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紀遊

[臺灣紀遊]邵師傅上海湯包第五十三

臺灣有許多美食,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大陸流傳過去的,但是畢竟當年老蔣帶過去的都是兵,並沒有幾個大廚師,好在美食家不少,那些一起過去的文人們大多嘴饞,雖然不至於會燒,但至少能夠指導,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帶着臺灣特色的大陸菜,或者說帶着大陸影子的臺灣菜。
其中最著名的,應屬眷村菜,「據說」依照中國八大菜系加以臺灣的食材調整,反正這麼說吧,眷村菜很好喫,但是這些拿到大陸與相應的菜系對比,很少能看出關聯的。
臺灣還有很多帶有大陸地名的飯店、食檔,你猜猜,我會不會去喫?
比如這家,「邵師傅上海湯包」,我是上海人,我姓邵,我也是師傅,我去喫,那就是「上海邵師傅喫邵師傅上海湯包」?豈不是成了砸場子?
我沒有去喫,不過還是做了一點功課,這家的生煎包是用小籠包煎的,叫做「薄皮生煎」;除了鮮肉湯包外,還有咖喱湯包、臭豆腐湯包、麻辣湯包、酸辣湯包、虱目魚湯包、咖喱生煎、臭豆腐生煎、麻辣生煎……這家店的湯包和生煎是可以「互換」,你要蒸的,就是湯包,就要煎的,就是生煎,反正,就是那個包。臭豆腐湯包?我特麼有點想吐!
邵師傅上海湯包在彰化、臺南、高雄、嘉義、臺中都有,从店頭來看,有的「象是」連鎖店,有的則完全沒有共同點;而臺北則有家出品完全不一樣的「上海邵師傅湯包」,他們賣炸醬湯包、麻婆豆腐湯包、脆皮起司湯包、韭菜湯包、絲瓜湯包、大白菜湯包……
臺灣還有許多帶有中國地名的美食,比如臺南有家「異廚廣東粥」,就在赤崁樓的對面。名字很奇怪是不是?看了一下菜單也很奇怪,王米粥、滑蛋粥、翡翠魩仔魚粥、皮蛋鮭魚粥?這些都是廣東粥嗎?从網路上的照片來看,光是粥的本身,黏稠厚實,完全不象廣東粥。
臺北有家「上海水煎包」,首先水煎包就不是上海的,那家賣鮮肉包、韭菜包和高麗菜包,上海人喫韭菜包嗎?我在網上看了下他家的出品,樣子和個頭都與上海的牛肉煎包差不多。
臺北還有家潮州包子,據店家說他們的包子既不是中國北方包子,也不是臺灣包子,而是正宗的潮州包子,還說有好多日本人買了帶去日本;而該店的山東饅頭,據店家說有很多人帶去美國,還有老兵帶回大陸。我去過潮州,但是沒喫過包子,甚至也沒見過包子,查了一下微博,只有幾條說到潮州包子,用料為香菇、蝦皮、捲心菜和沙茶,可惜我沒有喫過。
最有,還有家臺南小上海香酥雞,在臺南有店也有攤,這家我倒是喫過,那天在復興市場喫完了魚壽司後,去對面喫了當歸鴨,然後在閑逛時,路過一個小上海香酥雞的攤頭,問題是上海沒有香酥雞,我就很好奇嘛,於是就去問攤主,結果他就送了我兩塊喫。
與臺南特色的鹽酥雞不同,香酥雞沒有九層塔,但是有黑胡椒,另外香酥雞不是用地瓜粉炸的,另外,鹽酥雞要炸兩次,但香酥雞只要炸一次,炸完之後放在暖箱中保温,大家要買的話,一分鐘都不用等。
那兩塊雞,很嫩,很香,很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