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紀遊

[臺灣紀遊]臺南一品肉圓‧素圓第五十五


話說,中國的南北,不但於湯圓、豆漿、粽子有鹹甜之分,亦有飩飩、水餃之別,就是「肉餅」兩字,也是「一肴兩式、一餅各表」。
你但凡去北方,看到水牌上寫着「肉餅」,不管是「京東肉餅」「門釘肉餅」「捲肉餅」,不論是蒸是炸是煎,你去買來,拿到手的都是可以拿在手裡喫的餅,外面有麵粉做的餅皮,內有純肉或拌了蔬菜的肉餡。
但是如果去南方,菜單上的「肉餅」,不論是「肉餅(子)燉蛋」「鹹魚肉餅」「梅菜肉餅」「鹹蛋肉餅」「煎肉餅」,及其端上桌,不論哪種,都是萬萬不能用手喫的,你還必須拿筷子喫,南方的肉餅沒有餅皮,而是把肉糜拍成餅,再伴以輔料做成的菜肴。
這就是區別,中國有北方,也有南北,北方和南方是不同的。
說到肉圓,好象全中國的肉圓都差不多吧?「肉圓」也叫「肉丸」也叫「丸子」,無非是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苜蓿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汆丸子」,基本都是肉糜球或炸或煮,有時加入各種輔料,反正基本就是字面意思——肉圓,除了某地把大的叫做「獅子頭」。
就象如今的火鍋海底撈是網紅一般,放在快三十年前,那時的火鍋,大家以喫「海霸王」為榮,海霸王貢丸牛丸蝦丸、海霸王蝦餃魚餃香菇餃……海霸王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臺灣食品企業之一,一年以後桂冠火鍋系列進入中國……在上海人看來,肉圓無非是本土的毛毛的油炸肉圓和水煮肉圓,要麼就是光滑的臺灣肉圓,至於那些什麼加米加豆腐做的,至今也沒有傳入上海。
及至我到了臺灣,在臺灣喫了一回通化夜市的彰化肉圓,才知道天外有天圓外有圓,但我依然以為衹有那種大的才叫「霸丸」,有夠霸氣。
那個彰化肉圓實在太好喫了,離開了臺北之後一直心心念念,臺灣遍地都是賣肉焿魚焿魯(滷)肉飯小籠的,賣肉圓的就少很多,有時剛喫飽,却看到一家,也只能作罷。到了臺南之後,我先是住在马公綠町,喫過一次弄口很特別的「友誠蝦仁肉圓」,做成一個個象餃子狀的,又與彰化肉圓大不相同了。那家店,一個中午喫了兩次,午前喫了一回外賣的,午後又去喫了回堂食。
後來,我搬到了民族路,就住在佛頭港崇福宮那邊,往東閑逛有永樂市場和水仙宮市場,後者除了魚獲蔬菜之外,沿路還懸掛着日式的圓形燈籠,五彩斑斕,煞是好看;還有好多日式餐廳和日式小攤,甚至有家叫「富盛號」的賣碗粿、魚羹的,店標依然裝飾用日文漢字裝飾,乍一看,還以為是賣和酒的。內里日式街道又夾着好幾處閩南廟宇,有一種超現實的感覺。


往西走,是金華路,整條路上都是好喫的,沿着金華路往北,就有清珍鴨肉焿;往南望,有戽斗米糕,戽斗者,讀作「戶斗」,乃是用來汲水灌田的老式農具,那家店的標誌很有趣,是個線條卡通畫的小孩子,這家店名氣可不小,最近還上了立法委員林俊憲的《憲在臺南》系列電視節目。招牌的米糕上還淋着肉燥,加上魚鬆和小黃瓜,看着就很誘人,另外還有花枝煎、四神湯等,都很有口碑,可惜他們晚上才開,我就沒有喫到。
再往南路,路口的對面,有一家很大的招牌,寫着「一品肉圓.素圓」,看來,又有肉圓喫了,於是過馬路,去喫!

店其實不在金華路上,只是在金華路已能看到牌子,它其實是在民權路三段上,一開間全敞開式門面,門口有大灶臺,入座。這家店的主打,就二類三樣,二類即是葷素,這類可有點大,就象說生物,總共也就三大界。這家店,葷的就是肉圓、芋圓;素的就是素圓,倒也簡單。我在想,如果食物也照「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分,那麼小籠包應該在哪個位置上,「蒸品門麵製品綱包子目小籠包科南翔小籠包屬肉餡南翔小籠包種」?看這樣子,美食分類學要比生物分類學難多了。

肉圓是小顆的,象油麵筋塞肉那麼大,要了五個,30元;芋圓大一點,象單人份的肉餅子燉蛋那麼大,25元;另外要了一份油條豆腐湯,15元。



這家店,開了三十多年,說是起源於高雄鳳山,而鳳山的肉圓,就是小小巧巧的。又說店中所賣的不是圓形而是頂上有數個尖的小肉圓,叫做「五指山包法」,是店主無意間「發明」的。又說這種包法是包的時候再頂上捏一把,使得肉圓口感更紮實Q彈,特別是「不用先喫掉外皮才能品嚐到內餡」,廢話嘛,人家是大肉圓,當然是先喫掉外皮才能咬到裡面的,你的東西小,可以一口一個嘛!真是不得不佩服臺灣的文案功底,我就不敢寫「冷的無汁小籠包方便大家邊走邊喫,不用先喫掉外皮才能品嚐到內餡」。
東西拿來,看着就挺不錯的,肉圓和芋圓都浸在淡淡的醬汁裡,碗邊遇有三葉草圖樣的點綴,與赤紅的醬汁很是相配。肉圓其實有兩三隻是破的,但這本來也不追求「爆漿」的感覺呀!肉餡很香,有明顯的蔥酥的味道,據說喫的時候應該舀點蒜蓉放在醬汁裡,又來了,一、臺灣人是有多愛喫蒜呀?!二、我信佛不喫蒜!?
芋圓與我想象的是兩樣東西,我原本以為要麼是芋頭磨成粉加上米粉包肉餡包起,要麼是用原來的肉圓的粉漿包起拌了芋頭的肉餡,結果是芋絲把肉餡裹起後蒸的,這樣豈不是更好?可以喫到芋頭的口感,果然粉粉糯糯的,絲毫也不輸給小肉圓。
油條豆腐湯,味道感覺上與日式的柴魚片湯很象,裡面的豆腐是小粒狀的,還有極小的肉粒,湯面浮着五段油條幾小片蔥,看着很清淡,喝着也很清淡。
至於素圓,我沒有喫,是的,我信佛,但我不喫素。這家店的邊上,有家非常「有名」的「無名」飲料攤,說是專賣「古早味」的飲料,什麼「冬瓜牛乳」「甘蔗牛乳」「仙草茶」「楊桃湯」之類的飲品,可惜我喫一品肉圓的時候可能太早,也沒有開。
尋食的趣味,就在於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是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