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節到了廣州,小住幾日,得嘗美食不少,點評幾個有特色的菜吧。
陳村粉不同於一般的腸粉小小一盆,陳村粉講究一大堆放在籠屜裡蒸,蒸完之後迅速拌上油汁上桌,吃口很軟,很有勁道。據說好的陳村粉,用豬油炒香蒜蓉,拌在一起蒸制,味道更佳。陳村是順德的一個地方,據說當地還有把豆豉拌排骨和粉一起蒸的,蒸到排骨的油往下滴,滲到粉裡,就大功告成,想想都美味啊!(食於廣州鴻星海鮮)
黃鱔飯,在我印象中,粵菜多是海鮮,不過廣州也有好幾家店,以黃鱔飯聞名。黃鱔飯本是台山名點,據說是用鱔血炒的。一盆飯,賣到58元,只有幾塊極小的鱔背,不算便宜,人家賣的是手藝。值得一提的是,黃鱔這玩意,一旦調理不當,就會很腥,這滿滿的一大碗飯,倒是絲毫不腥,不容易啊!(食於廣州鴻星海鮮)
柚蜜煎椒,其實就是客家的釀茄子,不同的是肉裡拌了柚實,又著實地將肉打散打松,只不出任何的肉纖維,又有肉香,尖椒有稍許辣,和著肉一起吃,完全可以接受,雖然用料極俗,卻是不錯的一個菜。(食於廣州越秀漁村)
清蒸青蛘,網上查了一下,寫作「蛘」,當時在飯店裡,服務員寫給我的字是「(蟲養)」,反正也沒個定論。青蛘是啥?是一種和田雞差不多的東西,只是顏色不是綠的,而的黃黃的,反正是蛙類罷了,大小也和田雞差不多,我要了半斤,清蒸。據說此物的標準吃法是「人頭粥,美極、椒鹽、清蒸各一,炒粉」,反正什麼都是青蛘做的,雖然只是排檔貨色,但也可算是「青蛘宴」了。此物以「甜」著名,嫩倒在其次了,味道很好。(食於廣州越秀漁村)
這是在一家叫做「美華」的海鮮館子吃的,先是看了點評網,網上對此店的口味評價甚高,但是對其服務頗有微詞,後來讓我著實見識一回,那些服務員真是可謂「千呼萬喚不過來」,整個店中,由於位子擺得擠,結果所有的人都要扯著脖子喊話方能聊天,好在我是單人獨食,無此煩惱。
陳皮骨,是用陳皮醃排骨後炸制而成,入口脆而松,酸而甜,很不易。會做菜的人都知道,排骨蒸起來很容易,炸起來就麻煩了,不是炸得死硬,就是不夠熟還帶著骨,好的炸排骨,一定要既酥且嫩,一口咬上去,就可以脫骨而食,這家店的陳皮骨果然名不虛傳。
荷葉蒸甲魚,廣州白話中稱甲魚為「水魚」,此道蒸菜,因為甲魚小,不夠肥厚,所以廚師添了些許豬肉帶膘同蒸,一下子就把味道吊了出來,實是神來之筆,價格嘛,也便宜,只要28元,只是雖見荷葉,未得荷香,尚有欠缺。(食於廣州美華海鮮)
其它又有越秀漁村吃的血蚶,心想粵人最會弄海鮮,便放心讓他們調弄,結果一盤好好的血蚶,全是燙透了來的,雖然個個都已剝好,但是吃點便像是塑料袋裝的零食一般,沒有了血蚶特有的香味口感,吃上去便像水泡了的豆子一般。中國大酒店食街的烤鴨,全無「京意」,特別是包鴨的餅,又厚又小又甜,還是半發的面做的,實在不敢恭維。蘭桂坊(沙面)的乳鴿號稱「廣州第一」,但是尚有欠缺,肉沾在骨上撕不下來,倒是炒花甲很有特色,乃是冰凍的,而且有小小的冰塊拌在其中,在廣州這種熱地方,如此的吃法,倒也真是別出心裁。
閣下所言極是,在下對上海的一些老飯店搞的”海派上海菜”也很不以為然。現今上海要吃”炒禿肺””川糟”等名菜是難了。手藝要求高,又賣不出價鈿,吃客心態又浮燥,種種原因就讓本幫菜逐漸退出舞台。上海吃的文化中歷來就有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傳統,想想看要丟棄的青魚內臓和酒糟會變著法子成為獨樹一幟的美味,這是何等本事!這裡僅舉一例,類似的例子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
(對不起,此留言是貼在”成都”一文後面的搞錯了。我用手寫輸入法很慢,不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