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小事]煙花之一

「有人」在網上發起了一個投票,題目是美國與中國的治安孰好?結果引起軒然大波,起因是「民投」結果大家認為美國的治安比中國好,這不是「有人」一開始想要的結果,於是「有人」犯了錯誤,想要做點什麼來挽回這個面子;結果「有人」忽發奇想,把這個結果怪錯到某知名記者身上,說是由於她轉發了那個投票後,發生了逆轉,言下之意是這位記者操緃了投票。 然而有趣的是,這位記者當時正在微博「關小黑屋」,根本不可能來轉發投票,然後麼就是道歉什麼的了,這些我都不管,我想知道的是如果那位記者要是當時沒有被禁言,是不是結果會變成「公知操緃投票」呢? 其實,開放投票就要接受投票結果,這不是邏輯嗎?本來,這種事,就不是投票說了算的,這衹要拿數據一比就知道結果了;二國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人數、二國的上訪人數,一比就知道結果了。打個比方,一碗大的拉麵與一碗小的拉麵,哪個更能喫飽人,本來很簡單的問題,拿食材的重量一比不就出來了?可你偏偏要投票,投票表示喫面的人「覺得」哪個更飽,那真要投出「人們『覺得』小碗更飽」,你也得接受。 這是個「覺得」的事情,簡單說就是不講道理的,我就「覺得」美國治安好,從一件小事說起。 我所住的地方,晚上再晚你都敢單身上街,我們這裡的食雜店從早上六點開到晚上十一點,有時突然晚上想買點東西,單身姑娘步行去買,絕對沒有問題。這樣的城市,一年都沒有什麼案子,每有風吹草動,就是個大案。這不,去年本市就破獲了一件大案要案,你還別不信,那是由「臥底探員」冒著風險才破的。大到什麼地步?用新聞上的話說「detectives seized hundreds of dollars worth of illegal fireworks, arresting two of three men」,譯成中文就是「探員掌握了案值數百美元的非法煙花買賣,逮捕了三人中的二人」,仔細看新聞,所謂的「數百美元」其實是「400美元」。 400美元的煙花非法買賣,乖乖,真不得了!上海的任何一輛賣煙花的黃魚車,都不止這些煙花吧?哪怕放到十年前,一黃魚車的煙花也不止400美元吧?這在我們市,就是重案大案要案了,就被嚴肅處理了,你要問我「覺得」哪裡治安好,我覺得我們市很好。 慢,美國也放煙花?美國不是很講環保的嗎?美國人就不怕pm2.5值變高了?美國人不但放煙花,而且非常喜歡放,他們過年不放,國慶節放,據美國國家礦物局的資料,美國每年要放掉三萬美噸的煙花,對於一個結婚訂婚出殯死人都不用放炮仗的國家,算是很大的量了。至少洛杉磯人很喜歡放煙花,好像也不怕pm2.5,在今年的獨立日晚,就有幾十幾處大型的煙花秀;向來逃不掉的「玫瑰碗體育館」、好來塢、長灘等都有煙花表演,至於普通民眾,更是買了自己放,誰家沒有小孩子呢?有哪個小孩子會不喜歡煙花呢?美國人喜歡到什麼地步,在大洛杉磯地區,從獨立日晚上七點左右開始,一直要放到十一點多,此起彼伏,爭相鬥艷,要知道,八點才天黑呢! 那麼,美國人的煙花是哪裡來的呢?癈話,當然是買來的,每當獨立日的前幾天,大約一週到十天的樣子,在允許燃放的城市,就會在大商場前的空地上搭起賣煙花的棚來。我們知道,我們平時所說的洛杉磯是由五個郡的二百多個城市組成,這些城市每個都有自己的規定,比如我所在的城市因為靠近山,所以是整個城市嚴禁燃放煙花的,連小小孩玩的「安全煙花」也不行。有的城市呢,一半可以放一半不可以,比如210公路邊的Azusa,一個小小的城市,靠山的地方不能放,學校和公園不能放,照圖比對就是。 TNT Fireworks是美國最大的煙花經銷商,名字起得可真夠霸氣,TNT,炸藥呀!他們的目綠很好玩,每個煙花旁都有個二維碼,大家衹要用手機一掃,就可以看到煙花的效果,然後決定買哪個,很方便。價格呢,照美國人的收入,也不貴,不過美國人家孩子多,所以衹能買大的大家一起看,要是每個孩子都買些小的,有可能要花更多的錢。 雖然我們市不能放煙火,但因為沒有遮擋,看得一清二楚,最好的是,在現場看,頭擡久了脖子酸;可在家中看,三樓的陽臺上擺好了桌椅啤酒,簡直就是VIP看臺。我們市沒人遛狗不牽繩,沒人在車庫中洗車(我們市不允許),沒人偷狗偷貓,沒人亂穿馬路,沒有黑車,你問我「覺得」安全嗎?是的,我覺得很安全。 看煙火,有能感知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加州小事]五顏六色說花旗

CITI Bank,中文叫做花旗銀行,這個名字由來已久,現在上了歲數的人都知道以前上海就有花旗銀行,而當時的花旗銀行甚至都不叫CITI Bank。估計當時的花旗銀行門口掛著美國國旗,於是人們就把它叫做「花旗銀行」了。當時,上海人把美國叫做「花旗國」。 花旗銀行是最早開到中國的美國銀行,上海人為他「搶註」了這個好聽的名字,百多年來,該銀行的英文名變了很多次,而中文則一直是「花旗銀行」。上海美國領事館的墻上掛著1950年4月25日關閉領館時降下的美國國旗,那面國旗上有48顆星;如果花旗至今還保留著1902年第一次在上海外灘陞起的美國國旗,那面旗應該是45顆星。 花旗是民間的叫法,如今好像也衹剩花旗銀行和花旗參在用這個名字了,後者是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特產,亦名「西洋參」。花旗,更流行一點的名字是「星條旗」,美國國務院除了「美國國旗」這個中文名外,也使用「星條旗」來稱呼;好玩的是,星條旗衹用在漢字語境,中文、日文都這麼用,然而英語中卻沒有如此的指代。 我們知道,美國國旗由50顆星和13條紅白相間的寛條組成;我們也知道,50顆星星代表了美國的50個州,而13條條紋代表了美國最早的13個殖民地。最早的國旗上面衹有13顆星,而且還不是橫列的,而是一個圈,後來每增加一個州就加一顆,加到了現在的50顆,據說快要增加一顆了,據說等到51顆星時,星星又要變成圓形排列了。 獨立日是美國一年中懸掛國旗最多的一天,懸掛國旗是一種愛國的象徵,當年911之後,國旗一度售罄,緊急從中國進貨;現在沃爾瑪及各大連鎖賣場的國旗幾乎無一不是中國生產的。 懸掛「美國美國國旗」是更愛國的一種行為,但更多讓人感到衹是商家的一個賣點,美國生產的美國國旗要比中國生產的貴好多,因為買的人少,一般衹是網上售賣。 按習俗,美國家庭衹在節日才在家外懸掛國旗,過了節日就要收起來。你也許見過一些美國家庭一年到頭都掛著國旗,那表示他們家中有人在部隊服役,就是我們所說的「軍屬」啦! 我的隔壁鄰居,掛了面很奇怪的國旗,也是星條旗,也是50顆星加13個條,然後那面旗是黑色的,黑白相間的條,黑底白色的星星,正當中的那條是藍色的。 普通的星條旗,十三條寛條分別是七條紅的六條白的,長條各有三條,窄條四紅三白,想像一下,最中間的那條,也就是第一條寛白條,現在變成了藍的。 一面黑白旗,當中一條是藍的,這是怎麼回事? 我去問了鄰居,原來他們家掛的這面旗叫做「The Thin Blue Line Flag」,中文就是「細藍條旗」了,是家中有警察等埶法人員才掛的。 我查了一下,這面旗可大有來頭,最早的時候,這面旗衹有一條正中間的藍條,黑底的藍條旗,最早在英國用來紀念殉職的警察,後來可能覺得實在太單調了,於是就把英國的米字旗變成黑白的,並且加上藍條;這個傳統流傳到美國後,美國國旗當中正好有個白條,改個顏色就行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國旗上的藍條比英國國旗上的要寛的緣故,而且現在也不再是「烈屬」家庭懸掛了,而是衹要家中有埶法人員就掛。 不僅如此,這種黑白加色條的國旗還有好多種,紅條黑旗是用於消防員的,白底紅條黑白旗屬於註冊護士(資料上有,從沒見過),藍底白條黑白旗表示醫療救護人員,銀(其實是灰的)條黑旗則是懲教官員,綠條黑旗表示聯邦探員、邊境巡邏、國家公園護林員、獄卒以及保護區工作人員,橙條黑旗是救生員與搜救人員,不要認為加色條的都是國家埶法機關或者性命相關的,黃條黑旗就是大貨車司機和調度員的,我估計美國人總有一個會把色本用完的。 要是家中有很多人,老大做了警察,老二做了消防員,那怎麼辦?門口掛二面旗?沒關繫,把中間那條一分為二,一半紅一半藍就可以了。 那要是老三做了護士,老四開著大貨車怎麼辦?一分為四?也可以,還可以借用別的寛條,這裡用條紅的,那裡用條黃的,最後變成彩虹旗嘍? 一個不怕彩虹旗的國家,才是好國家。

[尋味LA]生煎小籠上海味 康康小美有苗頭-Kang Kang Food Court, 數家店

全中國各地都有杭州小籠包,偏偏杭州沒有,小籠包不是杭州的特產,杭州人早飯喫蝦爆鱔麵,喫片兒川,喫貓耳朵,就是不喫小籠包。我倒是在杭州清河坊喫到過非常非常好喫的羊肉燒賣,香甜而多汁。 上海人通常認為小籠包是自己的特色,雖然蘇州、無鍚、常州等周邊地區都有小籠,可上海人堅持認為小籠是上海的,乃至於當鼎泰豐帶著小籠到上海來時,上海人義憤填膺,這也太不給上海人面子了;加上鼎泰豐的售價,簡直就是對上海人的蔑視。 比臺灣人開小籠店更令上海人受不了的是「安徽小籠」,要是那天在上海開了家「安徽小籠」,上海人估計會上訪的。 其實你反過來想想,日式可麗餅,港式西餐,不都是融合產物麼?在洛杉磯的Alhambra市,在Valley和Garfiled二條街的交叉口,一個角上是著名的The Hat連鎖的起源店,斜對面是有名的嘉頓港式西餐,另一邊的對面就是家日式可麗餅,這就是多元化的洛杉磯。 日式可麗餅店,是洛杉磯上海人眾所周知的「康康小美」,英文叫做「Kang Kang Food Court」,這家店有生煎和小籠售賣。上海人的早餐除了四大金鋼之外,可能生煎和小籠是最重要的點心了,而前者在上海根本不算點心。 康康小美在洛彬磯的各個華人聚居區都有店面,阿市的可能是其中最破的一家了,工業市的就明亮寛敝得多。最早知道康康小美我的一個七十多歲的讀者告訴我的,他的原話是「你去喫喫看康康小美的生煎,比上海都好」,不過他離開上海已經五十多年了,要是比五十年前的上海生煎都好,那還了得? 上海的生煎是退步的,我拍過生煎的紀錄片,也和大壼春的老師傳聊過,你想呀,以前一鍋七十二個,後來一鍋九十六個,所以大壼春的生煎沒有一隻是圓的了。 康康小美不但賣生煎,還賣小籠,所以上海人都知道。在討論這家店之前,讓我們先來討論一下一個好的生煎與一個好的小籠應該是如何的?我早說過,在有了冰箱、空調和壓力鍋後,生煎與小籠咬開後有湯,已經完全不是什麼絕活了,這已經是最起碼的要求了。你想呀,過去沒有煤氣沒有高壓鍋,那熬個皮凍可真是累死人的事,別的不說,中途還要添柴加煤呢!再沒有空調和冰箱的話,三十八度的室溫,照樣把肉皮凍包到皮子裡,那才叫本事。湯,上海話叫「露」,有人說是「滷」,都有道理,露要有,但不要惡之性命地多,小楊生煎被人詬病也是因為這個。 露要有,除了大壼春之外,其它小籠生煎都有,多少還在其次,關鍵是不能膩,無鍚小籠除外,無鍚小籠喫的就是那個甜膩。肉芯要抱團,哪種肉散開浸在肉汁中的小籠,簡直是對小籠的侮辱,這裡就不點名了。生煎與小籠的皮都不能僵,生煎的底要脆而不硬,否則喫起來累,還容易「戳破天花板」,小籠的摺子其實無所謂,有的人說十五摺有的人說十八摺,都可以,頂結開不開洞都無所謂,關鍵是不能由於摺子捏在了一起而變硬,口感要與皮子是一樣的。 其它呢?其它都是假的,大多數生煎的肉是加醬油的,不加也沒問題;加蝦仁加蟹粉加蟹黃?都可以,都沒必要。 噢,還有一點是真的,小籠的底不能塌,現在有很多小籠片面追求皮薄,把小籠挾起來的時候,底會沉下去,就像個袋子一樣,有的店家甚至作為賣點,於是出現了很多「美食評論家」用左手拍下了右手挾著的小籠袋子並且讚揚「好薄啊!」,小籠在上海被叫做「饅頭」,就應該像饅頭一樣,拿起來是不變形的。另外,籠格是不是洗乾淨,竹篦是不是乾淨到不會黏住小籠以至於扯錯小籠的底,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考量,這不是小籠本身的要求,這是對店家的要求。 康康小美很好,符合一個好生煎和一個好小籠的大多數標準,衹是有幾家分店的生煎不是球形而是扁的,說明麵太軟了,撐不起來,但因為我各個分店都衹喫過一次,所以不敢說一直會這樣。總的來說,生煎與小籠都很到位,小籠的個頭稍微與上海比小了一點,我是指與一客四到六個的那種相比,但完全無傷大雅,它至少比一客十隻十二隻的大。 康康小美的定價很奇怪,大家知道,美國很多東西都是以99美元結尾的,6.99、9.99、11.99,然而康康小美的價格看似是沒有規律的,比如生煎是7.57美元,小籠7.11美元,連墻上貼著的價格也是千奇百怪的,各種結尾的價格都有。我本來以為這種奇怪的價格在加了稅之後會變成一個整數,方便計算,然後我照Alhambra的市稅8.75%計算了一下,分別是8.23和7.73,doesn’t make sense!為什麼會這樣?我去查了一下,原來去年該市的稅是9%,這樣就變成了8.25和7.75,一份生煎加一份小籠就變成了16美元,很容易計算。至於菜單上另一些奇奇怪怪的價格,用8.75%或9%都湊不成整數的,可能是歷史上某個時間點定出來的價格吧,用那時的稅率可能能夠湊成整數。 康康小美可能並不是一家上海店,在他們售賣的185種小喫和其他食物中,臺灣小喫24種,北方小喫20種,江南小喫31種,廣式香港東南亞小喫25種,其中更有臺式雲吞、江南菜肉大餛飩、廣式康康雲吞三種,連用詞都不同,很有意思。 康康小美實在是家很接地氣的點心店,他們還賣盒飯,四菜帶白飯衹賣6.65美元,一份生煎八個還要賣7.57美元呢,而且還是不分葷素的四個菜,任選。 他們也做早餐,不過他們的早餐實在太crap了,我一定會另起一篇駡這件事的,我並不是那種衹說店好,衹說「驚為天人」的美食評論家。 我是個美食家,我是個作家,我不是美食作家,更不是美食評論家。

[尋味LA]阿市新開冒菜店 雖不正宗但好喫-Earth Kitchen, Alhambra

我是無意中路過這家店的,上回去喫緬餐的路上看到的,一家專賣冒菜的店,看到有生啤,還有「happy hour」的字樣,就在想什麼時候過來喫喫看。 不過沒幾天,我去還書,隔開馬路就是這家了,於是就喫喫看看。 店面很新很潮流,價目表是大顯示屏,這和概念中的冒菜店太不一樣了,「乾淨整潔」好像和冒菜不是太搭,哈哈。 服務員有二個,一個墨西哥妹子,一個亞裔,亞裔看著象老闆娘,老闆娘看著象華裔;是的,洛杉磯有華裔開的越南館子、有華裔開的日本館子和泰國館子,但好像不會有其他的亞裔來開家冒菜館吧?老闆娘說他們開了二個月。 點菜很簡單,10.99美元四素三葷,8.99美元六素,21.99六素四葷,還有種不是自選的11.99美元是配好的:肥牛片、酥肉、牛肉丸、魚丸、洋山芋、玉米、豆腐、豆芽,算是四素四葷了,我就點了這個。 墨西哥妹子開始給我備料,Yelp簽到可以還可以送一份食材,我選了肥羊片,可是看上去一份很少。 付賬時,老闆娘問我是要土豆粉還是米線,我選了土豆粉。 付完錢,我仔細地看了下選擇,好像菜單上寫的「海鮮」衹有蝦和墨魚圈二種,蟹肉棒不能算海鮮吧?其它什麼雞心鴨肫毛肚豬血之類的,一概沒有。 等菜的時候,我在看桌上的立牌,說是「全美第一家可自行搭配的快餐火鍋——冒菜店」,這就牛了,這我就有點不服了,不說紐約波士頓芝加哥舊金山,就說洛杉磯,川菜館子絕對不比上海少,幾乎每一家都有冒菜賣,你居然敢說第一家?我昨天喫的錦城裡不就有冒菜嗎?你一個開了二個月的店,敢說第一家? 但仔細想了一想,人家沒說自己是第一家賣冒菜的,人家可能說的是「第一家衹賣冒菜的店」,這倒是有可能的,好吧,算你狠;可以再一想,第一家「衹賣」冒菜的有什麼值得說的呢?要不我去開美國第一家漢堡店?我什麼都不賣,衹賣漢堡,連薯條都沒有! 你還賣涼菜呢,網上看到的,冷櫃中的涼菜每一盤都包著保鮮膜,看不清楚是什麼。 那個華裔可能是老闆娘,應該承認,非常客氣,英語不是ABC,但也算流利,我是後來聽她和別人說國語,才知道她會國語。 好吧,當然要說喫的,東西上來,一隻挺好看的碗,邊上一碟酥肉,三塊,這讓喜歡喫酥肉的我有些不爽,為了拍張合影,我把酥肉挾到了碗裡。從色面來看,東西做得挺好看的,但是紅油的顏色不正,是橙紅色而不是鮮紅色的,聞起來也沒有冒菜那種霸道的香氣。 我喫的第一塊是酥肉,我怕浸在湯中時間一長泡軟了。這裡要表揚一下,酥肉是熱的,也就是說酥肉拿進廚房後加熱過,而且不是微波爐加熱的;然而,酥肉中沒有花椒,這就成了炸排條了,這是要扣分的。 喝了一口湯,湯很好,的確是骨湯,至於有沒有店家所說的「三十二種以上香料」我就喫不出來了,美食家不是品酒師,你把三十二種紅酒混在一起,他也照樣品不出來的,而且我其實不看書的話也背不出三十二種香料。 東西呢,魚丸很不錯,不腥,也不是那種超彈的小藥魚丸,可是牛肉丸就太有問題了,我不喜歡喫超彈的魚丸,但我喜歡喫有點彈性的牛肉丸,這家店的肉丸是極細極精的肉糜做的,一咬就散開了,完全不及格。洋山芋切得厚厚的,完全沒有脆性,這怪不得店家,美國的洋山芋都是這樣;同樣怪不得店家的是玉米,在冒菜中喫到甜而脆的美國玉米,感覺怪怪的,但是不難喫。土豆粉是扁平而透明的,很有韌性,我第一次喫到透明的土豆粉,量還不少。 肉,應該是一份羊肉一份牛肉,實在太少了,感覺上也就是各有一二片罷了,這種肥牛片切法的肉,其實是很薄的,我這還是加了一份肉的,完全喫不過癮。其它還有豆腐、豆芽,也就中規中矩。 關鍵的辣,完全沒有成都的江湖味道,不香,看樣子他們把三十二種香料全都用到湯裡去了,卻忽視了紅油的熬製,這是不能原諒的。 總結一下,這是碗味道不錯的很不正宗的冒菜,信價比完全沒有,隔二個街區的韓國燒烤自助餐,貴四美元,喫肉可以喫到撐了,這碗要是不放粉,根本就撐不起來。 值得表揚的是,這家店的啤酒種類很齊全,想必老闆娘也是愛酒之人,從這點來說,我希望她能改進味型,增加食材,作為一家新店,還是鼓勵一下吧。

[下廚記 VII]代擬洛杉磯不重複月子餐

我司提供的月子餐,一個月中沒有重複,每餐基本以二葷一素一湯為準,看著這樣的菜單,你是不是有一種想生個孩子來吃的感覺? * 第一週第一天 ** 早飯:在醫院中 ** 中飯:鯽魚湯、雞絲綠豆芽蛋皮、西葫蘆炒肉片、炒時蔬 ** 亱飯:蛤蜊燉蛋、西芹炒蟹鉗、蘿蔔金錢肚、炒時蔬 * 第一週第二天 ** 早飯:銀耳羹、白饅頭配醬菜 ** 中飯:陳腎西洋菜湯、大煮乾絲、白灼章魚、炒時蔬 ** 亱飯:酸菜肚片湯、糟溜魚片、蚝油牛肉、炒時蔬 * 第一週第三天 ** 早飯:豆漿、油條 ** 中飯:蟲草老鴿湯、蝦仁炒蛋、糖醋拌黃瓜、炒時蔬 ** 亱飯:黃豆蹄花湯、菜飯、清蒸鹹肉、清炒大豆苗 * 第一週第四天 ** 早飯:酒釀水潽蛋 **…

[尋味LA]成都舊味過辣癮 美中不足無啤酒-Szechuan Impression, Alhambra

我以前是不喫辣的,我還在很多年前與上海一家江湖館子「達令港」的老闆一起參加過一個書面與電話的訪談,當時我對辣的認識是「辣是一個損失味蕾的過程,且不可逆,這也是為什麼喜歡喫辣的越喫越辣的緣故,所以大家應該注意不要喫得太辣。」至今我還是這麼認為的。 我還提出過一個說法,就是「越窮的地方喫得越辣」,在微博上受到大量的攻擊,大多數是因為把「越窮越辣」理解成了「越辣越窮」,很多喫得辣的朋友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其實「越窮越辣」成立,不等於逆命題一定成立。這句話如今調整一下,成為「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越窮的地方喫得越辣」,想要攻擊的繼續攻擊,這是有科學論證的。 其實不用攻擊,我也喫辣,衹是喫得不多,也不太辣,但辛拉麵就像毒品一樣,有段時間幾天不喫就難受。不僅越窮的地方喫得越辣,好像熱的地方也很喜歡喫辣,在搬到了洛杉磯之後,我比以前喜歡喫辣了。不但如此,我還在洛杉磯找到了一家好喫的川菜店,成都江湖口味。 我很喜歡喫成都的串串,特別是冷串串,特別是沒有紅油的冷串串,現在成都也不多了。以前去成都的大多數飯店,每個桌上都有個陶瓷筆筒,及至客人落座,老闆就會端來一盆已經燒好浸著的冷串串,有雞肫藕片洋山芋海帶牛羊肉等,客人在等熱菜時就在盆中挑自己喜歡的喫,喫好了把竹扦放在筆筒裡,最後數竹扦收費。這種冷串串大多是浸在紅油裡的,也有浸在椒麻滷料中的,更好喫,可惜現在的成都幾乎已經找不到了。 到了洛杉磯,我忽發奇想,在網上搜起了洛杉磯的「串串」,不料,一搜還有什麼「洛杉磯十大串串」之類的榜單,於是我找了家有鉢鉢雞的四川印象(Szechuan Impression)去喫,居然車載GPS沒法定位這個地址,於是衹能用Google,及至找到門牌,並沒有「四川印象」。 在大大的中文「紅蘋菓幼稚園」的對面,有家店面,同樣有著中文字「錦城裡」,並不是我要找的「四川印象」,及至看清下面的英文,的確是「Szechuan Impression」,我找對了,原來人家的中文名不是照英文翻的,也可能英文名不是照中文名起的。在美國,註冊時衹審查英名字,你不能起個名字叫「Federal Bureau of Tourism」,但你可以隨便起個英文名字,然後把它「譯」成「美國國家旅遊局」。不信?你看看有多少「美中貿易促進會」、「美中文化交流會」就知道了。 不說這個了,說回店,這家店我去過五次,喫過四次,每次都點了同樣的菜,衹有一次加了道點心。四次都是中午去的,五次減去四次的那一次,是下午五點多到的,整個飯店門口的人行道上全是人,有沿著店窗坐著的,更多的人站著,門口有取號的服務員,周圍能停車的地方全停滿了。 你想吧,這家店的生意該有多好?你是不是想說,週末的晚上,弄點開胃的川菜,配上冰鎮的啤酒,本來就是人生樂事,要是味道好,排排隊也就排吧!我想告訴你的是,這家店連酒牌都沒有,這家店的川菜衹能配白飯,不能配啤酒,牛吧?我每回去,都喫二碗白飯。 一家生意好成這樣的川菜,連啤酒都沒有的川菜館,到底好在哪裡呢?慢,沒有啤酒還能叫川菜館嗎?在洛杉磯可以,在成都以及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以。 好喫在哪裡?辣!辣且香,辣嘴不辣喉嚨,國內的川菜可能用了太多的添加劑,往往喫完之後,嘴裡還是辣的,這是不對的,特別在你喫完菜又喝了一瓶啤酒之後,正常用辣椒做出來的川菜不應該還辣的。 這家店的川菜是恰到好處的辣,雖然不常喫辣的我依然可以喫得滿頭大汗,但每一口都能喫出食材該有的味道來,也不至於喫了一口之後要猛喝水卻解不了辣的那種。 其次,這家店的出品很「乾淨」,這裡說的「乾淨」不是食材洗得乾淨,而是指成品清爽利落,當然食材也還是要洗乾淨的。我曾經去過一家上了某榜單且號稱洛杉磯川菜第一名的店,一道火爆腰花居然是勾芡的,腰花與辣椒是黏在一塊的,裡面又雜亂無章地堆砌著胡蘿蔔黑木耳筍片韭菜等各種東西,根本沒法喫。這家店的菜很「簡單」,該有的有,不該有的就沒有,如今的美食界,不懂做減法,特別是上海有些店,把好東西堆砌在一起賣高價,蟹粉三蝦麵算是其中代表,反而失去了美食的本意。 我在這家店,就點二個菜。12.99美元的藤椒爆腰花,15.99美元的冒菜;寫此文的時候,我看了一下過去的照片,前者悄悄地漲了一美元了。 先說爆腰花,不管你是點「藤椒爆腰花」還是「火爆腰花」,端上來的東西都是一樣的,腰花為主,配以西芹,然後自然是青紅椒蔥薑蒜,清清爽爽的辣菜,腰花處理得很乾淨,剞花雖然不精緻,但也中規中矩。最關鍵的好處是:腰花夠嫩!較大多數店腰片硬而發乾要遠勝數籌。嚴格地說,這道菜在退步,從前二次的西芹先剖開再切段到後二次的整根切斜片是「偷工」的,從色面上看也有逐漸變深的傾向,不過好在腰花一如既往的乾淨和嫩,總體味型尚能保持,我還是願意打到7.8分的樣子,要知道,在我這裡8分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冒菜很精緻,冒菜本不是一道「該」精緻的東西,當然能做得精緻更好了。這家店的冒菜是放在一個銅盤裡的,很好看,和普通的冒菜一鍋亂煮不同,這家分顯是分好幾次燙的,所以成品的食材錯落有致,牛百頁是牛百頁,午餐肉是午餐肉,結頂的是一堆蝦仁,下面是切成條帶點肉的牛筋,量也不少,墊底的是黃豆芽、豆皮、海帶、洋山芋片、藕片,東西還是很豐富的,都整整齊齊,讓人看得舒服,味道也調配得恰當,即使我在寫此文時頭皮不自然地出著汗,那是我的問題。 冒菜給幾分?7分,因為沒有豬血和毛肚,慢,有豬血和毛肚不就是毛血旺嗎?毛血旺還得有鱔魚豬肚才叫毛血旺好不好,簡版毛血旺本來就是高級版冒菜!況且這家店還沒有毛血旺,否則我一定會試試的。 冒菜一般喫不完,記得要打包,記得一定自己打包,讓服務員打包的話她就把裡面的東西給你,湯和紅油就倒掉了,那怎麼行?囬到家,把湯和紅油潷出來,另外拿塊五花肉用白水煮上五十分鐘,然後切大片,放在紅油湯中煮開,把別的東西再扔回去,又成了一道新菜,多好呀,這回在家中,可以喝啤酒了。 而我一開始想喫的那道「鉢鉢雞」中午是不供應的,我基本上不會晚上特地出門去喫,看機會吧。 (某反面教材的爆腰花) [googlemaps https://www.google.com/maps/embed?pb=!1m14!1m8!1m3!1d13218.814107917357!2d-118.1445452!3d34.0771135!3m2!1i1024!2i768!4f13.1!3m3!1m2!1s0x0%3A0x87b928df1362ff9d!2sSzechuan+Impression!5e0!3m2!1sen!2sus!4v1498605189170&w=600&h=450]

[尋味LA]肉丸細粉與豬腦 別有特色食緬餐-Nadi Myanmar Cafe, Alhambra

「你喫豬肉嗎?」 「喫!」 「你喫豬肝嗎?」 「喫!」 「你喫豬腸嗎?」 「喫!」 「你喫豬腦嗎?」 「喫!」 這是我點了這道菜後的對話。 還記得嗎?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寫洛杉磯的越南菜泰國菜數量很多,衹是有可能沒有「緬甸菜」,寫完那句就查了一下,不但有,還有好幾家緬甸館子;其中有一家離辦公室不遠,中午就走過去喫喫看嘍! 91度(33攝氏度)的洛杉磯,暴曬,正午幾乎沒有陰影,雖說衹有半英里的路,往北一個路口,再往西到第五個路口,可還是走得很熱。店家叫做Nadi Myanmar Cafe,Yelp上查來的,及至走到,店家沒有大招牌,衹有玻璃窗中的霓虹燈告訴我沒有找錯。 推門進店,有七八張桌子,找了個靠窗的坐下,衹有一個服務員,拿了本菜單給我,不再理我。菜單很簡單,正反二面,正面的菜名雖然是英文字母,但明顯是緬甸發音的拼寫,好在下面的小字有英文解釋原料和做法,反面的米飯套餐,大多數是咖喱,倒是英文居多。 點了特色的Kyay-Oh Sichet,下面小字的英文這麼寫「Mixed Ground Pork, Tofu, Quail Egg, Pork Intestine, Pork Brain Fish Cake, Mustard Greens tossed…

[尋味LA]超市中間有食檔 呂宋味道驚艷記-Philhouse, Rancho Cucamonga

這篇文章在我硬盤上的名字是「PhilHouse@Seafood-Market」,別問我為什麼文件名中可以「@」,至少有三五種辦法可以有,衹要你不讀成「圈a」就可以了,我甚至聽到過好幾個能說流利英語的北京人這麼讀。 對的,這就是家開在大超市裡的食檔,有點象大食代那種,在檔口買好了東西,端到一旁公用的餐桌上喫;衹是這家「大超市」實在太小,衹有一家食檔,就是「PhilHouse」。 有人要說了,你是不是什麼沒東西寫了呀?一家小的大超市中的一個小食檔,也值得寫? 故事要從我去蘋菓店開始,Rancho Cucamonga的蘋菓店,在Victoria Garden裡;Victoria Garden不是個花園,而是條商業街,有蘋菓店有梅西美貨有熊貓快餐有星巴克,好幾家星巴克,好像有法律規定沒有多家星巴克的商業街是不準叫高檔商業街的!維多利亞花園當然也有維多利亞的秘密,不過我是為了蘋菓店去的,別問我為什麼老是去蘋菓店,反正我不是做代購的。 在又買了個iPhone之後,我得找點東西喫,咦,我為什麼說「又」?在Yelp上找了一圈,在商業街裡沒什麼吸引我的,倒是離開這裡0.6英里的地方,有家PhilHouse的菲律賓菜照片不錯,於是就開了車過去,在洛杉磯沒有樹蔭的大路上,在正午的烈日下不開車走來回1.2英里還是有點自虐的。 及至尋到,有個大招牌,卻沒有店門,邊上是家叫做「Island Pacific Seafood Market」的超市,於是走了進去,進得門,左邊是一排快餐桌椅,右邊就是食檔,招牌是「PhilHouse」。 菜都燒好了,放在大的不鏽鋼餐盤中,然後陳列在玻璃罩中,樣子是典型的美國預製快餐店的店子,就是「你選我來打」的服務,本質上就是上海街頭的民工盒飯,衹是乾淨整潔一些罷了。 賬檯在最左邊,就是說我得走完整個食檔才能點東西,那就走吧。這樣的好處是,你可以先把他們賣的東西看一遍。 依次走過去,先是大的烤肉串,象kebab那麼大的肉串,顏色不同,估計是豬肉、雞肉之別吧;再是炸好的整魚,蒸好的蒸魚,各種炒好的菜,有肉有素,真是選擇多多。再有各種油炸的東西,炸豬皮炸雞皮炸大腸段炸麵拖小魚不知道炸什麼東西,六七個盤子放在一起,形狀不一顏色卻是一模一樣的。 與上海民工盒飯分葷素還分大葷小葷不同,這裡衹算份頭,一份菜5.50美元,二份菜7.25美元,三份9.25美元,好便宜啊!我要點他個三份菜。反正什麼都不懂,胡亂點唄,哎,這個這個,不是啦,那個那個,對對對,還要這個,還要那個。在一家什麼都不懂的選菜店裡,當然也衹能這麼點啦,最恐怖的是有次我去熊貓快餐,著名的中式快餐連鎖,也衹能「這個那個」地點菜,因為我認為那是咕咾肉,他們卻管它叫「orange chicken」,除了「這個那個」我還能怎麼點? 主食的選擇可以是米飯或麵條,還可以是半飯半麵,那我當然選半飯半麵,我是個樣樣都要喫一點的人,要是點菜也能半份就好了。最後,給了我一個托盤,裡面是個方形的盒子,外加二個小罐子,一個大罐子,全都是泡沫塑料的;托盤裡還有幾張餐巾紙,一把塑料叉一把塑料調羹。 「你們有筷子嗎?」 「也許有!」 收銀打菜的老太太去問了墨西哥小哥,回來告訴我沒有;好吧,沒有就沒有吧,端著盤子找個座,我還能幹什麼? 打開盒子,原來不是麵條,而是米線,衹是那個人將之也叫作「noodle」;也沒關係,米線就米線好了,也不會太難喫的。在喫菜之前,我不經意地叉了一點米線送進嘴裡,咬嚼之後,眼睛突然睜大,看著米線。驚艷!與某知名美食評論家常常「驚為天人」不同,我不常說東西好喫,在我眼裡幾乎沒有挑不出毛病的食物,更別說用「驚艷」這種俗不可耐的詞語了;然而,這份米線,我實在想不出用別的中文詞彙來表達。 米線很細,與粉絲差不多,是炒出來的,但不是現炒的,它們看著很鬆散,喫上去卻是軟軟的,沒有細細碎碎的感覺;雖然是炒的,而且是炒好放在那裡保溫的,卻絲毫沒有油膩的感覺,甚至衹是喫得出油而看不到一絲油花。米線中有極少極小的燒豬肉的粒,小到和豆子差不多,少到總共也就三五粒;如果這是道「豬肉炒米線」,那我一定會打人的,可它衹是道被稱作麵條的米線,因此每找到一粒肉,都像是中了個獎似的。 肉不多,捲心菜倒是不少,捲也菜極甜,天然的甜味,我喜歡;米線中還有些小黑點,那是黑胡椒粒,也衹有我這種人會看得如此仔細。米線是微黃色的,這要比蒼白的米線好上許多,可能炒的時候用過少許醬油吧;味道淡鹹帶甜,著實難得,大酒店都不見得家家有此水平,別說一個非現炒的小食檔了。 我看中的紅燒肉,與我們熟悉的紅燒肉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回不用「驚艷」了,用多了不值錢的。驚奇!很令人驚奇,那「紅燒肉」是糖醋的,蘇式糖醋而非東北糖醋。糖醋還分流派?當然有,蘇式糖醋用米醋加醬油加糖算「鹹鮮味」東北糖醋用白醋加糖叫「甜酸口」,完全不一樣的好不好;其實在喫到鍋包肉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像過五花肉可以與「酸」搭配起來,上海菜中有好多「糖醋」及「茄汁」的菜是酸的,然而卻沒有一道是用五花肉的。 這份「菲律賓紅燒肉」就是糖醋的,從色面上看比上海紅燒肉顏色淡一些,味道卻是別有一功,很酸!很甜!很合我的胃口!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肉是事先油裡炸過的,整塊一起炸過後再切開燉煮的,因為肉皮上都起了小泡,與我們的走油肉的肌理一樣。肉燉得酥而不爛,絲毫不油膩,且入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個別的肉,皮掉下來了。肉很大塊,不是上海那種小塊紅燒肉,而是有點象「東坡肉」那種的大塊;神奇的是,那個用來裝菜的泡沬小罐子,小小的一罐居然可以裝下那麼多的肉,整整五大塊,你可別嫌少,我硬著頭皮才喫下三塊去。 喫了米線喫了肉,第三個嘗試的是蛋花湯,既不驚艷也不驚奇了,就是普普通通用水而不是用高湯燒出來的蛋花湯,然而料相當足。先是二塊肉,燒肉,就是已經油炸過但未經「菲律賓糖醋法」燒過的大塊的肉,本色的炸肉,同樣酥而不爛;其它還有芹菜、二隻鵪鶉蛋、胡蘿蔔粒、粗而扁厚的麵條、蝦仁一隻、捲也菜;湯是勾過芡的,極薄,用鹽和黑胡椒調味,中規中矩,不難喫也沒什麼大好喫,重在料足。 我已經後悔點了最大份即三份菜的套餐了,要知道,雖然是菲律賓菜,但這可是在美國啊!美國人也能喫飽的標準,可我是個中國人也算喫得少的人啊! 第三份菜是個大罐子,裡面有小半罐湯,還有對切的半條金鯧,連頭的那半條。魚沒有煎過,應該是直接燒的,魚皮完全沒有破,看上去賣相不錯,挾了點魚喫,和想像中的金鯧口感一樣,木木的;金鯧比白鯧好看,但沒有白鯧好喫,價格衹有白鯧的幾分之一。 湯是用酸菜酸豇豆洋蔥和番茄燒出來的,用塑料調羹舀了一小勺,太鹹,太酸,太好喫了!要是讓我燒,說好要燒成酸的,我是絕對不敢燒到這麼鹹這麼酸的,但沒想到居然這麼好喫;鹹,不是死鹹,是帶著鮮味的鹹;酸,明顯除了酸菜之外還是加過白醋的,可當它們碰在一起喫,成為了金鯧的好搭配。挾下金鯧的肉浸在湯中一起喫,你會完全忽略金鯧口感上的欠缺。…

emacs with Youdao dictionary

Youdao already in the MELPA package, just M-x package-list-packages to find Youdao-dictionary and install it, here is the commands: Below are commands you can use: `youdao-dictionary-search-at-point' Search word at point…

emacs packages

(require 'package) ;; You might already have this line (add-to-list 'package-archives '("melpa" . "https://melpa.org/packages/")) (when (< emacs-major-version 24) ;; For important compatibility libraries like cl-lib (add-to-list 'package-archives '("gnu" . "http://elpa.gnu.org/pack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