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 美式炸雞呂宋店 快餐終究是快餐

我是個「入鄉隨俗」的人,到了當地,總是希望吃一些當地的特色,於是我問辦公室的同事「菲律賓的特色菜是什麼?」。她們想了一想,七嘴八舌地用菲語商量著,最後由某個發言告訴我,讓我去吃一家「菲律賓最老的餐廳」,叫做Max』s,而且就在街的對面。據同事們說,那家店的特色是「deep fried chicken(炸透了的雞)」,而這種炸雞,最能代表菲律賓的飲食。 我們的辦公室,在Ayala大街,邊上就是Dela Costa大街,她們說的那個Max』s在我們這幢大樓的正對面,只要穿過人行地道,就可以到達。 這家店,根本就看不出來是「菲律賓最老的餐廳」,它的裝修完全是西式的,門口的店名是一個紅底黑影白字的「Max』s」,如果你想像不出來,那就想像一下「東方既白」的風格就可以了。 這算是「老店」?這分明是一家快餐店嘛,或者說某種Café嘛。我到的時候是12點整,已經人滿為患,沒辦法,只能等。又仔細地看了一下周圍的環境 ,實在不能使用相信這是「菲律賓最老的餐廳」,牆壁是時尚的,座位是西式的,門口有個小小的貨架,上面也是西式的糕點,服務員的穿著,就跟上海大多數咖啡店一樣,T恤長褲加上個時尚的圍裙。 按理說,從建築風格來看,Ayala大街上的房子,應該不會超過15年,也就是說這家餐廳最多也就是15年,當然很有可能這只是家分店,而總店或許就是很有菲律賓建築風格的。就是全聚德開在上海,你也一點看不到老北京的樣子。 等座是很無聊的,好在服務員會先把菜單給你,你可以事先點好,等到快有位子的時候,服務就把下單,所以等你一旦有座,菜也就上桌了。菜單很精美,皮的本子,裡面插著印好的菜單,不過從印刷風格來看,還實在就是家快餐店。 廢話少說,反正我等了座位,點了菜,等到座位,上了菜。說到炸雞,這家店的選擇並不多,無非「一隻」、「半隻」、「童子雞一隻」、「童子雞半隻」,當然他們的「童子雞」是「spring chicken」,而不是「chicken had no sex life」或「chicken never fucked」,我則點了「童子雞半隻套餐」。 由於位置不夠,只能和別人拼桌,我當然不在乎,只是和我拼桌的那位好像英語不行,聊不起來。才坐下,湯就上來了。湯是洋蔥湯,不過是白色的濃湯而非經常吃到的那種洋蔥清湯,反而掩蓋了洋蔥的香味…… 待得喝完湯,菜也上來了,說是菜,其實也就是份「蓋澆飯」,甚至沒有澆頭,也不蓋在上面,說白了,就是一個盆子,倒扣著一碗飯,飯的邊上,有半隻比我拳頭大不了多少的雞。當然,童子雞就是小的好,大了也不叫童子雞了。 說實話,我的刀叉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但是我的臉皮足夠厚,我可以很心安理得地在五星級賓館用筷子吃西式自助餐,所以我出國的話,大多數時候都會帶著筷子。然而,整個的半隻雞放在我的面前,我卻是無從下筷啊!不像港式的金牌燒鴿,已經斬成小塊,可以輕易的拿起來吃,這半隻雞,說大不大,可說小吧,我也沒法一筷子把半個雞挾起來嚼啊! 倒是坐在我對面的那個女人,很熟練地用不鏽鋼調羹把雞肉刮了下來,拌上Ketchup和飯,送進嘴裡。我也依樣畫葫蘆,你還別說,這雞炸得夠透夠酥,用調羹一刮,肉就下來了。 說實話,這「最老的餐廳」,也不過如此,雞的確「有些夠味」,雖然炸得很酥很透,卻也「沒有炸干炸柴」。但是你要讓我如何地稱讚這家店,我實在還是認為它是快餐店,與KFC不同的是,一個你要自己服務自己,一個可以坐著點菜,一個是裹了漿炸的,一個是直接炸的。 這頓飯,套餐價是213Pesos,外加服務費與稅總共214.43Pesos,相當於32元人民幣,依然是快餐的消費,快餐的味道。 後來,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菲律賓建國於1946年,二戰的時候打得一塌糊塗,所以基本上在戰前的店,沒有保存下來。而這個Max』s倒還真是說來話長,要早到菲律賓建國之前,1945年。 1945年,有一個斯坦福大家的老師,對,就是那個斯坦福,美國加州的那個。這個老師叫做Maximo Gimenez,他當時在菲律賓的Quezon City,與駐地的美軍成了好朋友,那些美軍們經常到他家吃東西,吃什麼呢?就是飲料和炸雞,這種炸雞就是他的侄女Ruby發明的,所以這根本可以理解為是「美國炸雞」。後來,他們漸漸地把家弄成了Café,再後來越開越大,越開越多,就成了如今菲律賓到處都有的Max』s,甚至還有分店開「回」了美國,加州。 由此看來,Max』s倒真的是菲律賓最老的餐廳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訪問他們的網站http://www.maxschicken.com,忘了說,他們的口號是「The house…

[上海]潔而廉店小名大 燕雲樓中規中矩

(07/04/08 燕雲樓) 我很喜歡吃鴨子,因為鴨子比雞便宜。上海的泰興路上,有家叫做「潔而廉」,是專門賣烤鴨的。這家店,只有一開間的門面,只有外賣,沒有堂吃。門裡的地方很小,除了一隻爐子,僅容一兩個顧客。爐子是白色的,看上去像是糊了泥的鍋爐,其實就是「掛爐烤鴨」的「掛爐」。這家店的烤鴨相當好吃,皮脆而香,肉酥而松。這家店開了有二十多年了吧,至少在我中學的時候就有了,我有一次在那邊排隊,隊中就有我好朋友的媽也在排隊,小時候的學校,大家住得都不遠。 後來,搬了家,過去要十幾公里路,我還是經常去「潔而廉」買烤鴨,那家店是典型的「前店後作坊」,而當中還是居室,就是店主的家,放著一張八仙桌,五斗櫥上放著一台尺寸不大的電視機。我一直想寫這家店,不過一直忙,就擱了下來。這家店有一件事,很讓我感動,記得有一次,是夏天,很熱很熱的夏天,我又去排隊買鴨子,這家店的生意很好,永遠都要排隊的,少則四五人,多則幾十人。那次排隊,排得很熱,那也沒有辦法,店裡沒地方,排隊只能排在街上。 及至輪到了,我發現剁鴨子的店主揮汗如雨,我就問她為什麼不裝一個空調,店主說「裝了空調,鴨子就冷掉了,冷鴨子不好吃」。這種,就叫做「敬業精神」,如此的敬業精神,在廣東和福建,特別是飲食行業,可以見到許多。或許是上海人太急功近利的緣故,很少有如此的;於是店主的一番話,讓我很有感觸。 一直想寫,卻一直沒有寫,直到上週五,就是那個「一起排隊」的母親的女兒,碰到我,說起那裡已經拆遷了,「潔而廉」已經是最後的幾天了,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那天,為了「緬懷」潔而廉,就和那位女兒一起去了燕雲樓,南京路上的總店如今在寶大祥兒童商店的八樓和九樓,門口的招牌很沒有底氣,寫著「上海最早的烤鴨店(之一)」。 燕雲樓是上海的百年老店,以烤鴨最為著名,然而小時候,我們從來不去燕雲樓吃,而是去南伶酒家吃,因為有一個「傳說」。傳說中,燕雲樓的老師傅,被南伶酒家挖了去,所以上海灘最好的烤鴨,在南伶酒家。南伶酒家以前是個不為人知的飯店,座落在一個大花園裡面,這個花園就是上海京劇團,而「南伶」兩字也是因此而來。如今的南伶還在老地方,只是好像聽說被人承包了,反正味道大不如前,我已早不作觀想。 上海人其實並不真諳烤鴨的真諦,一度有許多店,紛紛用「片皮鴨」為主打,那種片皮鴨,就是一片片象龍蝦片似的鴨皮,同樣用餅包來吃,無奈鴨皮像是炸出來的,既油且膩還韌,很想不通為什麼還有許多人趨之若鶩。 好的北京烤鴨,一定要肥,雖肥而不能見油,要脆,脆且酥而不能硬,要趁熱現片,片的時候,一定要連皮帶肉,絕對不能只片皮,不片肉。不僅如此,連皮帶肉片,皮還要連著肉,否則便是烤過頭了。用餅包鴨子吃,只要京醬、京蔥,什麼黃瓜絲、櫻桃醬之類的,全是騙老外的吃法。 燕雲樓的鴨子很便宜(相對於上海的全聚德和鴨王而言),88元一隻,鴨湯10元,豆苗炒鴨絲18元,韭黃炒鴨絲12元。我一直很奇怪,在那些賣「片皮鴨」的店裡,只有片皮鴨,沒有鴨湯也沒有鴨絲,那麼他們的鴨子到哪裡去了呢? 不多寫了,上點照片吧。 這盆東西叫做「酥肉」,一面是肴肉,一面是肉凍,肉凍的那面,「肉皮」就是肉汁做的,相當有創意,味道也好,給9分吧。 極其中規中矩的烤鴨,味道也好,可以給9分。 炸鮮奶,本是杏花樓的特色,估計杏花樓、新雅以及燕雲樓如今都是黃浦區飲食集團下的了,或許以前就都是黃浦區飲食公司下的,估計裡面的師父也是這裡做做那裡做做,早就融會貫通了。味道不錯,小朋友極喜歡,8分。 韭黃炒鴨絲,我信佛,我不食韭,無從評起。 這道鴨湯,估計是為上海人改食過的,放了黃芽菜,可以吸點油,湯中的「焦皮」極少,湯色也不濃,居然還要賣錢,給5分已經不錯了。 炸四物,算是「京菜」的特點之一了——「炸」。其中有鹹菜葉、腰果、竹筍和香菇,味道還可以,但是炸得不夠透,特別是鹹菜,還有許多水份,香菇上的裹漿太厚,可以給7分。 國營老店,不能只躺在過去啊。

[上海]秘製醬蛋真稀奇 蛤蜊燉蛋從未見

(06/01/08) 實在太忙,好久沒寫食話了,這是今年兒童節,三家都帶著孩子,在上海的翠蝶軒大寧店吃的,大家看著玩玩吧。 這一道算是招牌菜,每個蛋賣8元錢(不是一盆),這是一道冷菜,稀奇的是蛋白已經結硬,而且很入味(久煮才能入味),而蛋黃則是糖黃(唸作「荒」),大家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蛋黃和蛋黃的交界處,有淺黃色的已經結硬了的硬黃,我的理解是把蛋煮熟、入味,把蛋剖開,棄去蛋黃,另外把蛋液放入「蛋白碗」,烘製而成。這道菜挺有特色,口感也好,給個8分吧。 這是點來應色的菜,讓桌面不至於太沉悶,這種菜,想做壞也不容易,但是沒有什麼印象可以留給我,只能給6分了。 腐皮卷,味道還是不錯的,7分吧。 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小尺寸的「脆皮燒肉」,大約的尺寸在四枚到六枚骰子左右,是幾乎不能想像的小,不但如此,皮雖脆但硬,肥肉有筋咬不動,根本就是不及格。 水晶河蝦仁,我一直很納悶,現在的飯店裡常有這麼大的河蝦仁,到底是哪裡的河啊?這種蝦仁,如今我女兒也炒得出,給個6分已經蠻好了。 乾貝絲夾餅,很有特色,把乾貝發好後,扯成絲煸干,夾餅吃,既鮮且有口感,又借過了油膩,想法好,味道好,給9分。 這裡 芋頭南瓜煲,味道不錯,可能上海芋頭難弄的緣故,其中只有一點點,吃不過癮,給7分。 這道蛤蜊燉蛋可謂「歎為觀止」,一味追求「賣相」,而忽略了美食的本質。這樣的蛤蜊,一看就是擺放的,而要蛤蜊「張開」,必要先燒熟,如此一來,這蛋羹就不是「原汁原味」了,所以用醬油吊鮮,失敗啊失敗。 醬汁肉,相當好,肉酥而不爛,入味且不膩。難能可貴的是,沒有用紅粬,保持了肉本來的顏色,美中不足的是上桌時不夠熱,所以只能打到8分。 八寶辣醬,一般而已,好的八寶辣醬要用鴨肫和豬肚尖,成本不菲,給6.5分。 免費的蘆薈西米露,味道還不錯,小朋友很喜歡。

[上海]秘製醬蛋真稀奇 蛤蜊燉蛋從未見

(06/01/08) 實在太忙,好久沒寫食話了,這是今年兒童節,三家都帶著孩子,在上海的翠蝶軒大寧店吃的,大家看著玩玩吧。 這一道算是招牌菜,每個蛋賣8元錢(不是一盆),這是一道冷菜,稀奇的是蛋白已經結硬,而且很入味(久煮才能入味),而蛋黃則是糖黃(唸作「荒」),大家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蛋黃和蛋黃的交界處,有淺黃色的已經結硬了的硬黃,我的理解是把蛋煮熟、入味,把蛋剖開,棄去蛋黃,另外把蛋液放入「蛋白碗」,烘製而成。這道菜挺有特色,口感也好,給個8分吧。 這是點來應色的菜,讓桌面不至於太沉悶,這種菜,想做壞也不容易,但是沒有什麼印象可以留給我,只能給6分了。 腐皮卷,味道還是不錯的,7分吧。 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小尺寸的「脆皮燒肉」,大約的尺寸在四枚到六枚骰子左右,是幾乎不能想像的小,不但如此,皮雖脆但硬,肥肉有筋咬不動,根本就是不及格。 水晶河蝦仁,我一直很納悶,現在的飯店裡常有這麼大的河蝦仁,到底是哪裡的河啊?這種蝦仁,如今我女兒也炒得出,給個6分已經蠻好了。 乾貝絲夾餅,很有特色,把乾貝發好後,扯成絲煸干,夾餅吃,既鮮且有口感,又借過了油膩,想法好,味道好,給9分。 這裡 芋頭南瓜煲,味道不錯,可能上海芋頭難弄的緣故,其中只有一點點,吃不過癮,給7分。 這道蛤蜊燉蛋可謂「歎為觀止」,一味追求「賣相」,而忽略了美食的本質。這樣的蛤蜊,一看就是擺放的,而要蛤蜊「張開」,必要先燒熟,如此一來,這蛋羹就不是「原汁原味」了,所以用醬油吊鮮,失敗啊失敗。 醬汁肉,相當好,肉酥而不爛,入味且不膩。難能可貴的是,沒有用紅粬,保持了肉本來的顏色,美中不足的是上桌時不夠熱,所以只能打到8分。 八寶辣醬,一般而已,好的八寶辣醬要用鴨肫和豬肚尖,成本不菲,給6.5分。 免費的蘆薈西米露,味道還不錯,小朋友很喜歡。

[廈門] 物價漲跌拿圖說 做個表格最清楚

2006年3月7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6年8月5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7年5月25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7年10月4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8年6月4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最後一張是我做的表格,最後一列是2008年6月和2006年3月的漲幅,平均漲幅46%,誰說物價沒漲的?不過,據說(又是”據說”)”對人們生活影響不大”,同時,中央電視台說台灣物價指數漲了百分之五,人們”民不聊生”。

[廈門] 物價漲跌拿圖說 做個表格最清楚

2006年3月7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6年8月5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7年5月25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7年10月4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2008年6月4日佳味再添的價目表 最後一張是我做的表格,最後一列是2008年6月和2006年3月的漲幅,平均漲幅46%,誰說物價沒漲的?不過,據說(又是”據說”)”對人們生活影響不大”,同時,中央電視台說台灣物價指數漲了百分之五,人們”民不聊生”。

[南潯] 小蓮莊片荷全無 鄉家菜價格不菲

(05/03/08) 午飯是在劉氏悌號對面的店吃的,反正每家店的生意都很好,只能找有空位的了。本以為吃不了多少錢的,結賬時是230元,其中的戕蝦是48元,鹽水白米蝦是58元,有點坐地起價的意思了。扎肉雖然很酥,但並沒有”入味”,江南小鎮的扎肉都有這個問題,不過也難怪,就一個”五一”,要賣掉多少扎肉啊,哪有功夫來燒到位啊?只要上色就可以賣了。白米蝦已經有籽了,鮮美。戕蝦用乳腐鹵加白醋及蒜汁而成,味道正宗,只是蝦還不夠鮮活,只有一隻尚在活蹦亂跳的。鹹肉燒筍相當好,鹹肉嫩,筍亦嫩,在筍快要落市的時候,吃到如此嫩的竹筍,真是件蠻開心的事。醬爆螺螄是用豆瓣醬燒的,盆裡可見豆瓣,而且湯水並不稠厚,螺螄卻很入味,別有一功。

[南潯] 小蓮莊片荷全無 鄉家菜價格不菲

(05/03/08) 午飯是在劉氏悌號對面的店吃的,反正每家店的生意都很好,只能找有空位的了。本以為吃不了多少錢的,結賬時是230元,其中的戕蝦是48元,鹽水白米蝦是58元,有點坐地起價的意思了。扎肉雖然很酥,但並沒有”入味”,江南小鎮的扎肉都有這個問題,不過也難怪,就一個”五一”,要賣掉多少扎肉啊,哪有功夫來燒到位啊?只要上色就可以賣了。白米蝦已經有籽了,鮮美。戕蝦用乳腐鹵加白醋及蒜汁而成,味道正宗,只是蝦還不夠鮮活,只有一隻尚在活蹦亂跳的。鹹肉燒筍相當好,鹹肉嫩,筍亦嫩,在筍快要落市的時候,吃到如此嫩的竹筍,真是件蠻開心的事。醬爆螺螄是用豆瓣醬燒的,盆裡可見豆瓣,而且湯水並不稠厚,螺螄卻很入味,別有一功。

[湖州] 百魚宴名存實亡 國營店何日振興

若問湖州最有名的”吃”是什麼,有兩樣:檔次低一點的有”千張包”,檔次高的則是”百魚宴”。在去湖州的前一天,在天鑰橋路的匯聯百貨底層(匯聯百貨是老名字,現在那裡不知道叫什麼),買了八隻”千張包”,而且就是湖州最著名的”丁蓮芳”牌;所以,去湖州,我的念想就是:吃一回”百魚宴”。 由於湖州靠著太湖,水產頗豐,於是”湖州飯店”發明了”百魚宴”,一時傳為美談。我事先在網上預定了Motel168的房間,不料Motel168的房子外牆上赫然就是”湖州飯店”的金字,估計是湖州飯店經營不善,被Motel168買下了。 房間到底叫啥名字,我根本不感興趣,可是我知道,Motel168有它自己的餐飲品牌–“美林小廚”和”美林閣”,有此無彼,這才是我最關心的。我問了前台的服務員,問她們這原來的湖州飯店的廚師和”百魚宴”,她們倒是本地人,告訴我如今的湖州人,已經不吃”百魚宴”了,她還告訴我,原來的湖州飯店的餐廳,在裙樓的”好食在”樓上四樓,我抬頭一看,有一塊大大的”百魚宴”燈箱,邊上寫著”湖州飯店”。 看到這張照片,你一定會想,吃”百魚宴”一定不會太難,既然寫著”湖州飯店”,上樓就是了嘛,事情並不如此簡單。首先,我找不到門和樓梯,在問了”好食在”的服務員之後,我得知樓上已經根本沒有餐廳了,服務員不是湖州人,看樣子也搞不明白”百魚宴”到底是個啥,只是含糊其詞地說在廣場那邊有。在繞了一大圈後,我又回到了這裡,我甚至放棄了尋找,打算就在浙北大酒店隨便吃點算了,無奈那天晚上有酒席,只能作罷。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我打了燈箱上的電話,語音提示是”丁蓮芳”的,看樣子,餐廳被”丁蓮芳””接管”了,問明了有點菜可吃,於是我再問如何上樓,結果電話中的人告訴我,有點菜的並不是這家”丁蓮芳”,而是紅旗路上的另一家,在國際大廈的對面。 在走了大約一公里之後,終於找到了另一家”丁蓮芳”,上樓,人滿為患,服務員們忙得不亦樂乎,及至有座,服務員關照”上菜很慢的噢”,可是一家全都餓死了,附近又沒別的飯店,只能等了。 最近,我被安排到”湖州百魚宴”的掛壁屏下,抬頭就看到這五個字,然而,只能看了。菜單上來,別說百魚了,就是十魚也沒有,共計有如下”魚種”:汪丁、河鯽魚、鱸魚以及鱖魚、銀魚而已。可恨的是,太湖三白,居然只有一白,便是銀魚,無奈只能點了銀魚炒蛋,外加亂七八糟數盆。 看這張照片,丁蓮芳的筷套,湖州飯店的盆和調羹,可見如今根本就是一家了。上海的靜安寺有家”王家沙”,但是碗盆調羹上,都是”綠楊村”的字樣。 鹵豆干,稍稍咸了一點,四元。 這一”坨”東西是粉蒸肉,四元錢,味道不錯,肉也不少。 這個算是”素雞”,也和上海的不一樣,反正這裡百頁多,估計是做千張包的邊角料,所以賣得也極便宜,我記得好像是四元,賣相不佳,味道卻很好。 蘸醬黃瓜,極老,籽已硬,只嘗了一塊。 這就是湖州最著名的”千張包”了,當地人也叫”包子”,北方語系的人們,一定會搞不懂。千張包與上海的百頁包,最大的區別在於上海是用肉糜的,有精有肥,湖州用腿肉,純精肉,切碎而不剁,所以肉質緊實,又有乾貝、開洋為輔,更是鮮美。湯中的粉條,有筆桿粗細,是用綠豆做的。丁蓮芳二樓的菜單上,千張包是25元一盅,但是你可以要求傳統式的千張包,一碗”雙件”只要幾塊錢,點了之後,服務員會從一樓去端來。千張包的好壞,在於百頁要薄,貨(乾貝、開洋)要足,肉是鹹肉,要醃透而又不硬,實在是非常難得。 所謂的”木桶豆花”,就是一個好玩,可以自己動手,做豆腐花吃。用豆腐的標準來說,很嫩,但是用豆腐花的標準,則又嫌老了。一桶總共夠分五小碗,還算蠻有噱頭的。 銀魚炒蛋,這種連小豆都會炒的東西,一大堆,賣相還沒小豆炒得好。 此為昂刺魚,當地叫做”汪丁”,這種魚骨頭極硬,家常斬殺,很容易豁破手指。昂刺魚面頰上的肉,形如瓜子,最是好吃,過去有人甚至專挑此肉,費無數魚,炒成一盆”瓜子肉”而食,奢侈之風,可見一斑。 這樣一頓,外加兩瓶啤酒,總共130元,倒真是不算貴。 附一篇千張包的文章:http://cnc.17u.com/blog/article/42542.html

[湖州] 百魚宴名存實亡 國營店何日振興

若問湖州最有名的”吃”是什麼,有兩樣:檔次低一點的有”千張包”,檔次高的則是”百魚宴”。在去湖州的前一天,在天鑰橋路的匯聯百貨底層(匯聯百貨是老名字,現在那裡不知道叫什麼),買了八隻”千張包”,而且就是湖州最著名的”丁蓮芳”牌;所以,去湖州,我的念想就是:吃一回”百魚宴”。 由於湖州靠著太湖,水產頗豐,於是”湖州飯店”發明了”百魚宴”,一時傳為美談。我事先在網上預定了Motel168的房間,不料Motel168的房子外牆上赫然就是”湖州飯店”的金字,估計是湖州飯店經營不善,被Motel168買下了。 房間到底叫啥名字,我根本不感興趣,可是我知道,Motel168有它自己的餐飲品牌–“美林小廚”和”美林閣”,有此無彼,這才是我最關心的。我問了前台的服務員,問她們這原來的湖州飯店的廚師和”百魚宴”,她們倒是本地人,告訴我如今的湖州人,已經不吃”百魚宴”了,她還告訴我,原來的湖州飯店的餐廳,在裙樓的”好食在”樓上四樓,我抬頭一看,有一塊大大的”百魚宴”燈箱,邊上寫著”湖州飯店”。 看到這張照片,你一定會想,吃”百魚宴”一定不會太難,既然寫著”湖州飯店”,上樓就是了嘛,事情並不如此簡單。首先,我找不到門和樓梯,在問了”好食在”的服務員之後,我得知樓上已經根本沒有餐廳了,服務員不是湖州人,看樣子也搞不明白”百魚宴”到底是個啥,只是含糊其詞地說在廣場那邊有。在繞了一大圈後,我又回到了這裡,我甚至放棄了尋找,打算就在浙北大酒店隨便吃點算了,無奈那天晚上有酒席,只能作罷。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我打了燈箱上的電話,語音提示是”丁蓮芳”的,看樣子,餐廳被”丁蓮芳””接管”了,問明了有點菜可吃,於是我再問如何上樓,結果電話中的人告訴我,有點菜的並不是這家”丁蓮芳”,而是紅旗路上的另一家,在國際大廈的對面。 在走了大約一公里之後,終於找到了另一家”丁蓮芳”,上樓,人滿為患,服務員們忙得不亦樂乎,及至有座,服務員關照”上菜很慢的噢”,可是一家全都餓死了,附近又沒別的飯店,只能等了。 最近,我被安排到”湖州百魚宴”的掛壁屏下,抬頭就看到這五個字,然而,只能看了。菜單上來,別說百魚了,就是十魚也沒有,共計有如下”魚種”:汪丁、河鯽魚、鱸魚以及鱖魚、銀魚而已。可恨的是,太湖三白,居然只有一白,便是銀魚,無奈只能點了銀魚炒蛋,外加亂七八糟數盆。 看這張照片,丁蓮芳的筷套,湖州飯店的盆和調羹,可見如今根本就是一家了。上海的靜安寺有家”王家沙”,但是碗盆調羹上,都是”綠楊村”的字樣。 鹵豆干,稍稍咸了一點,四元。 這一”坨”東西是粉蒸肉,四元錢,味道不錯,肉也不少。 這個算是”素雞”,也和上海的不一樣,反正這裡百頁多,估計是做千張包的邊角料,所以賣得也極便宜,我記得好像是四元,賣相不佳,味道卻很好。 蘸醬黃瓜,極老,籽已硬,只嘗了一塊。 這就是湖州最著名的”千張包”了,當地人也叫”包子”,北方語系的人們,一定會搞不懂。千張包與上海的百頁包,最大的區別在於上海是用肉糜的,有精有肥,湖州用腿肉,純精肉,切碎而不剁,所以肉質緊實,又有乾貝、開洋為輔,更是鮮美。湯中的粉條,有筆桿粗細,是用綠豆做的。丁蓮芳二樓的菜單上,千張包是25元一盅,但是你可以要求傳統式的千張包,一碗”雙件”只要幾塊錢,點了之後,服務員會從一樓去端來。千張包的好壞,在於百頁要薄,貨(乾貝、開洋)要足,肉是鹹肉,要醃透而又不硬,實在是非常難得。 所謂的”木桶豆花”,就是一個好玩,可以自己動手,做豆腐花吃。用豆腐的標準來說,很嫩,但是用豆腐花的標準,則又嫌老了。一桶總共夠分五小碗,還算蠻有噱頭的。 銀魚炒蛋,這種連小豆都會炒的東西,一大堆,賣相還沒小豆炒得好。 此為昂刺魚,當地叫做”汪丁”,這種魚骨頭極硬,家常斬殺,很容易豁破手指。昂刺魚面頰上的肉,形如瓜子,最是好吃,過去有人甚至專挑此肉,費無數魚,炒成一盆”瓜子肉”而食,奢侈之風,可見一斑。 這樣一頓,外加兩瓶啤酒,總共130元,倒真是不算貴。 附一篇千張包的文章:http://cnc.17u.com/blog/article/4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