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紀遊

[臺灣紀遊]臺南臨水夫人媽廟第十九


今天看到一個則「天下奇聞」,說是當年造水立方時,本來要拆掉一個叫做「北頂娘娘廟」的明朝廟宇,說是剛拆下廟門,就平地起了一陣龍捲風,結果造成了四十四名工人受傷、兩名工人死亡的慘劇。又說後來請了專家到現場,在娘娘廟前挖出一個明朝的大鼎來,又說這個鼎是北京城的重要鎭物,又給埋了回去,然後水立方往後撤了三百米建造……
天方夜譚般都市傳說,比上海延安路龍柱還神奇,噢,不對,還神精。編這故事的朋友,以為在他老家呢,蓋個土房子隨便前後左右都能移的?水立方,三百米,光重新設計的費用估計就能把編故事的給嚇死了。
你說印度有座廟有什麼什麼故事,我信,說斯里蘭卡、尼泊爾、柬埔寨、寮國、泰國哪怕迪拜有座廟祀神顯靈,我都信,唯獨說中國,我不信。拜託,別的不說,大昭寺釋迦牟尼等身像都被一鋸為二也沒見有什麼靈異事件。就說這北頂娘娘廟,先是被改為北頂小學,後來又被大屯鑄造廠佔用,等到文革結束時衹剩下山門、二進殿和鐘樓了,連廟都沒了也沒見娘娘顯聖呀!
娘娘廟,北方一般稱老娘娘廟,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據說是玉皇大帝的妹妹和東嶽大帝的女兒,但要注意的是,東嶽大帝和玉皇大帝沒有任何關係,這點一定要記住。神奇不神奇?別說這兩位沒任何關係,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也一點關係都沒呢!
北京還有座著名的老娘娘廟在妙峰山,郭德綱相聲《拴娃娃》的故事,說的就是妙峰山的那一座。娘娘廟一般衹有女人才去拜,因為老娘娘主管的是求子、求順產之類女人的事情。過去求子的儀式是到娘娘去「拴(偷)」一個泥娃娃回家,然後這個泥娃娃就是家中老大,再生出孩子來管泥娃娃叫「哥」,這些都是郭德綱說的,我也不知真假。
主管女性事務的,向來有「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衹是媽祖還有更重要的「海事」要管,所以有時也要分一點活給的神仙來管,這位神仙叫做——臨水夫人。
我去了臺南臨水夫人媽廟,是的是的,女人才去的廟,但你就不好奇這個廟怎麼讀嗎?「臺南臨水夫人媽廟」,首先肯定不是臨水夫人的媽媽,對吧?全中國,好象沒什麼廟是供誰誰誰的媽的吧?媽的?聽着怪怪的。
媽,就是娘,就是娘娘,就是老娘娘,所以這個廟名的斷句是——「臺南」「臨水夫人」「媽」「廟」,意思就是「臺南臨水夫人老娘娘廟」。
那這個老娘娘臨水夫人又是誰呢?相傳,臨水夫人名喚陳靖姑,是閭山派的女道士,生前有德於民,殁後被奉為神靈(維基)。這份簡歷和媽祖林默娘差不多,生前都是能夠通靈,要待死後方能顯靈。
臨水夫人是福建閩江流域民眾崇奉的神靈,現在在臺灣有一百三十多座廟宇配祀臨水夫人,而祖廟則在福建省寧德古田縣大橋鎭。臨水夫人是「老娘娘」,所以她負責送子和保護婦女兒童的平安健康,基本上與中國婦聯的職責有很大交叠,至於哪一個更有效率,特別是徐州事件之後,哪一個更「叫得應」,就是仁者見仁了。
上次說起過,我住的那個民宿,路口就是馬公廟,對面是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就是鄭成功,我說我不待見這個獨裁政權的英雄——應該沒有違法烈士保護法吧?那是個三岔路口,另一條路上,就是臺南臨水夫人媽廟了,這是臺灣少有的主祀臨水夫人的廟宇。
這是一座典型的閩南廟宇建築,沿着路走過去,遠遠就能看到一座鮮亮的紅色牌坊,與中國常見的石牌坊不同,那是座鏤空的牌坊,很是精巧,牌坊上有副對聯,是「臨幸授珠胎卅六婆心憐赤子、水鍾懷玉孕千母性喜金花」,其中暗藏「臨水」兩字,好吧,明藏。
臨水夫人廟很有看頭,除了那座牌坊,大家不要漏了房頂,頂上有座小牌樓,牌樓上有福祿壽三星,兩旁有騎龍的護將,牌樓各層都有人物,邊上還有一對麒麟,皆雕工精美五色斑斕,頗為美觀。
廟門上有門神和仙界宮娥,最有趣的是,那些宮娥極具寫實風格,不再象別的廟宇那麼莊嚴肅穆,讓人看着很是舒服。大殿正供奉三位主神,除了當中的陳靖姑,還有與她結拜姐妹的二奶林紗娘、三奶李三娘,與陳靖姑合稱「三奶夫人」,這三位也是道教三奶派的開祖。
廟中兩側供奉三十六宮婆姐,有三十六尊穿着明朝服飾各帶着一個小孩的中年婦女,我本來想寫「神態迥異、各不相同」的,但仔細一看,她們衹是服飾不同,但臉容神態,幾乎是一樣的,或者說衹有兩三個類別,倒也有趣。三十六宮婆姐,出處各有說法,感興趣的朋友自己研究吧。
畢竟娘娘廟,我一個男子也不宜久留,小逛一圈也就走了。噢,對了,廟中還哺乳室,果然是座娘娘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