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家就要吃小東西,苔條小黃魚,鮮、嫩
相當值得一說的是這道「紹式紗衣」,用蛋製成,估計是大油鍋,將蛋液慢慢倒入而成
看看,有多少酒
Related Posts
開大會警察加班 爬扶梯堪比雜技
(7月18日) 早上出來,還在迷迷糊糊的階段(開車還迷糊?),突然看到如此場景,驚嘆之餘,取出小相機”嚓嚓嚓”,我如今是把數碼相機當作LOMO來玩,LOMO其實不在於設備,最關鍵的是LOMO的精神,在於你隨時隨地都有按快門的衝動。 (7月17日) 車子下了江蘇路的高架,就發現不對,一路上都有警察,等到在南京路上由西向東過了銅仁路,短短的二三百米內,停著十幾輛警車,其中有兩輛裝備先進的”通信指揮車”,西康路的角上,停著兩輛編號為29和30的警用面包車(有警燈的那種),上面坐滿了警察,看來,動靜還不小。 我從西康路進入地下車庫,西康路是一條由南向北的單行道,這時車庫的兩邊各停了一輛社會牌照的面包車(前面一張圖),裡面人物的穿著也是普普通通的,不過這兩輛車是逆向停靠的。西康路口,就有數個警察在維持交通,看來這兩輛車要是沒點”來頭”,是絕對要被趕走的,稱之為”便衣車”吧。南京路口,同樣停著一輛車頂有攝像頭的社會車輛,不用說,也是”有關方面”的。 反正肯定是有人在上海展覽館開會,陳良宇當年就是在那裡被”捉拿”的,後來聽同事們說,馬路上有人”請願”,舉著寫有標語的牌子,這些警察無疑就是來對付他們的。照警察的陣勢,可謂是”如臨大敵”了,當年布什來訪,也沒這麼大的動靜,把”請願”的人當作”敵”,也算是一大特色了吧。
[上海]城隍廟小籠好貴 清真麵館牛羊菜
(09/06/10) 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一般是小豆開學的第一天,今天不同,小豆上週三就開學了;然而對於我來說,卻沒有變,這一天是美國的勞工節(labor’s day),放假一天。上週五下班的時候,老闆提起為什麼國際勞動節是五月一日,為什麼美國的勞動節卻不是,他用這個問題來考我們。我知道五一國際勞動節是芝加哥工人大罷工來了,卻不知道為何美國人不紀念那一天,老闆說是因為當時發生了屠殺,美國人覺得很丟臉,所以不過國際勞動節。(註:我查了一下維基,美國的勞工節最晚在1882年,而芝加哥工人大罷工在1886年,好在辦公室政治和國內政府不一樣,否則這樣的博文是注定要穿小鞋了) 有不公平就有鬥爭,可惜在這裡沒有。 那是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上海市內的南翔小籠頭一塊牌子,一樓的售賣部,永遠都排著長長的隊,不論天氣如何,我見過大風大雨裡全身被打濕依然排隊的人們。「售賣部」的意思就是「外賣」,一個個紙盒子,所以邊上的長廊邊,永遠都有人坐著吃剛買來的小籠。我納悶的是,現吃雖然狼狽,倒也罷了,熱赤潽燙的出來,味道到底應該不錯;可大多數排隊外賣的,都是放進塑料袋帶來,殊不知小籠這玩意,別說冷了不好吃,就是新鮮出籠的,見風就要打折扣,這一層,卻沒人計較了。 當然,你可以去二樓吃,一樓是鮮肉小籠,十二元十六隻,二樓依然屬於「經濟型」的,鮮肉中加了蟹粉,叫做「蟹粉小籠」,二十元八隻;你若還嫌要等位子,可以去三樓吃更高檔的,那裡的小籠名字又換了,叫做「蟹黃小籠」,四十八元錢六隻。雖說「一分價鈿一分貨」,但我每次到這裡,總會想起孔乙己故事的長衫與短打來。 上了二樓,一片混亂,問服務員是怎麼個吃法,服務員嘴一呶,示意我自己找位子坐,好不容易搶到一個位子,卻被告知要先買票子,一怒之下,下樓不吃了,我大不了開車去古漪園吃,還正宗一點呢。我堅信,城隍廟南翔饅頭店,已經數十年沒有和古漪園切磋過武藝了。 這就是不管颳風落雨,永遠都有人排隊的南翔饅頭店,上海話中,沒有「包子」,只有「饅頭」 人雖然多,秩序倒還可以 隊伍就這麼一直延長著 三樓 誰能告訴我這三個樓的區別以及內中的奧妙啊? 哈哈,露了真身了 於是,信步走了出來,城隍廟實在鬧哄哄的,不宜久留,沿著方濱路走,無意中看到了這家「張續昌老頭麵館」,寫是「清真」的字樣,店招上有牛肚羊雜,都是我很喜歡的東西,於是就走了進去。其實該店是沒有一樓的,只有一個樓梯,上到二樓,轉彎的「亭子間」地方,變成了廚房。 店面不大,五六張桌子,還有一個玻璃廚,半成品的菜碼著,冷菜直接就可以吃了,熱菜則需加工一下。信用點了羊肉、牛肚和刀豆洋山芋,坐在對面的食客建議我不要牛肚改吃羊肚,牛肚是鹵的,羊肚是熱炒的,倒也有道理。老闆娘端上一大盆紅燒羊肉,三十五元,商量了一下,改成半份二十元,我一個人,吃不了。 三個菜,外加兩瓶啤酒,六十元錢,只夠在南翔饅頭店吃七隻半蟹黃小籠。這家店好在都是老主顧,但凡有人上樓,一進房間就要打一圈招呼,很有親切感;當然,打招呼歸打招呼,張家長李家短卻是少不了的,由於空間小,我只能和兩位「白相人」坐在一起,聽他們吹牛(其實我最喜歡這種事了),於是誰誰誰欠錢不還,誰誰誰和誰誰誰軋姘頭,誰誰誰的兒子不孝順,我全聽到了耳朵裡,好在我是個「外來的」,不至於「知道得太多了」。 正好老爸家中電腦出問題,酒足菜飽也就離開了這裡,我的城隍廟半日遊,算是告一段落。 聽食客說,這家店以前在河南路,城隍廟改造「上海老街」裡搬過來的,生意一下子好起來 紅燒羊肉,吃來吃去牛肉味道 刀豆洋山芋,點了之後拿回去再炒一把,原本其實也是熟的 青椒羊肚,味道果然好吃 玻璃櫃中的東西還不和,下排左起分別為牛肚、鴨腿 從二樓下去,一眼就是廚房,已經沒法隱蔽了 店中一隅
[上海老店]燕雲樓價值幾何 國營店真該私營
前幾天買了一本書,叫做《上海百年老店》之類的,具體的書名不記得了,反正記錄了一些上海的老店,買這本書的時候,是打算按圖索驥,去把上海的百年老店都吃一圈的。結果無奈的是翻看書一看,好些店都「關停並轉」了,比如說「珠江酒家」、「萊茜飯店」等等,於是將要求降下來,也算發起一個行動──吃一百家上海老店,要求這些老字號在改革開放前即已存在。 燕雲樓,小時候經常去的,直到聽說燕雲樓的師傅被南伶酒家挖走之後,便改弦易轍了;再後來,我們連南伶也忘了。 有一次,商務宴,在南伶,再也沒有絲毫的名家手筆,哎惜一聲。 於是,我又「發現」了燕雲樓(https://www.yuleshow.com/weblog/2008/07/post-14.html),再後來,與好友多次在燕雲樓聚會,享受著國營的服務與國營的美食以及國營的價格,不亦樂乎。 這回,女兒生日,無奈小女不喜歡吃什麼東西,考慮再久,女兒提議吃頓烤鴨,於是閤家欣然前往。 上海有三家燕雲樓,總店在廣西北路,寶大祥大樓的八樓和九樓,八樓大堂,九樓包房,十樓是洪長興,兩隻很小的電梯,所以高峰時段,著實要有一點耐心。出得電梯,我見一中裝打扮的姑娘,面容姣好帶笑朝我迎來,我便告之預定的包房名稱,誰知那人轉身即走,原來不是服務員,而是站在電梯口迎賓的新娘子。得罪,得罪。 怎麼說呢,典型的國營店;包房挺大挺漂亮,叫做「琉璃廠」。但是地上有個煙頭,玻璃許久未擦,電視不能播放,空調不能製冷,地面大理石破損,椅子有高有低…… 好好的店,破敗至此,只能扼腕(長嘆倒不至於)。 味道有好有壞,國營就有這點好,你永遠不能預測菜餚的水平。說味道好推薦朋友來的,往往很不好意思地說「上次我吃的時候,味道真的很好的」;有過不好記憶再被人拖來的,常會說「咦,這次的味道好起來了嘛」,吃國營店,要有買股票的心情。 點菜,冷菜中有一半以上是沒有的,弄到後來,只能說「你先說有些啥吧」,即便如此,點下去的單子,及至上菜,服務員說「不好意思,今天這個沒有了」。 貼一些照片,直接看吧,有些菜每回都點,可以參看以前的文章(https://www.yuleshow.com/weblog/2008/07/post-14.html): 糟鹵毛豆 酥蹄也是每回必點的,但是質量是每次都不一樣的,而且就連切肉的刀,恐怕也不是常磨的。 酸辣菜,挺爽口。 醉蟹鉗,典型的寧波菜,味道倒是不錯,鉗肉也很飽滿。 燕雲樓的烤鴨還是很好的,貴在便宜(很拗口的四個字),88元一套,比鴨王、全聚德便宜好多,而且沒有什麼「金牌」、「高級」的之類花哨然而更貴的選擇,只此一種,愛吃不吃。 韭黃炒鴨絲,我不食韭,無從評起,但是賣相一般,湯水太多。 炸鮮奶,每回點,每回的顏色都不一樣,與新雅比起來,到底差上許多。 果汁鱖魚,價格不菲,其實就是茄汁加糖水菠蘿的糖水,魚夠新鮮,但是這樣的賣相也太過誇張了吧? 乾燒四寶,每回都點的菜,質量沒有一次是一樣的,有時太乾,有時太濕,這回的東西,都沒有炸透,竹筍是久凍的,沒有骨子。 乾貝扒津白,極其一般,乾貝太小,津白太老,沒有鮮氣。 北京炸醬麵,醬的照片沒有拍,這是面和上面的茭白絲,味道相當不錯。 秘製鴨架湯,其實無非鴨架燒白菜,如果不要湯的話,可以將鴨架子帶回家去,建議還是帶回去的好。 凱司令的栗子蛋糕,全上海碩果僅存的唯一一家會做「正宗栗子蛋糕的店。用郭德綱的話說「上海的栗子蛋糕,解放前有幾十家會做,在經過幾代美食家、點心師的努力之下,現在只剩一家了」。
那幅電視畫面抓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