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阿發醬油水
要不是瓢潑的大雨,我斷斷找不到這家店,我本來是打算叫輛車,是世貿商城的五樓去吃晚飯,據說那裡有「全福建的小吃」。 酒店的邊上,有個小區,小區的弄堂裡,一排有靠十家飯店、茶館,很是興旺,飯店的門口有大水缸,養著活魚,店招上寫著「野生海鮮」,我向來對「野生」兩字不感冒,就繼續往前走。果然,一進弄堂,就有一家「味中香」,據說是吳再添退休後開的,所以酒店裡的人會說「吳再添就在後面」,原來指的是這家。味中香和「正宗」的那家(現在叫「佳味再添」了)比起來,沒有炸五香之類的東西,滷味也沒有,我並不想在一家「味中香」裡「吊死」,決定繼續走走,找機會打車。 無奈出了弄堂,雨就大起來,一霎時便彷彿是天上打翻了水桶,別說是沒傘,就是有傘的,一陣風過來,也是上下盡濕。廈門人打傘,都是那種高爾夫球場用的大傘,沒有縮折傘,廈門人長得又小,一個個打著大傘,很是奇景。 無奈,雨很大,好在廈門是沿海的城市,經常下雨,使得建築也充分地考慮了「躲雨」這個因素,有許多的「過街樓」,我就在沿著「過街樓」走,走來轉去,轉到了一條小街,一路全是髮廊,燈光昏暗,一個「剃頭師傅」都沒有,顯然不是干好營生的。 再往前走,是個菜場,稀稀落落地,已經收攤。然後,遠遠地望見有些食攤,都掛著「醬油水」的招牌。 阿發算是最大,最正氣的一家了。左右有兩開間的門面,一邊深一點,我去的時候,已經幾乎沒有位子了,服務員安排我到大間的最裡面,我說不如坐在門口,裡面開著空調,可能會太冷(由於淋了一身的雨,已經凍得有些發抖),服務員說裡面並沒有開空調。 看菜點菜,我也沒問價錢,就開始點了。一來,生意這麼好的店,一般不會斬人;二來,不是鼓浪YU上的店,想必不會怎麼亂開價;三來,開在這種地方的店,一般遊人是找不著的,只供本地人吃的地方,價格不會太離譜。 銀蚶,已經成了上海人的心病了,從那一年的甲肝事件開始,上海就再不許賣毛蚶和銀蚶了,吃蚶子,對上海人來說,更多的感覺有些像「雪夜擁姬讀禁書」,追求的不是書的質量,而是讀書的意境;吃蚶也是如此,只要見到有蚶賣,總會點上一份,為的,就是「吃不著」的好。我也是上海人,所以,看到銀蚶,當然也要一份。 土筍凍?當然要,到廈門就是吃土筍凍來的,豈有放過之理。咦,還有沒從碗裡倒什麼來的土筍凍?什麼,不是土筍凍?是土筍湯?好好好,也要,也要。 服務員見我這樣點菜法,特地關照了一聲「沒有發票的」,我說沒有發票沒關係,只要味道好就可以了。其實,我身上只有二百塊錢,而且點菜居然連價錢都不問,我也真佩服我自己,我心中存了個念,廈門的東西就是「好吃不貴」,再說了,真要吃完了拿不出錢來,身上的隨便抵押一樣,都值過許許多多,看我的樣子,也不像是蹭飯來的。 看到有九肚魚,就是寧波人說的「蝦(蟲孱)」,這裡叫做「豆腐魚」,倒是很形象。 繼續點菜,有了土筍凍,當然還要海蠣煎,服務員說他們還有種做法更好,是一顆顆分開炸的,哦?難得換換口味也不錯,要一份。 另外,看章魚很好玩,從沒見過這麼圓滾滾的品種,問服務員該怎麼做,服務員建議我換個土筍凍加章魚拼盤,欣然應之。 我問服務員,你們叫「醬油水」,到底什麼才是「醬油水」啊?服務員建議我要個葉子魚,說那就是醬油水,好,既然叫了「醬油水」,來了「醬油水」,當然就要嘗嘗「醬油水」。 點完菜,見到個老闆模樣的人,我說我要坐在街上吃,反正過街樓在上面,又淋不到雨,結果那人親自收拾一張桌子給我,就在空調壓縮機的下面,自斟自飲,自得其樂。 銀蚶一般,燙得太老。 土筍凍和土筍凍差不多,也是結起來的,只是更嫩一點,味道更淡一點。吃到後來,土筍凍化了,土筍湯也化了,味道就一樣了。原來這玩意是會化的,怪不是「佳味再添」要把土筍凍放在冰桶裡,只是不知道以前走街串巷的小販沒有冰箱,是如何做的。 章魚非常值得一提,既嫩且脆,入口而化,不像一般的章魚,咬得「牙塘骨」發酸。 炸海蠣,是人都會做,味道卻很好。外松脆,內軟糯,裡鮮香,真乃神來之筆。 醬油水上來了,給人的感覺像紅燒的,後來又聽說是蒸的,那就是清蒸好,淋上醬油水和油啦,應該很簡單,味道還真不錯,甜甜的,就是紅燒的味道。 最後結賬,這頓飯,連兩瓶「勁酒」,總共90元,總算老闆不用打110報警,一笑。 後來,雨小了,走回酒店,路過味中香,又吃了一碗蝦面,要了蝦仁、魷魚和大腸,大腸沒有煮酥,咬不動,湯很鮮美,腥香中帶著甜,不過面很差,有點象米線,是圓圓的,沒有嚼頭,卻又不像米線那樣嫩中帶勁,只吃了一半。 第二天,碰到廈門的朋友,說起「阿發醬油水」,他們說「這你都找得到?只有廈門人才會去吃的地方啊?」 阿發醬油水的招牌 這就是阿發的地址,叫我再找一次也找不到的,下回再去,只能問出租司機了 這是大間 這是土筍湯,其實也是凍起來的 我坐的位子,在空調壓縮機下,居然也算是個「固定」位子 我的「對桌」,也在「過街樓」下 這就是可愛的章魚,見過這樣的嗎?…
blog升到3.31
答應了送個網站給Kevin Chambers,前段時間,教他如何到godaddy.com註冊域名,又教他怎麼設置DNS,最終都準備好了,我於是決定送他個blog系統,上MovableType一看,MT升級到了3.31了,於是下載,上載,調試,安裝,最後終於把www.shanghaivegetarian.com配置好,Kevin是素食主義者,我也算做件善事吧。 同時,blog.yuleshow.com(就是這個博客)也升級了3.31,就目前來說,只是在新系統安裝時有點區別,取消了缺省管理員設置,取而代之的是如果是全新的系統,會要求先建立一個用戶,比較符合邏輯,也比較少安全隱患,你想,如果一個系統管理員裝到一半,尚末配置時去吃飯了,別人就可以用缺少管理員登錄,是件多麼嚇人的事啊?甚至在裝的同時,就可以遠程用缺省管理km
雙立人 張小泉 啞子賣假刀
和Lisa聊天,說到蘋果機和PC機的區別,繞了好久,也沒說明白,最後有了這樣的一個比喻: 蘋果機呢就是雙立人的刀,賣得奇貴,還不是一樣切東西,但關鍵在於刀的樣子好,所以切的時候賞心悅目,「有可能」會切得稍微好一點。 PC機就像張小泉的菜刀,樣子難看、價格便宜、切菜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比雙立人的不鏽鋼刀還要輕、還要薄,甚至還要鋒利,但最關鍵的是,張小泉的刀要經常磨,否則它就會生鏽。 甚至聯想、方正、海爾之類的機器,就是小菜場前啞巴賣的那種刀,啞巴賣刀不說話,只用手比劃,面前放塊磚頭,一刀剁下為二,鐵板上放點鐵釘,一刀刀砍為兩截,啞巴不會說話,只會叫喚,「啊吧」、「啊吧」地叫個不停,好似真是削鐵如泥的寶刀。等啞巴的刀拿回家裡,切菜都會卷口,過不了幾天,全鏽了,再過幾天,只能扔了。
QuickSilver and Spotlight
在好多個談到Mac的地方都看到有QuickSilver的介紹,不過實在沒有搞清是個什麼,看它的圖標和啟動圖像非常酷,就下載安裝了,裝了幾天,都不知道怎麼用,今天上午沒事,決定好好研究一下。 首先,是搞清了它的界面問題,在許多網站上,都有上圖式的圖標,不僅僅是QuickSilver的圖標,包括Word等等,都有這個大且好看的圖標,一直不知道是怎麼來的,今天總算弄明白了,這是QuickSilver的功勞。 上圖是QuickSilver的缺省界面,看上去像個詞典似的,是不是。通過這個界面,可以理解一些QS的基本應用,只要隨意地輸入要搜索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任意的,一個應用程序,一個文檔題目,任意的關鍵詞都可以,在鍵入目標後,QS會找到這些目標,然後根據這些目標給出相應的「action」來,這樣,就可以通過鍵盤來快速地激活這些「action」,是不是很方便呢? 不過,這個缺省的界面很不好看,可以通過屬性裡的Appearance來調整成那個方框的圖標形式。 關於plug-in: • 要使用Dictionary插件的話,必須安裝剪貼板插件,否則所選定的字不會直接送到字典裡去,問題是在幾次測試之後,怎麼也無法把單詞送到字典裡去了,留個懸念吧,下回解決。 • del.icio.us,這是一個書籤管理的工具,要先上網註冊,就是這個網址,然後在Catalog->Custom裡添加,並輸入註冊信息,具體怎麼用,還不是很清楚 • 剪貼板 另外,QS可以設置成和Spotlight相同的界面,以下兩張圖片展示了QS和SL的各自的功用,Mac OS X從10.4.4開始增加了Spotlight,可以快速查找文檔,以及文檔內含的關鍵詞,兩個東西各有所長。
[上海]福園
小時候,在愚園路長大,邊上的那條鎮寧路,是條很亂的小路,由於是兩個區的區界,所以兩個區都不去管它。那時,愚園路朝南是菜市場,朝北就是條小路。 那時的愚園路很是幽靜,過了傍晚,街上就沒有人了。後來,漸漸地人多起來,車也多起來,再後來,鎮寧路的小菜場沒有了,成了大路,很久的時候,鎮寧路都是單行道,不過,有時是南北禁行,有時是北南禁行,反正三天兩頭地變,許多司機都「吃過藥」。 福園酒家就開在鎮寧路上,對著愚園路608弄的邊門,我還住那兒的時候,福園就有了,到現在已近20年了。那時的福園,只有一開間門面,一層樓,後來生意越來越好,隔壁、樓上都吃了下來,變成了一個大酒家,只是門面還是老樣子。 昨天下班乘「差頭」過去,差頭司機就很詫異地說「搞勿懂生意哪能會介好,介小額門面,生意還介好,有辰光半夜裡,還有交關人勒裡廂吃飯。」的確,福園的生意就是這麼好,我有一次和Gordon, Tina以及阿宇等人,就在那兒喝到了半夜。再上次去,是車會的太陽花生日,開了三四桌,好好地鬧了一場。福園沒有停車的地方,開車的朋友們把車停到以前同仁醫院急診部的弄堂裡(現在同仁醫院對面)。 福園的腔調很「俗」,房間的名字叫做「金包」、「銀包」,很有上海小市民暴發戶的氣息。這回,我約了好友Michael Lu小酌,他說我是「吃客」,這我定地方,我想他要乘二號線,找個沿線的比較好,想來想去,就想到了福園。 福園就是這種地方,你不會刻意地想去吃一頓,但到了實在想不出去哪裡吃的時候,福園就會映上腦海。 預先定了位子,我們大約是6點到的,菜單還是老樣子,複印紙裝在文件夾裡,大多數全是上海菜,只有少數的「煲」有點川湘的色彩。 點菜當然是我的事,現在朋友吃飯,大多數時間總是我點菜,這也難怪,誰讓我寫了《點菜的學問》(載於《中國飯店美食之旅》)呢? 冷菜,就點了兩個,一個溫熗白蟹,就是俗稱的「溫蟹」,據說是溫州流傳而來的做法,主要是生熗,每到上海的夏天,大多數店家都不再賣溫蟹了,就是怕天熱易變質,吃壞客人肚子,賠不起,這時若還敢賣溫蟹的,必是真價實貨,福園就敢。我呢,只要有人敢賣,我就敢吃,所以點了溫蟹,58元。 等溫蟹端上來,果然做得很好,肉質緊實,熗得入味,鹹淡嗜中(有的店怕變質,弄得很鹹),打分的話,可以打到8.5到9分。 另一個冷菜,是周莊鹹菜毛豆,12元,無非是不想讓冷菜成單,所以配了這個,稍嫌太辣,而且不夠鮮。 熱菜,其實福園的熱菜很容易點,肴蹄當然是要的,40元一隻,很是合算。兩個人吃飯,一隻肴蹄其實也未必吃得下去,但只點一個菜好像有點奇怪,所以又點了一個醬爆豬肝,一個上海小炒,一個麵筋,外加一個網上傳說的新菜——「韓國粉絲」。 肴蹄之好,自不必說,可能是上海灘最好的肴蹄之一,自從上回在老半齋吃刀魚面不敢恭維之後,我猜他們的肴肉也好不到哪裡去。 倒是可以說說醬爆豬肝,如今上海的飯店,講究排場,講究用器、配邊,象福園的這份醬爆豬肝,只用白盆子,盛著豬肝,再無胡蘿蔔、小番茄之類裝盆邊,也沒有雞毛菜、草頭、豆苗之類鋪底,完完全全不講究「看頭」,只靠味道取勝,這才叫真本事,若沒有兩下子,斷斷不敢如此作為,是謂「紮實」。 不過,要批評的是當我點「鮮肉蟹殼黃」的時候,先是說兩隻不賣,三隻起售,當我要三隻的時候,又說要我買四隻,可以「每人兩個」,在我堅持「要三隻」後,居然告訴我賣完了。
Lesson 2, Help Desk
第二課是講用戶賬號的,沒有什麼很大的新意,只是我沒有找到adduser命令,否則直接命令行操作就是了,另外有一點比較好的是,刪除用戶的時候,Mac OS X會自動把用戶目錄刪掉,並打包成dmg文件放在/usrs/Deleted Users目錄下,可以讓管理員或其它用戶mount後,查閱其中內容,很人性化的創意,如果要把配置給別人,也很方便。 於此之外,找到一個挺好玩的東西,就是Script Editor,可以讓它來說話,不過好像不認識中文,只能靠拼音來模擬了。 繼續讀下去,關於賬號與安全,最最基本的原則,永遠不變的原則,對任何計算機甚至你的自行車都適用的原則:不要讓人物理接觸你的機器。賴昌星說「我就怕他沒有愛好」,黑客說「我就怕摸不到機器」,只要物理上有機會碰到了電腦,總有辦法把數據弄出來的,這不,對Mac來說,哪怕管理員密碼忘了,可以從安裝光盤啟動,然後可以「重置密碼」。上次Jonathan就發生過一次密碼遺忘,Martin幫他弄好,用的就是這一招。  關於Master Password和FileVault,書上把「Master Password」譯成「主密碼」,若是讓我來譯的話,多半是「主控密碼」,或者是「根本密碼」。  Keychain Access工具可以用來管理keychain,keychain被保存於~/Library/Keychains文件夾中。   對文件或文件夾,按Cmd-I來Get Info後,可以設置文件或文件夾的權限,設置擁有文件或文件夾的組或用戶名。
Lesson 1, Help Desk
第一節課,沒有什麼花頭,講了一點安裝OS X的基礎知識,值得一提的是log文件,所有的log文件可以通過console來查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安裝了的軟件,都可以在/Library/Receipts下打到,雙擊後可以有選項出來,用以調整。
組合鍵 快捷鍵列表
July 31, 2006 8:29 AM Cmd-Option-O-F:啟動時有效,可以進入firmware模式,進入後好像只有兩件事可幹,mac-boot命令用以啟動蘋果,shutdown用以關機 啟動時按住C鍵:據說可以從光盤啟動,尚未證實。 啟動時按住Option鍵:可以選擇從哪一個分區啟動,可以用來劃兩個分區,一個裝OS X,另一個裝OS 9。 August 1, 2006 9:22 AM Cmd-I:在Finder中,對於文件夾使用Cmd-I,可以Get Info。 August 8, 2006 1:40 PM 啟動時按住T鍵:可以把整台電腦變成一個FireWire移動硬盤,插上火線,就可以讓另一台電腦對硬盤進行操作,還是老話啊「物理上千萬別讓別人接觸到自己的電腦」 August 9, 2006 10:32 AM Cmd-Option-Esc:force q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