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Lisa聊天,說到蘋果機和PC機的區別,繞了好久,也沒說明白,最後有了這樣的一個比喻:
蘋果機呢就是雙立人的刀,賣得奇貴,還不是一樣切東西,但關鍵在於刀的樣子好,所以切的時候賞心悅目,「有可能」會切得稍微好一點。
PC機就像張小泉的菜刀,樣子難看、價格便宜、切菜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比雙立人的不鏽鋼刀還要輕、還要薄,甚至還要鋒利,但最關鍵的是,張小泉的刀要經常磨,否則它就會生鏽。
甚至聯想、方正、海爾之類的機器,就是小菜場前啞巴賣的那種刀,啞巴賣刀不說話,只用手比劃,面前放塊磚頭,一刀剁下為二,鐵板上放點鐵釘,一刀刀砍為兩截,啞巴不會說話,只會叫喚,「啊吧」、「啊吧」地叫個不停,好似真是削鐵如泥的寶刀。等啞巴的刀拿回家裡,切菜都會卷口,過不了幾天,全鏽了,再過幾天,只能扔了。
Related Posts
MacJournal
我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一年級入學的第一天,父親拿出一本皮面子「外國貨」的五年日記本,說從那天開始就應該寫日記了,那本子非常漂亮,上面有個小鎖,只是後來鑰匙落脫了。 從那天起,我每天回到家裡,就把學校裡發生的事告訴父親,他幫我記在日記本上,一年過去,要升兩年級了,父親就把那本簿子給了我。 那本簿子實在太「挺括」了,我的字又太「蹩腳」,所以一直沒有捨得用,而是寫在了別的本子上,直到進了大學,我才把大學四年的生活,寫在了余上的格子裡。這樣,一本五年的日記本,寫了我讀書的第一年,和最後四年,是不是很有意義呢。 自從我有了電腦,就一直想尋找一個好一點軟件,來寫日記,然而始終都沒有找到好的。 工人了幾年後,有了錢,也讀了MBA,對洋人的一整套日程安排有了概念,喜歡上FranklinCovey的效益手冊,「麼事」挺括,很是喜歡,內芯一天兩頁,我更多的是做為日記簿使用。那手冊上百美元一本,內芯一年一本,也要幾十美元,不過喜歡得緊,每年都從香港郵購至滬,也有到華盛頓特區自購的,憑我的ID可以打8折,但只能順便出買,總不見得真出了飛機票只為買個簿子。 在華盛頓特區的FC專賣店,我還買過PlanPlus軟件,也是憑ID憑打了8折,回來後用了一段時間,但是記不成日記,因為我同時還用掌上電腦,用中文記的東西,不能同步到掌上電腦,會亂碼。雖然說我的英文能混,但我那麼多的中文筆記等,不能整合在一起,很是麻煩。 我也嘗試過把blog系統當作日記本,但是有些東西是不能放在網上的,雖然有unpublished功能,但相當麻煩。無奈,我只能寫文章用文本文件,分不同的folder放,日記用效益手冊寫。 直到上週,我還是用FranklinCovey的效益手冊寫日記,家中也有了許多匣往年的內芯,這個東西就是騙錢,一個匣子也要二十美元,但是做得的確很好,十年前的匣子和新出的匣子,大小顏色,都一模一樣。 無意中,買了MAC機,也是無意中,發現了MacJournal軟件,用了幾天,覺得非常好,慢慢道來。 第一,不像有些軟件,非要給你設個時間,到了今天,就不能寫昨天的日記。MacJournal可以很方便的添加新的「條目」,隨便設置條目的日期,也不像別的軟件,這天不高興記了,就是個空白條目,MacJournal可以一天寫幾個條目,也可以什麼都不寫,非常符合我的習慣。 第二,歸類清楚,比如寫日記可以設置幾個欄目,家庭、工作、學習、飲食,各自分開,互不干擾,都沒有強制性地要求「寫或不寫」。 第三,可以批量打印在一張紙上,有的日記軟件,每天分開打印,我的習慣有事多寫一些,無事少寫甚至不寫,那種笨瓜編的軟件,哪怕只是一句話,也是一張紙,實在不敢恭維。 第四,MacJournal可以輸入輸出,接受不同的格式,很方便。 第五,MacJournal還有很強的blog連接功能,那些可以「見人」的東西,就可以直接發表到博客上了,也可以插入圖片,直接上傳到服務器,是個挺不錯的blog客戶端,雖然沒有專業的blog客戶端功能強,但可以整合到日記裡,個人覺得非常不錯。 目前,我還沒有掌握所有的功能,比如插入圖表、表格,以及如何建立數字、點列表,也沒有搞定FTP上傳圖片功能(目前只能缺省上傳),在用幾天吧。 目前是試用期的第三天,如果到了十五天,還沒有序列號出來,就買一個吧,三十多美元。
.mac 同步掌上電腦 輸入法
昨天下午,叫去的快遞,把我要的電源拿了回來,其實是個PowerbBook的電源,圓圓的很好玩,雖然200塊錢買個舊的不算很便宜(不是說這位朋友賣得貴,而是說蘋果的東西貴啦!),但東西確實是不錯,老婆看到說「這東西怎麼這麼大啊?」我說這玩意連變壓器都連著了,還算大嗎?當場用ThinkPad的比了一下,果然還要大上一點,其實這年頭,大家用的都是開關電源,如果以前的那種「方棚」,不知要大到哪裡去了。這位朋友還送我一根VGA的轉換線,這樣的話,我以後從家到辦公室,只要帶著主機就行了,不用把配件都帶著,省力不了。 .mac已經試用了五六天了,還是沒有摸到頭緒,iDisk連不上,通訊錄、日程表也無法和網上的同步,就目前來說,唯一的好處是我有了一個@mac.com的郵件而已,這年頭,免費的郵件都有2G多了,光是一個郵件地址,賣不了這麼多錢。當然,.mac一定還有許多好玩的,爭取在試用期滿之前掌握,讓我可以下定決心購買賬號。 買了蘋果後,一直有個「心病」,就是如何將之與我的掌上電腦同步,蘋果對Palm支持得一直很好,我呢,很久以前也一直用Palm,第一次去香港,就買了那個Palm IIIe的透明紀念版,而後改用Palm 505,Sandra,再是Clie 710和760,在Palm上也用gcc編過程,算是Palm的老玩家了,直到iPAQ 3870出來,我轉移陣營,開始玩PocketPC。後來停了一段時間,這次為了想用GPS,就買了Dell Axim x51v的PPC,真正的VGA顯示,效果很好,也花了不少時間理順了和PC的同步,以及藍牙應用等等。 這回,換了蘋果,又要重新開始了。先是看中了一套叫做PocketMAC的東西,分別Pro和Lite版本,售價不同,下載了一套,一運行,就問我要序列號,serial.to提供的號碼不被接受,因為它是網上實時驗證的,其實,我很樂意買一套這個軟件,只要它中文支持得好,無奈竟試也不讓我試。 不過,它也有可以試的版本,只允許同步iCal中的內存,好吧,只要這能支持中文,別的總也支持吧,於是我就下載了那個玩意,安裝好之後,卻百計無施,電腦怎麼也認不出新的設備,其實何止認不出,根本就是把PPC用USB線連上蘋果之後,毫無動靜,當然,更別提藍牙了。 後來,又找到了一個新的軟件,叫做missing sync,挺奇怪的一個名字吧,這回倒是有測試版了,可以用14天。下載後,安裝,中止,原因是我安裝過PocketMAC,而兩個軟件是「沖」的,安裝程序不讓我繼續下去。 好吧,用AppZapper把PocketMAC卸載了,然而還是不行,依然說我安裝過PocketMAC,於是只能到網上查,最後得知必須在terminal下手工刪除幾個隱含目錄裡的文檔,才算是刪乾淨了。 安裝好missing sync後,插上USB,立馬就開始同步起來,中文(包括簡體字和GBK的繁體)很正常,同時也發現了系統附帶的Address Book居然有內建的Find duplicate功能,要知道,這樣的功能,在PC上,往往都要賣幾十美元呢。 藍牙同步的問題,依然沒有搞定,不過missing sync本來是支持藍牙同步的,估計問題還是出在掌上電腦那裡,這個Dell的藍牙,本來就要打一堆補丁,才能正常的。 掌上電腦還有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是 one leads to another的問題,上週六,最後要從天津回來前,發現照相機用的2G SD壞了,後來便把掌上電腦的512M換過去,要換的時候,打算做個備份,結果發現掌上電腦沒電了,結果竟鬼使神差地取下了電池,導致掌上電腦硬啟,雖然現在已經很有經驗重新安裝所有的軟件了(表揚自己一下,有保持寫筆記的習慣),但還是要時間不是?這不,已經週四下午了,還沒空仔細安裝。 在輸入法上,找到了一個叫香草的奇怪東東,可以用上海話輸入,無奈時間不夠,慢慢研究吧。
Lesson 4, Working with Selections, ADOBE PHOTOSHOP CS Classroom in a Book
太簡單了,沒什麼新東西,就是複習各種選擇工具,和選項。還有一點是關於feather的,調出這個功能,是要在選定選擇區後,從Select菜單裡設置的。
找一個Mac軟件過來滴,卻發現……
於是去google
http://chinese.yuleshow.com/
是夫人罷。
admire到無盡頭哇~~
這個真是暈倒-_-||
hehe,MacPro出來啦,閣主要不要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