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真的很需要鼓勵的,特別是在最早的時候,我就是因為了這個鼓勵,少買了多少爆仗和玩具槍啊!我識字很早,我出生在愚園路,後來就搬到了愚園路,「據說」搬家就是想讓我能夠進入一師附小,但是我住的中實新村並不在一師附小的「塊」內,我好友阿開住的愚園坊就在塊內,塊也就劃到那兒,用現在的話說,我的家不是學區房。 雖然不在塊內,但是還有機會,可以考;現在聽到什麼「小學也要考」的焦慮話題,我都是附之一笑,考小學有什麼稀奇?我四十多年前就考了。我是文革後一師附小恢復招生的第一批學生,所以我也就是文革後第一批「小考生」,考是沒問題的,問題是不知道考什麼。一師附小从來沒有生開過考試大綱,大家只知道不在塊裡的能考進去,但是要怎麼考,誰都不知道。 於是有了流言,有說語文要認識一百個字的,也有說要三百個字的,甚至有說要認識一千個字的,問題又來了,就算一百個字,那一百個字呢?大家只能猜,猜也猜不出來啊,那麼,反正儘可能讓自家孩子多認字總有可能覆蓋這一百個字了吧? 在這樣的思路下,我大概从幼兒園小班起就開始學寫字認字,我的父親每天教我三四個字,早上上班前教,下班回來後默,第二天再教三個……過個幾天再从頭開始來一遍,循環遞進,待到要讀小學時,我已經認了很多的字了,所以我前面說「識字很早」,嚴格地說,是「識很多字很早」。 識字早有一個副作用,就是要被家長拎出去「表演」啊,在親戚朋友面前表演識字,然後就會收到很表揚,於是為了更多的表揚,就會努力地去識更多的字呀!識字多也有一個副作用,就是「費書」啊!識了字總想找東西來讀,我小時候那個年代,有沒有多少書可以讀的,而且父親為了讓我避免被特定年代洗腦,着實替我篩除了不少小孩不能大人讀了也不該信的東西。 靜安寺有爿新華書店,我父親基本每週都會去,他都會帶上我,隔着櫃檯認書封面上的字,營業員見這麼小的孩能識這麼多的字,也都誇奬我,於是我對書店也特別有好感。 然後,从孩子的教育來說,就很成功啦,小孩子喜歡識字認字寫字,小孩子喜歡讀東西,小孩子也喜歡去書店,在文化方面的初期教育就算成功了。 然後,就考入了一師附小,至於算術的準備部分略去不表了。那時,上海又「恢復」發壓歳鈿了,最早是一角兩角,好在我娘舅阿姨多呀,於是過個年,就有個一塊五六角錢了,1978年,可以買好多東西了。拿了壓歳錢,父親就帶着我去了新華書店,買了我喜愛的書,及至後來,親戚朋友家都傳遍了,那個傳說中的孩子,拿了壓歳錢不買爆仗不買玩具不買槍,居然買書看,小孩子哪經受得起這樣的「誇奬攻勢」啊?於是衹要拿了壓歳錢,就會去買書,哎,現在想想,少了多少「揮金如土」的機會啊!我从來都沒買過鹽金棗請過客啊! 終上所述,我對於書對於書店,有着特殊的感情,來到臺灣,怎麼可以不去誠品書店呢?去誠品書店,在我心目中就是朝聖般的行為,另外,誠品書店還賣着我的書呢,當時,我在臺灣已經出了三本繁體竪排未刪節版了。 我住在怡亨酒店,出門看着臺北101往東走,沿着信義路四段過幾個街區後,走到市府路,就是臺北101了,往北一個街區,就是臺北市府,大家有空可以去玩,隨便進。經過市政府,再往北,過馬路,就是誠品書店了;所以,誠品書店、臺北市政府、101大樓,是由北向南連着的三個街區。這家誠品書書店,是誠品書店信儀店,也是誠品的旗艦店。 過了街,是一幢幾十層的高樓,大樓沒有明顯的名字,象是幢普通的高級辦公室,只是在灰色的門楣上有一條白色的字「eslite 誠品」,很是低調與普通,非常不起眼。 大樓前的廣場上,有隻戴着黑框紅色的兔子,一隻耳朵上纏着綳帶,雙手執着魚竿,正在釣魚。這個五米高的兔子我認得,這家伙是不二良設計的,它在2012年就到上海來過,參加五月天阿信的STAY REAL的開張式,STAY REAL是家潮牌服裝店,而不二良正是共同創立者和品牌設計師。那個兔子是皮得很,到處跑來跑去的,所以只是個臨時展示。 往前走,進入大樓,是門廳,有家星巴克,室內室外都有座椅。再往裡走,才是書店的入口。入口處的店頭有灰色低調的「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字樣,這是我見過的最精緻的中文書店,裝飾典雅舒適。入口處的有幾個大的矮桌,其中有一個全都是那些帶不回中國的書,我去的那時,帶回國被查出來肯定會沒收,如今恐怕是要按那煽什麼顛什麼罪的路子去了。 誠品書店有好幾個樓面,畢竟是旗艦店啊,除了有臺灣的書籍外,還有香港、日本和歐美的賣,除了書之外,還有各種的文創產品,真是琳瑯滿目,足供賞玩。 書店中到處都有觸摸屏,可以查閱書籍所在的位子,以便讀者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的書籍。 隨便逛逛,最後買了三本書,一本是講日本泡菜做法的,一本是日本人寫的說「美食沒什麼大不了的」的,只是我現在在網上怎麼都找不到相信息了。第三本,是美國出的《S.忒修斯之船》繁體中文版,這是本解謎書,幾百頁的書中,有幾百頁的眉批和腳註,包含着一個驚天的秘密,後來我還買了英文版來看,但是至今我也不知道那個秘密是什麼! 話說,當年考入一師附小,據我所知,只有我一個人,我們全班都是「塊裡的」,很奇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