民防大廈的樓上,先探一探「潮人軒」。 店在三樓,電梯的門一開,便是閃亮的「燕鮑翅」三字,裝修精美,問服務員討了菜單一看,首頁就有幾道上千的菜,好在從第二頁開始,價格尚能承受,便訂六點一刻的包房。 先生們都很磨蹭,於是衹能夫人們帶著我先去了飯店,抬愛讓我點菜。我提議六道冷盤、六道熱菜,夫人們說冷菜少點。於是先點了兩道主食,讓小朋友們先喫起來。其它點了四道冷菜,六道熱菜外加一個明爐,先生們也都在上熱菜之前趕到,總共四個三口之家。最後結帳,價錢相當可以,五百三十九元包括一瓶五年陳、一瓶世好啤酒以及兩聽椰奶。 潮人軒的生意不是很好,我想首先是招牌太過招搖,讓一般工薪階層望而卻步,其次它所在的那幢是個辦公樓,週末冷冷清清的,兩邊又都是單行道,路過嘗試的可能性極少。據說潮人軒在港彙樓上還有一家,菜的量要比這家多。最後,夫人還覺得這家的地板有點粘粘的,可能是上海的天氣太過潮濕吧。 圖一 炒河粉,裡面是甘蘭和目魚,味道很不錯,20元,推薦指數:7.5 圖二 海鮮炒飯,在座的家慧媽媽推薦,20元,豐富多彩,琳瑯滿目,推薦指數:7.8 圖三 潮洲鹹菜,不上10元,我絕得毫無特色,裡面的筋很老,夫人絕對相當好,所謂「百貨中百客」,推薦指數:6 圖四 南瓜山藥,色面相當漂亮,味道不過如此,記得也不上10元,推薦指數:6 圖五 鹽焗雞,閣主最喜歡點的菜,32元,和王家沙的相去甚遠,除了盆子夠漂亮,雞皮下全是碎肉,推薦指數:4 圖六 滷水牛百葉,28元,偏咸,推薦指數:4.5 圖七 油泡螺片,40元,點整螺的話,是228元一斤,不入味,刀工不錯,推薦指數:5 圖八 油炸紙包蝦餃豆腐,5元錢一枚,味道不行,蝦也太小,而且是開片的,不夠肥嫩,推薦指數3.5 圖九 明爐雜菇,28元,有冬蟲夏草的子實體,問題是,鮮得不正,有味精,推薦指數:5 圖十 香芋扣肉,用乳腐鹵燒,味道不錯,肉相當好,衹是香芋未酥,推薦指數:6 圖十一 膏蟹粉絲,蟹98元一斤,這道菜一百三十多,不推薦 圖十二…
開門見喜,大吉大利!!
開門見喜,大吉大利!!
好巧哦,遇見本家了。看了好多美食,看來也是很熱愛生活的人,我以前也有個blog叫「梅熹閣」的。祝福中
好巧哦,遇見本家了。看了好多美食,看來也是很熱愛生活的人,我以前也有個blog叫「梅熹閣」的。祝福中
I like your blog.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Cool.
I like your blog.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