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食話 蘇州 [上海]松鶴樓百年老店 創新意麻辣牛蛙 by Yule Show 08/29/2009 8月22日,妻舅公九十大壽,閤家赴蘇州祝壽,松鶴樓擺宴,吃得很飽。 另有清炒蝦仁、蹄筋、扇貝、櫻桃汁肉、鍋貼、棗泥糕、壽麵等沒有照片。 泡椒鳳爪,第一個菜就不是蘇州菜 萬年青 海蜇 米塞藕,這是尚未動筷時的樣子,蘇州店家也太「做人家」 醩鴨舌、毛豆 醬鴨,極其中規中矩的老味道 醃蘿蔔 八寶素鴨,共12小塊 (新式)牛排,嫩 鱔絲,胡椒粉放得太多 先烤後煎的饅魚,非日式,皮太硬,肉的口感相當好 麻辣牛蛙,褐色的是雞鴨血,味道一般 松鶴樓的名菜——松鼠鱖魚,
[上海] 滬城新現羊蠍子 味道不錯價不菲 (2009年12月4日,壹柒零羊蠍子火鍋,點評網鏈接) 在上海也能吃到這玩意了,真好;近日上海一下子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許多羊蠍子店,這算是比較好的一家,環境漂亮有包房,只是價格小貴,六個人吃了七百多。 這個傢伙是吃肉的主,特地放了學就來排隊的,連作業都沒做好 酸菜 有朋友想把香菇切成這樣嗎?就是把新鮮香菇切好,然後放過夜,稍干了之後就這樣了 12/13/2009
[尋味LA]米粉雲南喚米線 新式石鍋粶鼎記-Ludingji Noodles, San Gabriel 上次抱怨了在江西湖南貴州廣西喫粉喫到崩潰的故事,結果有朋友說「看來你的口味不廣」,著實冤枉。雖然你可以這頓加鴨腿、下頓加臘腸、再下頓加排骨、再再下頓加血旺加大腸,可是再好喫的東西也架不住早中晚三頓,天天頓頓都喫同樣的東西吧?對我來說,麵就是麵,粉就是粉,大排麵與辣肉麵是同樣的東西,羊肉粉和牛肉粉也是同樣的東西;不像山西人,他們說光是麵條可以天天不重樣喫上一年,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在那兒,細光麵、粗光麵、長光麵、扁光麵,都算不同的麵的,湯的拌的,又翻個倍,這種算法,那上海人的米飯,天天不一樣,可以喫一輩子,今天滴醬油,明天撈豬肉,後天加點鹽,豈不是一輩子不重樣? 除了那次在黔東南之外,我有時也蠻喜歡喫粉的,別的不說,越南Pho我就很鍾意;這不,在那天喫了廣西螺螄粉後,第二天,我又喫了家雲南米線,米粉米線,本就是同一回事,中國店一般都叫「rice noodle」,其他的店叫「rice vermicilli」,反正都是差不多的東西。一定會有人說的,米線、米粉、瀨粉、檬粉、河粉、粿條都是不一樣的,我同意,但統稱「粉」是不?真是細分,又要一年不重樣了。 那家店叫「粶鼎記」,之所以會去喫,完全就是因為起了個我喜歡的名字。「粶」者,火爆米也;火爆米者,我不懂也。我又不識這個字,查字典,清朝的《康熙字典》說是宋朝的《類篇》提到過這個字,意思就是「火爆米」,我猜可能是指用火烤脫穀的米吧,衹是猜想噢! 我還去了二次,有次上午十點不到,結果人家要十一點才開,衹能喫了隔壁的永和豆漿洛杉磯旗艦店,很難喫。 這回下午二點去的,還有些客人,到底是在Alhambra的Valley上,Valley簡直就是南京路,不管什麼店,生意都不會錯,也不管好喫不好喫。想著人家客人還不少,沒準還有大隊客人要來,我就坐在了門口僅有的一張二人座上,那是隻在走道的靠窗擺放的桌子,所以衹能面對面坐二個人。 剛坐下,店員就跑來說「先生坐裡面吧,這裡太曬了」,把我延到了最裡面的火車座,很不好意思,一人佔了個四人位。菜單挺熱閙,其實沒多少,除了A套的過橋米線外,還有番茄、麻辣、酸菜、金湯四種口味來搭配肥牛、魚、大排、牛腩口味的米線,番茄和麻辣二種多出一種選擇,就是肥牛豆花,我就點了番茄肥牛豆花米線。 這家店對自己的定位是雲南米線館,墻上還畫(印)著少數民族的飾樣,吊燈用鳥籠罩了起來,倒也算別出心裁。說是雲南店,雲南人絕對不會同意,番茄米線雲南人就不同意,雲南人眼裡的米線店很簡單,過橋米線、小鍋米線、涼米線。 這家的米線,不是小鍋米線,而是石鍋米線,不是靠雞湯保溫,而是靠石鍋蓄熱,倒也別出心裁。端上來時,是一個有托盤的小石鍋,湯還沸騰著,另有一隻小碗盛了米線,看上去喫不飽的樣子。石鍋沸騰了一會兒,就沒動靜了,憑良心說,賣相極其一般,一眼望去,衹有豆腐和青菜,浸在一碗沒有油水的紅湯裡。 東西其實還是很不錯的,湯底酸甜適口,肥牛量也很多,也夠肥,肥才有喫頭;喫了幾片肉後,把米線倒入,雖然沒有辣,也同樣喫得滿頭大汗。 湯裡應該是加了醋,否則的話,沒有這麼濃郁的酸味。什麼?純番茄?不可能!成本根本不允許,番茄可能衹是用來吊出點香味,連紅色估計也要靠炒製番茄醬來提,番茄可不是個便直的食材,要有番茄味番茄色,純用番茄的話,開銷可不少。 一個人坐了四人座,獨喫無聊,無聊也沒辦法。我覺得華人店與老外店的一大區別就是,華人店的服務員衹管點單,而老外店的會時不時過來問候一聲,問問餐點如何什麼的。據說後者是美國習俗,就是要「逼」你當場說好,免得不付小費,這衹是「據說」哦!有人很是討厭老外店喫到一半被打擾,我卻覺得蠻受用,與陌生人聊上幾句,生活才不單調。 雖然無聊,好在味道不錯,要是各位路過或是正在附近,不妨一試;若要問我在康哥螺螄粉與這家之間作個點評,雖然同在一個級別,這家略勝一籌。 [googlemaps https://www.google.com/maps/embed?pb=!1m14!1m8!1m3!1d13218.42882300645!2d-118.1079147!3d34.0795821!3m2!1i1024!2i768!4f13.1!3m3!1m2!1s0x0%3A0xb40310ce3f2beb22!2sLudingji+Noodles!5e0!3m2!1sen!2sus!4v1507671967332&w=600&h=450] 10/10/2017
[尋味LA]重慶小麵真不小 加餐大腸量很大-Chong Qing Special Noodles, San Gabriel 如果在重慶,一碗重慶小麵賣七元錢,加三元錢大腸,會有多少?我不知道,我沒在重慶喫過小麵,誰去了重慶還喫小麵呀,我天天頓頓喫火鍋。 但是在上海,一碗重慶小麵絕對不止七元,一年多前我在黃河路上喫過一家,好像不帶澆頭的是十八元,要是加份大腸,十元的話是不會有多少的。 我在洛杉磯也喫了一頓小麵,六塊九角九,要求加份大腸,店員說要加三美元,沒想到…… 老是說閣主賣關子,一件事要「圓兜圓轉」說半天,今天,閣主不賣關子,直接告訴你答案,那頓早飯,喫撐了,打包回去,中飯也是它。 還記得嗎?我曾經在阿凱迪亞喫過一次四海豆漿,結果受了次「賓至如歸」的「禮遇」;於是在我路過聖蓋博的四海豆漿時,特地留意看了一眼,看到了邊上的「重慶特色小麵」。 我不是個會喫辣的人,甚至不過十年前,我還是一點辣都不沾的,隨著川菜的氾濫,如今在上海也迴避不了辣味了,漸漸地,我也能喫一點了,想起第一次在99年的時候喫火鍋,我還拉肚子呢!清晰地記得那是成都的「快樂老家」,據說現在還開著。 後來,我喫一點辣了,再後來,我有時會想喫點辣的了,再再後來,我買了機票飛成都去喫。好喫的辣,還是不錯的。 重慶小麵,我衹喫過一回,在上海,就是文首提到的那家,喫得我滿頭流汗,這回路過聖蓋博的這家店,就留了個心。 那天正好沒在家中喫早飯,就打算去嚐嚐這家重慶小麵了。我到的時候,大約十點半的樣子,走進店門,有三個,一位是服務員,一個父親帶著個小孩子,小孩子在店裡走來走去,大人的面前也沒有什麼喫的東西。 店不大,長條形的店,靠十隻檯子,可能還沒正式開市,冷冷清清的。 找了個位子坐下,服務員拿了菜單給我,別看叫「小麵」,不連飲料也有八十道菜品呢,倒是米麵粉飯都有的;看看菜單,還是蠻誘人的,歌樂山辣子雞、魚香肉絲、回鍋肉、麻婆豆腐,這才是川菜嘛。 少和我說「正宗的川菜是不辣的」這種話,這裡的「正宗」應該換成「過去」,癈話嘛,辣椒傳入中國也沒很久;過去的全中國菜還是生的呢,難道說「正宗的中國菜是全生的」? 我是為了重慶小麵來的,當然點了重慶小麵,另外要求加份大腸,服務員說要加三美元。 等了蠻久的,那個帶孩子原來是來買外賣的,拎著東西走了,店中衹剩服務員和我二個人,挺滑稽的感覺。 等了「半半六十日」,麵條終於來了,大大的一碗,一眼忘去,大腸、肉糜、荷包蛋,幾乎壓根看不到麵。 我本來以為揭開荷包蛋就可以看到麵了,這種加的「不成份」的大腸,也就意思意思的幾塊罷了。沒想到,廚師實在「夠意思」,拿開荷包蛋,底下原來不是麵,全是大腸,依然看不到麵。 荷包蛋煎老了,這怪不得店家,幾乎所有麵店的荷包蛋都是老老的。嚴格地說,這不是個荷包蛋,衹是個煎蛋,因為它的蛋黃掉了,如果是荷包蛋的話,蛋黃不會消失。 我還沒喫,不過聞到了香味,那種熟秘的香味,漸漸地飄上來,還帶著熱氣。把麵稍微拌了一下,嚐了一口,不怎麼辣,有點麻,很正宗的重慶味道,肉糜不是那種純瘦肉的,我喜歡。 麵條上撒了點芝麻,更帶起香味來,奇怪的是,沒有黃豆,從我僅有的一次品嚐經驗和看了好多次的各種照片來看,重慶小麵好像是要有黃豆的吧?有脆脆的黃豆會更香的。 然而無所謂,我不喜歡喫黃豆,我也不喜歡喫韭菜大蒜,凡是會造成氣味事故的東西,我都不喜歡。 麵條是黃黃的,我說不出是不是雞蛋麵,這年頭,不能因為是黃的就說是雞蛋麵。麵條挺好喫的,不是很有嚼勁,軟軟的,是我喜歡的口感,我不喜歡太硬的麵條,也不喜歡所謂「QQ」的麵條。 大腸有很多,喫了一塊又一塊,好像喫不完似的。大腸的用料很好,是上海人所說「圈子」的那個部份,也就是北京人說的「大腸頭」,單買這個部份,要貴上好多。 大腸處理得很乾淨,味道也相當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燒得有點太酥了。很奇怪,洛杉磯的大腸就是遠比上海的容易酥,我第一次燒,照著在上海的時間,結果也是太酥了。我「懷疑」是屠宰場在洗大腸的時候,使用了某種藥水,造成了組織肌理的變化,以致於一燒即酥。 這僅僅是我的「懷疑」哦,也就是說衹是一個假設,我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噢! 那碗東西實在太多了,我根本不可能一頓喫完,雖然很好喫,又熱又香又辣又麻,還很葷,但我實在沒有把自己喫撐的習慣,於是喫了一半,打包回了辦公室,中午又喫了一頓。 及至結賬,店中又多了個服務員,也就是二個服務員,我一個客人,其中一個端了片哈密瓜給我,很凍很凍的那種,我想,那可能是昨天就切開了凍著的吧。二位服務員都挺客氣的,但也都怯生生的,我最近老是碰到怯生生的服務員,難道我看上去凶巴巴的? 不管了,反正我快趕上于謙他爹了,早飯中飯都在喫大腸。 09/08/2017
三外公九十大壽, 南蠻番邦在此遙祝他老人家龍馬精神, 虎虎生威!
美味佳餚令人垂涎, 可惜太遙遠了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我懷唸過去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