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喫豬肉嗎?」
「喫!」
「你喫豬肝嗎?」
「喫!」
「你喫豬腸嗎?」
「喫!」
「你喫豬腦嗎?」
「喫!」
這是我點了這道菜後的對話。
還記得嗎?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寫洛杉磯的越南菜泰國菜數量很多,衹是有可能沒有「緬甸菜」,寫完那句就查了一下,不但有,還有好幾家緬甸館子;其中有一家離辦公室不遠,中午就走過去喫喫看嘍!
91度(33攝氏度)的洛杉磯,暴曬,正午幾乎沒有陰影,雖說衹有半英里的路,往北一個路口,再往西到第五個路口,可還是走得很熱。店家叫做Nadi Myanmar Cafe,Yelp上查來的,及至走到,店家沒有大招牌,衹有玻璃窗中的霓虹燈告訴我沒有找錯。
推門進店,有七八張桌子,找了個靠窗的坐下,衹有一個服務員,拿了本菜單給我,不再理我。菜單很簡單,正反二面,正面的菜名雖然是英文字母,但明顯是緬甸發音的拼寫,好在下面的小字有英文解釋原料和做法,反面的米飯套餐,大多數是咖喱,倒是英文居多。
點了特色的Kyay-Oh Sichet,下面小字的英文這麼寫「Mixed Ground Pork, Tofu, Quail Egg, Pork Intestine, Pork Brain Fish Cake, Mustard Greens tossed in Gaarlic Oil and Soy Sauce」,原文照抄,我的理解是豬肉炒麵,也不知道我是從哪個詞上看出「麵」來的,衹是上一條沒有「Sichet」字樣的「Kyay-Oh」的介紹中最後是「in pork bone soup」,在肉骨湯中的麼自然是麵條,那sichet就應該是炒的意思了吧?雖然上一條也沒有說到麵,我還是腦補成了麵條,我真是天才。
店中空調不足,還沒點菜,我已燥熱起來,店員也不送杯冰水給我?點菜的時候,發生了本文開頭的場景,我又要求點些什麼喝的,最好是冰的,店員推薦了青檸水。
青檸水馬上就端來了,雖然後冰,也挺有青檸味的,可是「太」甜了,甜得一點都不解渴,也不解熱。
等了好久,好無聊,估計前面一個店員,後面一個廚師吧,就二人打理一家店,反正是家小店。
東西端上來,是個碗,碗裡是米線,乾乾的不見油花,米線的周圍是一圈完全看不懂的東西,米線上還撒了點類似花生碎或者金蒜的東西,還可以看到幾片切碎的綠葉菜。
喫了一口,不難喫,雖然沒有上次Phil House的米線那麼驚艷,但也挺不錯的,口味比想像中的要淡,與我心中傳統東西亞料理的刻板印象不同,倒是有點象清淡口味的客家菜風格。米線周圍的看不懂的東西原來是肉圓,說是肉圓呢其是又不圓,感覺就是胡亂把豬肉糜捏成隨意的小團過油,很嫩後juicy,雖然過過油外面卻不硬,很好喫。翻開米粉,有豬肝,感覺上是白切豬肝,放在米線一起炒的。
店員這時端了碗小碗的清湯給我,還有一碟有綠色小辣椒的紅辣椒醬,辣椒不敢蘸得多,倒是感覺上不辣。我還喫到了二個鵪鶉蛋,二塊很小的魚餅,還有二個半塊的豆腐,可是我沒喫到豬腸。魚餅有點腥,樣子也有點怪,是扁扁的不規則形,難道是豬腸裡面塞魚漿?
碗底有半隻豬腦,很燙,很奇怪的就是別的東西溫度都正常,唯獨豬腦特別燙,可能是油裡先炸過的。豬腦處理得相當不錯,有豬腦特有的黏膩感。可是在個空調不足且沒有通風的房間裡喫豬腦,還得喝那麼甜的青檸水,實在有點消受不能,於是又要了杯冰水,把冰水加到喝了一半的青檸水中,喝了一口,還是很甜。可能是因為青檸漿比重太大全沉在了下面,我又是用吸管喝的緣故吧。狠狠地用吸管攪拌了一下,果然好多了。
東西還是挺有特色的,肉圓很多,粘著的金黃小粒不是花生,而是炸過的蒜,幾乎一點蒜味都沒有;湯很中規中矩,讓我又喫到了味精的感覺,我不是味精愛好者,所以我喫得出來。
一個人去,衹能點一份,要是人多一點,還可以點個招片的茶葉色拉什麼的,等有機會再去吧,當然,得等他們把空調弄好。
[googlemaps https://www.google.com/maps/embed?pb=!1m14!1m8!1m3!1d13216.283055624388!2d-118.1315193!3d34.0933276!3m2!1i1024!2i768!4f13.1!3m3!1m2!1s0x0%3A0xab271766788f8c30!2sNadi+Myanmar+Cafe!5e0!3m2!1sen!2sus!4v1498515761376&w=600&h=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